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变对哪些物资有影响
❶ 缅甸政变为何频繁
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缅甸军方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由军方接管政权。
同时,缅甸总统府发出202101号命令, 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部门授权移交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掌管,并规定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为期一年。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
缅甸军方通过旗下电视台表示,他们扣押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等领导人,是为了应对去年选举中存在的“选举舞弊”;目前,温敏已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当天中午,昂山素季的脸书账号发表了一份声明,敦促缅甸民众反对当天上午发生的“政变”和任何回归“军事独裁”的做法。
据外媒报道,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大街上和大城市仰光的市政厅外已经部署了不少士兵。
缅甸军方已控制了仰光、曼德勒、勃固等多地的政府和部门,缅甸国家电视台也已被军方控制,各个频道均中断播出。
那么,这一事件对缅甸客户都有哪些影响呢?
通讯中断
据外媒报道,缅甸首都内比都、仰光等多地电话和网络线路已被切断,新华社记者的缅甸两个当地运营商的电话卡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了。
通讯虽然在稍晚时候有所恢复,但信号不太稳定。此时联系不上客户是大概率事件。
所有银行暂时关闭
缅甸银行业协会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发布通告,宣布缅甸国内各银行全部暂停营业。缅甸银行业协会当天早些时候召开紧急会议,认为由于缅甸进入紧急状态后支付系统和通信系统大范围中断,无法支持各银行取款业务。重新开业具体时间待网络恢复后通知。
有部分银行除了提款机服务,部分网上银行服务、支付服务也已暂停。缅甸中央银行则表示,正密切关注事件,当多间银行可以提供服务时,会通知大众。
民众抢购
当地时间2月1日早上,在缅甸军方宣布接管政权之后,仰光、曼德勒等多地出现大批民众抢购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情况,同时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前也排起了长队。
航班暂停
受缅甸军方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影响,缅甸仰光国际和国内出入口均于当地时间2月1日早上5时30分关闭,全部航班取消。不少已经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准备乘机的旅客受阻。
与政府合作项目暂停
一家驻缅甸的中资企业员工指,由于事发地是内比都,而大部分中资企业都在仰光,所以受影响不大。目前员工情绪比较稳定,项目正常运转,部分需要与当地政府对接的工作事宜受到影响。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商处在中资企业微信群通知称,请中国公民做好应急准备,不要惊慌,有情况及时向使馆反映。
泰缅边境关闭
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泰国北部与缅甸边境一陆路口岸暂时关闭,该口岸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美塞县和缅甸大其力交界,是泰国与缅甸最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缅甸方面突然暂时关闭该口岸,造成泰缅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受阻。泰国军方表示,已经部署增加该口岸军力以便应对突发。
据缅甸当地华商说,对缅甸民众来说,疫情期间收入降低导致犯罪率升高,现在又面临政治动荡,生活上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缅甸国内情况较复杂,有要出货缅甸的外贸人,请一定要全面掌握当地动态,注意货款安全!
❷ 缅甸多地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外媒报道缅甸多地居民在开始抢购大米、油、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而且银行也出现了大批居民排队取钱的情况。发生这些事情的最主要原因是缅甸军方软禁了国家政府领导人,接管了政权,居民害怕国内出现动乱,所以提前储备大量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缅甸军方的行为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哗然,堪称为2021年开年来的第一大事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理一理这事的来龙去脉。
一、缅甸政府部门领导人被军队扣押。2月1日凌晨,军方扣押了缅甸现任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以及很多政府核心部门要员,缅甸仰光市政大厅外部署了荷枪实弹的军方武装人员,军方宣布将进行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国家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副总统敏瑞紧急接任代总统,2月1日中午时,仰光街头已经出现了暴力冲突。今天,军方已经释放了部分扣押政府官员,但昂山素季依然被扣押中。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方势力一直没有得到很妥善的处理,本次军方的做法很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将这个火药桶彻底点燃。我们作为局外人,希望局势能快速稳定,让老百姓得到一个安定的环境。广大网友们,针对这起事件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❸ 缅甸政变是怎么回事
