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怎么吃牛肉
❶ 缅甸最好吃的美食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缅甸椰汁鸡
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缅甸捞面 缅甸鸡面 咖喱牛腩薄饼
典型的缅餐馆供应肉类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缅甸餐馆还可以做中国菜和印度菜,其它风味的亚洲菜包括泰国、越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风味的菜肴在缅甸也可以品尝到。西餐主要是在宾馆饭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馆提供意大利菜。
缅甸有许多茶叶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几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缅式糯糊是缅甸“搭敏呢摆”(糯糊节)所食用一种年节食品。
原料配方:
糯米500克椰子肉100克姜丝25克蒜末50克精盐10克熟花生仁50克熟芝麻2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糯米漂淘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椰肉用刀切成3厘米长的薄片。
2.将锅加花生油置于旺火上烧至八成熟,放入姜丝和蒜末煸炒,然后倒入糯米和清水(水没米3厘米为宜)煮沸,待水分快干时,放入椰肉片、芝麻和花生仁翻搅拌匀,用文水略煮片刻即熟。成品应为稠糊状,煮时若干,可再加些温水。
产品特点:
鲜香油酥,营养丰富,制作方便。
❷ 缅甸的小勐拉有什么好吃的
缅甸的(A JIOU有着各种各样的种类,如:炸洋芋、炸玉米、炸花生、炸豆子、炸洋葱、炸香蕉、炸葫芦、炸虾等。
缅甸的油炸食品跟中国的制作方法不太一样,他们喜欢将这些东西和着面粉搅拌后,加上缅甸的各种香料一起放入油锅里炸,香气四溢,让人不能自禁!缅甸的油炸食品是当地最有特色的一种小吃。香喷喷的油炸食品,拌上他们特制的拌酱,那种味道,也只有在缅甸你才能品尝得到!
缅式咖喱饭
如菜名所示,咖喱是最主要的元素。但是在你点了单之后——通常是一盘多肉多油的咖喱饭,周围有猪肉、鱼肉、虾、牛肉或者羊肉——一系列似乎无穷无尽的小菜就会随之上桌。这些包括米饭、馅饼沙拉、一小碟油炸蔬菜、一小碗汤,和一大盘新鲜的半熟蔬菜以及香草,吃的时候配着蘸酱。蘸酱有ngapi ye(一种缅甸当地的蘸酱),一种水分多的鱼味酱,还有balachaung,一种辣椒、大蒜和油炸干虾仁的混合
掸族豆腐面
缅甸最不寻常的菜肴之一就是hto-hpu nwe,意为“温豆腐”。与缅甸北部的掸族有关的这道小吃,却并不是真的用豆腐做的,而是用鹰嘴豆粉做成的浓稠的粥。
这种黏黏的黄色的粥通常伴米粉和腌制的鸡肉或猪肉。粥上会淋一点辣椒油,配有腌菜和肉汤。这是一种虽然奇怪但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组合,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热爱香喷的味道的吃货,你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它。
Nangyi thoke
缅甸人喜欢“干”面小吃——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用面做的沙拉,配上肉汤——而其中最美味最普遍的一种就是nangyi thoke。
这种小吃用鸡肉、切成片的鱼饼、豆芽和卤鸡蛋配上米线,非常好吃。
原料中加上烘焙的鹰嘴豆粉、姜黄粉和辣椒油,将这些配料摇匀,再加上腌菜和一碗肉汤,就大功告成了。
鱼板面
缅甸非官方的国食是鱼板面——一种盛在丰盛的鱼汤里的米粉,通常配有香脆的香蕉片。
当地人喜欢把它当做早饭,但是现在流动摊贩都在售卖,因此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它都可以作为小吃丰富人们的味蕾。
鱼板面上通常会装饰有卤蛋、阿恰布、油炸蔬菜或者一碟小扁豆粥。它通常用酸橙汁或者干辣椒来调味。
掸族汤粉
与掸族关联最大的就是这道结合了胡椒味清汤薄米粉与腌制的鸡肉和猪肉的小吃。它通常都会再加上一点烤芝麻,淋一点蒜油。配菜还是腌菜。与缅甸大部分面食小吃相比,掸族汤面要简单得多,味道也更温和,但是绝对舒服美味。
掸式米饭
在缅甸语中叫做nga htamin(鱼饭)的这种掸(缅甸信奉佛教的主要民族之一)式小吃结合了与姜黄根一起烹制出来挤在盘子上的米饭和一片片淡水鱼,以及蒜油。油汪汪的鱼饭通常与韭菜根、生蒜瓣、炸猪皮搭配在一起,成为一道辛辣好吃、香喷喷的小吃
进餐时,大家围于矮桌四周,或蹲,或盘腿而坐,桌上放一碗咖喱菜汤,一碟鱼虾酱和几杯清水,人们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米饭抓进口中。有时,汤碗里放一把汤匙,以备公用。一般而言,各家用餐都禁酒,但在酒店里可以饮酒。饭后,人们到水缸边洗手,然后喝水、吸烟或嚼槟榔。
❸ 缅甸人喜欢吃什么
缅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❹ 缅甸人是信什么教的。。。又有什么风俗习惯。。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缅甸有约六千万的国民,68%为缅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若开族(3.5%)、华人(2.5%)、孟族(2%)、克钦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还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缅甸官方目前并不承认缅甸华人(果敢华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罗兴亚人(来自孟加拉国的一个混血族群)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很鲜美。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缅甸人一有闲暇,便去拜佛听经,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
