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靠什么起家
1. 缅甸果敢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主要靠什么支撑经济来源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
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果敢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据2005年相关数据显示,果敢第一特区政府的日常开支主要靠税收来维持。特区政府内设财政部,果敢县政府内设财政科, 两个部门自收自支。因管理混乱,税收流失大, 财政部每年税收收入仅1000多万元人民币。税收主要来源于博彩业、工商市场管理、进出口关税等。
2. 缅甸并不富裕,为什么定居了大量中国人
现如今随着我国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闲暇之余出国旅游换一个环境,就有很多人选择去邻国缅甸,可其中一部分人在去过之后就会选择在缅甸定居,原因有三:缅甸日常消费水平低;缅甸盛产的翡翠很得中国人喜欢,是很大的商机;在缅甸工作压力比在国内小得不只几倍那么简单。
这些理由非常现实,很多国人也都能明白并且会表示赞同,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有些人适合压力大,有些人就喜欢闲适的生活,都是选择。
3. 缅北民族与中国历史
在中国史书中关于缅甸最早的记载,我们叫它骠国,这是在魏晋时期,记载有骠国进贡,所以唐代宫廷音乐中有一部是骠国乐。但是在缅甸自己的编年史里,在此之前它还有很多王朝,问题是这些历史都是后来追记的,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怎么回事就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早期的缅甸王朝,它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集中在中部地区,对北部山区的影响相对有限。
缅北地区涉及中缅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东汉时期设立了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对中国、缅甸和印度的交通及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很大,它是西南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
永昌郡具体在哪儿?学界尚有争论。谭其骧先生主持的历史地图集把它定在保山金鸡村,是根据传说所定。方国瑜先生把它定在施甸,我觉得在位置上可能还是有点偏。近年考古普查说现在保山城汉营有蜀汉前后的遗址,这个遗址规模不大,发掘程度不高,但我认为可能就是永昌郡。
在东汉时期,历史记载说在永昌做官可以“富及十世”,因为当地产玛瑙,还有各种各样的民族;根据上报的人口数字,永昌郡是全国第二大郡。
永昌郡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前人的研究都认为,是因为此地与其他地方的统计口径不同,南中(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几个郡中最繁华的地方是滇池周围,即当时的益州郡,而益州郡统计的人口数量不足永昌郡人口数量的10%,益州郡统计的可能是汉族人口,永昌郡的人口数字则包括了投附民族的人口。按照方国瑜先生的看法,现在缅北的很多地方是永昌郡管辖的,不过,这一说法现在还不是定论。
东方早报:中缅之间,在缅北地区更为确实的冲突关系发生在何时?
杨煜达:比较确定的,对这一带进行管理的是南诏和大理。
8世纪中叶南诏建立,8世纪后期它突破了吐蕃对它的束缚,到和唐王朝结成同盟关系之后,也就是在国王异牟寻的时代,南诏有一个大扩张。《蛮书》有南诏远征骠国的记载,说它向南打到了海边。我认为这个时候南诏至少对这一带有相对间接的控制,骠国,对南诏维持着某种朝贡关系。甚至不光是缅甸这一块,包括泰国中南部一些小的王朝实际上也对南诏大理维持着某种朝贡关系。
到了南宋时,忽必烈为征服南宋,迂回而行先打垮大理,在这里设置了云南行省。之后蒙元帝国和缅甸王朝发生了冲突,导致中原王朝对缅甸的第一次大规模征服,这次征服使缅族建立的第一个王朝——蒲甘王朝被摧毁,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这之后,元朝在缅北地区,包括中缅边境地区就建立若干个掸族和傣族的土司政权。
其后,明王朝完整地继承了元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明初在这些地方设立了九个宣慰司,包括了泰国北部到缅甸中部、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是麓川政权的兴起,麓川的核心地区就在现在的瑞丽,这个政权的兴起导致了明王朝对它的三次大规模征伐,战争大多发生在现在的中缅边境地区。
关于这次战争的原因,中国的史书讲是因为麓川向内地扩张,缅甸史书则同时记录了麓川政权向缅甸一侧掸族土司地区的扩张。大规模的征伐肢解了麓川政权,其政治后果就是缅北和云南边境地区的傣族形成了若干个互不隶属,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争斗的土司政权,这就导致在这样一个过渡地带一种分割的状况,成为若干个大的政治势力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域。
麓川政权实力很强大,明王朝将它肢解,分割成若干土司之后,它还几次入侵缅甸的腹心地区。到16世纪中期,缅甸兴起一支势力,产生了两位非常伟大的君主莽瑞体和莽应龙,他们统一了缅甸中部,建立了缅甸的东吁王朝。
莽瑞体和莽应龙是两位君主在中文里的名字,相应地,他们这支势力在中国被称为东吁宣慰司。这里就涉及一个政治制度史的问题,明朝设立这些宣慰司起什么作用?明朝对于这些宣慰司的管理和内地的土司相比有无异同?