缅甸政变是指2·1缅甸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日凌晨,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缅甸军方电视台说,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国家权力被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并由副总统吴敏瑞代行总统职务。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宣布紧急状态结束后将重新举行大选,国家权力也将移交给新当选的政党。2月2日,据缅甸军方消息,被扣押缅甸各省邦首席部长和议员将于2日获释。2月3日,缅甸军方在内比都泽布迪瑞法院起诉温敏和昂山素季。2月5日凌晨,吴温腾被军方扣押。
(3)缅甸政变对哪些物资有影响扩展阅读:
事件背景
2020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大选,执政党民盟获得了476个民选议席中的396席,绝对优势胜出,取得继续执政资格,第二大党巩发党则获得了33个联邦议席,比上届大选少了9个议席。此外,缅甸11个少数民族政党共获得了47个联邦议席,成为议会中一支重要力量。
2021年1月26日,缅甸军方曾举行发布会,对大选中选民名单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要求相关负责人进行解释,并表示不排除存在接管政权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2021年1月28日晚,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此次大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大选中不存在计票舞弊及重复投票的行为。
❹ 缅甸多地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和扩散,已经有许多国家遭受到了疫情的打击。对普通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影响了各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目前全球人民都十分关注新冠疫情,希望能早日解决新冠疫情的传播,恢复往日平静的生活。相信许多人对2020年春节,封闭在家的生活还历历在目吧。国家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同时也是为群众们的生命安全负责,所以强制命令普通群众非必要不出家门,一些普通的生活必需品也由社区专人进行挨家挨户的分发。
政府也应为群众的心情考虑,加大对各大超市或者商铺的物资投入量,保证每一个群众都能购买到充足的生活储备。但也要适当的减少这种大范围抢购生活必需品的行为,帮助群众控制恐慌的情绪,好好安抚群众,毕竟抢购生活必需品难免会出现人员聚集的现象,又会进一步扩散疫情的蔓延。所以政府也可以想出办法,对挨家挨户的群众进行物资投送,让这些群众在不出家门的前提下就能准备好足够的物资储备。
❺ 缅甸失守会对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1942年上半年,日军侵占缅甸全境,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进攻达到高峰。这一结果,对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产生了强烈影响。
日军侵占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这等于割断了中国的一条“输血管道”。一个时期里,国际援华物资和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联系,仅仅依靠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中航线来维持。这对中国抗日战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处境更加艰难。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担心,中国一旦崩溃,日军至少能抽出15~20个师团用于其他战场,日军可能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采取新的行动,这必将增加英美军队的压力。
日军侵占缅甸,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干扰了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美国在亚洲采取以军事援助为主的战略,美国一度难以抽出军队直接同日军作战,因而需要借用中国的抗日力量。美国希望通过提供对中国的军事物资援助,让中国抗日战场来拖住日本军队。美国希望中国军队能够逐步采取攻势行动,迫使日军把更多的兵力投放到中国战场,“使日军无法进行新的冒险”。为此,美国希望滇缅公路运输线能够畅通无阻。缅甸失守,美国的这一战略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日军侵占缅甸,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印度是英国在远东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英国在亚洲殖民统治的心脏。缅甸失守,直接威胁印度东部边境,如果印度再被日军侵占,日军就可以控制印度洋,直趋中东。这不仅使英国失去了在亚洲的巨大利益,还将严重影响到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
缅甸在远东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促使中国、美国、英国等国都认真考虑对侵缅日军进行反攻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史迪威将军曾痛心地说:“我们从缅甸逃出来,这是个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出原因,然后打回去,收复缅甸!”
