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中国哪个领导访问缅甸
⑴ 六旬老人重走父亲缅甸远征路:一场理解父辈的旅程,历史上缅甸是中国领土吗
缅甸在历史上从未完全归属于中国过。但缅甸的国名出自中国。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缅甸这个国名出自于元朝忽必烈之手,据《汉书》记载,在公元前200年,缅甸最早是由一支骠人族进入北缅甸,并控制该区域,掌控了中国与印度的商路,在894年,缅甸人建立蒲甘城,此后深受两宋文化影响。1278年,蒲甘城受到忽必烈军队的进攻,从而灭亡,并改为缅甸行省。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19年前中国哪个领导访问缅甸扩展阅读
中缅领土纠纷——果敢
果敢位于缅甸和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上,与我国的云南省接壤,面积2700平方公里,还不到上海面积的一半(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它现在是缅甸掸邦北部的果敢自治区,归缅甸统治。
在历史上,果敢曾经是中国的领土。700多年前,元朝便在此设立宣慰司。明朝末年时,永历皇帝携妻妾,率部众逃到缅甸,之后皇帝被吴三桂带来的清兵绞死,他带来的绝大部分官兵百姓却留在了缅北。现在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
果敢第一次被划为缅甸范围是在1897年。当时缅甸实属英国统治,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规定果敢归缅甸所有。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便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也改称果文。
1962年,中缅两国再次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不过,缅甸政府军接管果敢后,却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果敢进入动荡年代。直到2015年,缅甸军方控制果敢,这场数十年的战争才暂时停止。
⑵ 佤邦主席是谁
佤邦主席是鲍有祥。
1、鲍有祥,国籍缅甸佤邦,1949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缅甸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联合军总司令、佤邦联合党总书记。
2、1949年9月19日,生于昆马新寨一个开明头人家庭。1989年4月17日,成立了佤邦联合军,并出任联合军司令。1996年2月,当选为佤邦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
3、佤名陆棒(lok: pang),尊称达棒,佤族,1949年9月19日生于昆马新寨一个开明头人家庭。其父鲍兴嘎(艾嘎),其兄鲍有义、鲍有良、鲍有华。鲍有祥在少年时期在家务农,主要是放牛,也做点小本生意。
(2)19年前中国哪个领导访问缅甸扩展阅读
1959年7月,鲍家突遭国民党军邱鸿斋部抢劫,鲍兴嘎屡遭追捕,全家畏而奔往中国避难,迁居沧源县岩丙寨。当年9月,鲍有祥就读于岩丙小学,“有祥”一名为当地老师所取。
近10年来,鲍有祥一直处于世界舆论的旋涡中心。美国《时代》周刊称他是“毒品王国的君主”2005年初,美国纽约州地方法院起诉包括鲍有祥在内的掸邦第二特区八位武装首领,罪名是“贩卖毒品”。
1996年,鲍有祥联合缅甸政府一起打败金三角当时最大的武装贩毒集团——坤沙,一跃成为金三角最为耀眼的人物。同年,鲍有祥签署《禁毒宣言》,以自己人头担保,从2005年6月开始全面禁种罂粟。
⑶ 中国与缅甸的政治关系
新中国没有攻打过缅甸。相反两国之间的关系还较亲密。新中国与缅甸关系介绍:政治关系: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典范。建交以来,中国一直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缅甸的传统友好关系,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经贸关系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对缅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其他领域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1960年中国国庆期间,吴努总理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400多人友好代表团访华,并在北京举了“缅甸文化周”。1961年1月缅甸独立节期间,周恩来总理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530多人代表团回访缅甸,并在仰光举了“中国电影周”。两国领导人率如此庞大的友好代表团互访,充分体现了中缅两国之间的“胞波”情谊,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建交60多年来,两国文化交流稳定发展,部长级文化代表团互访不断。
⑷ 敏昂莱与中国关系是什么
敏昂莱与中国是正常外交关系。
2021年2月,敏昂莱出任缅甸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
缅甸对华交往:
1、2019年4月9日下午,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八一大楼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2、2019年4月1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3、当地时间2019年12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缅甸曼德勒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4、当地时间2021年1月1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缅甸内比都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4)19年前中国哪个领导访问缅甸扩展阅读:
敏昂莱的执政经历
1、敏昂莱20世纪70年代在仰光大学法律系念书时,与当时盛行的政治激进主义完全沾不上边。当其他同学忙于参加街头示威之际,敏昂莱选择申请进入缅甸国防大学,他在1974年第三次提出申请才被录取。
2、2011年3月30日就任缅甸联邦共和国国防军总司令。民盟2015年11月赢得缅甸25年来首次民主选举之前,敏昂莱从未与昂山素季一对一会面,然而在民盟于11月大选确定大胜之后,敏昂莱很快就承诺会尊重大选结果。
3、选后这几个月来,军方与民盟一直为3月底政权交接后的政治合作制定框架,敏昂莱和昂山素季也已会面了至少三次。敏昂莱深知过去军方名声不佳,试图改善军方形象。敏昂莱致力于凸显军方可在当前民主转型中扮演推动者角色。
4、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电视台消息:缅甸总统府宣布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⑸ 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时候,200师在缅甸一个地方打了一仗,是叫同古还是叫东吁啊
