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什么礼仪最好
‘壹’ 印度和缅甸的风俗习惯礼节礼仪有那些区别
.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贰’ 缅甸国家的风俗礼仪有哪些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2、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3、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叁’ 去缅甸要注意什么礼仪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 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 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 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肆’ 缅甸礼仪常识有哪些
缅甸人的姓名和属相缅甸人不论男女,都是有名无姓,他们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称呼,以便表示性别、长幼、社会地位和官职的区别。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思即自谦为“弟弟”。对长官或长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思即敬称对方为“叔叔”、“伯伯”。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思即称对方为“兄”。对年轻女性称“玛”,意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称“杜”,意为“姑”。缅甸女人的通称是“玛”,意思是姐妹。不论已婚或未婚,年龄较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都可称“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
缅甸人的属相与华人的十二生肖不同,他们按出生日是星期几来决定自己的属相。
缅甸人将星期三这天分开,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天称为“罗侯”,因此,一星期便有8天之分,缅甸人也就有了8大生肖:星期日出生的人属妙翅鸟,星期一属老虎,星期二属狮子,星期三上半天属双牙象,下半天属无牙象,星期四属老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因此,缅甸人除了每年过一次生日以外,每个星期还过一次“生日”,“常庆常生,常吃常喝”。
缅甸人喜涂“特纳卡”在缅甸,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像碗那么大小的石磨,这就是用来制做“特纳卡”的。早上起来,洗漱完后,人们先朝小石磨上倒几滴清水,接着把晾干的黄香楝树干置于石磨上面不停地研磨。磨出来的黄色浆汁,就会流入小磨盘边上小槽内。然后,有的人是用小刷子把“特纳卡”刷在脸上,有的则是用手直接在两边脸颊上均匀地抹上一片。而那些怕太阳晒坏了她们宝宝的妈妈们,则把“特纳卡”涂满了她们宝宝的脸,像把整整一张黄色面膜贴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只看见孩子们可爱的嘴、鼻子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除涂在脸上外,妇女、小孩、青年男子也有把“特纳卡”搽在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腿上等部位的,既可防治皮肤被阳光灼伤,也可防止蚊虫的叮咬。缅甸人还深信,这种木头和水磨出的液体可以防止粉刺,保持皮肤嫩滑细腻。
由于“特纳卡”有清凉、消炎、化淤、滋润皮肤等功效,缅甸女性不但在脸上搽抹“特纳卡”,在身体看不到的部位也大都施用“特纳卡”。
如今,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普及,有些缅甸新潮女性已不再把“特纳卡”抹在裸露的皮肤上了。然而,对绝大多数缅甸人来说,如果哪家的妇女、小孩早上起来没有往脸上抹“特纳卡”,他们就会认为这家人太懒,早上没洗脸。因此,往脸上搽“特纳卡”,不仅是缅甸人保护皮肤的一种办法,也是缅甸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般的情况下,未婚的少女喜欢将“特纳卡”涂满前额和鼻梁,结过婚的妇女则只涂脸的上半部,寡妇只涂脸的一半,老年妇女则随心所欲,可涂可不涂。
此树大多见于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黄香楝树和檀香树、樟木树一样,气味芬芳,色泽鲜亮,因为能散发出香味,所以也可用做香料。用黄香楝树干研磨的黄香楝粉有清凉、化淤、消炎、止疼、止痒、医治疔疮、防止蚊虫叮咬等作用。人们把黄香楝粉抹在脸上,既可防止紫外线,又起到清凉、美容的作用。另外,由于缅甸气候炎热,异常炎热的时间大约占全年的3?4还要多,气温常常在摄氏30度到40度,人经常会出汗,容易产生体臭、狐臭,用“特纳卡”抹在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香味,并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因为“特纳卡”完全是天然的,无任何添加的化学成分,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加之,黄香楝树到处可见,“特纳卡”制作方便,价钱又便宜,因而深受缅甸百姓欢迎。在缅甸城乡的集市或商店里,到处可见一尺多长、酒杯那么粗的、一节一节的黄香楝树干,也有一盒一盒已经研磨成干粉块的“特纳卡”出售。
‘伍’ 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
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服饰
缅甸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虽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拓展资料
