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目前纺织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缅甸有哪些核心技术
1、【工业】2016/17财年,缅甸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0%。主要工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
2、【农业】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基础。2016/17财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5%。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
3、【能源】截至2016/17财年末,外国企业在缅甸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资154个项目,投资额达224.1亿美元,占外商在缅甸投资的31.86%。据缅甸商务部统计,2016/17财年,缅甸天然气出口额约占缅甸出口总额的25%。中国石油(CNPC)、北方石油(NORTHPETRO)以及泰国的(PTTEPI)、韩国的大宇(DAEWOO)、法国的道达尔(TOTAL)、越南石油(PETROVIETNAM)等公司都已与缅甸签署油气勘探开发区块协议。
4、【采矿业】缅甸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红蓝宝石、玉石等。2016/17财年,缅甸开采锡精矿405公吨,煤炭55.0万吨,玉石3.47万吨,宝石1014.7万克拉。
5、【加工制造业】根据缅甸投资和公司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17财年末,外商在缅甸制造业领域有732个投资项目,金额达77.6亿美元,约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11.3%。近年来缅甸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2016/17财年纺织品出口额达19.48亿美元。
6、【旅游业】缅甸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茵莱湖水上村庄以及额布里海滩等。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较着名的饭店有:仰光的喜多娜酒店、茵雅湖酒店、香格里拉-苏雷酒店、皇家公园酒店。内比都的妙多温酒店、丁格哈酒店、阿玛拉酒店。曼德勒的喜多娜饭店、曼德勒山酒店。蒲甘的丹岱饭店、蒲甘饭店等。根据缅甸酒店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16/17财年赴缅游客达307.93万人次,自仰光和曼德勒国际机场入境的中国游客为7.29万人次。据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数据,截至2016/17财年末,缅甸在酒店旅游业的外商投资累计68个项目,协议金额28.5亿美元。同期缅甸共有1557个酒店或旅馆,有59476个房间,118269个床位。
7、【缅甸大型企业】缅甸大型企业主要有缅甸经济控股公司(MyanmarEconomicHoldingLimited)。受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所限,缅甸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产值规模无统计,2017年无大型并购项目。
2. 纺织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具有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扎实基础和明显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纺织业的未来将开辟出新的格局。
一、纺织企业国内西迁或东南亚建厂
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趋升,东南亚地区劳工成本低的优势显现,加上该地区各国实施的税收及政策优惠,许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掘金东南亚,到东南亚投资逐渐成为热潮,尤其是对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投资者的兴趣更是浓厚。2017年中国纺织企业也在顺应这个大潮,融入掘金东南亚的大军中,今年以来,包括天虹纺织、香港溢达集团、红豆集团、鲁泰纺织等数十家纺织企业纷纷到此地区拓展建厂。而同时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企业也同样在部署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建厂。
面对2017年这样的市场环境捉襟见肘,很无奈,也很悲观。很简单,不要再等什么市场会变好了,直接就生产在如此恶劣环境下,都能盈利的产品。对纺织业来说,劣质或者普通的产品,真的一马路都是,大家都很清楚。但质量优秀的产品,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世界市场,还是非常稀缺的,稀缺的产品,自然高价,自然盈利。我们的问题,就是怎么以一个普通,甚至更低的成本,生产出优秀的产品。
二、 “互联网+”开辟纺织新格局
在2015年两会,互联网+被写入基本国策,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在2016中国服装论坛杭州峰会上“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预言了互联网纺织的未来,他曾在多年前出版《失控》一书,预见了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趋势,“当机器人取代了人工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未来,时尚不仅是生产服装这么简单。”他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分享、流动等介绍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互联网纺织大趋势。
作为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互联网+纺织”将是改变纺织现状的一大创举,随着2年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B2B平台,其中不乏全球纺织网,阿里巴巴等老牌明星,也有链尚网,布联网,搜布等新兴平台。电子商务带给纺织行业的除了交易流程更加便捷,更多的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将中国各地面料和服装厂的供需联合在了一起,从而解决传统的卖布难和找布烦问题。
三、科技创新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近来出现“机器换人”热潮,其出发点是提高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与高效率,以机器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2017年人工成本增长令纺织企业困难加剧,由此形成了这股热潮。
2017年,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进步并得到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应用。企业重视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业有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50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是“十一五”末的3.4倍。因此,创新驱动在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
3. 缅甸以什么发展