1942年3月8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200师到达同古。在这里打了一个胜仗。
<br>同古,又译作东吁、东瓜。
在中华民族抗战中,戴安澜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 ,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冬瓜(亦称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政府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冬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然而,由于日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七十余日。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
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在挽词中赞戴将军道:
黄浦之英,
民族之雄。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⑹ 中缅国界
A 中缅两国通过置换领土和平解决边界争端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国境毗邻,不仅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人民之间更是存在着源远流长的兄弟般深厚友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缅甸有约2210公里的共同边界,尖高山以南的边界由中英之间的1894年、1897年和1941年的有关协议划定,但实际控制线与条约规定不完全一致。中缅涉及悬而未决的边界主要有三段。
第一段是阿佤山区一段:阿佤山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南段部分,英国和清政府在189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中缅边界条约对这一段边界曾作以明文规定,但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英国殖民者为造成既成事实,于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班老两个部落所辖地区,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即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缅公路为压力,胁迫当时的国民政府在6月18日以换文的方式在阿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国有利的边界,即所谓的“1941年线”。由于不久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这条线上也没有树立界桩。
第二段是南畹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区):勐卯三角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段部分,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已明文承认。但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前,英国未经中国同意,擅自通过该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该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以后继承了这一不平等的“永租”关系。
第三段是尖高山以北一段:尖高山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北段部分。这一段边界过去从未划定。英国曾在这一地段不断制造事端,1911年初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迫于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处属于中国领土。但英缅当局仍然赖在这个地区,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针对中缅边界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缅甸方面曾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但因为新中国成立不久,解决边界问题尚未提上日程。1954年11月至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席间又谈到两国边界问题。会谈后发表公告指出:“鉴于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1955年11月,中缅双方边防部队在黄果园因误会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两国开始把解决边界问题提上日程。从1956年初起,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
1956年10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应邀访华。期间,周恩来同吴努就中缅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缅边界问题举行会谈。中国政府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吴努主席向缅甸政府就中缅三段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于阿佤山区一段:中国政府认为,“1941年线”是英国人趁人之危造成的,中国人民对于此是不高兴的。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提出来的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应予以尊重。为了促进这个问题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准备把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的地区,同时,要求在中缅两国政府没有就此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并树立界桩以前,缅甸军队不进驻中国部队自“1941年线”以西撤出的地区,但缅甸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
关于勐卯三角地区:中国政府指出,缅甸继承的英国对该地区的“永租”关系,同中缅两国目前的平等友好关系是不相称的,中国政府愿意同缅甸政府商定如何具体部署对勐卯三角地区“永租”关系的废除。
