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国为什么离开缅甸
⑴ 英国为什么逐渐放弃殖民地
英国放弃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属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英国在殖民地的疯狂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初,世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英国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争,英国的殖民统治日趋瓦解。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护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接受美国的崛起。英国也必须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扭曲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无力继续经营殖民统治。
三、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英国实力
在1940年纳粹德国进攻英国本土时虽然英军奋力抵抗将德军击退,但德国空军之后持续不断的轰炸伦敦等英国主要城市也给英国经济造成不小的打击,纳粹德国在1940年至1945年间占领了英国皇家属地海峡群岛。
至1945年德国投降前英国的战争物资基本全部依赖加拿大和美国,造成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对美依赖度增加。世界大战造成英国国力衰退,各自治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John Curtin)史无前例地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参加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
四、二战后世界去殖民化运动兴起
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这是印度国大党长达40年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英国从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独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价的,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互相的内斗,但也因此导致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印度独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国开始瓦解。
1948年缅甸也获得独立,并选择不加入英联邦;之后又有斯里兰卡(1948年)和马来亚(1957年)的独立。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建国。还有众多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1)二战英国为什么离开缅甸扩展阅读
现今英国的发展状况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4年8月,英国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务贸易总额3058.5亿英镑,约合4863亿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从业人员约270万,占就业人口的9.1%。2012年来英游客达3108万人次,收入达186亿英镑,约合295亿美元。
⑵ 英缅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英缅战争指英国侵占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各次战争。第一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18世纪末英国将其印度领地的东部边界逐渐向缅甸推进。英国作战计划规定在陆上以防御为主,而派出登陆兵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陆。
1824年3月5日,在阿萨姆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开始军事行动。英军一支部队虽抢占了几个居民点,但是,未能攻下马拉—穆克赫要塞。雨季一开始,英军就撤退了。
5月,马赫·班都拉率领缅军横渡纳阿夫河,于17日在拉木附近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
然而,缅军获悉英军在仰光登陆,便不再进攻,而匆促回师增援国内驻军。
5月11日,英军登陆兵在仰光登陆,使缅甸政府措手不及,从而轻易地攻占该市。缅军据守仰光以北阵地,将仰光的敌军登陆部队封锁在市内。夏秋两季,仰光地区一直处于激战之中。英军在其他地段占领了缅甸大片领土。
1824年底,缅军转入进攻,但在12月5~9日期间仰光附近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英军得到增援后,于1825年4月1日强攻达努彪要塞,缅军被迫撤退。
此后,双方均未主动出击。10月2日开始谈判。英方的要求激起缅方的义愤,缅军于是发起进攻。缅军虽获得几次局部胜利,但最后仍遭失败。
12月30日恢复谈判。
1826年2月24日缔结和约。根据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贾伊蒂各公国的内政,南部的若开区和丹那沙林区划归英国,同意偿付100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总督到任视事,签订缅英通商条约。
第二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这支分舰队借口保护仰光英商的利益而掠走了一只缅甸商船,炮击岸防工事。
同时,还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再作更大的让步。在遭到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日从海上炮击马塔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雨季过去后,英国高德文将军统率的“阿瓦”加强集团军开始溯伊洛瓦底江而上。
10月9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原因是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
因此,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第三次英缅战争是英国又一次进行侵略而引起的。为了彻底兼并缅甸,英国利用英商贸易公司就缅甸政府处以罚金问题提出控诉作为发动这场战争的口实。
10月22日,英国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
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了的英军还是发起了进攻。
11月14日,英军占领明赫拉边防炮台,直扑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
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一个独立省划归印度。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19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
⑶ 缅甸曾是印度的一个省,为何后来却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缅甸是印度的一个省是英国殖民的结果,随着二战的结束和独立运动的爆发,缅甸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开启民主化进程,成为独立国家。
从1947年开始,缅甸各邦签署《彬龙协议》团结起来开始向英国施压,经过不断的施压和抗争,在国际社会独立运动大爆发的背景下,1948年1月4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获得独立,至此缅甸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⑷ 二战中,缅甸英军为什么打不过日军
二战中,缅甸英军为什么打不过日军?
二战时期,缅甸战场上的英军都描述的非常无能,而且还常常拖累中国军队的后腿。那么缅甸的英军是否真的这么没用呢?
望采纳
⑸ 缅甸曾是英属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时却与印度分开了
因为印度和缅甸合并之后,曾经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闹过巨大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发展到最后,让英国人不得不将缅甸从英属印度中独立出来。
首先英属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是两个概念。在英国殖民者还没到东、南亚之前,现在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的土地上分布着上百个国家,这些国家在本质上都是独立的。直到英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为英属印度。因此,英属印度和印度本来就是两个概念。缅甸之所以能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全是英国人强行捏在一起的。
对于当时的英国人来说,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那管外面洪水滔天。于是宗教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甚至朝着民族矛盾发展下去,正是因此,英国人不得不将二者分开治理。
⑹ 在欧洲誓死不降的英军,为何在缅甸看见日军就跑
说起英国,他在军事领域有着响当当的名号。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皇家军队以及世界殖民者的称谓,都是形容的他。但是在二战的时候他的影响力就没这么大了,并且英国军队在欧洲和亚洲的战场上简直是两个不同的角色。
1942年,亚洲地区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但从总体上来看,盟军仍然在战略上占据着主动权。在当年的3月7日,日军开始东西两个方面对缅甸发起攻击,当时驻守缅甸的英军毫无战争斗志。在不抵抗的情况下,很短的时间内就撤出了缅甸。在这一段时间里,缅甸的失守对于其他盟军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对于我国的抗日作战,其不利影响更是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