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缅甸哪些地方撤走驻军
❶ 缅甸东北部,北部明朝时是中国的,隶属云南省,后来为什么会独立了
思想的混乱让我感到恐怖,难得有几个懂的也装神弄鬼。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清朝的南部疆界与现在相同,也就是说,缅甸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很早,并不是英国殖民者的事(法国人占的越南,没敢往西走)。
说为什么会独立,当时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名义上效忠中央政府,实际上自治,一旦他们乱起来,中央有力就管,没力就放弃。明朝从洪武到万厉,丢掉了缅甸三分之二的直属土地,明清的动乱,再丢一些,也很正常。我是从85年出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册上看的。
各位说的割给英国人,意思不对,应该说中国放弃对缅甸的宗主权并将其移交给予英国,对中国的直属土地没有影响。
❷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❸ 内战战败后的国民党军入缅甸后的历史
1951年6月至7月,根据李弥部的动向,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先后集中7个团和4个团的兵力,对越境入窜的国民党军数干人实施围剿,在耿马、西盟、孟连、沧源、澜沧等县歼其700余人,余部又逃往国外。
1953年1月,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支持下,逃缅国民党军实力曾发展到1.85万人,编为1个总部、1个指挥所、3个军区、4个师及16个纵队,并改番号为“东南亚自由人民反共联军”。
11月以后,李弥总部及第8军、第26军部分兵力共5400余人撤往台湾。在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强大政治攻势下,留缅国民党军残部3000余人回国投诚。至1957年6月,逃缅国民党军仅剩3800余人,而且内部混乱,对云南边境的武装窜扰有所收敛。
1958年8月,逃缅国民党军500余人窜至滇南孟连县至勐腊县附近,进行小股袭扰。解放军昆明军区从5个公安边防团各抽调一部进行堵击围歼,给予其沉重打击。1959年5月,云南边防部队针对逃缅国民党军小股入窜的特点,制定和修改反窜扰作战方案,组织小分队分地区游击作战,粉碎了逃缅国民党军数十次窜扰。
1960年7月,台湾当局给逃缅国民党军空运大批武器装备,其实力扩增至9400余人,又加紧了入境窜扰活动。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解放军昆明军区集中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进行了两次勘界警卫作战,歼国民党军740余人。
此后,逃缅国民党军对云南潞西、镇康、孟连等边境地区进行了8次小股窜扰,遭到云南边防部队的沉重打击。到1966年9月,逃缅国民党军撤往泰缅边境地区,停止了对云南的武装窜扰活动。
1950年至1966年,云南边防部队对逃缅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武装特务进行大小战斗1302次,歼其29800余人,其中俘虏7600余人,迫降16000余人。
(3)中国从缅甸哪些地方撤走驻军扩展阅读
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军虽有巨大的优势,最终是还被解放军打败,逃到了台湾。那时候,除了一些沿海小岛还有部分国军残余部队,大陆上几乎是看不到国军的影子了。不过,在云贵川地区国民党还留有一小部分残余部队,他们没有来得及撤退,在无可奈何下只能逃到了缅甸。
这些国军残部逐渐在缅甸境内集合,很快就组成一支三万多人的武装部队,还有个番号国民党93师。蒋介石虽然败走台湾,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从来没放弃过反攻回大陆的念头。这样说来,远在缅甸的93师将会成为国军之后的重要力量。蒋介石甚至还将他们编入正规军,和其他部队一样给他们发放粮食军饷。
虽然国共内战中,国军被解放军打得很惨,但他们到了缅甸,和缅甸军队的实力比起来还是厉害不少的。缅甸军队每次讨伐93师都要反过来被93师教训一顿,缅甸肯定是很不服气,就告到了联合国。对于这件事,蒋介石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说法,只能想办法把这支部队运回台湾。
不过在93师中很多士兵并不愿意去台湾,他们中很多都是云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梦想着重回家乡。出现这种情况蒋介石也没办法,只能把愿意走的带回台湾,不想走的就丢在当地,并且断绝往来。
虽然留在缅甸的国军一下子少了很多,只剩下2000人,缅甸军队还是打不过。不过,这支部队没了供给,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他们就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金三角地区很有名的毒品武装部队。缅甸和泰国的部队来来回回打了很多次都是大败而归,泰国政府没办法只能主动找他们谈判。
❹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有必要!