缅甸人: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总人口5141.9万(2014年),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民族: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
宗教:
缅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灵论。
缅甸的佛教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缅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灵中。缅甸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参神拜 佛,信众一路赤脚走去,不能穿鞋或袜子。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举动,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在缅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须入寺庙当一段时间 的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民风淳朴、 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缅甸人
‘陆’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2、服饰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3、称呼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6)缅甸什么礼仪最好扩展阅读
缅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缅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约占全缅87%的人口。基督教约在16世纪初传入缅甸,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不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头。妇女的筒裙被视为不洁,严禁晾晒在头部以上的高度,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走过。进入佛教寺庙和参观佛塔时应脱鞋、脱袜,不应与僧侣“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随意碰触僧侣袈裟或身体。
进入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场所前,应事先询问是否可以进入,如对方不欢迎非信徒进入,请勿强行参观。此外,缅忌讳随意抚摸儿童头部,用脚做指示、踢东西或触碰人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柒’ 缅甸人有什么风俗
缅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门办事,认为在这一天出门办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办两次才行。赠送礼物:缅甸人崇拜佛教,乐善好施,但送给他人物品时,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来说,送物必须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间,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笼送给别人。在星期一,缅甸人禁忌送牛给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头、竹子等送给别人;星期三,禁忌把稻谷赠给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银制品。此外,缅甸人还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钱给别人。用手在缅甸、印度,有一个禁忌常会被初到者忽视,即当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洁净的。这是因为他们上厕所时用左手(缅甸的厕所里,不论档次高低,都有洗手设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龙头,亦或只有一个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时送茶、上菜、接物、递东西都不允许用左手,见面时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捌’ 去缅甸需要注意什么风俗,生活习惯,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能用左手递给别人东西或者握手,不能穿鞋子去佛塔里面,不能摸小孩子的头,不能在出门的时候说不吉利的话,不能乱碰女孩子的任何部位、在一些特殊场合看到缅甸升国旗要站立、听到国歌也是(电影院、广场等)。就这些了。
‘玖’ 中国人去缅甸需要注意的禁忌
1.旅行者绝对不要批评政府以避免来自官方的麻烦;
2.护照要随身携带,你随时都可能被要求出示护照,那怕只是路过一个小镇或者购买一张车票;
3.尊重当地的宗教风俗,不要以任何方式批评佛教,寺庙和僧侣;
4.进入佛塔、寺庙必须拖鞋(包括袜子),因为在缅甸人的心里,僧人与佛像是不可触碰的,是圣洁的,而鞋子是脏的,不能沾染佛像。这是对佛祖的不敬;
5.女性旅游者注意,有些佛塔或佛庙的某一部分是不允许女性攀登或进入的;
6.进入寺庙、佛塔时,穿着也需要十分注意。一般来讲,短裤、露肩露背装都是不允许的穿着。男女都要穿过膝盖的裤子或者裙子,上衣不能背心,有袖子为佳;
7.在缅甸,不管你和缅甸人朋友有多么亲密,一定不能够去触摸小孩子的头部,因为那里是最为高贵的地方;
8.进入寺庙佛塔,请安静,勿喧哗,勿打扰念经打坐的信徒;
9.缅甸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行止坐卧、进食、就寝、接待客人都有一整套的礼节,对老年人就更是特别尊敬。这里要提醒驴友们,在缅甸,翘着二郎腿,把脚对着别人是极其不礼貌的;