关于尖高山以北一段:中国政府根据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调查,提出建议: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部分,可以按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一段,除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应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即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在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同时,缅甸政府也把军队从片马、岗房和古浪撤出,在这一地区最终划界以前,中国军队将不进驻这个地区,缅甸政府可以进行行政管理。
这公平合理地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吴努主席对此原则性建议非常满意。1956年11月9日,中缅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中缅两国政府取得谅解,到1956年底,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撤军工作顺利进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后,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缅甸领导人不断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双方达成一致:鉴于缅甸在勐卯三角地区修建的公路对缅甸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和班老部落管辖区划给中国,从而纠正两个部落被“1941年线”分割为中缅两部分的不合理状态。
1957年7月,中国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中缅边界问题作出了决议,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条件日趋成熟。
1958年9月26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取代吴努担任总理。奈温对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态度积极,并应邀于1960年1月24日至29日来华继续商谈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最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
1、根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和友好互让精神,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
2、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
4、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问题的谈判及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也为亚非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⑺ 历史上中国曾经在1942到1944年帮助缅甸抗击美军的这段历史谁能帮我详细的描述一下、谢谢了
日军于1942年1~5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日军占领缅甸后,1942年6月,日本驻缅甸占领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将军宣布在缅甸成立日本军政机构,各级行政机构的工作由日军司令部负责监督,建立起了军事殖民政权。饭田还宣布:在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缅甸将获得自由,缅甸必须准备长期战争,并为战争动员一切资源,违者将由军事当局严加惩处]日本还制定了一个缅甸分阶段独立计划,建立了一个由缅甸主要政治领袖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负责与日本合作并制定缅甸殖民地宪法。
1942年,日本成立了大东亚省和隶属于日本银行的南方开发银行,负责制定对占领的东南亚各国的政策和掠夺各国的经济。缅甸由于在日本预定的计划中是入侵印度的桥头堡,受到日本的特别重视。
占领缅甸的日军没收了英国的全部财产,将缅甸幸免于战火的技术设备和原料直接送往日本,发行既无黄金又无商品保证的占领区纸币。农业上,强行规定农民种植日本战争经济所需要的作物,征用牲畜和居民的其他财产,鼓励发展日军需要的家庭手工业,强制居民参加劳动。这样,日本达到了以战养战,维持日军的给养,并为日本战争经济运转输送原料的目的。
日本确立了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后,以日本三井三菱为首的垄断组织开始操纵缅甸的经济资源,所有大城市都开设了横滨银行的支行。日本的殖民政策使缅甸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群众的生活境况急剧恶化。从这年夏季开始,日本开始在缅甸推行强制劳动,缅甸80万工人和农民被强行征募到“劳动军 ”中[注:V·汤普森:《东南亚的基本问题》纽黑文1942年版第9页。],位居东南亚各国之首。为了减轻英美海上封锁的压力,日本强迫东南亚各国人民修筑缅甸-泰国-新加坡铁路,被刺刀驱使修筑铁路的5万缅甸人,很少生还,而各国战俘死去的大概有12000人以上,劳工死去的有25万人以上。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美英在北非登陆成功。日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遭受挫败后,转入战略防御。同时,由于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空前高涨,牵制了大量日军,威胁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为了驱使缅甸人民为日本的侵略战争付出更大的牺牲,与日本一道,对同盟国作战到底。于1943年8月,日给予缅甸“独立”。同时,缅甸向英国和美国正式宣战。此后,日缅签订同盟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进行合作。”缅甸宣布“独立”后,德国及仆从国立即承认缅甸为独立国家。缅甸取得形式上独立后,日本顾问取代日本军官,控制了缅甸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
日本的法西斯统治和横征暴敛,暴露了给予缅甸独立的真象,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反抗。1943年初,缅甸CCP秘密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群众性抗日斗争的决议。此后,缅共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寇。为了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阵线,缅共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联系,使反法西斯的力量汇合成抗日洪流。缅甸爱国志士昂山将军和缅甸领导德钦丹成为了利用合法身份进行斗争,参加了政府,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农业部长。