下面是我复制的,不用给我加分。下面的话纯粹是为上面那三个字壮胆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
1月21日,丘吉尔在转致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
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部队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毁灭……整个亚洲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军事专家岳思平说,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队伍,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说,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
“连日本人也承认这是南洋开战后第一次受挫。”老人骄傲地说,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
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在热带丛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87岁的远征军老兵李润怀忘不了二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牺牲的情景。“1942年5月18日,我们与日军遭遇。将军亲临战斗前线,日军机枪集中向他扫射,将军身受重伤。”
摸着自己右脸上那块很深的弹伤,李润怀告诉记者,8天后,38岁的戴安澜将军牺牲在了异国的征途上。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两军牺牲的旅以上将领达200多人。
1943年夏,从缅甸转战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在与有着〃常胜军〃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鏖战中步步获胜。翌年5月,经过重新组织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历时8个月的滇西反攻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清除了日军在云南的据点,继而入缅作战。
“我们打得很勇敢,以致于史迪威不得不下令‘凡未受命者不得擅自前往火线。’”另一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薛文涛,至今还记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雪普莱在采访孟关之战后写下的这样一段报道,“如有人仍怀疑中国军队之作战能力,想系未见华军在孟关之战斗。”
接任史迪威担任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苏尔登将军后来的回忆说:“在此区作战的华军对盟方战役的整个成就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者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也。”
中国战区成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中国于1942年1月1日与美、英和前苏联等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法西斯作战的《华盛顿宣言》。两天之后(即1月3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缅甸、泰国辟出来并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美国史迪威将军任战参谋长、中缅战区美军最高司令长官,拉开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序幕。
史迪威将军
作为中国人民一个真诚的老朋友的史迪威将军,1883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4次被派往中国,从一名学习中文的青年军人、公路工程师、教官逐步晋升为美国驻华使馆中校武官、准将、中将、四星上将,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在抗日战争中,他看到国民党集团的腐败无能,感到气愤和失望,由此和蒋介石发生了矛盾。史迪威提出“依据租借法案把送到中国的美国武器平均分给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各抗日部队”而得罪了蒋介石,导致美国政府1944年10月对他发出一纸召返令……
在以后的两年里,史迪威将军虽然仍在美国军内供职,也曾指挥了着名的冲绳战役,并于抗战胜利后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参加了日本签订的正式投降仪式,但终因心理失衡,抑郁生癌,于1946年辞世。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位正直的美国军人。
高唱战歌进昆明
日寇的虎狼之师在太平洋战争中横冲直闯,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东南亚各国相继沦入敌手,日寇长驱直入缅甸南部,尔后疾速挺进缅北,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应英军和美军的要求,为保卫云南大后方,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声援和支持下,中国政府决定出师抗击日寇。
1942年3月,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10万中国大军沿滇缅公路入缅与盟军协同作战,其头部队是第5军200师的1万多名将士。作为中国组建于抗战中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并且是在广西昆仑关血战中歼灭了素有日本“钢军”之称的中村正雄旅团的中国威武之师,他们斗志昂扬地高唱战歌《战场行》进入昆明时,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战场行》这首歌是200师少将师长、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谱写的,歌词大意是:
弟兄们,向前走!
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戴安澜将军
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1904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他的名字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曾与云南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成为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
戴安澜于1925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受过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次年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区队长、迫击炮连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师长,自号“海鸥”,人称“海鸥将军”。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是最早提出响应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并始终英勇杀敌,参加过着名的台儿庄战役和昆仑关大战,多次负伤,战功卓着,最后率领所属200师从云南奔赴炮火硝烟的缅甸战场,“扬威国外,藉伸正义”,战死在缅北重镇茅邦,年仅38岁,人们又将他喻为“奋飞于抗战烽火中的一只勇敢无畏的海鸥”。
云南是最可靠的战略大后方
大后方的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远征军提供了一切后勤保障,1942年1~3月,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抗日前后,仅保山县府即交军粮4.5万大包,使远征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另据保山28镇不完全统计,远征军失利后征派民工破坏滇缅公路、招待伤员又开支“积谷”14066公石,开支国币480146元。三迤大地成了10万中国远征军供给充足、进退自入的最可靠的战略基地。
远征军的重大历史影响
200师开过昆明后,即赴保山板桥一带稍作休整,1942年3月开始进入缅甸作战。滇缅公路上运兵车、大炮牵引车的马达声,汽车喇叭声,脚步声和喧嚣声不绝于耳,松软的泥土公路上尘土飞扬。200师沿滇缅公路浩浩荡荡,一路进发,沿途均有云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粮送蛋,欢送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是中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而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戴安澜心中顿时不由得涌上一股从来未有的豪气,他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并以诸葛武侯出征自勉,即兴赋诗两首: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这两首诗表达了戴安澜也可以说是全体中国远征军当时的义愤心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
