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老兵后代在哪里
‘壹’ 缅甸有中国国军部落吗
成批聚居的肯定没有了。比较集中的都在泰国北部。
1960-1961年解放军会同缅军对缅北地区的原国民党残军发起了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行动,对国民党军控制的金三角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扫荡。缅甸从解放军手里得到元被国民党军控制的30万人口,面积为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为了躲避解放军,国民党残军从牢牢控制达10年的缅北退往老挝和泰北地区。后来在泰国充当雇佣军的条件下,元国民党军成建制地在泰国北部山区聚居,取得了泰国的山民证。最有名的就是限制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泰国清莱府美斯乐村。
‘贰’ 9名缅甸远征军资料~~~~
左边的是刘昭回 中间和右边的不是这次回来的 这张截图应该是刘昭回爷爷回四川了之后的 因为他脖子上挂的那枚纪念章是家乡人民送他的
回国探亲的九位远征军老兵是
刘昭回 四川岳池县人,现居缅甸腊戌
钟云清 广西北流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杨子臣 四川三台县人,现居缅甸密支那
王之平 河南孟津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林峰 广东梅县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张浩东 现居缅甸木邦一保,河南
经明清(经乘国)江苏句容人,现居缅印边境
王子安 湖北武汉人,现居缅甸木姐
蔡振基,广东梅县人,现居缅甸棒赛
我的级别不够 传不了照片
‘叁’ 漂泊缅甸70多年,一直拒绝入外籍的最后一个远征军,如今怎么样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活在安定社会的人们,很难了解艰难的抗日战争,但我们也时常听到老一辈讲述他们的故事,1941年,一支远征军出国抗战,又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故事。
那一年,他93岁,十五从军,八十始得归,这些年的辛苦,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了解。
‘肆’ 93岁抗战老兵在缅甸呆了70多年,一直牵挂祖国,后来怎样了
中国远征军在我们心里的形象一直都是高大伟岸的,在几年前也总有纪录片和电视剧表达出了远征军的伟大,在面对日军侵略的时候他们拼死奋杀在一线,很多都为了祖国牺牲了,这也能看得出远征军心中的那份信仰,他们很有民族精神,不少人都会远征军心怀感恩,那1941年的时候,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终于让战争出现反转局面,这个时候日本把矛头指向了东南。
后来老伴去世了,他的孩子也因为是在缅甸出生的,并不能认国籍,2015年的时候才有了希望,当时因为要寻找当年的抗战老兵,就找到了李光钿,这个时候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让这个流浪了七十多年的老兵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当时他93岁了,十分激动眼含泪水地说自己回来了,我们在这里向这位老人致敬。
‘伍’ 缅甸老兵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是远征军留下的,还有一部分是国共内战撤退到缅北的,你可以去看看《异域》这部电影,认识就会多一些~
‘陆’ 二战资源缅甸的老兵为何留在了缅甸
就像西北野战军在解放完大西北后,绝大部分也留在西北。帮助当地人民发展生产,同时也怕当地不稳定,有武力冲突。
‘柒’ 远征军老兵滞留缅甸70多年,想家了就看地图,现如今怎么样了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远游》
中国在跟随世界的发展中,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曾闭关锁国,不与世界交流,以天朝上国自居,我们曾自大的以为没有任何国家的国力能够超过我国,更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到我国的安危。但历史一次次地证明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居安思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的思想。中国以及国人经历的苦痛,只有我们自己能明白,所以我们更坚信了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够保护自己,才有资格去谈人道主义,去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侵略战争结束后,他曾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回到中国,建国之后李锡全由于自己国民党的身份,以为自己再也不能回到家乡。因为他有一个远征军的战友曾经偷偷回到祖国被枪毙了,无奈之下李锡全也只得在缅甸安定下来成立家庭。但是他真的实在是太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幸而在记者的帮助下,他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终于在2008年这位远征军老兵终于回到了自己思念良久的祖国,也终于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为国家为同胞牺牲自己的英雄不会被忘记,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曾做出的努力,曾流出的每一滴血。你们是英雄是楷模,你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历史铭记,被后人铭记。
参考文献:《桃花源记》