缅甸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广大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主要依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牛总是和农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缅甸人的丧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习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缅族人的丧俗较有代表性。缅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们不以死亡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净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个盛满清水的新沙锅。出殡时,先将沙锅在门口打碎,然后把尸体连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庙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庙里,有的则加以埋葬。在此期间,丧家要备烟茶、槟榔招待吊唁者。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❺ 缅甸人的饮食习惯是什么样的
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他们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吃咖喱,并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❻ 缅甸的饮食主要是什么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❼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
缅甸有14个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着27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墠邦省东枝Taunggyi,因为海拔高所以气候凉爽,加上莱茵湖的魅力,使它成为近年来缅甸最吸引人的避暑胜地。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只,游湖的马达船船身很长,船头高高翘起,重心落在后半段,观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个人;当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们由湖北岸的良瑞码头进湖去,长长水道上一路迎面而来的船只多是载着湖中浮田出产的蔬果,还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❽ 去缅甸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
缅甸旅游注意事项
1、缅甸是一个签证政策非常令人捉摸不透的国家,最好致电使馆确认。
2、缅甸人很注重汤,几乎餐餐都有汤。有时两餐之间也要喝上一些汤,他们认为汤很有营养而且不腻耐饮。在缅甸,最可口的是各种水果,便宜又好吃。有好些不认识的水果,生吃不好吃,但是拿去一煮,口味便好得多,比如有一种叫做“阿不卡多”的拳头大小的水果,生吃极腻,但榨成果汁,加上糖和水,滋味美得不得了。除了果汁,缅甸人还爱喝茶,尤其是“中国茶”。许多人从早到晚都在身边准备一壶热水,随时准备泡茶。
3、由于缅甸是佛教国家,蒲甘的佛塔众多,这里的风俗是参观佛塔一定要脱鞋,这表示对佛祖的尊重。所以,在蒲甘旅游,准备一双拖鞋是很有必要的。
4、缅甸人不吃牛肉,对牛无限崇拜,敬若神明。过去不得对牛进行鞭打,更不可杀牛。路遇“神牛”行人、车辆都要避让,还会拿出好吃的给“神牛”吃。所以,在缅式餐厅用餐,避免询问牛肉菜肴。
5、在缅甸,抽烟的只有女人。你可能会被她们的大烟卷吓到。
邮政
缅甸的邮政系统比较发达,从缅甸往世界各地任何地方寄明信片的价格都是50缅元,如果你想寄比较大的包裹,你可以去DHL,可以寄到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地方。
医疗卫生
缅甸总体物质经济水平比较低,卫生状况不是很好,特别是日常饮食中,生的蔬菜、水果较多,建议带一些常用药品在身边,如止泻药、感冒药等。干季气候炎热,蚊虫较多,如果去茵莱湖,更需要带一些防蚊药水,以免发生疾病。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饮用瓶装水。
❾ 缅甸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旅行季节
缅甸全年平均温度大约为26-36℃。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为10月至来年4月。旱季是缅甸黄金旅游季节,天气晴朗,游客需自备防晒霜、墨镜、遮阳帽等物品,但是旱季末天气非常炎热,只有茵莱湖所在的高原比较凉爽;雨季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缅甸南部地区雨水较多,建议游客携带雨具。
二、手机与电话卡
在缅甸可购买到短期使用的手机SIM卡,约20-25美元。中国移动的电话卡开通国际漫游后可以在缅甸接听和拨打电话,但是不能发送和接收短信;而中国联通电话卡只有3G号码开通国际漫游后才能使用,但两者的费用较高且网络较差。你可以在咖啡馆、餐馆和酒店用Wi-Fi再下一个网络通话工具(比如微信或QQ)替代电话,不过网速很慢,也可以在网吧拨打国际长途(1000K-2000K/分钟)。
三、住宿
到缅甸旅游,主要的目的地是仰光和曼德勒,所以住宿也是在这两个城市,自从缅甸的旅馆业民营化后,仰光的饭店和旅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价格竞争的非常激烈。市区内有很多价格合理的饭店和旅馆,饮食和交通都十分便利。