(一)缅甸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缅甸现有8家国有农机厂,已建成铸造生产、齿轮加工、锻造加工、主轴加工和金属热处理 5 条生产、加工、装配线,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动力耕整机、割晒机、旋耕机和脱粒机,柴油机、主轴、齿轮等都主要部件都从中国浙江四方集团进口,以进口装配为主。现每年能生产手扶拖拉机3000台、动力耕整机等机具6000台,由农机局统一销售到全国99个分销中心,农民可分期付款购买。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需求,对小型农机需求非常大,需大量进口,缅甸政府已免除了农机等农用物资的进口关税。缅甸私人农机销售企业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华侨公司规模较大,主要销售中国、印度、日本的小型农机。中国产品价格占优,市场份额约占80%。
(二)缅甸石化工业发展概况
缅甸能源部是缅甸石油与天然气业的主管部门,能源部下设计划司、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缅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缅甸石油产品贸易公司。缅甸有百余年石油开采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现陆上已开发油田18个,海上、陆上开发天然气田3个。主要天然气田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储量分别为6.5万亿和3.2万亿立方英尺。由韩国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开邦海上A-1区块和A-3区块发现了大型天然气田,预计储量达到5.7万亿至10万亿立方英尺。1989年以来,截止2006年4月30日,缅甸已与24个国际石油公司签订39份43个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协议外资达26.34亿美元,是缅甸引进外资最多的行业。主要的投资方为韩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法国和中国等。按照缅甸的地质构造情况,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前景看好,缅甸共有 14 个地质沉积盆地,其中,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仅对位于缅甸中部地区、卑谬地区和伊江三角州地区的盆地进行过广泛的勘探,缅甸尚有许多地方具有新发现石油与天然气的可能性。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正在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范围。同时,依靠自己的财力,在缅甸较偏远的实阶省莫莱镇区茵多和洪马林镇区乌约河边的耶波密村开始实施陆地石油勘探计划。
(三)缅甸矿业资源概况
缅甸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主要的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宝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积开采。其中铜矿主要位于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濑及望濑以东11公里处的礼勃东。产品品质较高并已进入国际市场。1994 年缅颁布矿业法,允许外国对宝石、金属、工业矿产原料、石料进行勘查、勘测和生产。同年10月,缅甸政府宣布过去由缅甸国营部门垄断经营的金矿和铜矿向外资开放,并于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后三次将40块矿区对外招标。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国对缅甸的矿业投资项目达58个,投资协议金额为5.3489亿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开始投资开发铜矿,1997年开始生产铜金属,是较为成功的投资之一。
(四)缅甸汽车行业概况
缅甸国营与公私合营的汽车组装厂共有三家,分别为:缅甸第二工业部下属的缅甸汽车与发动机生产公司,组装生产大型卡车、轻型汽车、Mastar吉普车和生产ZA-2000CC。缅甸第二工业部、缅甸第一私人投资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铃木(SUZUKI)公司的合资汽车组装厂,主要组装生产铃木小型货车;缅甸经济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车组装厂,主要组装生产载重量为1吨的Pick-up汽车。上述汽车生产厂家的零部件均必须进口,因此组装生产规模和数量均很小。从缅甸国产汽车行业的情况看,绝大部分为组装厂,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和轴承均从日本等国进口,进口的零部件也多为二手货,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缅甸国内生产,如:车身和底盘等。目前缅甸共有两家与外国合资的汽车组装厂,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车组装厂,该厂于1998年与缅甸二工业部合资组建,以注册资金670万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占65%的股份,缅甸第二工业部占35%的股份,生产规模为年组装生产三菱汽车2000辆。自1998年至今,该厂汽车组装生产的总量为Wagon车1423辆,Mini Carry Truck车2824辆,年均产量仅471辆,远未达到生产的规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请进口部件批文难。缅甸全国人口5400万,仰光市的汽车拥有量每100人平均仅为3辆,相差很大。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缅甸的政策放开,汽车组装行业未来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进一步开放。
(五)缅甸家用电器市场概况
缅甸国内家电生产能力薄弱,仅组装少量VCD和电视机,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其他东盟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空调:日本和韩国占领了大部分空调市场,但价格便宜的中国空调开始进入缅甸市场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调质量好,市场占有率也高。中国产品逐渐提高质量,而且价格上有优势。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技术和质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过其他20个品牌,占了当地市场30%的占有率。去年General市场占有率从15%下降到10%,一马力或二马力的价格从27万缅币到超过100万缅币。Sakura 利用日本技术在中国组装生产空调,特别适合缅甸市场。引进4个月以来,占有率已达到10%,平均价格为26万缅币。
