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李欣琴家住哪里
Ⅰ 昔我往矣(20)
李欣昕转过头去,是苏媚,看样子已经听了一会儿了。李欣昕招呼苏媚过来,问她有什么事,苏媚说她身体不舒服,想回家休息。李欣昕和苏媚母亲交换意见之后,和苏媚到办公室办请假手续,临走时,苏媚还调皮地说一句:“老师弹琴真好听。”
晚自习快下课时候,李欣昕接到一个电话,是苏媚母亲打来的,苏媚母亲说她下班后回家并没有看到苏媚,现在联系不到苏媚。李欣昕立即意识到事情不妙,现在是毕业季,学生心理本来就脆弱,苏媚家庭又有特殊情况,苏媚很有可能出什么事。正好,梁馨柠在办公室和李欣昕八卦,梁馨柠听李欣昕说学生失踪了,吵着要和李欣昕一起去找。
她们来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找了两个网吧,没有看见苏媚。这时,林默哲打来电话,说在学校门口等李欣昕下班,李欣昕叫他过来一起找苏媚。毕竟是李欣昕准许苏媚离校的,于情于理,李欣昕都说不过去,如果苏媚母亲不依不挠,那事情就更糟了。李欣昕很慌,心神不宁,她既不愿惹上麻烦,更不愿意苏媚出什么事,多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啊。
林默哲找到李欣昕后,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李欣昕把照片发给林默哲,虽然不清晰,但是,聊胜于无吧。这个城市太大了,三个人这么找下去无异于大海捞针,也许苏媚根本就不在这附近,李欣昕很疲惫,打电话问苏媚的母亲,电话那边很绝望。
终于,林默哲发现了一个女孩,和照片上的女孩很像,正在学校不远出一个网吧里。林默哲走过去,问那个女孩是不是叫苏媚,那个女孩惶恐地看着林默哲,突然跑掉,消失在人来人往中。林默哲赶紧叫李欣昕和梁馨柠过来一起找,不久,梁馨柠在酒吧后面的一个角落找到了苏媚,梁馨柠悄悄地打电话,让另外两个人过来。
李欣昕蹲在苏媚面前,苏媚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啜泣起来。
“对不起,老师,我不该欺骗你。”苏媚泪眼朦胧,看着李欣昕。
李欣昕心软,她非常明白苏媚的处境,“你知道吗?你还小,一个人在外面很危险。”李欣昕整理苏媚的头发。
“我知道,但我就是不想上课,也不想回家。”
电话响了,是苏媚母亲打来的,苏媚看到屏幕上的号码,推开李欣昕,“我不想回家。”又跑开了。李欣昕抱住苏媚,接通电话,和苏媚母亲交流情况,表示今天先带苏媚回家,苏媚的母亲道谢。
苏媚逐渐平静下来,天色也不早了,众人准备回家。梁馨柠起哄,说自己帮了大忙,非要李欣昕男朋友送自己回家。于是李欣昕和苏媚回家,林默哲送梁馨柠回家。
车上,梁馨柠一副花痴相,一会儿问林默哲工作,一会儿又感叹李欣昕和林默哲郎才女貌。林默哲看这个女人不好惹,小心应付着。车驶下高架,到了高级住宅区,梁馨柠拉着林默哲上去喝杯茶以感谢送她回家。
“老师,今天你弹的是什么啊,真好听。”苏媚看到李欣昕家里的电子琴,问李欣昕。
“《秋日私语》啊。”李欣昕摸摸电子琴,上面一层灰。是啊,好久没有弹琴了,这琴,就买回来的时候弹过一次。
“怎么这么多灰尘啊,我来帮老师擦一擦。”李欣昕和苏媚一起擦拭琴。
另一边,梁馨柠家里,林默哲尴尬地坐在沙发上,梁馨柠一回家就说让林默哲等一下,自己先洗个澡,天气太热了。
“以前怎么没听李欣昕提到过你啊,你好像空降的一样。”梁馨柠穿着丝质睡衣,擦着头发,款款走到林默哲跟前。
林默哲见状,以不变应万变,“是吗?我刚回国,以前和李欣昕是大学同学。”
“哇,海归啊。你在国外学的什么,金融?”梁馨柠在林默哲旁边坐下。
“这些以后再聊吧,天色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林默哲站起来。
“左转就是浴室。”梁馨柠说。
“不用了。”
“嗯……不太好吧,我还是喜欢先洗澡。”梁馨柠勾上林默哲的肩膀。
林默哲意识到梁馨柠在开玩笑,撂下一句,“再见。”就走了。
这边,苏媚在弹奏着《小星星变奏曲》,李欣昕不时指导她,经过短暂的练习,苏媚终于能流畅地弹奏了。
苏媚停下来,问道:“老师,为什么我被逼着练琴的时候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呢?”