❻ 缅甸多地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为什么突然开始抢购了
好像是缅甸军方与民盟围绕大选结果产生分歧,最后发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在缅甸军方宣布接管政权之后,很多地方出现大批民众抢购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情况,同时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前也排起了长队。我估计是因为一些我不知道的原因发生了分歧,导致发生军政不合,所以导致了民众心里恐慌和不安,怕发生什么危险,所以导致发生了民众开始大规模的购买生活必须物资,防止出现什么变故。
但是,哪怕是普通人的人生,也是有着很多的机遇,遇到了就是缘,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为人生去奋力一搏,成功了,为你以后的人生画上一笔;失败了,不要气馁继续拼搏至之成功。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管世界如何,社会如何变化,但是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努力向前。
❼ 在疫情的冲击下,缅甸是如何维持平抑汇率和物价的
保障汇率平稳也就是保障本国民生必需品物价平稳,在缅甸做出了以下反应,首先修改了相关外汇管理法。加大力度阻止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向出口商尽快出售外汇,并且减少娱乐用品镜头。不得再使用自然进口车辆,从每个细节减少外汇消耗。为了帮助贫困人口,当地还派了相关人员去帮助低收入人群。加大蔬菜等粮食生产,利本国商品出口,这些政策影响下缅甸汇率已经有所下降。
怎么理智对待疫情。
面对疫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疫情不会陪伴你一辈子,总有一天能够走出封闭的牢笼。据说韩国一些小伙因为疫情患了抑郁症,这些年轻人是因为不够成熟,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面对疫情时,才能扛住压力。为了防止疫情周长期太长,给自己带来严重影响,平时花钱千万不要大手大脚,有足够的资金,被困时才不会过于烦恼。
❽ 最近的缅甸内战是怎么回事又为何升温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除了缅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国博弈。(引用国际问题专家的分析—)
1:解释缅甸内战:
最近愈演愈烈的缅北战事就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临沧市等地境外发生,有些战场距离中国边境仅几十公里,邻国的和平与稳定同样会影响到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宁,因此,缅北战事也引起了国内及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的战事已全面升级,战火已蔓延至接近缅甸古都也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缅甸政府军陆军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经投入到缅北战场上,其精锐部队33师、66师等已全部投入战斗。
仅刚刚在抹谷、孟密、瑙丘、皎迈、莫湄等地区与德昂民族解放军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缅甸政府军参战部队就有:明布驻军重装88营、曼德勒驻军重装95营、莫湄驻军机动223营。
到目前为止,双方交火仍在继续中。
其它在克钦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掸邦还有如棒赛、蛮岗、大勐稳、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装冲突也仍在继续中。
现在缅北地区,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之间的激烈武装对抗交火仍持续不断,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武装冲突尚未看到有趋缓和停止的迹象。
中缅两国接壤并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中缅边境国境线南段全部在云南境内,北段在西藏。
缅甸自独立以来,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从未曾得到过真正的和解。
所谓的缅北战事其实由来已久,如果对缅甸的国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闻是弄不明白缅北战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缅甸的民族问题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体上看到了关于缅北战事的报道,近日来已经不止一次被问到缅北战事的情况,但多数朋友可能并不清楚缅甸国内民族矛盾的来龙去脉,因此现特将祝湘辉先生关于介绍缅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就能对缅北战事的由来和成因略知一二。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60年的恩怨缠斗》
——作者:祝湘辉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作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民族矛盾和较深的隔阂。
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战火绵延半个多世纪,少数民族武装(国内习惯称之为民地武)数量之多也属罕见,民地武与缅甸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属独一份。
缅甸各少数民族与缅甸政府冲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背景,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就要追朔到缅甸独立之前甚至更久远的历史。
2:升温原因:
简单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殖民地时期:埋下祸根
缅甸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缅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在十一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建立了蒲甘、东吁、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孟、掸、若开等少数民族也曾分别建立起过自己的政权或曾一度统治过缅族。
由于地理原因,加之缅甸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并因此演变成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只是形式上处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但在中央政权出现危机时,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会反抗缅族统治,积极谋求摆脱缅族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建立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为维护殖民统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缅族集聚居住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取代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祸根。
二战初期,被誉为“缅甸联邦之父”的昂山将军选择了与日军合作,试图依靠外部力量谋求缅甸独立,而克钦、克伦和印度选择效忠英国。
在随后发生的战争中,50万印度人被迫离开缅甸,同时克伦族在与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的冲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伦人的死亡。
虽然昂山此后努力加强民族关系和解,但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不信任这时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二战结束后,昂山将军来到缅北,说服了掸族、钦族和克伦族一起联合建立国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经过较量并利益均衡后,共同制定了缅甸联邦宪法。
