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怎么评价缅甸
① 周公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周公旦是周王朝重要的缔造者与制度的开创者.他的政治实践及其所创立的制度、提出的治国思想,不仅影响了有周一代,而且延泽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周公是中国历史上推动了华夏文化发展进步的伟大人物.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继王位之后,周公旦成为他的最主要助手.周公旦常和武王一起讨论治国、胜敌、灭殷之策.牧野之战,周武王率军伐纣,战争中周公旦“夹辅武王”,为灭商大业做出了贡献.因此,他可说是周王朝重要的开创者.
周王朝建立后两年,周武王病笃.当时,周王朝不仅内部矛盾趋于尖锐,而且殷商残余势力也趁武王逝世之机,勾结管叔发动叛乱,史称“三监”叛乱.由周公领导的东征最终获得胜利.平叛之后,周公便着手建立周王朝的各项基本制度及设定基本国策,并且营建成周雒邑.因此,他又可说是周王朝的缔造者.
史载东征之后,周公开始制礼作乐.制礼作乐,开创了有周一代的制度与文化精神传统.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立国之本,而周公东征平叛之后所进行的分封,则与武王时期的分封很不同,他非常强调宗法血缘关系,这就保证了分封制度的实施完全贯穿着宗法精神,使得分封与宗法构成了周王朝的两大支柱.周公开创性地确立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从此便具有了明确的典章文物.
夏商以至西周,文化已积累了近千年,周公制礼作乐,可说是对夏商以来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周公以礼乐规范人心,并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周公制礼作乐,促进了周人的文化进步,也从根本方面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全文参见《文史知识》2005年第4期,晁福林《周公为政及其历史功绩》
② 周公的历史评价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营建洛邑。相传他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直到唐开元时期,有着强烈权力欲的唐玄宗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③ 周公东征是怎么回事 “国人暴动”对西周统治的影响怎样
周公东征是怎么回事?“国人暴动”对西周统治的影响怎样?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讲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1、周公东征:
周朝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周成王继承王位,因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对此很不满。于是,纣王的儿子武庚乘机勾结管叔、蔡叔,并联合东夷诸部落,发动叛乱。
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有力地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统治,周朝从此衰落下去,到公元前771年,幽王宠爱褒姒,政治更加腐败,犬戎乘机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
以上就是周公东征的内容,以及“国人暴动”对西周统治的影响。
④ 周公旦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怎么评价他呢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看到这里你或许印象不深,但说起“周公解梦”“惩前毖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或许你就熟悉得多了。时至今日,在陕西岐山、河南洛阳、山东曲阜均有供奉周公的周公庙。那么这位被千秋万代的文人祭祀的周公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后世帝王和百姓都这般传颂?
三、低调的教育家
虽然周公一向以思想家、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但其对教育领域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周公制礼作乐,重视师保的教育作用,致力社会教化等,对周代教育有很大贡献。周公重视君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政府施政、推行教育的目的乃“用康保民”“裕乃以民宁”。这类政府的重要责任是养民安民,尤其是鳏寡、贱妾等小民。然而满足了百姓的基本要求只是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周公希望教育、政治的目的是改造殷民。《康诰》篇说:“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所谓“作新民”,就是要使殷之遗民、顽民不只不反对周朝,而且要支持周朝,甚至接受周人的思想观念,成为周王朝建设发展事业的忠实分子,成为周民。
周公作为儒学的奠基人,而儒学不断发展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成为了古代中国官方认可的正统学说。光是这一点,周公就必将被千万文人墨客歌功颂德。西汉名士贾谊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