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人怎么跳舞

缅甸人怎么跳舞

发布时间: 2023-01-03 17:07:12

❶ 缅甸舞蹈有哪些种类

缅甸的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具体可分为宫廷舞蹈、戏剧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是受古代缅甸的古典戏剧、傀儡戏以及阿迎舞等传统舞蹈的影响,由一代代缅甸舞人传承与创造而形成的。大部分宫廷舞蹈取材于民俗舞蹈,进入宫廷后加以改编创作,具有造型精致、仪态万千、端庄神圣的特点。由于对舞蹈演员柔韧性、节奏感的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讲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同时对节奏感和动律的把握又近乎完美。

戏剧舞蹈早期的功能是祭祀,包括祭祀佛祖、天神、先祖,所接触的人群是缅甸皇室的达官显贵,舞蹈要求严格,结构严谨,雍容华贵。其中有一部分舞蹈素材来源于缅甸的佛教圣经——《本圣经》。《本圣经》又称《佛本生经传》或《佛本生故事》,佛教僧人用于讲经,警示人们行善去恶,在缅甸流传十分广泛。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第4次佛教结集之时,开始以文字形式传布于世,并传播到所有信奉佛教的国家。以本生故事为题材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作品大量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缅甸的文化发展,也为缅甸的戏剧舞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戏剧移植出来的舞蹈有傀儡舞、隐士舞、拜神舞、拔罗舞等。

缅甸是传统的农业国家,缅甸国旗上的稻穗是稻文化的象征,缅甸内陆地区的舞蹈具有农耕文化的特征。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沿海地区的人们的舞蹈又具有海洋文化的标志。缅甸的舞蹈因各民族的风俗礼教、生活习惯而异。民间舞蹈可直观地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审美、感情。缅甸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因此不同民族的婚丧嫁娶、庆贺丰登的歌舞形式各有不同。民间流行表现各种神兽图腾的舞蹈。缅甸的民间舞蹈大都以鼓作为道具,用来庆贺丰收、举办婚嫁、丧事等活动。缅甸的民间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灯舞、瑞波大鼓舞、象脚鼓舞、背鼓舞、钹舞、神舞、多那耶神兽舞等。它们大多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

缅甸的舞蹈动作以精致、灵敏、动静相称为特点。缅甸各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喜庆节日,如缅族、掸族的泼水节,除专业团体的演出外,城乡普遍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比赛或庆祝表演活动。又如克钦族的木瑙盛会和克伦族过新年,村民都要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缅甸的舞蹈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自11世纪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缅甸推崇佛教以来,被称为“万塔之城”的蒲甘,每建一塔即举行歌舞仪式庆祝。

❷ 缅甸盾牌舞有哪些特色

在14世纪,在邦亚王朝和阿瓦王朝统治的中部地区出现了士兵边唱边跳执盾牌而舞的盾牌歌舞——“加钦”和“雅都”赞歌。盾牌舞源于蒲甘时期军中的盾牌战术,表现战争的场景和战士的机智、勇猛。盾牌舞在古代的作用是鼓舞士气,鼓舞军中将士英勇杀敌。该舞蹈皆为男子所跳,舞蹈表演时,舞者身着古代军服,手持盾牌和刺刀。动作干脆有力,体现军人的气势,同时还伴有口中的号令,犹如沙场练兵,整齐有力。缅甸舞蹈多表现女性的美和欢庆气氛,但盾牌舞是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男子舞蹈,同时也是历史较为悠久的舞蹈。

❸ 暹罗舞是祭祀舞吗

暹罗舞是从泰国舞蹈演变而来的戏剧宫廷舞蹈,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其目的主要是娱乐他人。在古代,其作用主要为祭祀,后来经过演变,成为达官显贵的享乐项目。动作元素来源于祭祀和民间舞蹈,后来由专业艺人提炼,动作更加标准化。暹罗舞注重表演性情感表达,表情丰富,身体动作灵活,软开度较强,极富造型之美。

据《东南亚传统舞蹈述要》记述:缅甸传统舞蹈是从古典剧、罗摩剧、阿迎戏中派生出的新葩。古典剧表现佛陀前生修行的《本生经》的故事,具有下缅甸方型舞姿造型的独特色彩。罗摩剧专演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片段,受到古代暹罗舞的影响,其舞步舒缓,舞姿修长,含蕴秀逸,妩媚动人。除一部分是由流行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剧发展而来的以外,另一部分是18世纪从暹罗传入缅甸的宫廷剧经再创作而形成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宫廷剧中的舞蹈后来被称为“暹罗舞”,是现代缅甸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动作柔软、关节弯曲;舞姿、表情与节奏配合和谐;手脚造型对称;动作之间无骤然停顿,连绵不断,和缓从容,优雅柔婉。

