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为什么不拿下缅甸
1.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没有吞并富饶的东南亚
文/寂寞的红酒
东南亚,古称南洋,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一块面积辽阔,物产富饶的地域。古代中国国家强大,东南亚像一块肥肉就在中国嘴边,但中国却一直没有吞并它们,只是让它们作为藩属,结果最后白白便宜了西方殖民者。那么为何古代中国没有将东南亚纳入版图?
第四,古代东南亚部落众多,且桀骜不驯,不容易驯服,统治成本非常高。等到越南、缅甸等形成民族国家后,想吞并和消耗更是难上加难。宋朝、元朝试图收复越南,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明朝虽然征服了越南,但由于占领成本和开发费用太高不得不放弃。明朝在越南可是赔了不少钱,就是拿下越南,明朝也养不起他们。占了这些地方不仅收不到多少赋税,反而要倒贴钱,所以中原王朝哪个都不愿意接盘。
2. 为何我国古代从来没有征服缅甸,而到达印度洋入海口
中国没有经过缅甸,也没有直接从陆地通向印度洋那是因为中国想要到印度洋只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没有经过缅甸这个地方,其中一条就是经过新疆到达阿富汗然后经过伊朗或者印度到达印度洋,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中南半岛,直接进入孟加拉湾。为何我国古代从来没有征服缅甸,而到达印度洋入海口?
缅甸是我们附近的西南邻国,曾多次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记录中。从今天的云南省边界到西南部,这个与我们共享许多重要河流的国家是我们的边界和印度洋之间的唯一障碍。
因此我们国家想要通过陆地到达印度洋,它只需要绕过中亚并通过越南和云南的边界地区进入中南半岛。因为我国想要掌握云南的困难非常大控制云南的成本也很大,再加上缅甸复杂的地理和种族条件,最终导致中原王朝无法征服缅甸并进入印度洋海岸。
3. 中国古代为什么选择征服缅甸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
缅甸,一个跟我们一衣带水的西南邻邦,曾经多次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之中。从今天的云南省边陲向西南方向远眺,这个与我们共享多条重要河流的国家是我国边疆与印度洋之间的唯一阻隔。
事实上,古代中国政权曾经多次与缅甸交战甚至将之灭国,但我们却始终没能将之变成如内地一般的郡县体制,进而打开通向印度洋的大门。
4. 纵观中国历史地图,为什么古中国没有将缅甸 越南 老挝这些国家统治过呢.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所以攻打周围这些小国认为于礼不符,你说的这三个国家中的越南,在秦朝的时候,越南中北部属于南越国赵佗,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此被中国人称为“交趾”。越南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变更,最早被称为“交趾”。
东汉末年(公元192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隋朝时被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
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越南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明军顺势占领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将明军驱逐出越南,但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
5. 古代中国,为什么只打而不吃缅甸这块肥肉呢
野心,是古代中国封建阶级制度下从来就不屑于遮掩的一种欲望。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强者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待遇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因此,才有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走出那一方依草地而生的狭小天地建立元王朝。而且,古代中国的野心不只内讧,还有对外侵略,因此伊朗、日本、朝鲜、印度都曾是我国的藩属地。
三,缅甸地形的自我保护
缅甸虽然与中国是比邻而居的关系,但两国的地形气候条件却是千差万别。其领土多以山脉丘陵为主,自然的高山连成了一道得天独厚的屏障,极大地增加了中原王朝进攻缅甸的阻力。又因为土地资源有限,缅甸百姓大都聚集在一处,很容易就能打退已经精疲力尽的中原士兵。
加上,受地形影响能居住的区域一般都炎热无比,中原士兵因为水土不服战斗力大大下降。而且,就算缅甸被中原王朝占领了,其贫瘠的土地和炎热的天气也只有缅甸人自己居住。中原王朝不仅没法在这里开辟,还要拿钱改善这的经济条件,得不偿失。
6. 历史山清朝为何没有将缅甸纳入版图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华夏便有了一个集中统一的概念,在此之后,开疆拓土成为了无数帝皇的心中所愿,这种功劳也被称为了不世之功。中国古代,华夏儿女对于土地的认同以及强烈的需求不是现在人可以理解的。王朝兴盛时,开疆拓土是每个皇帝所向往的,王朝低迷时,保护好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是皇帝的任务。
而除了这个,当时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大小金川战役”与“统一准噶尔之战”。我们来看看时间,清缅战争发生在公元1762年到公元1769年这段时间内,而大小金川战役是在公元1747年到1776年这个时间段,平定准噶尔则是在公元1688年到公元1758年。
通过这个时间点我们不难看出,干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便发生了清缅战争,而清缅战争进行的时候,大小金川依旧还没打完。而光是一个大小金川就使得清王朝投入了60万人力、7000万帑币,更别说连续来三次了。
如果说一次,干隆耗的起。但如此不间断的来三次,康乾盛世也是耗不起的,肯定是需要时间去休整恢复实力的。所以当缅甸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清朝在赎回面子后,想都没多想就答应了和解。而我们也看到了,连打都实际上没打赢,又怎么会有将缅甸纳入版图这一可能呢?