宪法规定给予各民族上层很大权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袭特权,还规定了掸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后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
但1947年的宪法并未能最终解决克伦族问题。
二、吴努时期:打开潘多拉盒子
缅甸独立后,以吴努为首的自由同盟开始执政。
缅甸中央政府开始尝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全国统一,对缅甸独立前许诺给予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特权采取了限制、削弱和剥夺的措施。
中央拒不兑现1947年宪法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利,同时在各民族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着缅服等各方面对各少数民族进行其统一缅甸的措施。
接着在1961年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宪法第三修正案,这一举措激发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
1949年1月,克伦族为谋求民族独立,正式与缅甸中央政府决裂,开始了克伦族与缅甸政府间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战火迅速蔓延开来,点燃了其它少数民族要求独立或谋求更大自治的热情,一时间缅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在克伦族联盟的支持下,以苏貌雷为首的克伦族民族武装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成立克伦国。
在掸邦,由于上层失去了传统特权,而缅甸政府军以追剿国民党残军为由进入掸邦,引发当地掸族的不满,最终形成武装对抗。
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纷纷揭竿而起,虽然各少数民族的诉求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有的是要求独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对缅甸政府干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尽管各少数民族政治诉求五花八门,但都是以反对联邦政府为目的。
这一时期,缅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装对抗持续不断,延续至今。
三、奈温时期:压制与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缅甸民族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形势下,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奈温将军领导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组成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军事政变之后,奈温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宪法,并解散了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
在民族政策上,奈温监禁了多名掸邦和克耶邦的领袖及其它少数民族上层首领,还加大对少数民族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企图减少或消灭民族自治权。
奈温政府还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许贩卖毒品为条件,要求各地的自卫队效忠缅甸政府,并协助缅甸政府打击其它少数民族武装。
奈温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军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少数民族武装也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上个世纪80年代末,缅甸共有29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主要有:克伦、掸、克钦、克耶、孟、若开、勃欧、崩龙、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装,总人数超过4万人。
奈温政府统治时期,其中实力最强的一股反政府武装是缅共人民军,缅共人民军鼎盛时期总兵力曾经达到1.5万人,缅共人民军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来自于少数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温政府越采取高压政策,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就愈发尖锐。
在奈温执政的20多年间,民族武装冲突一直是缅甸国内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为缅甸中央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连年战乱,使得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军人政府时期:国中有国
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凋敝,缅甸的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开始,缅甸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政府游行,迫于反政府运动的压力,奈温辞职,但随后上台的领导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国内局势。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高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权,对缅甸实行军事管制。
新军人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和改革,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军事镇压和政治强权的做法,转而采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软硬兼施的策略。
从1989年以来,新军人政府先后与脱离缅共的4支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和谈并达成停火签署了停火协议。
对于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府继承了奈温时期的坚壁清野的战略,将少数民族群众强行驱赶到政府划定的居住区,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少数民族群众强行迁移至政府控制区内居住,想以此切断少数民族武装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军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新军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动,直至上个世纪末,共有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与新军人政府签订了和平或停火协议,由此,与新军人政府签订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在形式上成为了“特别行政区”,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长达50多年的对抗关系开始得到逐步缓解。
停火协议和特区自治模式虽然为缅甸换来了20年的相对和平,缅甸经济在此期间也得以复苏,但却因此形成了“国中有国”的尴尬割据局面,实际上缅甸并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没有真正解决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
为了在2010大选前彻底解决少数民族问题,为未来的民选政府执政铺平道路,2008年4月开始,新军人政府分别与克钦独立军、掸邦军和佤邦联合军等少数民族武装进行了谈判,要求他们将自己的军队改编为边防警卫部队,并安插政府军官实行双重领导,但枪杆子是缅北民地武(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简称)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军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数民族武装的断然拒绝。