‘捌’ 逃往金三角的1500名国民党孤军,70多年过去,后代生活现状如何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国1949年建国,但 建国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在建国后的几年里,除了国际局势的变化,最大的问题就是 国内边境的国民党流窜部队 。
当时国民党残军大都被我军在1950年 或歼灭或收编 ,但有这么一支孤军,眼看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于是 逃到了金三角地带 ,这一去就是70年,不但他们中一部分人再没回来,就连 后代也无法回国 。
在1950年的那场歼灭战中,国民党团长李国辉带着最后几百人拒不投降,顺势 逃往缅甸方向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 另外一个团副谭忠的几百人以及两百多残兵。
这么一只残军在国内被解放军追着打,但是在缅甸却称起了大王。
虽然是残军,但是依旧 使用着国民党第93师的番号 ,没有后援,没有给养,只有 1500条人命就踏上了流亡之路 。
这支部队马上就受到了缅甸政府的重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缅甸政府派出上万人的部队 准备对这伙“流寇”进行歼灭 。
十比一的比例让缅甸方面觉得胜券在握。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1500人却 把缅甸军上万人打的节节败退 ,甚至连最重要的城镇大其力也没有守住。
虽然在国内他们跟不上我军纵队作战的节奏,但李国辉 对付缅甸军却绰绰有余 。
打过一仗之后,缅甸政府终于肯坐下来谈判,而最终的结果也可谓是双方 退一步海阔天空 。李国辉本意不想占山为王,只求一地养活这跟他的1500余众,而 这片地就是臭名昭着的金三角。
有了栖息地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尽管国际舆论的矛头一直指向他们,李国辉却毫不在意。稳定了局势,李国辉就开始 联络台湾方面 ,希望能将他们接引回去,但 始终没有回应 ,最后等来的只有一点泰铢。
蒋介石的意思很明显,李国辉的残部名声不好,接回去也是个大麻烦,留下点钱 让其自生自灭才是本意 。但这里有1500张嘴要吃饭,李国辉就 走起了歪门邪道,开始开荒种毒品 。
李国辉可谓是当时的最大毒枭,赚得盆满钵满,并且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成了名副其实的地头蛇。他建立了一个 很完善的种毒、销毒体系, 成为了国际上的毒瘤。
尽管名声不好,但好歹填饱了肚子。包括所有的缅甸地方官,全部听从李国辉的调遣,他的左膀右臂 罗星汉和坤沙,日后也都成为了让缅甸头疼不已的大毒枭。
但这么一来,蒋介石的兴趣勃然而起,既然李国辉在金三角扎了根, 何不用这个地方做大陆根据地 ?但李国辉他已经难以驾驭,于是 派出李弥前去接应 ,给了他相当大的权力。
李弥来到金三角可谓是比李国辉的官威还大得多,他甚至不把缅甸政府放在眼里,勒令 周边地方官不允许私售或私种毒品 ,所有的毒品只能由李弥接手。
但这一切都是蒋介石想东山再起的棋子,金三角这边没过多久就不断地接到蒋介石的命令, 要求他们反攻大陆 。但实际上李弥心知肚明 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于是带着部队在我国边境打起了游击。
我军一进他便退,我军一退他便进 。
这样反反复复让李弥消耗不起,最后还是乖乖回去种自己的毒品养活军队,虽然行为不耻,但却有奇效,李弥竟然靠着不入流的手段 有了上万人的部队 。
当时的李弥就连缅甸、印度两军合一也不是他的对手。但这已经严重 偏离了蒋介石计划的路线 ,于是 李弥被带回了台湾被拘押 ,只留下空荡荡的上万人在金三角逗留。
在经历了一次换帅后,这支部队大不如前, 被缅甸军打得四分五裂 ,蒋介石也不再抱有希望,直接宣布与这支部队断绝联系。言外之意就是说 这些人不再是中国人 。
最终接纳了这支残军的是泰国政府, 泰国借刀杀人 ,用国民党孤军的武力 消灭了反政府武装游击队 ,这对长年与解放军周旋的他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而酬劳就是泰国拨出一片土地让他们定居。
这片地就是美斯乐,但泰国政府并没那么好心,美斯乐其实就是 一片无主的荒地 ,一切都要国民党残军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但也因为如此, 残军把美斯乐当做自己的家来经营 。
很多国军都 在当地娶了媳妇,有了后代 。
整个美斯乐成了华人的天下,包括嫁到美斯乐的缅甸媳妇也都学会了中国话,至今这些残军士兵的 后代已达到六万多人 ,依旧保持用中国话进行交流。
不只是语言,这些人 生活的习惯也全部与中国人无异 ,包括过年要吃饺子。很多老兵年迈也坚持 希望有一天能落叶归根 ,即使不能光宗耀祖,也不想在异乡归逝。
很多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在美斯乐生活的其实并不如意,最难熬的就是中秋佳节, 想着远在大陆的父母家人 ,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这让他们更觉得自己被世界所抛弃。
好在国内并没有放弃他们,对于美斯乐的前国军老兵及其后代,我国政府 愿意接受其回国并且和家人团聚 。
他们当中一个叫做唐阳山的营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唐阳山是率先提出回国探亲的,当时包括他在内八个人全部由我国政府安排, 让他回家与家人团聚 。
紧接着军长吕维英等人也纷纷效仿, 几十年间断断续续上千人成功回国 。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的亲人早已逝世,但在美斯乐组建了新的家庭,所以 不愿回国生活 。政府也很同情并理解,此事乃个人意愿,并不强求。
金三角的发展是 历史 的尘埃,有因必有果,由于国民党长期对金三角的控制, 很多士兵有苦说不出 ,望着同一轮明月却不能坐在家人身边,导致很多士兵 错失与家人见面的机会 。
至今在金三角腹地美斯乐的 中国人后裔仍不在少数 ,中国士兵回国尚且方便,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在美斯乐的后代问题,他们都是混血难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而 这些后代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
‘玖’ 9名缅甸远征军详细资料~~!!