1944年8月,由缅甸CCP发起,反法西斯各派政治力量和武装力量成立了统一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通过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抗日本占领者的斗争的宣言。日本占领缅甸后,世界局势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逐渐摆脱被动局面,英美联军胜利登陆北非。在二战形势开始发生转折的时候,作为盟军亚洲太平洋战场重要基地缅甸的丧失,对盟国的总体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滇缅路的截断,使进入艰苦抗战第6年的中国失去了取得盟国军援的唯一陆上通道。虽然驼峰航线空运仍在进行,但数量十分有限。日军占领缅甸,打开了进攻印度的门户,英印危在旦夕。缅甸的失陷,还加重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压力和驼峰航线的空运负担。这一切,迫使盟国不得不考虑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1943年10月,中国军队发起了缅北滇西大反攻。中国驻印部队从印度列多以南野人山出发,向侵缅日军一路攻击前进,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孟拱河谷战斗和密支那战役的巨大胜利,攻克了八莫、南坎等地。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4月,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连克腾冲、松山、龙陵和芒市等城市。1945年1月,两支远征军在畹町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军队肃清了入侵缅北的全部日军。3月8日中国军队又攻克腊戍,续向康沙追击。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是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⑻ 缅甸的实际领导者是谁
缅甸政府实质是军政政府,军队首长当然就是国家权力掌控者咯。。
1948年3月4日,缅甸获得独立以来,实行的是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奈温将军推翻了吴努政府,开始实行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一党执政的一党制。
1963年初缅甸军政府对地上众多新老缅族政党,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联帮党、联合工人党等,进行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诚邀和谈”,半年后就追杀围剿无赦,大规模屠杀各政党领袖。
1988 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政权以后,缅甸政治迎来了短暂春天。成立了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军政府,取消旧的人民议会和国务委员会,成立了新的国务委员会,宣布解散原来的社会主义纲领党,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议会制。 目前,缅甸主要民主党派大约有10个,最大的是全国民主联盟,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为该党主席。 其次是缅甸民族团结党,由原纲领党重新组建而成。第三大民主党派是掸邦民主联合会。但是好景不长。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多党制民主大选,大选结果,大大出乎缅甸军政府的预料,以昂山素季 为首的缅甸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但军政府以必须先制宪才能交权为由,拒绝交权。缅甸人民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
军政府悍然废除联邦宪法,那是1947年组成缅甸联邦大家庭的唯一条约,残忍杀害与拘禁各邦各族领袖,致使签约的掸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孟族等悲痛无比,愤怒抗争。1963年,军政府“邀请”掸邦独立军、掸邦解放阵线、克钦独立军及吉仁自卫队等到仰光协商和平。至该年11月,军政府贼喊捉贼,祭出“捍卫联邦,反对分裂”大旗,至今一直在有组织的烧杀抢劫众土族村庄,大打种族灭绝内战,并用强奸少数民族妇女为战争手段——这些使得各族人民更深恶痛绝大缅族沙文主义、贼喊捉贼的卑鄙行径与野蛮的强迫同化政策,以及要把内战打到底的祸国殃民做法——这就是缅甸半世纪来大民族欺骗、屠杀众小民族,众小民族为求自保而坚持自决权的主要根源。
目前制宪大会已经召开了近7年半之久,但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仍在断断续续召开,结束遥遥无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会议。军政府答应,待国民大会结束、新宪法制定后,缅甸将按新宪法规定的程序再次举行大选,然后,军政府将把国家政权移交给大选获胜者。近年来,军政府一面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将各个民主党派逐一瓦解、摧毁,一面组织 成立了“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
1997年11月15日,将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改名为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现政府有31个部,具体如下:农业与灌溉部、邮电通讯部、建设部、合作社部、文化部、国防部、边境与少数民族发展部、教育部、能源部、财政税务部、林业部、卫生部、内政部、移民与人口部、饭店与旅游部、第一工业部、第二工业部、宣传部、 劳工部、畜牧水产部、矿业部、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铁道运输部、宗教事务部、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科学技术部、体育部、经济与商务部、交通部、外交部、仰光市发展委员 会(相当于部级)。
1963 年初缅甸军政府宣布“国有化法案”,所有工商业经济命脉都要由民族资本家与外侨手中,无偿收归“国有”。缅甸军政府用社会主义之名,行排外肥己之实,做起打家劫舍的强盗本行!
1963年2月23日所有外资银行,侨资银行一律由军政府的联邦银行接管。
1964年1月缅甸两大出口商品——大米与木材,分别由军政府的农业局与林业局独家经营。
1964年3月2-19日,全国工商业12,212家(95%为外侨所有)被收归“国有”。电台播音刚停,各厂店各企业门口就有兵士奔来,铁门一拉,宣布里内所有东西都已属于“国家”,并规定立即据实上报所有财产物业等,否则坐牢十年。
1964年5月17日宣布流通的100元、50元大钞作废,对民族资本家与外侨再来一次毁灭性打击。全缅流通货币共为2,230百万元,民族资本家与外侨所持的大钞占流通货币的97%, 携带不方便的10元、5元小钞只占3% 。华侨等正当财产被无偿没收,正当工作生活被无理禁止,完全违背了联合国人权宣言的最低要求——生存权,华侨求生不得,求救无应,成了绝地孤儿。
自从缅甸军政府掌政40年来,缅甸长年名列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