暹罗舞结构严谨、舞蹈规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被人们所认同的舞蹈程式。其中古代的“古典舞十二段”和女子练习柔软功的油灯舞最富代表性。古典舞由于受到暹罗舞的影响,着重表现身体的柔软缠绵,舞姿温文尔雅,修长细巧,造型清丽秀逸、弯曲度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缅甸暹罗舞”。“古典舞十二段”包括细巧类型的舞姿——“细六段”和粗犷型的舞步——“粗六段”。

暹罗舞讲述暹罗公主追寻驸马的故事。暹罗公主一路辗转,以石子记路,苦苦追寻。舞蹈以“十二段”的形式表现公主的情路历程,分“粗六段”和“细六段”。在这十二段中分有极其详细和程式的动作套路。如表现女性动作温婉细腻的分为细六段:带头囊—照镜—插花—抱婴—拾玉—梳妆。每个造型衔接运用旁腰、颈肩柔转、双目流盼、手指灵活。而表现女主人公急切紧张的情绪则分为粗六段:平青(速舞)—平飘(劲舞)—猎鹿—猎幼鹿—卡比(战象或跨战)—卡瑶(叉腿)。粗六段节奏急快,舞者双脚轮流挑起、撩起长裙裙摆,裙摆翻飞表示千里迢迢,寻夫心切。

❹ 缅甸舞蹈有哪些特征

一、舞蹈艺术特征与风格

(一)传统舞蹈

缅甸传统舞蹈是从古典剧、罗摩剧、阿迎戏中派生的。古典舞剧表现佛陀前生修行的《本生经》的故事,具有下缅甸方型舞姿造型的独特色彩。“罗摩”剧专演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片段,受到古代暹罗舞的很多影响。其舞步舒缓,舞姿修长,含蕴秀逸,妩媚动人。

缅甸传统舞蹈具有非常严格和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传统舞蹈动作柔软、优雅、细腻、精致。缅甸是佛教国家,佛教供奉莲花,表示圣洁之意,因此手指的动作是模仿莲花的形状,手指的开合模仿莲花开放的盛状。在训练此舞蹈时,基本站姿:脚跟相对,两脚脚尖宽约半尺,挺胸塌腰翘臀,手掌弯折放于腰后,肘部平行,目视前方。传统舞蹈有非常严格的训练体系,有40多个基本动作和步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舞蹈表演时强调眼睛、头部的方向和身体的配合,同时腰部要求灵活,腿部和脚要保持固定距离,手、头、腿、脚要相互平衡和协调。

宫廷舞蹈受古代缅甸的古典戏剧、傀儡戏以及阿迎舞等传统的舞蹈影响,由一代代缅甸舞人传承与创造而形成的。大部分的宫廷舞蹈取材于缅甸的民俗舞蹈,进入宫廷后加以改编创作,具有造型精确、仪态万千、端庄神圣的特点。由于对舞蹈演员的柔韧性、节奏感有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讲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同时对节奏感和动律的把握又有近乎完美的结构。

缅甸人大都是佛教徒,因此缅甸舞蹈与印度舞和泰舞中的特点较为相似,其最重要的三个特点是手指动作限制严格,动作杂技化,脚部动作有力。缅甸的传统舞蹈的动作大多源自古代的傀儡戏,因此有些动作有逗趣、诙谐的感觉,但也有表现女性柔美温婉的动作。

❺ 傀儡舞是如何表演的

缅甸的傀儡舞是由人通过模仿傀儡的动作来表演的一种舞蹈。因为模仿对象是木偶,因此对舞蹈演员的动作柔韧性、协调性要求较高。此舞原为祭祀先祖的舞蹈,表达世人对逝者的思念,同时希望得到鬼神的庇佑。早期的傀儡戏则是以人手持提线,木偶由线牵引,演员通过摆动木偶进行剧情表演的。木偶高1米以上,最初,木偶身上有13根提线,后来发展到60多根。舞蹈表演时木偶的手指、关节、头颈、眼睛、下颌、脚趾都可以随意舞动,灵活逼真程度极高。据史料记载,到阿瓦王朝时期(公元1364—1555年),缅甸戏剧已形成独特风格。缅甸古时唯木偶戏可搭高台演出,故又名“高戏”,15世纪已出现。缅甸木偶是牵线型的,一种说法是从中国南部传入,另一种说法是贡榜王朝波道帕耶王时的剧务大臣吴多首创。传统有28偶像,有动物、神仙及帝王将相等人物。初期仅有一白幕,无道具。操纵木偶者和演唱者由2人分担。演出分三部分,首先表演开天辟地和动物舞蹈。其次表演宫中活动、王子公主相爱等。最后表演佛本生故事或自编剧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木偶舞台出现了女演员,偶像增多。魁梧奇伟的方相,就是最早的傀儡。傀儡最高可达一两丈。在缅甸,可以搭台在皇宫演出,而人演戏只能在平地,高过皇帝是不可以的。于是从傀儡模仿人演变到人模仿傀儡,这在缅甸和泰国尤其常见。因此傀儡舞的发展也与时俱进。