去缅甸之前,请在网上预订好酒店,可以通过好巧网提前预定,强烈推荐,价格实惠,用起来也很简单,完爆booking和agoda。我是在网络上查找拜县旅游住哪儿方便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之前在BOOKING上预订时它的网速很慢,看各家旅馆的方位好累,搞不清楚,搞得头昏脑涨。后来在网络上发现了好巧网,一看他们把旅馆的方位分类得很清楚,太方便了,这对我从没去过那里的人真得很有用。
四、网络
现在的缅甸并不像几年前攻略写的那样难上网,很多餐厅都有免费WIFI提供,点上一杯美味的饮料(1000kyat左右)就可畅享WIFI了,很多旅馆也提供免费WIFI。网吧则遍地都是,上网约500k/小时。
五、货币兑换
缅币单位是KYAT,缩写为“K”,读作(jia)。当地主要是使用缅币,也可以用美元,中缅边境可以用人民币。缅币的汇率上下浮动很频繁,每天的汇率都有所不同。去缅甸需要携带美金,机场大厅里的银行可换当地的缅币。缅甸银行业欠发达,民众通常购买黄金保值而避免将钱存入银行。因长期受西方金融制裁,缅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大多数商业贸易及个人采购实行现金交易。最常用的外币为美元、欧元。美金要新的、没有折叠过的、上面没写字的,在国内银行换时可提出这些要求。人民币在当地基本没用处,当地住宿、门票、机票要付美金,大巴和其余零散花费使用缅甸的货币,打车则都可以使用。欧元也可以在缅甸兑换。
在机场大厅和银行都可以把美元兑换为缅币,酒店也可以兑换,但是汇率要低一些。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去昂山市场的黒市换钱,银行和机场汇率已经很好了。缅甸的硬币面值太小,基本不用,而10、20和10000kyat的纸币也很少见到。通常50、100、200、1000、5000较为常见。换一次钱就拿着一捆一捆的钱真心伤不起。缅甸人对美元高标准严要求,需要2006年以后版本、不能有折痕、不能有印记、不能有色差等等。工作人员会像检查工艺品一样细查每一张钞票,几乎每个人递过去的新崭崭的美元都有被退回的,包括国内银行小妹说很多都会有的小小的银行标志戳。
兑换注意事项:
缅甸的银行在周末不能兑换外币。缅甸境内基本都是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酒店和景点门票要付美元,但是租车、购物和在小餐馆吃饭要用缅币,请注意带够现金。使用的美元要06年以后的版本,不能有折痕、涂画、色差(也就是最好是崭新的,所以在国内换钱的时候要注意)。出境前要把大额的缅币换回美元,不能带走。缅甸周六日银行关门不能换汇,而旁边租车、订酒店的地方的汇率稍差。缅甸曾经发行“外汇券(FEC)”替代美元现钞,理论上不允许本国公民使用美元现钞,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FEC了。缅币不可带出缅甸境外。
六、银联
银联卡在CB Bank的取款机是可以取钱的,在缅甸和曼德勒都可以找到几台,但缅甸单方面要收取5000K的手续费,算一下汇率,没有直接拿美金兑换划算。
七、信用卡
缅甸还没有普及银行卡的使用,极少数的大酒店可以刷卡,有一些ATM机可以用VISA卡提现,其他消费基本上都需要直接付现金,因此要注意要带够现金。
八、小费
在缅甸没有收小费的习惯,所以不用考虑这一点,但餐馆要收10%的政府税。
九、签证与出入境
缅甸已恢复空港落地签政策,中国公民从空港口岸搭乘国际航班赴缅可在缅入境口岸办理落地签证国内出境,无需邀请函等文件。如果是陆路或水路进入缅甸,旅游签证还是需要在国内提前办好。而且缅甸的旅游签证有效期只有一个月,可在北京缅甸大使馆、南宁总领馆、昆明总领馆办理。
十、重要忠告
出发去游览景点之前,最好让宾馆服务员用缅文写好酒店地址以及要去的景点名称,以方便与当地人交流。
购物时可用计算器讲价,但讲好价格后不要不买。
缅甸没有完善的自来水过滤处理系统,饮用水最好购买瓶装或桶装水。
不要乱扔垃圾(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很多人却难以坚持)。
尽量自带洗漱用品,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具。
拍摄当地人时,请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在缅甸以右为贵,递送物品最好用右手,避免用左手。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身体最神圣的部位,所以不要随意触碰成人或小孩的头部,不要用手指指人。
进寺庙不能穿短裙、短裤和无袖衫,要脱掉鞋和袜子。
女士纱笼不要晾挂在高过人头处,内衣裤不要晾在阳台、院场等显眼的位置。
❿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2、服饰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3、称呼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10)缅甸人怎么吃牛肉扩展阅读
缅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缅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约占全缅87%的人口。基督教约在16世纪初传入缅甸,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不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头。妇女的筒裙被视为不洁,严禁晾晒在头部以上的高度,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走过。进入佛教寺庙和参观佛塔时应脱鞋、脱袜,不应与僧侣“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随意碰触僧侣袈裟或身体。
进入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场所前,应事先询问是否可以进入,如对方不欢迎非信徒进入,请勿强行参观。此外,缅忌讳随意抚摸儿童头部,用脚做指示、踢东西或触碰人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