李欣昕想了想,说:“野马和被骑着的马,谁更快?”
苏媚笑了,“老师,以后你能教我弹琴吗?”
“啊?我没想过开兴趣班啊。”李欣昕说。
“教人弹琴就一定是开兴趣班吗?”
李欣昕想,对啊,自己的事何必庸俗化。
日升月落,路灯明灭,车流在道路上走走停停,绿灯亮起,行人瞬间占领斑马线。
赵婷和郑重的婚礼安排在7月初,赵婷出生书香门第,其父母不是很在意郑重残疾,倒是感动于小两口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两家开始忙起来了,通知亲朋好友,看日子办理结婚证,和婚庆公司交涉……孩子们中考结束了,李欣昕完善工作后,把电脑一合,如释重负般向后一靠,放假了!不知苏指天用了什么招数,林默哲和苏指天所着手的项目取得极大进展,站了竞争对手很大的便宜,林默哲表面高兴于工作,内心深刻意识到苏指天在暗度陈仓。
上一章 昔我往矣(19)
下一章 昔我往矣(21)
Ⅱ 《绿皮书》中钢琴家和司机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感情线共经历5次转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绿皮书》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时间背景是60年代,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越往南歧视越严重。当时的美国,黑人还不许和白人坐同一辆公交车,黑人得给白人让座……黑人钢琴家唐也不得不接受、面对社会现实。他接受南部各地达官显贵的邀请,去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地区巡演,不仅仅是为了艺术,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种族歧视的抗争。为了照顾自己的行程和安全,他雇佣了一名有意大利血统的白人托尼当司机。两人踏上了南下的巡演之旅。故事也由此开展。
真是美好的一家人,以上。PS:里面其实有一封托尼自己写的情书,很美好的一句话“我想你,你让我想起一所房子,里面灯火通明。”
Ⅲ 弦弦掩抑声声思什么意思
翻译: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此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品原文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贾人 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 以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郑重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 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话译文
(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兇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着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作品赏析
内容鉴赏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4]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艺术手法
情节曲折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以情动人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音乐画面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也更为知名。[5]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情景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谨严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语言生动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袷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兇手,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会昌六年(846年)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Ⅳ 关于闲鹤的诗句(关于鹤的诗句)
1.关于鹤的诗句
唐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刘禹锡《鹤叹》)、“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二首》)、“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杜牧《鹤》)、“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鲍照《鹤舞赋》)、“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郑谷《鹤》)、“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刘伯温《云鹤篇赠詹冈》)、“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谢缙《题松竹白鹤图》)。
鹤行走时,细腿高抬,挺胸昂首,迈着“矩步”,从不萎萎缩缩,徐缓而高雅,有一种“绅士”风度,透着阳刚之气。诗人们写道:“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刘禹锡《鹤叹》)、“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韦庄《失鹤》)。
诗人们写鹤的飞,凌霄直上,翱翔万里。“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张九龄《羡鹤》)、“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李峤《鹤》)、“匝日域以回鹜,穷天步而高寻”(鲍照《鹤舞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东游扶桑略西极,上下九天仅咫尺”(谢缙《题松竹鹤图》)、“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杜牧《别鹤》)、“苍波万里茫茫去,驾风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风,飞冲直上凌虚空”(友鹤仙《友鹤吟》)。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孟郊《晓鹤》)、“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李绅《忆放鹤》)、“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元稹《和乐天感鹤》)、“清音迎晓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鹤》)、“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于谦《夜闻鹤唳有感》)。