东吁王朝建立之后第一步要征服的是南部孟族的残余势力,就是南部沿海地区;在这之后就要处理北部的掸族土司。
我有一个比喻,缅甸的中部就是它的黄河流域,缅甸南部就是它的长江流域,统一了这两个地区转过来就一定要打“蒙古高原”——掸邦就是蒙古高原。因为一旦掸邦强大,从掸邦居高临下冲入缅甸腹心地区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从缅甸王朝的角度来讲,掸邦高原是势在必争的。
明朝和缅甸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持续了半个世纪,一直在战争,但大部分时候中国军队并没有出境,而是当地的土司在和缅甸打仗,只是当战争打到了今天的德宏州、保山市一带,明王朝才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反击,将它们打到伊洛瓦底江以西。在争夺的过程中,缅北就基本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也形成了中缅之间大体稳定的国境线——比现在的国境线靠外一点,但不是太多。
边境稳定下来之后形成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包括木邦、八莫、孟养这些土司,它们承认自己是明王朝的宣慰司,但实际控制它们的是缅甸;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土司对缅甸有某种臣属关系,但实际控制它们的是中国。就是说,中缅边境既有泾渭分明的一面,也有政治模糊的一面,这就是我书中介绍的“花马礼”形成的背景,也是明末清初中缅边疆北部地区的历史背景。
清朝“稀里糊涂”卷入了缅甸内战
当时清朝把骚扰西双版纳一带的人叫做“莽匪”,把骚扰孟定一带的人叫做“木匪”,清廷知道“木匪”就是缅甸王朝;至于“莽匪”是哪一部分人,与木疏夷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没有搞清楚,清廷从上到下都不知道“莽匪”和“木匪”都是缅甸王朝。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是在干隆三十二年,这时战争已经打了几年了。
东方早报:清初,中缅关系在这一地区是怎样的情形?
杨煜达:清初吴三桂追击永历皇帝,率兵进入缅甸,缅甸把永历皇帝交出来之后,两个国家就没有正常的政治往来,但是经济交流非常频繁,远远超过以前。
我们知道西南丝绸之路开通得很早,但是这条路上物流量实际上是不大的,因为交通条件十分困难,只有价值特别高的珠宝、丝绸等类商品才得以在这条道上流通。到了清初,这种贸易完全变化了,有大量云南内地汉人到木邦等掸邦高原地区种棉花,又有客商将棉花带回云南。因为云南本地不产棉花,棉花就变成中缅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产品,贸易量非常大。而内地大量的丝制品、铜铁金属和各种日用百货也大量进入缅甸,可以说,双方的经济往来直接影响到了滇缅双方人民的日常生活。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雍正时期有记载说,缅甸王朝误听谣言以为清王朝要收回木邦,于是就闭关不让云南内地人过去种棉花,然后云南的棉花价格飞涨,老百姓就缺少衣料可买。可见,双方的交流已经远远超过过去以奢侈品为主的贸易。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从明代开始,大批内地人来到这个地方开矿,主要是银矿,当时比较着名的大矿有茂隆银厂、波竜银厂,后来英国人也在波竜银厂大规模开采,这里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含银铅锌矿。
我曾经对这里的银产量做过估计,欧洲专门做冶金史的专家讨论认为这个估计偏保守,依据他们的判断这里的银产量更大。这样的白银产量对中国的白银流通影响很大。所以,缅北地区的经济对西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是有影响的。
东方早报:那么,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边疆态势是如何被打破的?
