缅甸人马帮丁可以干什么
❶ 迤萨与和顺:两个云南侨乡的故事
说起云南侨乡,人们总会先想到腾冲,疫情前的冬日,我曾流连于和顺图书馆,追溯西南边地的百年文脉。2022年春节,前往元阳梯田途中,我又认识了云南另一座中西合璧的传奇侨乡——迤萨,红河州红河县的县城所在地。低调的红河就在元阳隔壁,也不乏梯田景观。
和顺河边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洗衣亭。 (丁子凌/图)
高黎贡山下的和顺,呈扇形铺在缓坡上,被一望无边的良田环绕,符合人们对云南古镇的一般印象。而哀牢山腹地的迤萨,却桀骜地立于高高的山巅,似一座古堡,冷酷而巍峨。
“迆萨”在彝语中意为干旱缺水之地,位于红河谷地不高不低处的迤萨,确实既干热又缺水。为何选在如此尴尬的位置建城,后人赋予它一个心理意义上的解释:当疲惫的马帮远远望见这座山头上的城市时,就像看到倚门而待的老母亲,终于可以松口气,歇歇脚了。
姚宅东门楼也设有防御射击孔,如碉堡般俯视迤萨城。 (丁子凌/图)
清朝以前,迤萨只是一个彝族支系居住的贫瘠之地。干隆年间,铜矿的发现吸引石屏、建水等地的汉族纷沓涌入,迤萨一时间商旅繁荣,百业俱兴。驿道和水路交会,使迤萨自然成为红河南北两岸、汉地与土司辖地之间的必经驿站和物资集散地。到了道光末年,铜矿停产,迤萨经济由盛而衰,迫使淘金者的后裔把目光投向更远的东南亚。
起初,迤萨人赶着马帮“走坝子”,把本地生产的土布、盐、铁制工具等日用品驮到越南、老挝和缅甸山区,换取象牙、鹿茸、熊胆之类的珍稀山货。随着贸易的繁荣,迤萨涌现出几十家店商,并逐渐在东南亚开设分号,安家落户。
后来,除泰国以外的东南亚国家相继沦为英法殖民地,中国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的泥潭,鸦片一度成为迤萨马帮的新宠。他们从边境廉价收购大烟卖回云南,甚至直接深入东南亚国家参与贩运,“走烟帮”这一特殊行当造就了迤萨马帮的畸形繁荣。
从清末到解放初,迤萨人赶马帮的 历史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在云南边境的另一角,和顺人被迫“走夷方”的 历史 背景略有不同。
明洪武年间,来自四川、湖南等地的戍边将领到腾冲驻军屯田,当时就有少数和顺人因军事外交需要随朝廷官员出入缅甸。而后随着人口日渐增长,耕地紧张,生计艰难,勇敢的和顺人出走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腾冲至缅甸的古驿道属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条起于今四川成都,经云南、缅甸终抵印度的国际商道史称“蜀身毒道”。
腾冲侨商从事的行业中,玉石生意利润最大,风险也最大,所谓“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厂”指的正是缅甸的玉石厂。巨大的诱惑之下,有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有人富甲一方,留下“翡翠大王”的美名,如今赌石和翡翠店铺仍然遍布腾冲的大街小巷。
姚宅屋脊塑有马帮用的马灯和水烟筒。 (丁子凌/图)
马帮的 历史 被写在博物馆的展板上,也留在侨乡的特色建筑里。
迤萨人把马帮用的马灯和水烟筒塑在高高的屋脊之上,这些伴随着他们跋山涉水的贴身物品,既寓意福星高照、归航灯塔,也提醒后人不忘先辈走马帮的一路艰辛。
和顺河边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洗衣亭,相传是当年出国闯荡的男人为在家守望的女眷所建。这种和顺独有的公共建筑,至今仍在为浣衣洗菜的百姓遮风挡雨。不知那看似平静的水面曾经倒映过多少和顺妇女的泪眼,又有多少背井离乡的男人死于瘟疫、匪患,音信全无。于是民间流传着一句“要走夷方坝,先把老婆嫁”。
许多赶马人之妻孤灯只影守节六七十载,活到八九十岁高龄。虽被“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禁锢一生,这批小脚妇人仍坚强撑起一个个残缺的家庭。
发迹的赶马人用生意场上赚到的钱在家乡广置田地,从东南亚学来的西式建筑风格也在云南的山里落地开花。
迤萨东门楼一带仍集中保存着几栋建于民国年间的老建筑。东门楼为三层砖木结构,下层为卷拱式城门,是进入迤萨古镇的唯一通道。
与东门楼连为一体的姚肇宗故居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三进四合院的中式传统格局,搭配法式回廊,大门中间刻有钟表浮雕和十字等典型的西方装饰图样,墙面无彩绘,庄重素雅。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它完善的防御功能:大门、阳台和墙壁均设有多处防御射击孔;内部楼梯狭窄陡峭,并有隔断板;四周墙壁为70公分厚的“金包银”,即砖包裹着土基,厚实到我在院内扫个 健康 码都被挡住了手机信号。整座建筑如碉堡般的谨慎也印证了当年主人的丰厚家底,以及繁荣背后的兵荒马乱。
姚宅大门中间刻有钟表浮雕和十字等典型的西方装饰图样。 (丁子凌/图)
姚宅隔壁的钱万兴故居相对小巧,却如迷宫一般,门楼倾斜,拱门低矮。钱万兴系瓦渣土司钱俊的次弟,人称小二官。他一生娶有七个妻子,钱宅里一座格局不规则的偏四合院,相传为钱二官小妾的住所,通往小院的巷子特别窄,几乎仅容一人通过,据说是为防止主人晚上醉酒归家时跌倒而设计。这位风流公子少时寄人篱下,长大后为父出狱上下奔波,为母治丧四处求助,而后幸逢长兄袭职,生意转好,家境才日益改善,进而大胆组织马帮闯荡东南亚,成就传奇一生。