10.缅甸城里人均用叉子、勺子进食,而在缅甸,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用手直接取用餐食的习惯,可不要太过好奇而让用餐者不适;
11.缅甸佛家人绝对不能杀生,但可以吃肉,有专门的屠夫。僧侣也可以吃肉,但是过午不食;
12.在缅甸,脸涂特纳卡是防晒美容的方式,请勿感到好奇,拍照建议先经过当事人同意为佳;
13.缅甸以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在缅甸也被视为神物,任其游逛,鸽子也是缅甸人非常喜爱的,伤害不得;
14.缅甸爱惜生物,花草。不要践踏花草,一花一佛一世界,愿大家都旅途开心;
(9)缅甸什么礼仪最好扩展阅读;
1.出入境注意问题
每一个游客到缅甸旅游,都会经过中国海关人员的检查,这个是必须的,通常你每到一个地方,你的一些花费,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美食费用等各种不同的花销,都是由一个收费单位在外币申请书上填写申请表格的,然后经过盖章,才可以放行。
如果你携带的是两千美元以上的同等货币,需要向海关人员申报。
出境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规定的,对于中国的古董是不可以带去缅甸的,除此之外,如果你在缅甸旅行的这段时间内,有大量的金钱支出,海关也会查收。所以,关于你在缅甸地区的重大开支,一定要保留适当的收据。
2.缅甸禁忌
缅甸境内是一个人人都信仰佛教的国家,这里有很多人相信佛教,到处可见的是佛塔,寺庙众多,缅甸人一般都喜欢安静的地方,只要是他们有时间,就回去这里的佛塔内烧香拜佛。
祈求自己的平安,不管你是不是进去,在缅甸对于佛教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就是到了寺庙以后必须拖鞋,因为在缅甸人的心里,神像是不可触碰的,是圣洁的,而鞋子是脏的,不能沾染佛像。这是对佛祖的一种敬重。
3.治安情况交通安全
缅甸的治安情况良好,民风淳朴,很少发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缅甸交通较落后,国内道路状况差,主要城市间的交通选乘飞机为妥。交通安全情况良好,交通规章和国内基本相同,持国内驾驶证或国际驾驶证可换当地的驾驶证,换照需交纳40美元。
在缅需持当地驾照行车,对发生一般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解决,缅甸交规较严
‘拾’ 缅甸旅游要注意当地的什么风俗
缅甸旅游须知:
1、海关:外国旅客可携带美金入境缅甸,而美金超过2000元以上一般需要报关。携带贵重物品进入缅甸需要报关以便于日后顺利出境。在缅甸境内购买的珠宝玉器、精致佛像必须附有收款凭证,便于查验出境。
2、天气:缅甸全年平均温度大约为摄氏26-36度。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为10月至来年4月。旱季是缅甸黄金旅游季节,天气晴朗,游客需自备防晒霜、墨镜、遮阳帽等物品;雨季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缅甸南部地区雨水较多,建议游客携带雨具。3、时差:缅甸比北京时间慢1小时30分(如北京时间为9:30,则缅甸时间为8:00)。
4、治安:缅甸是全民信教的佛教国家,治安情况较好,犯罪率底。除了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金三角地区以外,游客可放心旅游。但是小心谨慎仍然是一个成熟旅游者必备的素质,钱财等最好不示人和外露,特别是喜欢携带大量现金的中国人更应自律。切记晚上别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游荡,以免招致祸端。
5、衣着:因为缅甸全年气温较高,所以游客着装以轻便、凉爽、舒适的夏季衣物为主。游客最好自备牙膏、牙刷、拖鞋及洗浴用品。女士可着裙装,但是不能着短裤。前往密支那、茵莱湖的游客最好携带一件抓绒户外衣服,因外那些地方是缅甸高原,早晚温差大。
6、税项:游客在仰光、曼德勒等国际机场离境时,需购买离境税,每人10美金,就在机场购买。而乘坐缅甸国内航班则不需要购买机场税。
7、语言:缅甸语是官方语言,英语为通用语言,但是缅甸的英语教学质量不敢恭维。仰光、曼德勒等城市有很多华人,可用汉语沟通。但是缅甸的出租车司机的英语很蹩脚,需要耐心慢语方能简单沟通。当你碰上华人模样的宾馆服务人员或司机时,讲英语前最好先用汉语试试,免得大家都很费劲。
8、药物:缅甸医疗比较落后,游客请自备一些防治中暑的药以及止泻药、创可贴、感冒药等。
9、电压:缅甸的电压是220-230V,同中国一样,但插座仅仅是一些酒店与国内一致无须转换,大部分酒店均需转换器,缅甸的插座普遍分为3种,所以一定要自备旅行装万能插头转换器。
三项扁头,一般高级酒店使用
两项圆头,德标(欧标) 普通或高级酒店常用
三项圆头(南非标)
10、通讯:缅甸的通讯落后,手机使用很少。截止到2011年元月,中国手机还不能在缅甸漫游,当地的手机卡也只有CDMA能装在中国同制式手机上使用,但是CDMA的卡很难买到,所以中国游客带的手机只能当手表使用了。在缅甸的酒店和网吧里可以打国际长途,但是资费很贵,除非有必要,建议大家把千言万语留到回国后在讲。
11、货币:缅甸货币单位为KYAT,中文发音是:“基-耶”。人民币在缅甸境内不能兑换和使用。外国游客在缅甸基本使用美金,2011年1月的汇率是1 USD:820 —850KYAT左右。在缅甸的酒店都能用美元兑换缅币,在市区餐厅也能兑换,仰光等南部城市的汇率比曼德勒、蒲甘等比划算,最差的是茵莱湖等纯旅游区,1美元只能换到800基-耶。而最划算的是在仰光的昂山市场,那里能用1:900来兑换。
请记住:缅甸人只用新版的美元,旧版的一般会被拒绝或者在汇率上损失不少。看着很皱皱巴巴的破旧美元在缅甸是废纸,没人跟你换的。
12、购物:缅甸特色的纪念品以手工艺漆器、红蓝宝石、玉器、古玩和海产品为主。如果您要经过仰光,去昂山市场自由购物是最好的选择。昂山市场商品繁多,价格合理,可以大刀阔斧的砍价。曼德勒的缅甸提线木偶和柚木工艺品很有名;蒲甘的沙画具有浓厚的小乘佛教韵味;而在茵莱湖,用莲藕丝织成的衣物和围巾等深受游客喜爱。
13、礼仪:缅甸是佛教国家,也是对中国游客很友好的国家。缅甸民风朴素,旅客须遵守佛教礼仪,进入所有的寺庙都需要脱鞋及穿着整洁之服饰。女士必须穿长裤长裙进入寺庙。神游网特别提示:在任何场合,避免谈及对佛教不敬之言论,绝不谈及对缅甸军政府有任何不敬的言论,也不要参与到西方游客对缅甸政府的讨论话题中。
缅甸依旧是个半开放的国家,除了中部的仰光,曼德勒,浦甘,茵莱湖和TAUNGGYI地区以外,不跟团的外国旅游者要去其它地方旅行必须先申请旅行许可证(TRAVEL PERMIT),否则会被视作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