杨煜达:十八世纪中期,按照缅甸的说法,东吁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很腐败,任用非人,导致了缅甸的内乱。缅甸内乱首先就表达为民族战争,表达为孟族对它的反抗,并且也是孟族人最后攻占了缅甸的都城阿瓦。
在阿瓦被攻占之前,缅甸国王派了一个使团,由在茂隆银厂开矿的矿主吴尚贤陪同到北京向清廷皇帝进贡,表示臣服,但是这个使团还没有回到缅甸,阿瓦就被攻破了。此时清王朝态度很有意思,虽然说缅甸王朝已经前来投奔,但是清王朝采取完全的中立政策,包括缅甸的一个王子和王妃逃到边境——就是现在的瑞丽,要入境避难,北京表示不同意,这些人从此就没有下落了。
后来大规模战争的发生,缅甸军队几次进入内地。起初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是缅甸一方要求中国归还入境的难民,这要求不过分,但前提条件是这些难民愿意回去,难民中有些人是反缅的,他就不愿回去。
东方早报:清廷为什么选择完全中立的态度?
杨煜达:缅甸内战是从干隆初年开始,缅甸使团入京朝贡是在干隆十五、十六年,缅甸王子要求避难的时间是干隆二十年前后。
当时清朝整个战略的中心是对付准噶尔,一方面是无暇顾及,第二个方面就是它对整个西南的战略态势是防御性的。即使是北方的压力减小,它也不愿意在这个地方轻易开启战端。尽管后来清朝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战争前期,它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而且,战争前期是缅甸王朝和不服从它的傣族土司在打仗。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缅甸会在土司政权中扶植亲近自己的势力做代理人,代理人和土司之间也会打仗;这些土司又会联合起来和缅甸王朝打仗,这就形成反复的战乱。干隆二十七年以前,这些战乱基本没有波及中国边境,所以中国对这一地区也没有做出直接的反应。
另外,这与地方官员、封疆大吏的性格也有关系。当时云南的官员,包括总督爱必达、吴达善、刘藻这些人都不喜好边功,他们开边患的积极性不高。我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参加缅甸内战的桂家宫里雁,一个是积极防边的矿民集团的首领,总督吴达善把这两个人都处斩了,可以看出他不愿意惹事的心态。
东方早报:既然如此,中国最终是如何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的?
杨煜达:中国是稀里糊涂被卷进战争的。
关于这场战争有两份重要档案,一个是《莽匪节略》,一个是《木匪节略》。当时清朝把骚扰西双版纳一带的人叫做“莽匪”,把骚扰孟定一带的人叫做“木匪”,清廷知道“木匪”就是缅甸王朝(注:缅甸贡榜王朝起家的地方叫木疏村,故称为“木疏夷”);至于“莽匪”是哪一部分人,与木疏夷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没有搞清楚,清廷从上到下都不知道“莽匪”和“木匪”都是缅甸王朝。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是在干隆三十二年,这时战争已经打了几年了。
花马礼矛盾和土司归属是战争直接原因
冲突结束以后,清方虽然规定缅甸十年一贡,但是,双方使节来往频繁,特别是以云南地方督抚名义和缅甸的交涉也比较多,这样双方的经济联系也就更加密切了。同时,清王朝和缅甸建立的宗主-藩属的关系,在19世纪后期对中英之间的边界谈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东方早报:中缅之间进行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杨煜达:从当地关系来看,要分两个层次来讲。