7. 古代人们占领云南后为何就止步了,为何不继续进攻缅甸呢
我国古代征战大多都止步于云南,很少进攻缅甸,究其原因,只能说是我们有心无力,而且进攻缅甸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益处。跨过云南就是缅甸,虽说两地紧挨着,但进攻缅甸却并非是一件容易事,云南本就地处中国边陲,管辖起来也不容易,而且历史上云南多纷争,内地对云南的管辖效果并不理想,可想而知,进攻缅甸更是一件难事。再者,我国与缅甸历史差异较大,语言不通,即使成功征服缅甸,对缅甸的管理也很难进行,可能还会劳民伤财,这都是不值得的。
古人们征战到云南就停止了,这未必不是一种远见,没有能力管理,对我们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似乎就注定了这一现象。这样来看,不进攻缅甸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8. 清朝干隆时期,我国与缅甸的战争,为何清军没能大胜缅甸
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有着名的康乾盛世,干隆时期清朝的国力还是很强大的。干隆本人也号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都非常有成就。那么清朝干隆时期我国与缅甸的战争,为何清军没能大胜缅甸呢?
打缅甸未能大胜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清朝方面从皇帝到武将到大臣都轻视缅甸;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缅甸本身并不弱。所以归根结底,清军未能大败缅甸,是因为妄自尊大,瞧不起其他国家,这也是导致后来清朝覆亡的原因。
9. 中国历代王朝为什么都吞并不了缅甸
从地形图看,中原王朝明明已经控制了云南山区,把最难走的山口都拿到了自己手里,为什么到了平原地形反而停下,不再前进到沿海地区
揭秘发现青蒿素的神秘“523任务”
据说,当时的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亲自到北京,向毛泽东提出请中国支援抗疟疾药物和方法。在革命战争时期曾感染过疟疾、深知其害的毛泽东回答说:“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随后,亲自布置了抗疟疾新药的研发。
这段故事未见文字记载,但在此后参与抗疟疾药物研发的医药工作者中口口相传。曾参与过中越疟疾疫情调查的军事医学专家方辉(化名。尊重当事人意愿,隐去实名。)告诉记者,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有现实依据的。疟疾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种恶性传染病,1969年到1971年是高发年,其中1971年就有4000多万人感染疟疾。
不过,1967年开始的集全国医药科研力量进行抗疟疾研究,确实是发端于“援越抗美”。这项研究由此成了一项带有军事色彩的紧迫任务。
1967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并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防治抗药性恶性疟疾被定性为一项援外战备的紧急军工项目,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一直沿用下来。
古代亚洲人没有青蒿素,没有奎宁(金鸡纳霜是美洲新大陆土产),平民也买不起蚊帐,所以缅北积水地区的蚊虫疟疾无法克服。中原王朝如果强盛,控制高海拔的云南山地不难(起码驻扎下来不回病死),要是企图穿越缅北再击败沿海的文明国家,就算成功也必然出现统治“断裂带”,进而导致分裂。所以紧靠中国的缅甸平原区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10.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征服缅甸,赢得印度洋的港口
你见过地主去抢穷人的么,西方的发展模式是强盗模式,抢出来的;中国是地主模式,攒出来的。当中国放眼望去都是穷国的时候,他怎么会考虑抢外边的呢?因此,当时印度洋的港口对中国影响不大,在加上中国是朝贡贸易的主导国,自身占据老大的地位,比现在美国的地位还牛,借用港口根本是打个招呼的事,没必要征服缅甸才能使用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