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什么打缅甸
A.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描写国民党军队的哪场战争
滇缅之战,是国民政府为了打通中印公路而发动的。
南天门应该指的是滇西的高黎贡山,一座战死无数英魂的山。
是美国将军史迪威领导的。
B.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什么年代
故事讲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剧中人物、地点和故事情节基本为虚构。
1941年,滇西禅达城市。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等散兵困居在收容站,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乱世中求生。团长虞啸卿来到收容站拉起一只队伍,以川军团的名义出征缅甸。
原本应该飞往印度向驻印军司令部、新一军新编第一军报到的一群新兵,却在途中被日军击落迫降在一个不知名的村落;孟烦了等人才刚刚走出残破的美军飞机,就遇上某部大部队的溃退。一群人被几个日军围困在仓库之内。
这时奇迹般的出现了一个人,他自称龙文章,是他们的团长。这位“团长”带领一帮溃兵边打边退,当到中国境内时,他已经拉起了一个简装团。
在行天渡旁,抢着过怒江的军人和民众挤成一团,而此时日军前锋也渐渐逼近。龙文章打断缆绳,激励众军与自己一起抵抗紧逼的日军。经过一夜激战,他们伤亡惨重。
在与东岸虞啸卿的旗语对话中,龙文章跪求虞啸卿的炮火支援。虞啸卿虽不知龙文章的真实身份,但也应允。利用炮火支援,龙文章等人逃回东岸,但只有廖廖数人,大部人都已牺牲。
当他们回到禅达城市,民众们对这群保住了东崖家园的英雄表达了最热情的欢迎。当龙文章见到虞啸卿时,等待他的却是被逮捕的命运。
一月后在军事法庭上,他们再次见到了龙文章。这场审讯,龙文章终于说了真话。他本是一个团部后勤军需补给官上尉,当祁团副死后,穿了他的衣服,收拢起一支部队,打了一场绝户仗。
(2)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什么打缅甸扩展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背景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战的故事,真实的战争远比电视剧中的惨烈,电视剧仅仅展现了其残酷性的一小部分。
抗战中后期,由于日军战线过长补给紧张,为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在1941年12月发起了对缅甸的侵略,企图切断中国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
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为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与中国方面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仰光沦陷,中国派遣了入缅抗日的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由滇西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由于英军毫无战斗力,把战场的压力全部丢给中国远征军,并一再拖欠调剂给中国远征军的武器装备,加上日本空军自始至终掌握着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构成强大的立体火力网。
本应前来支援的一个美国空军联队临时改赴北非,远征军没有任何空中掩护,在这一阶段受到极大损伤,10万人的军队只有4万人生还。
中国远征军失利后,一部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另一部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国装备并受美军训练。
之后,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于1943年10月对缅北日军展开反攻,即缅北滇西战役。
在滇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并于1945年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将日军全部赶出了缅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班师回国。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收复了云南边陲小城腾冲,流浪在外的腾冲人欢天喜地地回到家乡,但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故园一片焦土,数千名中国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在残垣断壁上。
腾冲男女老少忍住悲伤,掩埋了士兵的尸体,其中包括十四名美国官兵,建立起阵亡将士公墓——国殇墓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我的团长我的团
C.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缅甸之战是怎么回事呀
"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与日寇做战、缅甸在我国云南边境、当时的缅甸以经完全被日军占领、并且日军想突破南天门、跨过怒江直逼我国境内、就是这些。
D.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缅甸之战是怎么回事呀
中国远征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
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
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
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E. 我的团长我的团,南天门一战虞啸卿为什么迟迟不出兵
个人观点:
第一:士气问题..本来中国远征军去缅甸是为了打击日本..保护中缅公路畅通..使美英物资不断运到中国战场..但是由于英国消极抗战..美国不出兵..中国在进入缅甸后..日本已经侵占的缅甸的大部分领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军队等于是 孤军做战..结果反而被日本打回到了中国..
第二:世界形势..因为日本轰炸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以至于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日本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而国内的抗日战争也到了僵持阶段..于是..蒋先生又想到了远在延安的毛主席..
想和日本停战..先消灭延安..可以说是消极抗日...
第三:缅甸做战不利于中国军队..在1942年:昂山和奈温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军占领缅甸..日本军队打得帮助缅甸人民脱离英国独立的口号..以至于在缅甸..中国军队要面临两个国家的军队..(..在团长中..飞机坠毁那段不就是日本人把主角他门当成了缅甸人...