一是王朝之间的关系。王朝之间实际上有清楚的势力范围,但是当时有一个矛盾就是“花马礼”(花,即花银,马,即马匹,也就是每年给缅甸送一定数量的以银和马匹为代表的礼物)的问题。
前述中缅之间有泾渭分明的一面,也有政治模糊的一面,一个表现就是中国的几个边境土司因为常受缅甸的侵扰,而不得不向缅甸缴纳贡税,即“花马礼”。
对土司来说,这是花钱买平安。对此,清政府是知道的,但并不干涉。在清政府看来,虽然我不能禁止这些土司向缅甸缴纳“花马礼”,但是我对土司的重大事务有决定权,你缅甸不能干涉。
然而,缅甸却有不同的认识。缅甸的国家领土观念发育较清朝落后,它还是传统朝贡、属邦观念,把向其进贡“花马礼”的土司看作是它的属邦,认为对其有一定的权力。
清代前期进贡“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有两个:孟连、车里(今西双版纳)。问题是“花马礼”是缅甸东吁王朝强盛时期向北征服的产物,在东吁王朝覆灭后,这些土司已经停止进贡“花马礼”。
缅甸新王朝要恢复“花马礼”,有的土司愿意给,有的土司不愿意给。其中孟连土司给了,但车里土司没有给,于是导致了缅甸对车里的入侵,当然缅甸入侵车里也还涉及别的原因。
但是后来缅甸要求征兵孟连,攻打车里,孟连拒绝,于是也起来反抗。从孟连的角度来说,可以花钱交“花马礼”,但是帮缅甸出兵打车里,就是形同叛逆,所以他理所当然拒绝,那么,就被缅军蹂躏。另外两个被缅军侵扰的土司是耿马和孟定,但这两个土司实际在清前期并不存在“花马礼”,因此当然拒绝了。
冲突一开始,云南总督吴达善不愿调绿营兵,仅调取文山的沙练和边境的厂练(银厂中的矿民自卫武装)去防堵;而当刘藻接任总督的时候,沙练、厂练已经不能抵御缅军,这才调绿营兵防御,战争于是全面升级。
东方早报:王朝之外的另一个层次是土司?
杨煜达:对,还有一个是土司层面。中缅之间一部分土司归缅甸,一部分土司归中国,但是土司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交织的,因为它们都是同等地位相互交往的,没有这么清楚的王朝认同,这些土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游圈。这个交游圈可以以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来理解,比如中世纪的德国,德国由很多诸侯邦国组成,它们之间互相联姻、打仗。
西南傣族-掸族土司之间也是这样。土司可以娶很多夫人,但是只有掌印夫人有地位,这是傣族政治制度中很特别的一点。掌印夫人的权威特别高,子以母贵,只有掌印夫人生的儿子,才有优先的继承权。掌印夫人一定要找门第高贵的,为了显示门第高贵就会陪嫁很多东西,包括土地。所以,缅北的一些土地会在土司之间倒来倒去,也搞不清楚土地的具体流转,果敢地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至于王朝对土司的管理,干隆年间这场战争结束之前,王朝主要管土司的继承(保证土司的合法性以防止土司内部的动乱)、土司对王朝应尽的义务,包括进贡和出兵等等。至于基层事务,王朝并不直接管。土司之间的往来,王朝也不完全知道,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内地的两个土司把土地作为嫁妆陪嫁来陪嫁去没有关系,但边境土司之间的这种交往就有问题了。也就是说,至少在清代前期,王朝对边境上的这些土司的控制是不够的。
东方早报:经过这场战争之后,中缅关系有怎样的变化?