:“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刘禹锡《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惊身蓬集,矫翅雪飞”(鲍照《舞鹤赋》)、“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李绅《忆放鹤》)。
2.有关鹤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 刘禹锡《鹤叹》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 白居易《池鹤二首》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 杜牧《鹤》
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 -- 鲍照《鹤舞赋》
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 -- 郑谷《鹤》
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 -- 刘伯温《云鹤篇赠詹冈》
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 -- 谢缙《题松竹白鹤图》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 韦庄《失鹤》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 李峤《鹤》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东游扶桑略西极,上下九天仅咫尺 -- 谢缙《题松竹鹤图》 》
苍波万里茫茫去,驾风鞭霆卷云路
四海明月五湖风,飞冲直上凌虚空 -- 友鹤仙《友鹤吟》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 李绅《忆放鹤》
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 -- 于谦《夜闻鹤唳有感》
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 -- 刘禹锡《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3.赞美仙鹤的诗句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颢《黄鹤楼》
解析: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此句是诗中颔联,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难》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刘禹锡《秋词》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诗情飞上云霄。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出自:唐代贾岛《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出自: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4.带鹤的有诗意的诗句
1. 鹤向孤山去未归,片云竹雁与心期。
带有鹤的诗句有哪些
2. 鹤云丝雨弄春柔,凤蜡龙薰淑气福
3. 鹤版招幽士,龙墀袭茜袍。
4. 鹤怅东岩夜,声悲不可闻。
5. 鹤舞梅开总有情,小园方喜得双清。
6. 鹤色纱蒙乌府寄,裁衣不称着林中。
7. 鹤发老人携紫竹,往来花下歌春曲。
8. 鹤发双亲岁月列,既沾三斧即心欢。
9. 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斓。
10. 鹤老松孤,泉寒石癯。
11. 鹤熊鲐形老此骸,思君每亦寘吾怀。
12. 鹤驾乘风去,千年竟不归。
13. 鹤唳柴门月过墙,梅花如雪满林香。
14. 鹤雏添岁顶微红,想见瀛洲路亦通。
15. 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
16. 鹤盖阴阴覆苑墙,更添苍雪助清凉。
17. 鹤发鸡皮十二人,非亲非故即比邻。
18. 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19. 鹤驾鸾骖入杳冥,望中遗迹照人清。
20. 鹤发金桃母,蛾眉萼绿华。
21. 鹤去山孤草亦荒,旋吟长句谒虚堂。
22. 鹤袖貂鞋巾内鸦,吹箫打鼓趁年华。
23. 鹤骨龙筋金玉相,诗人二袭几年藏。
24. 鹤骨难污世上尘,西风惆怅瘗湖云。
25. 鹤勒那有智,光大包天地。
26. 鹤树终谈理未玄,口中吐露白如莲。
27. 鹤发庞眉四老人,鹑衣蹑履一何贫。
28. 鹤驾腾空春复秋,淡烟寒日锁林丘。
29. 鹤肯从坡老,鸠能感醉翁。
30. 鹤伴鸣琴公事晚,乌惊调角戍城秋。
31. 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
32. 鹤驭凌云入紫微,水盘山绕五云飞。
33. 鹤氅如烟羽扇风,赋情芳草绿阴中。
34. 鹤不归来华表闲,辉金耀碧满湖间。
35. 鹤发童颜歌负薪,衣襟不染一凡尘。
36. 鹤骨崭崭疾未瘳,怯行山亦倦登楼。
37. 鹤楼试望晴霞断,鹦渚行吟绿蕙春。
38. 鹤发山中人,疏泉凿幽石。
39. 鹤伴鸣琴公事晚,鸟惊调角戍城秋。
40.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
41. 鹤唳于天,鱼跃于渊。
5.闲云野鹤的诗句
闲云野鹤的诗句
1、《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唐·李群玉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2、《沁园春·呜鹤余音卷三》
元·冯尊师
旷劫威音,顿悟之时,
不假外缘。
任腾腾兀兀,天涯海角,
闲云野鹤,岂管流年。
月下风前,逍遥自在,
兴则高歌困则眠。
回头处,落花飞絮,
远水轻烟。
本来无说无传,
道乃□强名岂有禅。
这桃红柳绿,自然消息,
何须扭扞,击竹拈莲。
大相无形,真空非有,
论甚纤毫与大千。
石狮子,敢胡言貉语,
说地谈天。
3、《九里山中·其三》
元·王冕
九里溪头晚雨晴,松风瑟瑟水泠泠。
绝无过客问奇字,只有闲云到野亭。
每笑盛名传坎𡒄,岂陈虚语说零丁?