F. 我的团长我的团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1938年1月,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在中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
随战争局势的发展,至41年,日军切断了中国除滇缅公路之外的所有补给线,并开始进犯缅甸,打算切断中国全面抗战唯一的路上补给线,掐住中国的脖子,打击全国抗战的信心。
为保证反法西斯同盟援华物资顺利运往中国,1942年,国民党政府正式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配合英军守卫缅甸(缅甸当时为英国殖民地),保护滇缅大通道畅通。
因为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国民政府高层极为重视,由蒋介石嫡系第五军、第六军担纲主力,国军唯一机械师第200师更是勇担先锋。入缅初期,远征军表现非常好,体现了充分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技巧。
在友军英军配合不利的情况下,依然打出了几个漂亮仗,最后因为英军的自私投降,导致整个战局急转直下,远征军全线崩溃。一部退到印度,大部撤到云南,途中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和日军的围追堵截,出现大量伤亡,损失惨重。
“团长”中的大部分情节就是撤退到云南的部队,与日军隔怒江对峙,准备反击的故事。由于中国大部分国土沦丧,国民政府被压缩到西南一隅,实际上已退无可退,所以必须利用天堑,死守怒江。
最初日军乘占领缅甸余威几次打算强渡怒江,但在中国军队拼死守卫下失败,随着国际战争的形势及日本自身实力的局限,事实上,后来日军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只能修筑永久工事,与国军隔江对峙。
(6)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什么打缅甸扩展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内容简介
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收容所里,他们被几年来国土渐次沦丧弄得毫无斗志,只想苟且偷生。而日本人此时已经逼近国界,打算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收容所里聚集了各色人物: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等。他们混日子,他们不愿面对自己内心存有的梦,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败日本人。因为他们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他们活得像人渣,活着跟死了也差不多。
师长虞啸卿出现了,他要重建川军团。但真正燃起这群人斗志的是嬉笑怒骂、不惜使用下三滥手段的龙文章。龙文章成了他们的团长,让这群人渣重燃斗志,变成勇于赴死之人。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几乎必死无疑的战争。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对得起“中国远征军”这五个字的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小说。
列宁在评价高尔基的《母亲》时说:“这是一本及时的书。”今时今日,在尤其需要我们对未来抱有信心的时候,本书也当得起这一评价。
G.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你还想弄明白什么?片子主要是讲抗日的远征军,国军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反过来说剧情,你说竹内不可能不知道堡垒的破绽~,虽说是自己做的,但是是他一个人做的嘛?一个是构思,一个是操作,操作的是中国老百姓,反而打个比方说,你写了作文,你知道它会在那方面会被扣分么?看来历史你真的需要恶补一下了
目前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几个卫视频度来回切换,很少看电视剧的我被这部以1942年中国抗战远征军为主题的电视剧所吸引。此剧不回避国民党对日抗战的功劳,给国民党军队一个正面的历史评价,特别是以杜聿明为主的第五军在入缅作战中,浴血奋战,为了掩护英、印联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以往大陆的战争戏,老表现国民党军队的弱智而着称。不是腐朽就是瞎指挥。这部电视剧基本上国民党军队的形象没有太多负面描绘,已经和以往常规战争剧大相迳庭,这部电视剧比较真实反应国民党军队形象的历史题材片,中国远征军的战略溃败是一次历史伤痕,也是中国军队赢的尊重的又一重彩,中国军人打出的军威,中国远征军应该算上一笔。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司令长官是卫立煌,部队的实际指挥官是杜聿明,部队的班底主要以杜聿明的第五军为主。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的失守意味着中国唯一的援助通道被堵死,为了保卫缅甸,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特别是新编第200师,在连续作战十二天,补给中断,粮弹两缺,有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实行战略转移,本想回到祖国,由于日军已先期切断了第200师原定从八莫经密支那回国的道路,戴安澜不得不率部从缅甸北部的山区里辗转前行,以图回国。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锯就是以杜聿明的第五师新编第200师为原型,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国军将士,在抗日的大格局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第五军的回国之路一样惊险,沿途上,都是些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地方,给养困难,蚊蟥成群,热带森林的恶瘴更是夺取了不少壮士的性命,用尸骨暴野,惨绝人寰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不为过,连杜聿明这样的高级将领也差点殒命。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杜聿明和他的第五师残部最终回到国内,中国远征军以巨大的伤亡,掩护了英印联军的撤退,在和日本军队周旋的作战中,赢得了对手和盟友的尊敬。当美国参谋长史迪威得知第五师残部回到云南时,高兴的老泪纵横。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剧截取了第五师的历史镜头,再造了中国远征军血撒缅甸,用悲壮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钳制和重创了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不容玷污,中国远征军的功劳不可磨杀,杜聿明这样的抗日将领被套上了战争罪犯是历史的误笔。《我的团长我的团》很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谎言被戳穿之时!
附:中国远征军完整编制
(一.)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6军 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