缅甸傀儡剧至今仍保持着台前敬佛之礼仪,即在面对观众的场地中立一木竿,上缠椰枝、番樱桃枝,另立一竹竿,上挂灯火,后侧设一横竿,上挂道具服饰,虚拟空间设置高僧寺院、金銮宝殿、公主寝宫等,显然受古代宗教传统戏剧表演之影响。

傀儡戏中普遍伴以舞蹈表演或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据《缅甸古典民间舞》记载:“缅甸舞蹈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是从缅甸傀儡戏、古典戏剧及阿迎舞等古典艺术中产生的缅甸舞蹈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三十七神舞》在祭祀这些神祇时,产生了神歌。《三十七神舞》就是在贡榜王朝中期产生了《三十七神歌》后,按每一神歌颂扬的神的身份、历史和功绩创作的舞蹈。由于《三十七神舞》舞艺高难,包括软舞、健舞、技巧舞等。因此,现在农村的拜神仪式上,能表演完整的《三十七神舞》的神婆已属罕见。”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缅甸古典戏剧舞蹈与民间舞蹈都与缅甸戏剧文化有密切关系。16世纪,缅甸文坛上产生了《三十七神歌》后,在18世纪的贡榜王朝时,为每一位神都编排了不同的舞蹈,形成了有系统的整套娱神舞蹈。通过民间的跳神、拜神活动的传播,发展成为宫廷傀儡戏。后来,傀儡戏中的一些节目和各种傀儡角色的不同的舞蹈动作被大量移植到现代缅甸舞中。如拜神舞、仙人舞、拨罗舞、男女傀儡舞等。其中拜神舞改称为宫女舞,成为现代缅甸戏剧舞蹈演出时沿用的开场节目,傀儡舞中的“傀儡步”、“傀儡爬跳”等成为现代缅甸舞的基本动作。源自稻田劳作的古代鼓舞,源自佛教故事和传统宗教的《三十七神舞》、《多耶耶舞》等,都是当代缅甸舞蹈的先河。

傀儡舞要求手脚造型对称,以求与傀儡的造型形似;动作连绵不断,休止节奏较少。舞姿从容、优雅,动作节奏利落,柔软度高,尤其是对手型及手位的要求极为精准。舞者的发型叫水发。

❻ 缅甸舞蹈的分类

缅甸舞蹈可分为两大类:古代戏剧舞蹈是从缅甸傀儡戏、古典戏剧及阿迎舞等古典艺术中产生的。16世纪缅甸文坛上产生了“三十七神歌”后,在18世纪的贡榜王朝时,为每一神都编排了不同的舞蹈,形成了有系统的一整套神舞。通过民间的跳神、拜神活动的传播,发展成为宫廷傀儡戏。后来,傀儡戏中的一些节目和各种傀儡角色的不同的舞蹈动作被大量移植到现代缅甸舞中。如拜神舞、仙人舞、拨罗舞、男女傀儡舞等。其中拜神舞改称为宫女舞,成为现代缅甸戏剧舞蹈演出时沿用的开场节目,傀儡舞中“傀儡步”、“傀儡爬跳”等成为现代缅甸舞的基本动作 。

❼ 缅甸舞蹈分为哪两大类

缅甸舞蹈分古代戏剧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古代戏剧舞蹈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来源于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剧,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暹罗的宫廷剧。缅甸民间舞蹈也丰富多彩,有长、短鼓舞和象脚鼓舞、背鼓等民间舞。

