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皇帝有哪些
❶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皇帝打过缅甸
缅甸与中国的战争可以追溯到缅甸第一个统一帝国——蒲甘王朝时期。
第一次中缅之战即元缅战争,时间是从公元1277年至1300年,期间经历了两任皇帝,即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和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忽必烈之孙)。
接下来就是明缅战争,时间是从公元1576年至160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执政时期。
再接下来是清缅战争,时间从公元1762年至1769年。当时中国正值清朝干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执政时期。
❷ 吴三桂在缅甸将哪位皇帝绞死
永历皇帝,朱由榔.康熙元年秘密从缅甸来到云南,被吴三桂亲令绞死在迫死坡. 但是只能说吴三桂派人绞死一个自称朱三太子之人!因为当时康熙在位只有他才是皇帝,
❸ 从逃难入缅到魂归他乡,最后一个汉人君王是如何被杀的
这个逃到缅甸的汉人帝王就是南明的永历帝,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的旧臣在当时的皇室中扶持的皇帝。他最后是被缅甸王骗到咒水河畔然后被包围杀死的。
综上所述,这一个汉人皇帝之所以被杀,还是因为他自己太过于无能,听信大臣的馋言。
❹ 干隆皇帝攻打缅甸,其实是场败仗,是对方不想打了而已
刀剑相争的黄沙战场之上,弥漫着战士们的热血。
冷兵器的摩擦交锋是干隆皇帝登上王位的有利武器。
“十全武功”的威名之后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生命和权力纠葛——缅甸之战,败的精彩,赢得曲折。
历史 中的干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 是中国 历史 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 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在干隆晚年时期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名称——“十全老人”,象征着他在位期间的十场战役的 大获全胜 。
然而干隆自欺欺人的包装无法改变战争结果的事实。
清朝进行过十多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被命名为“十全武功”。
所谓“十全武功”指的是,“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其中“降缅甸”却是一场看似结果风光的 败仗 。
清代的开国皇上凭借满族的重型冷兵器打败敌人在中国的 历史 上占有 一席之地 。
许多人都认为满清朝 重武轻文 ,实际上恰巧相反,满清的文官依然享有很高的地位,是朝堂上关键的枢纽。
也正是 因为清朝后来对文官的重视,导致战斗力下降,和缅甸的斗争中连连败退 。
干隆皇帝是雍正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虽然年龄尚且小,但是正是青年男儿,年少气盛,不服输的气劲贯穿着他的整个皇帝生涯。
无论是 对外征战扩增领土 ,干隆皇帝都怀着清朝必胜的心情开疆扩土,虽然他在位期间,中国处于 历史 上 最繁盛 ,领土最广大的时期,但是也少不了干隆皇帝倾尽清朝举国之力,只为在战争中获得荣誉的 狂妄之举 。
而缅甸战争正是在清朝战斗力降低,领导人盲目追求胜利的情况下展开的,这样的斗争虽然维护了十全武功的名誉,但是究其根本,不过是 劳民伤财 ,损失性命的无意义战争。
干隆初年,缅甸人雍籍牙在贡榜建立政权,后统一整个缅甸,史称“贡榜王朝”也就是今天的缅甸。
缅甸高超的战斗技术和 蛮横无理 的掠夺方式,让他们在多次侵略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贪婪和欲望一下子就填满了他们的内心。
1762年缅甸正式向清朝发动战争,一路北上攻占到了云南境内 。
云南物产丰富,资源富饶,为缅甸军人提供了很好的作战后方,加上云南多雨林,地形复杂,气候湿润,是作战的强大后盾。
缅甸就以云南为据点,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打算攻占清朝,成就另一番天地。
缅甸军勇猛无敌,吓坏了许多长期处于安逸清闲生活状态的清代将领。
云南总督刘藻也曾经奋力抵抗,可无奈长期处于平和的状态, 实战经验不够丰富 ,很快就在狡猾威猛的缅甸军手中败下阵来,他不敢上报朝廷,更不敢继续留在云南军中,便披着他的一身铠甲自杀了。
自此,云南的清军一下子 群龙无首 ,更别提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虽然云南战事吃紧,但是这并不妨碍干隆皇帝内心对缅甸的轻视,长期的 刚愎自用 让他瞧不起外来民族的骁勇善战,在干隆眼中,大清帝国无所不能,而缅甸不过是 鲁莽跳脚小人 ,对强大的大清帝国无法构成任何威胁。
杨应 琚 在干隆的审批下接任云南督军,继续和缅甸斗争。
杨应琚空留一身勇敢的武功壳子, 内部却胆小怕事又善于逃避责任 。
他打不过缅甸军,也害怕因此丢失自己的名利和才华,就向干隆皇帝谎报军情。
一位将领,一个皇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为了自己的名利撒下 弥天大谎 ,一个还沉浸在谎言中,为自己国家的所向披靡 沾沾自喜 。
再大的谎言也包不住缅甸军日益向紫禁城进发的脚步,谎言很快 败露 。干隆皇帝大惊失色,恼羞成怒,他既失去了天子的威严,也丢失了他引以为傲的面子。
干隆皇帝只好开始 重视 缅甸战争,以免砸了自己王朝的招牌。
为了彰显自己对此次战争的重视,也为了表现大清帝国依然人才济济 ,干隆皇帝派出了自己的侄子明瑞出征。
皇室的人才从小就被精心培养,战场上更是一条血气方刚的汉子,只可惜被 寄予厚望 的明瑞并没有如干隆所愿,把缅甸军彻底打败。
相反,他还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生命在这无情的战场上。
老官屯的一场恶战,让明瑞再也无法看见紫禁城华丽的砖瓦。
痛失两名大将和一位亲人,对于骄傲的干隆皇帝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打击,更是一种 征兆 ,标志着干隆皇帝为了自己的自尊必然会想方设法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
缅甸军人驻扎在老官屯,凭借那里 易守难攻 的地势,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让清军没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可能。
加上老官屯出现了一种极易感染的病症,当时的医学技术无法根本治愈,这样的情况弄得 人心惶惶 ,就连当时干隆所派去的又一亲信傅恒也染上了疾病。
多次失败的打击加上猛将的不断夭折,让干隆皇帝不得不隐藏他所向披靡的 骄傲之心 ,重新审视这次的战争。
可是从头到尾,清朝都不是最大的赢家,这就像是光辉 历史 中的一个 污点 ,让力求完美和荣誉的干隆皇帝 耿耿于怀 。