(六)缅甸纺织业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缅甸因多种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3年缅甸自由与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对缅甸政府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封锁了美元进出入渠道。这份行政令签署后,严重打击了缅出口行业和企业,而其中备受打击的便是缅甸成衣业,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资成衣企业迅速减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这些投资者多数来自于台湾、香港等地,采取来料加工方式,产品以内衣、衬衣为主,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据缅甸官方统计,缅甸2004-2005年度贸易总额为49亿美元,成衣出口仅为2.16亿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亿美元明显减少。中国向缅出口纺织品也是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海关统计,2004年1-6月,我向缅出口商品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金额为7609.2万美元,占同期双边贸易的17.7%。缅甸政府一方面试图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外商投资纺织业,鼓励纺织产品出口。近年来,中国企业利用中国贷款帮助缅甸修建了宾普、帕克库和纱伦基纺织厂,还有一家企业向针织厂提供设备和进行安装,有些厂虽已投入生产,但尚未有大规模效益。
(七)缅甸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
缅甸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千塔之城蒲甘以及山都威的额不里海滩等。从1993年起,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目前有大小酒店469家,拥有客房9420间。较着名的饭店有:仰光的悉都那酒店、茵雅湖酒店、商人酒店、海滨酒店、花园酒店、曼德勒的悉都那饭店、蒲甘的蒂丽毕瑟亚饭店等。据缅甸人口移民部统计数据,2008年1-9月,到缅甸的外国游客总数188,931人,较2007年同期的251,796人下降幅度为25%。到缅甸外国游客人数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排列前位的分别为:泰国、中国和韩国,其他游客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影响2008年缅甸旅游业的主要是发生于五月的缅甸飓风和始于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危机。按照惯例,每年年初均为外国游客到缅甸旅游的黄金季节,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截止目前,到缅甸的外国游客同比大幅减少。据一些市场人士分析,旅游业回暖的可能性取决于金融危机的形势,预计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冲击将继续。
4. 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 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部分产能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据统计,2019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7.5%。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718.3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实存在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纺纱和成衣制作这一块。其中,成衣制作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赖于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纺纱多数为国内产能转移。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在享受成本红利的同时,也将面对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
“缅甸工人的工资特别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联成(缅甸)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工信部同时提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个中西部纺织产业园建成,显示出中国纺织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以四川为例,今年以来,包括泸州、自贡等地都有相关产业园开建,当地纺织产能大幅提升。
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近年来持续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长。大型纺织企业健盛集团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东南亚近年来受益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出口增长较快。比如越南,2019年纺织品出口额为326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了7.5%,较2017年增长了24.42%。
在这背后,是很多国内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比如雷明所在的企业。他从事服装业已有13年,2013年决定将部分产能转移缅甸。
“我搬厂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缅甸工人的工资低,更重要的是,那时欧盟给予缅甸最优惠国政策,对缅甸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实行零关税。”雷明说。
与雷明的公司一样,东南亚低工资和零关税的诱惑,促使不少中国纺织企业转移。
捷德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老板罗良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1993年起从事纺织服装业,主要生产手袋、箱包和皮带等产品,美国是其主要海外市场,2018年他开始在柬埔寨建厂,转移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关税。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东南亚设厂,比如位于浙江的健盛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公司于2013年开始生产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规划建设了三大生产基地。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低成本(人工、水电)和政策扶持(低税),确实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此外,越南已经加入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其纺织服装商品关税门槛进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业可以同时设立一些上游产业链的企业与项目不同,中小型纺织企业在东南亚设厂之后,却受困于产业链不完备。
雷明表示,东南亚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只能做代工产品,他们公司需要在中国采购原材料,运到缅甸再加工为成衣出口。
另外,罗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产效率低,熟练工人只有国内的60%,连管理人员也要从国内带过来,他还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培训柬埔寨工人。
“产品交到客户的成本比国内低,比如在中国生产成本是10美元,因为有关税,到了客户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产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从生产方面来看,由于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产生了物流费,在柬埔寨的综合生产成本比国内还高。”罗良碴说。