2009年8月,新军人政府对果敢特区发动了军事攻势,驱逐了彭家声政权,扶植了听命于中央政府的白所成,并持续向佤族特区和克钦特区增兵。
在新军人政府的高压下,部分民地武如克钦新民主军(丁英部,原缅共101军区)和克伦尼各少数民族人民解放阵线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编,但新军人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克钦独立军、掸东同盟军的谈判却陷入了僵局。
五、吴登盛时期:推动和平进程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但第二天在泰缅边境妙瓦底地区就爆发了民主克伦佛教徒军第五旅与政府军的军事冲突。
2011年上半年,掸邦、若开邦、克伦邦、克耶邦、克钦邦等几个地方武装较多的邦基本开始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民主同盟军等武装则与政府军没有爆发大规模正面冲突,但双方也断绝了政治关系与对话,自此与政府军形成对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数民族武装在泰国清迈成立了联合民族联邦委员会,开始共同对抗中央政府。
时间进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发出与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吴登盛于2011年8月18日发表了与缅甸各少数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并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战谈判的邀请。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在掸邦东部的景栋进行了谈判,会后签署了初步和平协议。
直至2012年底,先后有钦民族阵线、南掸邦军、克伦民族联盟等10支少数民族武装与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
但非常吊诡的是,缅甸政府一方面与主要民地武进行和谈或达成停火、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又与克钦独立军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双方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使得整个缅北局势严重动荡。
❾ 日军侵占缅甸对各国都有哪些影响
1942年上半年,日军侵占缅甸全境,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进攻达到高峰。这一结果,对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产生了强烈影响。
日军侵占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这等于割断了中国的一条“输血管道”。一个时期里,国际援华物资和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联系,仅仅依靠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中航线来维持。这对中国抗日战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处境更加艰难。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担心,中国一旦崩溃,日军至少能抽出15~20个师团用于其他战场,日军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采取新的行动,这必将增加英美军队的压力。
日军侵占缅甸,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干扰了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美国在亚洲采取以军事援助为主的战略,美国一度难以抽出军队直接同日军作战,因而需要借用中国的抗日力量。美国希望通过提供对中国的军事物资援助,让中国抗日战场来拖住日本军队。美国希望中国军队能够逐步采取攻势行动,迫使日军把更多的兵力投放到中国战场,“使日军无法进行新的冒险”。为此,美国希望滇缅公路运输线能够畅通无阻。缅甸失守,美国的这一战略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日军侵占缅甸,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印度是英国在远东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英国在亚洲殖民统治的心脏。缅甸失守,直接威胁印度东部边境,如果印度再被日军侵占,日军就可以控制印度洋,直趋中东。这不仅使英国失去了在亚洲的巨大利益,还将严重影响到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
缅甸在远东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促使中国、美国、英国等国都认真考虑对侵缅日军进行反攻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史迪威将军曾痛心地说:“我们从缅甸逃出来,这是个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出原因,然后打回去,收复缅甸!”
但是,由于各国在对日作战上的战略利益不同,在何时反攻、怎样反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长时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蒋介石希望英国和美国能够把主要军事力量投放到亚洲太平洋战场,动员更多的英美军队的力量对日作战,这样可以早日结束抗日战争。蒋介石提出,对侵缅日军的反攻行动,中国军队不能再冒第二次失败的危险,必须中、英、美三国陆海空军全力以赴,以求必胜。但是,英国和美国的主要战略利益在欧洲,当时不可能集中力量对日作战。美国表面上对反攻缅甸比较积极,实际上只是敦促英印军队发动反攻,他们只是派遣史迪威将军来指挥中国军队作战。英国把海上行动看作是击败日军的首选战场,因而不愿意在远东发动大规模的对日战争。这场争论从日军侵占缅甸全境开始,经过各国首脑多次重要会谈,直到1943年秋,才基本明确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美、英军队的首脑聚集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重要会议。当时,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前景已经明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成为首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军政首脑们讨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就是在缅甸实施反攻。美国陆海军负责人马歇尔和欧内斯特·金上将在会上提出,为了打击日军,要在11月进行强大的缅甸攻势。他们认为:“由英国在缅甸南部和中国在北部的联合进攻,将牵制南太平洋的日军调往缅甸”,这样,“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场灾难,否则就会断送欧洲第一的战略。缅甸攻势还能打通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以便集结空军部队打击日本”。
5月12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一些美、英军队的高级军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中、印、缅战区指挥官韦维尔、史迪威、陈纳德列席会议,宋子文代表中国应邀出席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上,中国坚持实施以收复缅甸全境为目标的“安纳吉姆”计划。
11月23日至27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以及美、英、中三国的高级军事幕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蒙巴顿提出的北缅作战“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为了建立对日作战的基地,中、英、美三国政府经过一系列会谈,基本商定了以中国军队为主,配属美、英军各一部,发动缅北、滇西作战,以保障开辟中国昆明到印度利多的公路,敷设输油管道。
缅北、滇西,虽为两个战场,但实施反攻作战、打击日军的目的是一致的,作战行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把第18师团部署在缅北,把第56师团部署在滇西。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美英同盟军密切配合,准备歼灭缅北、滇西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