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为什么骑着大象打仗
A. 泰国古代打仗,象兵是不是一个普遍兵种
泰缅“象兵”对决
历史追溯到1569年。泰国大城王朝被缅甸灭亡。泰王子纳黎萱不甘亡国屈辱,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在爱国遗官志士的拥戴下,于1584年在肯城自立为王。缅甸国王闻讯大怒,但又一时无可奈何,经过8年时间的周密准备,于 1592年派遣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率“象兵”讨伐。早有准备的纳黎萱和其弟弟挥师奋起迎战。他们依托热带山岳丛林的有利地形,设下层层伏兵。当缅军进入泰军埋伏圈时,伏兵猛然蹿出。纳黎萱亲率“象兵”冲杀在前。霎时缅军死伤遍野,阵线大乱,四奔逃遁。:哈在此时,纳黎萱及其弟所骑之象春情勃发,撒开四蹄没命地追赶奔跑中的缅军“象兵”。泰军乘“象兵”之威奋力追击,不料反陷入缅军阵列圈里。来到一处,泰王纳黎萱抬头环视四周,猛见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骑在象背上,停在不远处的树阴之下,周围簇拥着众卫士,好一派笑傲天下的气势。纳黎萱不禁一愣,但很快便从惊愕中镇定下来,不失王者风范,激将之言脱口而出:“皇兄!为何呆立树下,敢来决一雌雄否?良机莫失啊!”
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听罢此言,刚要发怒,却见纳黎萱身边只有寥寥几名侍卫,心想倘若即令部下上前拿下这落网之徒,岂不有以强欺弱之嫌,便二话没说,挥鞭策象朝纳黎萱的骑象猛冲过去,一下将纳黎萱的坐象撞得横在面前。他就势举刀向纳黎萱猛力劈下去。泰王闪身躲过刀锋,但头盔已被砍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纳黎萱临危不惧急忙回过身来;使出全身力气,驱象撞向缅王储的骑象,并挥刀猛砍下去。这一刀从缅王储右肩斜劈下来,伤及中枢神经。缅王储当即毙命。帅亡兵溃。缅军见到这般情景丧魂落魄,惊慌逃遁。泰军大胜。从此,泰王纳黎萱名震四方。他与他的“象兵”以英勇无畏的气概,成为泰国男女老幼赞美的偶像,也使周边蓄意染指这个美丽国家的人望而却步。在这之后的150余年间,再无外敌敢来侵犯,对泰国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影响。
邓子龙破“象阵”
讲起破“象阵”,倒是莫过于明朝骁将邓子龙。那是1583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地区)参将,率兵反击由汉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内的缅甸侵略军。当时,缅军凭借10万重兵,尤其是浩荡的“象兵”、马队,所向披靡,涂炭百姓,危及云南全省。邓子龙临危受命,却不急不躁。不管敌人如何骂阵挑战、部下如何求战心切,他泰然自若。邓子龙到任后,先是遍察战场,筹谋降敌之良策。经过苦思运筹,他决定将敌诱人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马队的行动。这时,敌人有些不明底细,便派出说客,试图对邓子龙施以诈降,并查明有关军情和周围地形。邓子龙一眼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便将计就计,不仅对说客款待备至,而且还任其在营区中随意走动察看,并指示将士们尽量显得松弛、涣散一些。说客看到,邓子龙的部队不足万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厌战不羁,差点笑出声来。夜幕降临时,邓子龙又令部下在营中竖起两个巨大的纸糊怪物,里面点着油灯。说客纳闷地问;“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认真地说:“是怯象灯。敌人的象队见到此物必然后退。”说客把邓子龙的营地看了个够,暗暗窃喜,心想,这样的部队真是不堪一击,便趁夜不辞而别。其实,他的一举一动全在邓子龙的洞察之下。他几乎看透了说客的心理,通知各处哨卡,佯装打瞌睡,疲塌厌战,让说客安然离去。
敌军统领听了说客的禀报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象兵”、马队、步兵浩浩荡荡有恃无恐地直扑邓营。哪知,邓子龙早已在谷口、狭道两旁设下了伏兵。敌军一到,火弩齐发,利箭如雨……霎时,“象兵”大乱。此时,邓子龙的伏兵猛然蹿出,手持利剑长矛,怒吼着冲向敌军,专照长长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跟随在后的敌步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马队踩得血肉模糊。这时。邓子龙率大部队冲杀过去。入侵缅军一败涂地。后来,邓子龙率兵激战攀枝花,阵斩汉奸木邦部罕虔。这场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驱敌之战永载史册。
古印度亚柏格皇帝以300只“象兵”战胜依托要塞坚守的 8000余名敌兵,得力于充分发挥“象兵”的独特威力。宗悫将军以狮像模型,隐真示假,智退林邑国的“象兵”。邓子龙靠智勇兼备、运筹用兵,而打败凭借“象兵”、马队10倍于己的10万人的入侵大军。这一切都生动地说明:兵家水平的高低就看其扬长抑短的功夫。
B. 野象身陷泥坑,缅甸村民前来施援,大象在当地为何能成为神圣的存在
野象身陷泥坑,缅甸村民前来施援这件事情,也是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震惊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大象是一种非常庞大的生物,杀伤力自然也是极强的,大象能够在当地成为如此神圣的存在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大象对于人类的帮助可以说是非常的巨大的。大象这种巨型动物作为国家的象征,是有非常多的原因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它有着惊人的力量,耐用性以及寿命。
不得不说的是大象在很久以前主要用作于托运砍伐茂密的丛林,而且经过训练的时候,从10岁就可以正式投入工作,60岁才会退休,由此可以看出大象的生命也是非常的悲剧的,不得不说的是大象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之后,又被人们拉入了旅游世界,被迫带着游客穿越丛林,或者在人群面前表演,都是让每个人感觉到非常的兴奋的,我们也希望当地能够出台相应的律法来保证大象的生命安全才行,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可以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C. 骑大象打战的真的有吗
是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缅甸打击日军,用的就是象兵,主要是攻击力强,脚踩,鼻甩,是骑兵,有象鞍,现在云南西双版纳还有象兵冢,抗日博物馆中有象鞍。
D. 在丛林密布、山岳交错的东南亚,战象成为战争的重要兵种,为什么
在丛林密布、山岳交错的东南亚,战象成为战争的重要兵种,为什么?非洲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的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盛产大象,被称为大象的故乡。中国云南等热带丛林地区也是大象繁殖和栖息地的热门地点。大象有一个巨大的身体,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但大象并不笨拙。它既聪明又有人情味。大象虽然走得很慢,但却像平地一样横穿山川,陡峭的山路看起来像一条平坦的道路。因此,大象丰富的亚洲和非洲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大象作为交通工具和邮递员的传统。其威猛的姿态和强大的力量是战略家们青睐的战斗力。
在东南亚乃至南亚的战争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战象的身影。在过去人们的认识中,战象在印度战争中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印度文明早在4000年前就开始训练大象,这为他们后来发展象兵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战象是与辽阔的平原结合在一起的。
当谈到大象士兵时,人们总是想到人们驾驶大象在平原上驰骋的画面。然而,在森林和山脉茂密的东南亚,战象也是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源于战象本身的力量,而是与东南亚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密切相关。要理解为什么战象在东南亚如此重要,我们需要从战象本身开始。无论是3000年前还是现在,东南亚炎热多雨的气候都有利于大象的繁殖。因此,不难理解,即使是大象不常见的中国,也有使用大象兵的记录,而东南亚应该在相对较早的时期发展大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