老年恰喜精神爽,合得仙人相鹤经。
4、《华山南望春》
唐·朱景玄
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
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
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
鹤巢前林雪,瀑落满涧风。
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
何因着山屐,鹿迹寻羊公。
6.给我几句描写鹤的诗句
《代鹤》
(唐)白居易
我本海上鹤,偶逢江南客。感君一顾恩同来洛阳陌。洛阳寡族类,皎皎唯两翼。貌是天与高,色非日浴白。主人诚可恋,其奈轩庭窄。饮啄杂鸡群,年深损标格。故乡缈何处,云水重重隔。谁念深笼中,七换摩天翮。
《郡中见群鹤》
(唐)张九龄
晓日东田去,烟霞北诸归。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反。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届烦仙子驭,何谓野人机。
《题笼鹤》
(唐)白居易
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虎丘渐客问,娃馆逅人过。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若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唐)李欣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仿。
《感鹤》
(唐)白居易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黄楼鹤》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唐)白居易
人各有其所好,物固无常宜。谁谓尔能舞,不如闻立时。
7.关于“鹤”的诗词
咏鹤
[陈·阴铿]
依池屡独舞。对影或孤鸣。
乍动轩墀步。时转入琴声。
白二十二侍郎有双鹤留在洛下予西园多野水长松
[唐·裴度]
闻君有双鹤,羁旅洛城东。未放归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好是长鸣处,西园白露中。
乐天感鹤
[唐·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独鹤
[唐·韦庄]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飞来双白鹤
[梁·元帝]
紫盖学仙成,能令吴市倾。逐舞随疏节,闻琴应别声。
集田遥赴影,隔雾近相鸣。时从洛浦渡,飞向辽东城。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放鹤招鹤歌
宋·苏东坡《放鹤亭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8.描写仙鹤的诗句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
方干的“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病鹤不梳翎:苏轼诗句。
唐朝大诗人杜甫“薛公十鹤,皆写青田真”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诗句
龟息无声唯默数,鹤躯苦瘦坐长饥。---------陆游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诗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范成大句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晚唐诗人韦应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
谭嗣同“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史湘云
9.关于鹤的诗句和成语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风声鹤唳 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鹤鸣之士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驾鹤成仙 指死的婉称 槛花笼鹤 栅栏中的花、笼中的鹤。比喻受到约束的人或物 爱鹤失众 比喻因小失大。
别鹤孤鸾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
比喻远离的夫妻。 不舞之鹤 舞:舞蹈。
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惭凫企鹤 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虫沙猿鹤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断鹤续凫 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
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焚琴煮鹤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凫胫鹤膝 指事物各有长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孤云野鹤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龟鹤遐寿 遐:长久。祝人长寿的颂辞。
鹤唳华亭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鹤发鸡皮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鹤发童颜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鹤鸣九皋 九皋:深泽。
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着。
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华亭鹤唳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鸡皮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截鹤续凫 比喻事物勉强替代,失其本性。 童颜鹤发 颜:脸色。
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闲云野鹤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
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延颈鹤望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
比喻盼望心切。 杳如黄鹤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
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野鹤闲云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
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一琴一鹤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
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煮鹤焚琴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
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别鹤离鸾 比喻离散的夫妻。
骖鸾驭鹤 驾驭鸾凤仙鹤。喻成仙。
骀背鹤发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断鹤继凫 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焚琴鬻鹤 犹焚琴煮鹤。 凤鸣鹤唳 形容优美的声音。
凫短鹤长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
泛指馀缺不齐。 凫鹤从方 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
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孤雌寡鹤 丧失配偶的禽鸟。
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 龟鹤遐龄 遐:长久。
遐龄:高寿。传说龟、鹤都能活一千年。
比喻长寿。亦作“龟龄鹤算”。
龟龄鹤算 见“龟年鹤寿”。 龟年鹤寿 相传龟、鹤寿有千百之数,因以“龟年鹤寿”比喻人之长寿。
或用作祝寿之词。 龟年鹤算 见“龟年鹤寿”。
鹤背扬州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 鹤长凫短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鹤处鸡群 同“鹤立鸡群”。
鹤短凫长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鹤骨鸡肤 见“鹤骨鸡肤”。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鹤骨霜髯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鹤骨松筋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鹤骨松姿 清奇不凡的气质。
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鹤归华表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
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鹤困鸡群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鹤唳风声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鹤唳猿声 鹤鸣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鹤势螂形 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 鹤膝蜂腰 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
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鹤行鸡群 同“鹤立鸡群”。
鹤怨猿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鹤知夜半 鹤夜半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