杨煜达:战争结束,在干隆中期以后,王朝越来越强调对土司下层土目的控制,把这些土目也变成土司,由王朝直接任命。这一方面可以分割土司的权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土司下层控制得更为具体,以前大的土司有一个府的面积,小的也有一个县的面积,后来就是要将其控制到一个乡的级别,通过这样逐步分割土司的权力,加强王朝对边疆的控制。
就中缅关系来说,经过20余年的冲突,清王朝和缅甸重新建立了宗主藩属关系。当然,这种友好关系是在按中国大一统观念建立的宗主藩属关系下实现的,即使在缅甸看来,它并不认为是清王朝藩属,但是中缅之间和平友好的关系一直维持下来,直到英军占领缅甸,对其进行殖民统治。
经过这场冲突,实际上双方建立了正常的对话机制。冲突结束以后,清方虽然规定缅甸十年一贡,但是,双方使节来往频繁,特别是以云南地方督抚名义和缅甸的交涉也比较多。这样双方的经济联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同时,清王朝和缅甸建立的这种宗主-藩属的关系,在19世纪后期对中英之间的边界谈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缅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缅甸地处东亚,在它的东南西北部分别和我国、泰国、老挝、孟加拉和印度为邻,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国的青海省面积相当,总人口根本无法相比我国,只有5300万。2005年,缅甸国都从仰光迁到了内比都。
去过缅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里的旅游资源的确很多,而且环境也不错,茵莱湖、蒲甘、纳帕里海滩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万国外游客来缅甸了旅游,其中我国游客占了大部分,因为这里的气候问题,很多游客都会选择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间来缅甸旅游。
如果按照每个人五千人民币的花费算的话,每年缅甸的旅游产业会给缅甸老百姓带去40亿人民币收入。
而且,这里落后的经济发展也带给了缅甸更多的问题,经常发生动乱,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外国游客并不愿意来缅甸旅游,如果缅甸国内局势稳定的话,相信来这里的游客要远远超过80万,给缅甸百姓带来的收入也会更多。
5. 缅甸的历史
1.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为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2.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3.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1988年9月23日,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缅甸联邦共和国新宪法获得通过,规定实行总统制。缅甸于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
6. 缅甸北部的几个少数民族特区经济依靠什么
主要靠旅游。
位于缅甸掸邦高原东北部边陲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经济发展速度在原缅共的各支独立武装中是相对较快的一支。昔日不毛之地的小勐拉,今日已是大楼平地而起,各种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粮食自给有余,财政收入大增。
勐拉市是第四特区首府,与缅甸掸邦东部重要城市景栋、大其力有等级公路相通,距景栋88公里;与闻名世界的“金三角”紧邻的缅甸边境城市大其力和泰国边境城市相距仅270公里,通过景栋机场每天都有航班与仰光、曼德勒、东枝等缅甸大城市相通;勐拉通往中国思茅市和湄公河重要港口索累的等级公路正在不断完善,勐拉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
勐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佛教文化尤为突出。其中,缅中友谊大金塔是缅中边境第一宝塔,具有极高的佛教文化欣赏价值。市区各景点艺术国门、大金塔、卧佛景区、和平塔、金四角民族乐园、禁毒展览馆、珠宝玉石展览馆与东方大酒店、伦敦国际大酒店、商贸购物中心连成一片,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其中,被联合国国际组织誉为“勐拉禁毒模式”的禁毒成果展览馆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勐拉高尔夫俱乐部、各艺术歌舞表演剧场则是您 休闲、度假的乐园。目前,特区已建成可接待游客的星极标准宾馆、酒店26家,3000多个床位。其中东方大酒店和伦敦大酒店的规模完全可以与国际标准的四星级酒店媲美。
目前,第四特区每年接待世界上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境外游客30多万人次,是湄公河次区域的着名旅游度假城市。
近年来,边境地区多日游线路日趋成熟,次区域多国环线游已展现出亮丽的新姿。
7. 从富裕到贫穷,缅甸到底经历了什么
缅甸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地理大发现之前,缅甸土地就像中国的古代一样。经历着王朝的战争和权力的更迭。所以在英国殖民者进入缅甸之前,缅甸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我个人觉得影响缅甸的主要还是殖民者。
综上,缅甸为什么变穷,是因为他没有抓住时代的浪潮,勇于改变自己。一直遵循着老的一套,这样必定会失败。
8. 缅甸以什么发展
(一)缅甸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缅甸现有8家国有农机厂,已建成铸造生产、齿轮加工、锻造加工、主轴加工和金属热处理 5 条生产、加工、装配线,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动力耕整机、割晒机、旋耕机和脱粒机,柴油机、主轴、齿轮等都主要部件都从中国浙江四方集团进口,以进口装配为主。现每年能生产手扶拖拉机3000台、动力耕整机等机具6000台,由农机局统一销售到全国99个分销中心,农民可分期付款购买。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需求,对小型农机需求非常大,需大量进口,缅甸政府已免除了农机等农用物资的进口关税。缅甸私人农机销售企业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华侨公司规模较大,主要销售中国、印度、日本的小型农机。中国产品价格占优,市场份额约占80%。
(二)缅甸石化工业发展概况