姚宅如今被辟为红河县博物馆,钱宅内院搭起演出小舞台,其余的古宅院散落在老街巷的各个角落,大多仍有人居住。精致的门楼、古朴的木窗、繁复的斗拱,这些小四合院更多地保留了中式传统,不似姚、钱两宅那般洋气外露,但也用另一种姿态述说着旧日风流。
博物馆里与马帮旧物一并陈列的还有各式舶来品,足以想见当年富豪们的派头:男人身穿西装,头戴礼帽,脚踩外国皮鞋;妇女同样一身时髦打扮,珠光宝气,听着留声机,喝一杯咖啡,消磨独守空房的寂寞时光。
红河县博物馆陈列着咖啡磨等各式舶来品。 (丁子凌/图)
我不禁想起和顺的“弯楼子”民居,满屋的洋货同样让人眼花缭乱。弯楼子是和顺当年的几大商号之一,这个奇怪的名字缘于民居顺弯曲巷道而建,三进三坊一照壁的中式庭院里,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又摆满日本的瓷花盆、擀面机,美国的面包烤炉,比利时的铁箱……二楼的铁窗还是从英国船运到缅甸,再由马帮驮到和顺的。
仓廪实而更知礼节。儒商赚了钱也没有变成张扬的暴发户,而是把钱用于造福家乡。钱宅内列举了钱万兴热心公益的种种事迹,包括建盖学校、兴建石桥、击退土匪、开凿水井等等。
云南侨乡崇文重教的代表,当数和顺古镇景区入口处那座显眼的图书馆。穿过牌楼式正大门,攀上几级石阶,抬头一望,风格大变,西式平顶的三孔中门仿苏州原东吴大学而建,拱门里藏着一座典雅的小花园,别具一格的木制馆舍矗立正中,共设二层五开间,下层一排白色英式玻璃门窗,庄重大方,上层中式走廊间探出两座对称的半六角亭,檐角飞扬。作为1938年正式建馆十周年之际落成的新馆,80多年来未见风格雷同者。
胡适题写的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和顺图书馆。 (丁子凌/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顺图书馆的前身——阅书报社创办之初,腾冲与外界的交流全靠古驿道维系,一份沉甸甸的书报从上海出发,先由水路漂流到缅甸仰光,转乘江轮或火车到八莫或密支那,再转 汽车 到中缅边境,最后由马帮驮到和顺的读者手中。看起来辗转,却比取道内陆快得多,因为马帮从昆明到腾冲要走上二十多天,而从缅甸的八莫或密支那出发则只需六七天。
留守本地的乡贤力量不足以维系和顺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物资援助多来自缅甸。筹备新馆时,几位老前辈内外奔走,在缅甸30多个城镇设立募捐委员会,还曾发行奖券募集资金,不少侨胞慷慨解囊,或捐玻璃、书架、油印机等物品相助。
侨校的师生出了课堂就进图书馆,馆里有百余本校长从仰光买来的《英汉字典》,二楼玻璃书架上陈列着动植物、生理卫生标本,物理化学仪器和西洋乐器,学生们到初中时就养成了浏览《腾越日报》《云南日报》《仰光日报》的习惯,如此开阔的视野,不输省城乃至京城的同龄人。
时至疫情前,作为景点的和顺图书馆每天都被踏破门槛,外借窗口里吊着的那盏灯还亮着,值班馆员仍会耐心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这一方空间却不再适合安静地坐下来读书阅报了。
和顺图书馆作为 旅游 景点的功能已远超服务民众。 (丁子凌/图)
无论是迤萨东门屹立的西式城堡,还是和顺各个巷口中式、西式、南亚风格的闾门,都是云南侨乡富庶与开放的象征。
南方丝绸之路荒废已久,腾冲也一度被遗忘,近几年随着多条直飞航线的开通,和顺逐渐被商铺和客栈淹没,主打温泉 养生 的文旅地产项目纷纷入驻,一条新的商道上正贩卖着诗和远方。红河县也不甘落后,“马帮侨乡·山巅城堡”的 旅游 口号刚刚打响,东门马帮古镇 旅游 区的宏大规划已经排到2030年。
和顺图书馆应该保持过去的样子 (丁子凌/图)
离开迤萨去车站的出租车上,年轻的司机说起小时候经常听外公外婆讲他们当地主、养马帮的故事,语气里透着与有荣焉的自豪。谈及 旅游 开发,他并不太看好,还抱怨红河消费太高,把买房、租地、租铺面等各种投资的价格向我细数一遍,说自己再攒些钱就带全家搬到州府蒙自去。在他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一丝当年马帮的闯劲儿和生意经。
丁子凌
❷ 过去的马帮丁铃铃送来货物大家迎中的马帮是指什么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❸ 马帮指的是什么
马帮
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运输工具.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云南马帮进入思普以前,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炎热,是有名的烟瘴之乡,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涧,山中有饿虎猛兽,河里有毒蛇蝎子,沿途还有土匪的骚扰,有“穷走夷方”之说.因此,虽然关于这一片地区产茶及云南饮用这一地区所产茶叶的情况,唐代就见于文书记载.唐樊绰《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所谓银生城界就是现今思茅、版纳一带.但由于受交通条件、运输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茶叶一直待沽山中.云南马帮的介入,为普洱茶大量外运提供了交通运输工具.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载,民国年间“滇茶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赖乎骡马,得资水道火车者不多.