❽ 缅甸民间舞蹈有哪些道具

缅甸的民间舞蹈因各民族的风俗礼教、生活习惯而异。民间舞蹈可直观地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审美、感情。民间流行表现各种神兽图腾的舞蹈,但缅甸的民间舞蹈大都以鼓作为道具,用来庆贺丰收、举办婚嫁、丧事等活动。缅甸的民间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灯舞、瑞波大鼓舞、象脚鼓舞、背鼓舞、钹舞、神舞、多那耶神兽舞等,它们大多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

缅甸的民间舞蹈动作精致、灵敏,动静相称。缅甸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喜庆节日,如缅族、掸族的泼水节时,除专业团体的演出外,城乡普遍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比赛或庆祝表演活动。又如克钦族的木瑙盛会和克伦族过新年时,村民都要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

缅甸民间音乐分类法以鼓来称呼曲类。如瑞波地区的鼓舞就称瑞波大鼓舞,用象脚鼓敲击演唱、表演的即称象脚鼓舞。其他与鼓有关的舞蹈和音乐都这样称呼。其主要原因在于民间舞蹈绝大多数离不开歌曲,而以鼓伴奏演唱歌曲又离不开舞蹈。

缅甸的鼓点与舞蹈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鼓点来源于印度的宗教音乐和舞蹈。

缅甸民间音乐和舞蹈如同它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一样,也很注重装饰,当民间老艺人弹起弦琴唱起歌时,音乐旋律就如潺潺流水,弹到悲伤之处又如鸿雁哀鸣、孤女抽泣,舞蹈随着音乐而抒发感情。因此,缅甸的民族歌舞,有独特的韵律和舞蹈语汇。

缅甸的舞蹈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从印度流传而来,后来受泰国的影响,舞蹈造型特别突出曲线,显示女性特殊的美,可以说是“三道弯”的艺术。缅甸舞蹈风格十分鲜明,主要以半蹲、全蹲、跪为基础,协调配合手、脚、腰(塌腰)、胸、头(仰头)等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各种舞蹈形态,形成独具风采的人体“三道弯”的造型动作,典雅柔美、婀娜多姿。看上去很美,可跳起来很辛苦。舞蹈大部分舞段都保留一种体态,一直以半蹲的姿势跳舞,并且时起时落。

由于中缅两国相邻,自古以来友好、和睦相处,因此两国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缅甸舞与我国的傣族舞有些相似,却不尽相同,傣族舞偏柔韧,起伏比较大,而缅甸舞的起伏不大,比较典雅优美,或蹲或跪做出各种优雅姿态,表演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缅甸与我国云南接壤,自然生态相像,所以舞蹈文化也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比如“三道弯”的审美,比如同样的手形。但是又因两国历史和舞蹈长期的变异和发展不同,舞蹈的风貌完全不同。傣族舞蹈的手型模仿孔雀,动作幅度较大,较为舒展。而缅甸舞蹈的手型意为莲花开放,且手部动作语言颇丰。傣族舞蹈的“三道弯”注重的是左右摆动的跨步动作和造型,而缅甸的舞蹈则注重脚下的半蹲和程式化的脚下距离,挺胸、翘臀,双手放在腰间。我国云南的傣族舞蹈多模仿生灵,表达情感,动作舒张,节奏平稳,伴有膝颤,屈伸,张力十足,动静结合,造型优美,音乐带有我国傣族传统的风格特征,而缅甸的舞蹈脱胎于缅甸的傀儡戏,动作多以“傀儡爬跳”为主,注重眼神、手部动作,脚下紧凑且屈膝而舞,具有鲜明的缅甸特色。

❾ 缅甸舞蹈的特点

古典戏剧舞蹈除一部分是由流行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剧发展而来的以外,另一部分是18世纪从暹罗传入缅甸的宫廷剧经再创作而形成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宫廷剧中的舞蹈后来被称为“暹罗舞”,是现代缅甸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动作柔软、关节弯曲;舞姿、表情与节奏配合和谐;手脚造型对称;动作之间无骤然停顿,连绵不断,和缓从容,优雅柔婉。
缅甸民间舞以各种鼓舞为主。有瑞波大鼓、长鼓、兄弟鼓(双鼓)、短鼓、象脚鼓、背鼓等鼓舞;它们大多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此外,民间还流行表现各种神兽偶像的舞蹈。
缅甸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喜庆节日,如缅族、掸族的泼水节时,除专业团体的演出外,城乡普遍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比赛或庆祝表演活动。又如克钦族的木瑙盛会和克伦族过新年时,村民都要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
独立后的缅甸历届政府曾授予优秀舞蹈艺人以“着名艺术家”称号。1952~1953年先后在仰光、曼德勒成立歌舞学校,专门培养现代缅甸舞蹈人才 。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