缅甸能源部是缅甸石油与天然气业的主管部门,能源部下设计划司、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缅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缅甸石油产品贸易公司。缅甸有百余年石油开采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现陆上已开发油田18个,海上、陆上开发天然气田3个。主要天然气田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储量分别为6.5万亿和3.2万亿立方英尺。由韩国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开邦海上A-1区块和A-3区块发现了大型天然气田,预计储量达到5.7万亿至10万亿立方英尺。1989年以来,截止2006年4月30日,缅甸已与24个国际石油公司签订39份43个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协议外资达26.34亿美元,是缅甸引进外资最多的行业。主要的投资方为韩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法国和中国等。按照缅甸的地质构造情况,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缅甸共有 14 个地质沉积盆地,其中,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仅对位于缅甸中部地区、卑谬地区和伊江三角州地区的盆地进行过广泛的勘探,缅甸尚有许多地方具有新发现石油与天然气的可能性。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正在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范围。同时,依靠自己的财力,在缅甸较偏远的实阶省莫莱镇区茵多和洪马林镇区乌约河边的耶波密村开始实施陆地石油勘探计划。
(三)缅甸矿业资源概况
缅甸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主要的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宝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积开采。其中铜矿主要位于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濑及望濑以东11公里处的礼勃东。产品品质较高并已进入国际市场。1994 年缅颁布矿业法,允许外国对宝石、金属、工业矿产原料、石料进行勘查、勘测和生产。同年10月,缅甸政府宣布过去由缅甸国营部门垄断经营的金矿和铜矿向外资开放,并于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后三次将40块矿区对外招标。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国对缅甸的矿业投资项目达58个,投资协议金额为5.3489亿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开始投资开发铜矿,1997年开始生产铜金属,是较为成功的投资之一。
(四)缅甸汽车行业概况
缅甸国营与公私合营的汽车组装厂共有三家,分别为:缅甸第二工业部下属的缅甸汽车与发动机生产公司,组装生产大型卡车、轻型汽车、Mastar吉普车和生产ZA-2000CC。缅甸第二工业部、缅甸第一私人投资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铃木(SUZUKI)公司的合资汽车组装厂,主要组装生产铃木小型货车;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车组装厂,主要组装生产载重量为1吨的Pick-up汽车。上述汽车生产厂家的零部件均必须进口,因此组装生产规模和数量均很小。从缅甸国产汽车行业的情况看,绝大部分为组装厂,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和轴承均从日本等国进口,进口的零部件也多为二手货,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缅甸国内生产,如:车身和底盘等。目前缅甸共有两家与外国合资的汽车组装厂,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车组装厂,该厂于1998年与缅甸二工业部合资组建,以注册资金670万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占65%的股份,缅甸第二工业部占35%的股份,生产规模为年组装生产三菱汽车2000辆。自1998年至今,该厂汽车组装生产的总量为Wagon车1423辆,Mini Carry Truck车2824辆,年均产量仅471辆,远未达到生产的规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请进口部件批文难。缅甸全国人口5400万,仰光市的汽车拥有量每100人平均仅为3辆,相差很大。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缅甸的政策放开,汽车组装行业未来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进一步开放。
(五)缅甸家用电器市场概况
缅甸国内家电生产能力薄弱,仅组装少量VCD和电视机,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其他东盟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空调:日本和韩国占领了大部分空调市场,但价格便宜的中国空调开始进入缅甸市场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调质量好,市场占有率也高。中国产品逐渐提高质量,而且价格上有优势。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技术和质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过其他20个品牌,占了当地市场30%的占有率。去年General市场占有率从15%下降到10%,一马力或二马力的价格从27万缅币到超过100万缅币。Sakura 利用日本技术在中国组装生产空调,特别适合缅甸市场。引进4个月以来,占有率已达到10%,平均价格为26万缅币。
(六)缅甸纺织业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缅甸因多种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3年缅甸自由与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对缅甸政府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封锁了美元进出入渠道。这份行政令签署后,严重打击了缅出口行业和企业,而其中备受打击的便是缅甸成衣业,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资成衣企业迅速减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这些投资者多数来自于台湾、香港等地,采取来料加工方式,产品以内衣、衬衣为主,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据缅甸官方统计,缅甸2004-2005年度贸易总额为49亿美元,成衣出口仅为2.16亿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亿美元明显减少。中国向缅出口纺织品也是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海关统计,2004年1-6月,我向缅出口商品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金额为7609.2万美元,占同期双边贸易的17.7%。缅甸政府一方面试图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外商投资纺织业,鼓励纺织产品出口。近年来,中国企业利用中国贷款帮助缅甸修建了宾普、帕克库和纱伦基纺织厂,还有一家企业向针织厂提供设备和进行安装,有些厂虽已投入生产,但尚未有大规模效益。