云南马帮是云南近代普洱茶贸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有一支强有力的云南马帮队伍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进入思普边区,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断地运销各地,其大规模生产才有了可能.反之,在普洱茶的运销贸易中,云南马帮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云南马帮的发展又促进了普洱茶运销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近代云南马帮是普洱茶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云南马帮经营的茶贸易的带动下,思普边地的经济日益发展,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运输普洱茶的同时,不仅带来生产、生活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及思想观念.被人们视为畏途的思普边地得到了很大开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洱茶和云南马帮成为思普边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
茶马古道马帮所经历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所以,干马帮就等于冒险,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碗.只要走上了马帮路,就等于立了军令状,是死是活,是找钱发财还是血本无归,全靠马帮自己的运气和能耐了.在过去,众所公认,无论在西南哪个地方,能干马帮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坚定、能力高超的人.
对要生存、要发展的马帮来说,冒险并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身上正好体现了这些东西.
❹ 请问缅甸人来中国怎么办证件
如果是边民的话,拿着马帮丁(音译,实际为缅甸身份证)和边民通行证可以在陆地通过,到了中国口岸拿出边民通行证,给你盖章便可通过
❺ 怎么入缅甸国籍 需要多少钱 在缅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消费状况 希望懂得帮忙解答一下
摘要 准入籍公民;1948年一月四日之前以在缅甸居住者,或该居民之子女以确凿证据向中央小组申请入籍。
❻ 瑞丽有合法的缅甸人吗
多的是!有马帮丁就能办暂住证。
❼ 纳西族有什么节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祭天、帮帮会、三朵节、火把节、骡马会、烧包节,除此之外也过汉族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纳西族是南迁的古羌人与现居住地土着融合而形成的。畜牧业是纳西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户都普遍饲养牛、马、骡、猪、羊等。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我国纳西族人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其余分布在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畜牧业是纳西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户都普遍饲养牛、马、骡、猪、羊等,山区农户的畜牧业比重大,各户都有羊群。骡马主要作为商品在“七月骡马会”上出售,“丽江马”以“质小而体健,上高山,履危径,虽数十里不知湍汗”而蜚声海内,被誉为云南三宝之一。不少男子从事马帮业,马帮是各民族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运输工具。
纳西族族组织普遍存在于纳西族中。家族由几户至若干户共尊一个始祖的血缘亲属组成。在丽江、维西、中甸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纳西族地区,家族依照父系血统而组成。丽江纳西族的家族关系有这样的称呼:“丁吉”、“丁支”、“丁化”和“崇窝”。
纳西人把父系亲族视为“骨”,母系亲族视为“肉”。“崇窝”之“窝”即来自父系亲族“窝阔”之“窝”,即父系亲族的根骨,“崇窝”即由一个男性远祖后裔组成的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家族组织。
❽ 云南18怪是什么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❾ 我媳妇是缅甸人,没有马棒丁,小娃怎么落户
把孩子带到女方户籍地落户为缅甸公民,以后只要通过了中文等级考试HSK,就可以免试就读中国的大学。比在中国落户有优势。
❿ 过去的“马帮丁铃铃,送来货物大家迎”中的马帮是指什么
肯定是一种特殊的交通运输方式,从前的马帮一般活跃于云南、西川、贵州一带,而古代丝绸之路盛行时也有马帮和驼帮,相当于现在物流或者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