这是一个长达半世纪的寻亲故事,93岁的重庆远征军老兵朱凯在缅甸已病入膏肓,今年5月第一批远征军战士回国,他因找不到在重庆的亲人而放弃。昨日,在记者的多方联系下,终于找到了他在重庆的亲人。朱老在缅甸的女婿蔺以富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最近生病了,快死了,真的想回家。”
“我打死过很多日本兵”
昨日上午,缅甸密支那南堤(音),当女婿将话筒递到朱老手上时,朱凯自顾自地用乡音对记者说:“我快死了,可能真的回不来了。”记者听出他的口音是川东口音。
朱凯的女婿蔺以富说:“他听力下降得很快,最近老说自己要死了,回不来。”朱凯会说缅甸语和四川方言,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收看收听中国电视频道和广播。朱凯总说:“怕自己到家了,家乡话都不会说,找不到家人。”
朱依稀记得自己的部队番号,他是国民党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第二营第二连重机枪手。女婿蔺以富用很不流利的中文说,他是被国民党军队当时抓壮丁抓去当兵的,早年随第五军在广西昆仑打过仗,1942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和印度边境打仗。朱至今还保存了当年国民党发的远征军勋章。他对女婿说:“我在密支那打死了很多日本兵。”这段经历,蔺以富也是最近才听他说的,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个拄拐杖的瘦弱岳父竟然是个重机枪手。
缅甸远征军战斗尾声,朱凯由于撤退时和部队失去联系就留在缅甸印多举,这一留就是60余载。从20年前开始,70多岁的朱凯就开始找寻国内的亲人,他当时写了一封信寄回重庆,也收到了回信地址为“合川县尖山乡朱家场武街(音)”的家乡信,这让老人十分兴奋。
目前老人手上仅有的信息是一系列亲人名字,哥哥朱绍云(荣)、侄儿朱中良、朱中林。而这些人究竟在哪?今年5月,缅甸第一批远征军老兵回国,他因没有找到亲人而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女婿记得那天他一直念着:“回不去了,这辈子回不去了。”
寻亲川女想给他一个家
而就在这个老人寻找家人的同时,家在四川眉山但在无锡打工的女子邹璐也在寻找她的家人。
邹璐说:“自己有家人参加过国民党军队,也出国打仗。”她指出自己的家人跟老人的家人提供的名字一模一样,邹璐丈夫的爷爷名叫朱中林,家人中也有叫朱中良的。她找的也是朱凯。邹璐得知朱凯在缅甸时欣喜若狂,她说:“那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第二天,邹就通过缅甸远征军老兵找到了朱凯的电话号码,而这次通话并不十分愉悦,邹说:“他说自己是重庆的,不是四川眉山,也没有去过眉山。”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邹璐真错了,邹昨日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了,我想如果老人能够回国,我愿意去圆这个善意谎言,给老人一个家。”
67年来首和重庆家人通话
记者昨日在网上只搜到合川尖山镇,而朱家场武街则无法查找,随后记者致电合川政府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如今的尖山乡已合并到大石镇,而大石镇工作人员称,时隔这么多年,地名肯定有变,这个地名没听过。
记者随即通过合川户籍民警查寻,寻找到一个1924年生的朱绍云,但已过世,他的后人否认曾有家人到缅甸作战。经多番寻找,大石镇方面终于传来消息,朱老侄儿朱中林就在大石镇玻仑村二社,朱中林和朱凯终于通上电话,这是他到缅甸67年后第一次听到重庆家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