(七)缅甸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
缅甸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千塔之城蒲甘以及山都威的额不里海滩等。从1993年起,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目前有大小酒店469家,拥有客房9420间。较着名的饭店有:仰光的悉都那酒店、茵雅湖酒店、商人酒店、海滨酒店、花园酒店、曼德勒的悉都那饭店、蒲甘的蒂丽毕瑟亚饭店等。据缅甸人口移民部统计数据,2008年1-9月,到缅甸的外国游客总数188,931人,较2007年同期的251,796人下降幅度为25%。到缅甸外国游客人数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排列前位的分别为:泰国、中国和韩国,其他游客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影响2008年缅甸旅游业的主要是发生于五月的缅甸飓风和始于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危机。按照惯例,每年年初均为外国游客到缅甸旅游的黄金季节,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截止目前,到缅甸的外国游客同比大幅减少。据一些市场人士分析,旅游业回暖的可能性取决于金融危机的形势,预计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冲击将继续。
9. 曾经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缅甸,为何如今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只能靠7块钱生活
曾经辉煌无比的缅甸,现在却如此没落。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1936年,缅甸的经济总量超过12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776美元,然而当时亚洲唯一的强国日本,经济总量也不过60亿美元。可是在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缅甸却因为政治动乱,经济落后,逐渐沦落为现在,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只能靠7块钱生活,这样悲苦境地,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你认为,上述两个原因是缅甸落后的根源吗?我想肯定你有不同答案,比如说人才因素等等方面的原因,欢迎留言讨论,期待你的真知灼见。
10. 请介绍一下“缅甸”这个国家——
一、地理位置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二、气候特征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
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端口、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2、森林资源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94年缅甸森林(包括43%的郁闭林和30%的疏林)总面积为3442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森林覆盖率约为52.3%。
缅甸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现有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在2088种乔木树种中,已有85种应用于多种用途的木材生产。
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的主要产区。缅甸林业种类有2300种,其中乔木1200余种,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盛产檀木、灌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中地区。藤木32种,年产量约7600万根,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当时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
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
2、语言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3、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
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4、习俗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吴昂基”。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称“玛丹敏”。
五、着名旅游景点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塔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丛中.皇家大湖,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在仰光市区,湖西的高岗上矗立着金光灿烂的大金塔;湖东是美丽的卡拉威宫,湖北面是绿树成荫的昂山公园,湖岸环绕着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赏湖滨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宽大的柚木平台,是远眺、拍摄大金塔和卡拉威宫的绝佳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倒印在湖中美丽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莱湖
位于仰光市北部,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湖周有多个公园。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场所,更是情侣谈情说爱的热门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