200师以人不御甲、马不停蹄的急行军速度昼夜兼程,于1942年3月7日按时抵达缅甸东瓜(也称同古)。从此,“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专用名词,开始见诸于中外报刊和书籍,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在他们入缅作战的时间里,始终牵动着1300万云南各族人民的心,频传的捷报让人欢欣鼓舞,戴安澜将军的英名也由此深深地嵌在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❺ 二战期间中国国民党的远征军去了缅甸回来了多少人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主要战役关键词: 二战 中国远征军 国军 (1):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 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❻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详细可以查一下网络。
❼ 中国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军在缅甸的历史及现状
1949年末,国民党第8军在湖南战败之后,李弥退往台湾,将手下的将士丢下不管,一个人跑了。其中,93师一路败退南下,从广西,逐渐退到了缅甸和泰国、老挝的交界处,才安顿下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败退途中,曾经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被连长当场枪毙。——谁说国民党军队都是没有军纪的?正规军一样也是很严格的。整整半年的时间里,第8军93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50年的除夕之夜,终于逃出了共军的追杀,进入了缅甸的领土。在逃跑中,93师和另外一个团、一个师的残部,将不愿意投降共军的7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缅甸政府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国军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缅甸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下五处二,将缅甸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缅甸政府于是向联合国投诉,这是后话了。李弥一看自己的残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脚跟,并且打赢了缅甸政府军,马上跑出来说——我的军队在中国边界取得了胜利,这里是反攻大陆的基础,然后四处找外援。可是,93师的弟兄们早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使得国军官兵只想早点回到台湾,但是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想在蒋介石那里要资本,留驻云南的第8军残部正好证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弥要求93师**团团长反攻大陆。开始,国军攻势迅猛,连夺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解放军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缅甸。此时的缅甸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甸军赶走国民党残兵。这是一场恶战,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国民党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后来联合国决议,国民党余部撤往台湾,李弥要求将老弱病残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没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陆了,他们想回大陆,但政府不答应。就这样,在金三角有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后来,为了生存,开始种植鸦片。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滇缅边区的第一次反攻大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力是很大的!李弥在台北更是兴奋不已,说——以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在一周内连克4县,说明了“云南反共复国军”的战力是强大的,云云。话也有道理,国军打了共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紧急调派3个师数万人,才摆平。此后在昆明成立军区和建设军校,也和当初的缴匪有很大关系。
50年代末,共军和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暗地出兵滇缅边区,剿灭蒋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顺利。1、国军已经在滇缅边区经营多年,又熟悉地形地况;2、共军出国作战,气候地理不明,补给不足因此,此次进剿成了追击作战,共军一撤,人家又回来了后来,李弥将老弱病残的约3300名将士撤回台湾,但还是留下了约2500名将士作为反攻大陆的主力基础。基本是以两个团的编制,师部人员撤离了。
60年代以后GCD已经彻底在中国大陆站稳了脚跟,但随着1965年国民党又一次的返攻大陆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积极准备二次反攻大陆,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能老老实实呆着就不错了,谁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共产主义输出,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都先后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缅共和政府军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插说一段——现在缅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亲就是坚决反共的。这时候,93师的国军将士为了获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后来,缅共无法取得胜利,国军将士也伤亡惨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补给(自从李弥按照联合国撤兵之后,93师经泰国的补给线也被冻结了。)所以,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缅甸政府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国军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不想加入缅甸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后来,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国军和缅共还有支缅分队的共军将士开始集体在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形成了现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鸦片筹集军费的做法,在中国很流行。进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老兵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毕竟50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但是,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大陆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缅甸,但缅甸以上次你们拒绝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终于,留守滇缅边区近40年的93师官兵,成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
他们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每年还在过着春节、端午、中秋,唱着中国的民歌,讲着中国的语言……
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不得不和缅甸政府军开战、和印缅联军开展、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陆、他们和黑帮开战、他们和缅共开战……
40年了,他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懈的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坚忍……
相关资料
去泰国旅游的人都知道,到芭堤雅时被安排参观的一个景点,是“93师泰北民族村展馆”。
国军93师,原系东北军所部,在国内战争中败北,而逃亡金三角地区,最后定居泰北山区,迄已60年了。
馆内陈列图片和文字说明,将60年的风雨历程,尽现参观者眼前,且有实物和模型展示,以直观地介绍他们的艰难困苦。尤其讲解员是该师第三代传人,其声情并茂的讲述,很能打动听众,以致整个参观过程令人感到压抑。
据说,93师后裔已多达数十万人,除部分因战功获得泰藉身份外,多数仍无任何身份,只能圈禁在贫穷山区而不能外出谋生。我曾提问:你们第二、第三代那么多人,都是纯中国人吗?答称:是的。又问:当年当官的带随军家属可以理解,难道当兵的都有家眷可带?答:出国前,在云南等地边境,每个士兵都“找”了姑娘结婚,然后外逃。
时间让繁育已达数十万的华夏子孙,脱离祖国,飘泊在外,寄人篱下。不是有首歌吗?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他们甚至连联合国确认难民身份都不可得,境况堪怜啊!