1976年,干隆皇帝似乎对缅甸战争已经没有兴趣,看起来他好像已经不在乎他也中了这些 蛮夷之族 。
实际上,虽然干隆骄傲自大但是此时此刻,金川内大小战事涌出,干隆分身乏术,只能暂时放弃一雪前耻的机会。
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缅甸战争依然是他 不可言说的痛楚 和 耻辱 。
缅甸和清朝的关系,就像是 拉紧的弓 ,随时随地都有崩坏的可能。他们互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一方 觊觎 清朝的领土,一方这是一场长期的战役,也是一次 历史 成功的角逐。
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干隆帝得到消息,孟云发动 宫廷政变 ,继承缅甸王位。与此同时,清朝与缅甸的仇敌暹罗的“曼谷王朝”建立朝贡关系。
缅王孟云为避免 腹背受敌 ,决定和清朝恢复友好。
此时此刻,对于干隆来说简直是 天赐良机 ,可以血洗曾经的黑暗和耻辱。
缅甸似乎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立刻表示出前所未有的 谦逊 。
干隆五十三年,孟云派出使者,向清朝称臣纳贡,并表示“ 求大皇帝如天之量,恕缅国以前之罪,永得作外域之臣 ”。
一番真挚的进言说的干隆皇帝身心舒畅,虚荣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满足,瞬间打消了他多年的心病。
干隆皇帝也有着比较清晰的判断和看法,虽然缅甸愿意臣服,但是清朝的国力早已不像可以承受战争那样 雄厚 了,缅甸愿意主动低头,已经是清朝这么多年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岁月无常 , 时境过迁 ,谁能想到当年在中国的云南领土上有着赫赫威名的缅甸军,也终于臣服在了清朝之下。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干隆皇帝的努力,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 历史 的玩笑 ,把两个国家卷入了无限的政治纷争之中,从而角逐出无可厚非的冠军。
干隆是荣誉的奴隶,缅甸是领土的追求者 。
他们被战争成就,也在权力中迷失自己。
虽然干隆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这也无法抹杀他在缅甸战役中所表露出的 盲目自信 ,以及因为他的骄傲而受到的重大损失。
历史 是一把双刃剑,让干隆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战争的损失和多面性,这也为他晚年的多种有意义政策实施而铺展了理论基础。
缅甸之战, 败有泪水和离别之痛 ,赢有 历史 教训和未来荣光。
❺ 永历皇帝在缅甸有多惨
永历皇帝在缅甸的情况:永历皇帝被安排到城外的一块空地,缅甸分配一些木料、草料给永历帝君臣盖起了一间间茅草屋,就这么居住下来。永历帝甚至拿出自己的玉玺换取粮食填饱肚皮。
永历皇帝在缅甸的处境时很窘迫的,因为是逃跑,所以没有带很多的钱财和干粮。而他的队伍又浩浩荡荡,足有2000人之多,吃饭和居住就成了大问题。
永历帝生平
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他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也有个桂王的称号。但自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后,南明政权又被打的七零八落,可控制区域只剩下湖广、云贵等一部分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1646年,朱由榔只能登基称帝,此时的他没有军队和民心,所以南明在清朝的军事打击之下一直被击退。
❻ 明朝最后一个君王流落到缅甸,住茅草屋,究竟活的有多惨
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本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在他登基时,明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他没有根基和军队,不得已逃到了缅甸。缅甸国王给他盖了一个茅草屋接济他,因为清军虎视眈眈,缅甸国王不敢对他太好。后来缅甸国王开始向永历帝要钱,最后,永历帝为了填饱肚子,还交出了自己的玉玺。
最后,为了基本的生活,永历帝交出了自己的权力象征,也就是玉玺。但是整日在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的永历帝没有逃脱命运,最后还是被抓,并在云南一带被处死了。
❼ 缅甸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啊
最后一个缅甸皇帝锡袍王(Thibaw)被带往印度,缅甸王室从此不复存在,没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王室那样幸运地能够保留下来。
❽ 1762年,干隆为何与缅甸开战当时清朝强大综合国力为何会铩羽而归呢
清朝与缅甸的战争,总体而言,清军表现的还可以。不仅阻止了缅甸吞并泰国,一统中南半岛,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力量,而且还拖垮了缅甸。只是由于连续几任清军统帅对缅军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盲目自大。再加上缅甸的恶劣气候让清军忍受不了,这才导致清军没有达到干隆皇帝的战略预期。
❾ 明朝逃到缅甸的皇帝叫什么名字
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清兵入关,他于广东肇庆称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粤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1652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李。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❿ 缅甸第一代开国皇帝
缅甸的第一个统一帝国是蒲甘王朝。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统一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先后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并与北方的南诏国维持和平均势,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四三年(1044-1287年)的基业。当时王朝的领域,北起八莫,南滨大海,东部统领掸族诸部,西临北阿拉干,为缅甸最早统一的王国。阿努律陀国王与莽应龙(Bayinnaung;1551-1581年在位)、阿瑙帕雅(Alaungpaya;1752-1760年在位),被称为缅甸‘三大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