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属于哪个族
1. 缅甸人是什么人种
缅甸是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因为纬度的原因,大多数缅甸人跟中国人差不多是黄色人种,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种。
2. 缅甸有多少民族分别是哪些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孟族、若开族、掸族。
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
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前称彬马那)。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2018年3月21日,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2)缅甸人属于哪个族扩展阅读:
缅甸民族服装特色
缅甸人喜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各个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装,缅甸男女下身都围纱笼,男式的称为“笼基”,女式的称为“特敏”。男女纱笼的穿法不一样,男式的笼基是在腰际结一个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带状,互相结住。
平时的生活中缅甸人都喜欢肩挎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颜色鲜艳的长带包。出席正式场合时的服装都很讲究。男士要穿无领的对襟长袖外衣,内穿衬衣,并且头上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场合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梳各式高而光亮的发髻,并戴鲜花。
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例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
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翻金钮扣。
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钮扣,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
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
3. 缅甸克伦族和中国汉族有没有亲缘关系,是不是汉族分支
克伦族,亦作甲良族,是一个居住在缅甸东部及泰国西部的民族,在安达曼群岛也有少量克伦族移民,是着名的象夫民族,总人口约600万人,其中40万在泰国境内,其余在缅甸克伦邦、克耶邦和掸邦。克伦族使用的语言叫作克伦语,属于藏缅语族克伦语支,通行于克伦族人聚居的缅甸东部及泰国西部。两边的克伦语略有不同,但不构成沟通障碍[1]。
克伦族占缅甸人口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2],在缅甸是仅次于缅族和掸族的第三大种族[3]。缅甸官方承认的135个民族中有23个属于克伦族:
克伦族群的11个民族都属于克伦族,人数较多的有斯高克伦族和波克伦族;
克耶族群的9个民族都属于克伦族,如克耶族(红克伦族,克伦尼族);
掸族群的33个民族有3个属于克伦族,如巴奥族(黑克伦族)。缅甸与湄宏顺的长颈族也是克伦人。
克伦族跟汉族应该没什么关系,我觉得你问的应该是果敢族
果敢族是缅甸东北边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缅甸官方少数民族的地位。在缅甸,他们被指为从中国云南省而来,居住在果敢县的中国汉人[1];而在中国,有人指他们是明朝在缅甸的遗民。在缅甸,这些果敢族人还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是缅甸境内唯一由汉族为主体成立的地区组织。[2][3][4]
果敢邦是由一个杨姓的土司家族所成立,他们声称是明朝永历帝的遗民,在17世纪明亡时迁移至云南省,然后再移居到中缅边境的狭小土地上。虽然大英帝国在1885年并吞了上缅甸,使果敢族的主权转移到英国,杨氏家族依然得以维持在区内的权力。缅甸独立后,上、下缅甸统一,使果敢族失去权力,而原来的统治家族亦因此而流亡海外。近年来,果敢汉人一直受到缅甸政府的压迫,不时发生缅甸军队攻击果敢族的事件。
4.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民族,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
5. 缅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吗
缅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
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缅族人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个头不高,肤色呈棕色,讲缅语。缅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7种方言,各方言间差别不大,可以相互通话。缅语通行缅甸全国,是缅甸的国语。
家庭习俗
婚姻和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础,通过婚姻而确立。干百年来,缅族社会经历了母系制、母父共制、父系制三个发展阶段。婚姻由原始的群婚、转房婚发展到一夫一妻制。
缅族人在11世纪接受佛教和印度摩奴法典精神后,父权发展异常迅速。缅族家庭严格地实行一夫一妻制。丈夫为一家之长,负责家庭的生计等重大事项。妻子主内,负责家务劳作,抚养幼儿。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养家责任。
一般来说缅人社会中男女地位平等。妇女可在社会中担任公职,上管一方行政。她也是独立社会的人,有婚恋的自由,有平等继承家庭财产的自由。
丈夫去世时,妻子可继承财产,接替丈夫的位置,负责整个家庭的生计,对儿女的婚姻大事等有决定权。
6. 缅甸缅族是中国的傣族吗
不是,
缅甸的缅族是汉藏民族,和汉族、藏族关系较近,是和其他汉藏系统民族一起自西从西域进入东亚。而后,汉族向东,藏、羌向西南,缅族、彝族、白族向南。
傣族是泰澳民族,就是泰国的泰人,和壮族、越族关系较近,是从南亚进入东南亚、东亚的。
7. 缅甸的傣族的和国内的傣族是一个族吗
是的。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自称“dǎi”与“tài”之间的发音,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800万,泰国境内约4700万,老挝境内约500万,缅甸境内约850万,印度境内约425万,越南境内约133万,中国境内约123万,柬埔寨境内约66万。
傣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统称为“泰(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Lao)”,在缅甸被称为“掸(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Dai)”。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有大泰、兰纳、暹罗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那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8. 缅甸人在中国是什么民族
缅甸人在中国不属于什么民族,是外国人。
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缅甸以前是中国的领土,但现在不是了,而且也没有缅甸人留在中国,所以缅甸也不属于中国民族,只是中国云南的傣族是属于缅甸的大民族,拥有大量的人口在缅甸的掸邦。
缅甸作为我国的西南邻国,一直与我国有着密切的来往,而且最近两年,中国去缅甸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从一定程度带动了缅甸的旅游业发展。
缅甸人的生活很有特色, 由于信佛教的缘故,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与其它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
(8)缅甸人属于哪个族扩展阅读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总人口5141.9万(2014年),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
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9. 缅甸人是什么族
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