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缅甸在干什么
①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了多少军队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
缅北滇西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
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1)二战缅甸在干什么扩展阅读
战役影响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② 二战时日军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采取了哪些行动
日军在进攻缅甸的同时,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于1942年3月23日,以陆海军一部占领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新加坡失守之后,印度洋门户洞开,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失去屏障。英国十分担心这两个殖民地的安危,在缅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集结了36个旅防守锡兰,并于3月间在锡兰成立一支新的舰队。日军担心英国海军势力的增长会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于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动由南云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为主的机动编队,对锡兰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海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共击沉英军轻重巡洋舰5艘、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击落飞机约90架,同期还在孟加拉湾等海域击沉英国舰只30余艘。英国在遭受袭击之后,将东方舰队主力撤往东非,实际上放弃了印度洋。英国担心日本会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权之后,大举进犯印度大陆。但日本这时已成强弩之末,力量有限。日军舰队解除了对仰光的海上威胁之后就撤了回来,其陆上兵力的扩张能力达到了极限,再也无力占领锡兰,更不要说占领印度这样的大国了。
③ 二战时日军在缅甸
1、日本的海外投资广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日本的海外资产,缅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对缅甸有一定的经济发言权,因此,在缅甸境内存有日本“印记”也不足为奇了。
2、政府及国民的关注。日本虽然是二战战败国,但日本政府及国民对阵亡士兵仍十分关注,在缅甸境内的日军纪念碑大部分都是战后日本国民的私人行为,我曾看过一篇报道,日本人对阵亡士兵的记录十分详细,在一些纪念碑上,甚至连战马的名字都有详细记载。反观在缅甸的中国阵亡士兵纪念碑及陵园,由于缺乏资金与管理,大部门都被埋没在荒草中了。(不知为什么,不由的想起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④ 缅甸北部硝烟不断,这个国家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阀
缅甸从二战后就开启了军阀混战模式,尤其是北部,西部的很多少数民族区域,如克钦邦,果敢,掸邦等,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大帅,一个个都是土大王。而缅甸中央一直在征讨,因此,战乱不断,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这个国家之所以如此多的军阀主要是原因就是利益驱使,再就是国外势力的暗中扶持,当然还有就是缅甸国内民族众多。
一、利益驱使。缅甸在二战后基本就成为毒品基地了,有着名的金三角,成为世界臭名昭着的毒品制造国。虽然是臭名昭着,但是这也是巨大的利益来源。其次再就是我们都知道缅甸境内富含玉矿石,各个军阀分别把持着不同的玉矿石,这也是他们巨大的经济来源之一。这么些的诱人利益,只有拥有军事力量才能保证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三、缅甸国内部民族众多,且都没有统一,谁都不服从谁。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梦族、若开族、掸族。
俗话说的好,当你眼前有100%的利益的时候,你就敢冒300%的险。正是因为他们一直信奉富贵险中求,所以他们个个手握重兵,各自“占山为王”。
⑤ 为何缅甸一直在打仗,二战后过了几十年还没能实现太平
缅甸是内陆国家,恰处在印支半岛,靠近中国的最里侧,所以就成为外国势力觊觎东亚的战略立足点,所以此处各股政治势力,角斗不断。
⑥ 中缅二战
中缅关系的发展:第一阶段:敌对阶段。四二年,日本占领缅甸,成立缅甸傀儡政府,并从英国独立,四一年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从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第二阶段:抗日合作。四四日军在战场节节败退,缅甸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四五年日本投降后,缅甸独立是。英国议会四八年正式承认,缅甸联邦成立。
第三阶段:输出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毛时期中国对东南亚各国输出革命,采用的手段多为派出军事与非军事人员,无偿援助等。
第四阶段:伙伴关系。邓上台后与东南亚广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致在合作互利原则下进行友好往来。但缅甸显然是中国视为有极大战略利益的地方。
第五阶段:不可预测。最近,中缅关系风云突变,其速度让人震惊。缅甸“西化”似已不可逆转。失去缅甸,势必改变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缅关系何去何从是个问号?
⑦ 关于二战缅甸战场的问题
一,缅甸归印度总督韦维尔管辖,缅甸军的指挥权在他手里,同时他还是盟军南太平洋战区统帅.但直接指挥缅甸军队的是亚历山大,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英军指挥官.中国战区统帅自然是老蒋啦.美国派了史迪威到中国担任老蒋的参谋长,他还是中国训练与战斗司令部司令,盟军在中国的最高军事代表.
二,英军的战斗力不弱,怎么都比远征军强.但由于长期松懈,装备陈旧,并且由于英国战略重心并不在亚洲,所以英军的抵抗十分消极,打了就跑,没打也跑...一路上抛下了许多武器装备给日本.这些都是源自于英国退守印度的战略方针引起的.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最后的大本营,不容有失,所以英国不愿意为了缅甸而分散印度的兵力.(从后来日本 断 字号行动中进攻英帕尔遭到英军顽强抵抗就可以看出来,英军也并非是什么二流军队,其空中力量也打得日军白天不敢露面)
⑧ 在二战中,缅甸民众对中国远征军的态度到底如何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 中英两国同为同盟国 当时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时缅甸的民众在日本特工的鼓舞下都以为中国军队是来帮英国人殖民他们的 所以缅甸民众开始对中国远征军很不友好 很多民众都送情报给日本人
⑨ 二战时缅甸战场有哪些着名战役
缅甸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中、英盟军在缅甸同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反击战斗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次缅甸战役和第二次缅甸战役两个阶段性战役。
一次战役:
1942年中国出兵缅甸,是中国从国际国内战略局势出发,联合盟国在国外进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战役以盟国方面的失败而告终,远征军损失也十分惨重。此战中,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日本在完成缅甸战役之后得到喘息之机,并借此巩固了在缅甸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日军训练有素,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快速推进。中英盟军尤其是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但终因部署不当、指挥有误而失败。
二次战役:
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为什么要占领缅甸
缅甸是日军东南亚作战的重要目标。日军为了保证马来亚作战的侧翼,巩固印度支那、泰国占领区;切断美英对中国进行补给的滇缅公路,配合中国战场的日军作战;胁迫蒋介石投降;威胁印度,迫使印度脱离英国,同时企图将缅甸作为长期占据南亚地区的北翼据点,掠夺缅甸的丰富战略资源,遂于1942年1月初发动缅甸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