也许,只凭讲解员一面之辞难以足信?然而,你想呀,谁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自曝其“丑”?直觉让我相信那是真的。因此,回来后一个多月来,我心中老挂着这档事,他们毕竟是华裔呀!我想:如果祖国母亲收留了他们,做子女的必更爱母亲。以前在《博客日报》上看到多篇讨论有关爱国的大作,窃以为能大度地接纳流浪子孙回来,是感召人们爱国的有力举措,效果肯定比说教强。
从走进93师民俗村开始,心情就十分沉重。看到村里解说员那一身褴褛的迷彩服;看到那一双年轻的却满是沧桑的眼睛;看到他们不卑不亢的态度;听到他们改不了的乡音;听到他们因为没有国籍而不能上学悲哀处境;听到他们为了获得国籍而为泰国政府卖命的经历;听到他们无数次申请却无能获得一个国籍的心酸…… 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这一群中华民族的后裔,成了没有家,没有国的难民,流落异乡,几多悲苦,他们最大的盼望是祖国早日统一,台湾尽快回归,那一天,他们也就回家有望了。
❽ 1960年的中缅边界线究竟是如何划界的呢
是伟大的周同志将江心坡和南坎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了缅甸,占缅甸现有领土1/4强,使得缅甸长期与我国友好往来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❾ 中国军队赴缅甸作战的部队有哪些
1942年2月,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调遣3个军10个师共10万多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第5、第6军进入缅甸,不久,又增调第66军进至缅甸北部的重要城市曼德勒地区作战。这一仗,一打就是半年多。
❿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粉碎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机械化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开抵缅甸南部重镇同古。这个师立足未稳,便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围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不断增兵,以4倍的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城。中国远征军援兵受阻,第200师孤军奋斗,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奉命弃城突围。
同古之战后,中国远征军调整部署,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但是,在西路作战的英军一路败退。4月16日,英军主力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军。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
由于西路英军败退和东路中国军队失利,平满纳决战计划流产。中国远征军北撤,计划在曼德勒地区作最后决战。但是狡猾的日军迂回包抄,攻占滇缅公路重要枢纽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退路。中国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分多路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从缅北向云南瑞丽方向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也撰写挽诗致祭。
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廖耀湘部穿越缅北丛林,向印度撤退。官兵们在险恶的丛林中挣扎了近两个月,历尽千辛万苦,饱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于7月底退至印度。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部队,翻越缅甸中部山脉,辗转进入印度境内。
其他几路撤退部队也都惨遭重创。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共损失5万余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
中国官兵发誓要打回缅甸,重开滇缅公路,报仇雪恨。为此,中国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新1军,代号“X”部队。郑洞国将军奉调赴印出任军长。其后,中国政府在云南组建了中国远征军Y部队。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战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盟军开始战略反攻。根据开罗会议决定,中国远征军X部队投入反攻缅甸作战。返身杀回缅北的中国官兵,沿着当年撤退时留下的斑斑血迹奋勇向前,节节推进,连克孟关、孟拱、加迈等缅北战略要点,全歼精锐的日军第18师团,重创第53师团。与此相呼应,中国远征军Y部队也从滇西奋勇出击。1944年5月中旬,由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指挥的Y部队2个集团军近20万人,渡过怒江,分别向松山、腾冲、龙陵等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缅北、滇西战场连成一片,炮声震天,杀声撼地,立时成了二次大战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战场。
然而,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攻城战却打得极为艰难。日军负隅顽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将军委派郑洞国将军指挥攻城,郑军长选择在7月7日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发起总攻,中国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突破城防。之后,步步为营,掘壕推进,最终攻占缅北战略枢纽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X和Y部队,一路沿中印公路从缅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缅公路往外突。两路大军相向而行,奋勇冲杀。1945年1月27日,两路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在缅北重镇芒友胜利会师。至此,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宣告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