产业链之困,导致并不是所有中国纺织企业都适合转移东南亚。
一家位于广东的纺织外贸公司开发部员工许恒(化名),其所在的企业已经从事纺织业12年,主要做针织产品,2年前为了扩大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后决定仍然将产能留在国内。
许恒认为,大企业的供应链等各方面比较齐全,从制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们这种小企业很难迁过去,而且还缺乏资金。
语言不通等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罗良碴坦言,刚到柬埔寨开厂时语言不通,凡事都得请翻译,由此产生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册公司很慢,至少要4-6个月,而在中国只需10天。
目前来看,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也是倒逼中国纺织企业转移东南亚的重要原因。
不过,更多的订单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东南亚,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升级。
雷明表示,他从2013年在缅甸开厂到现在,不断有中国服装厂转移到缅甸。据他所知,缅甸的大部分中资工厂利润并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较好的工厂可能会赚到一点钱。从加工厂的角度来看,一年投资几千万元,能赚几百万元已经算不错。“有的工厂哪怕是接到亏本的订单,为了养活这边的工人,也会选择去接。”
既然如此,中国纺织企业要如何选择在国内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321号建议的答复中称,统筹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引导规范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与国内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稳定优化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
雷明正考虑回内地办工厂,因为无论是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工厂,还是中国的工厂,都有经营得好和经营不好的。“国内像广西、新疆和山东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资。”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上的竞争优势还主要体现在整体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以及我国具有高素质的纺织技术工人。尤其是随着今年中国储备棉政策性调控,棉花内外价差持续低位运行,国产棉性价比提高,中国棉纱成本优势再度体现。但对于整个全球纺织原料而言,棉花纤维仅占25%左右,大部分均由涤纶短纤、粘胶纤维等化纤贡献。在这一点上,中国具有绝对的化纤产能优势,纺织产业链配套更为完善。
“目前困难之一在于,生产要素成本逐渐提高,困难之二则在于外贸市场受到的贸易壁垒冲击正在逐渐加大。”上述研究员指出,纺织服装产业的确存在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现象,但这还是难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东南亚的优势确实存在。
因纺织服装体量、产业链配套的巨大优势,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贸易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虽然纺纱产能逐渐往越南转移,但越南棉纱主要出口地依然在于中国市场,而进口合成纱主要来自中国,这一点看来,越南的纺织业更像是中国产业的补充。
罗良碴则认为,目前国内服装产业链上还有突破空间,当前服装业两极分化,一种像H&M、UNIQLO这样的服装企业,物美价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另一种是量小且讲究 时尚 ,季节性强,中国的供应链相当成熟,才能生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5. 东南亚纺织产业集群有哪些
印度
布料工作装行业是印度重要的制造产业,约占全国制造业总额的12%。根据印度第12个五年规划,2012~2017年,印度面料工作装业的计划投资总额将增加295亿美元,直接就业机会将增加300万个。
终端消费转暖
印度零售市场仍旧欠发达,但对于工作装和面料业而言,此状况正在发生转变。印度消费者会将家庭预算的大约9%用于购买工作装,而且70%的消费者称他们喜欢购买工作装。在各大产品类别中,男装市场正呈现出一个飞速的增长态势,其年贴合增长率将达到9%。2014年,印度男装市场规模估计将达到164亿美元。此外,该国奢侈品市场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2014年实现100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网销机制不健全
2013年,工作装行业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站的重要性。但在印度,工作装类产品的网上销售数据却表现平平。创意生活方式公司的梅塔表示,在印度进展电子商务将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印度消费者仍旧对网络诈骗和犯罪有较高警惕性,因此网站的销售不会有可观的增长。新的一年,印度工作装企业要想在网销市场淘金,还需要有规范的平台作为依托。
越南
在越南,面料业为全国22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从业人员的人均月收入近500万越盾。得益于生产设备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造,以及外国投资者的涌入,目前,布料工作装业已成为越南具规模的经济行业,共有企业4000家,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相当于越南GDP的15%。
TPP协议向前推进
越南布料业的进展机遇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当前的增长率,到2020年,越南对美面料品工作装出口额将达到130亿美元。然而,随着TPP的实施,到2020年的出口额可能实际达到220亿美元。这意味着新增数百万个就业机会。TPP被认为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带来社会效益。
原辅料供应难自足
越南国内原辅料生产仅能满足布料行业30%的生产需求,因此行业贸易顺差难以提高。以布料进口为例,越南工作装出口整理业每年需要各种布料68亿米,国内产量仅8亿米,且以一般布料为主,绝大部分中高档布料严峻依赖进口。完管行业自给自足率以3~5个百分点逐年增长,2012年已达49%,但仍远低于印度的90%和中国的95%。
印度尼西亚
美国是印尼面料品及成衣的主要出口国。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其对印尼面料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加。除了美国外,东南亚地区市场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严峻影响,因此也是印尼布料产品的潜在市场。
棉织物进口限制取消
2014年6月,印尼贸易部将取消对棉织物的进口限制,这将推动印尼面料业的全方位进展,制造更多引资机会。棉织物、非常是白本色棉布,对印尼的面料工作装行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口产品。相关限制政策从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并规定将进口棉织物的关税由2.5%上调至7.5%,这对于印尼面料和工作装行业是很大的挑战。
内销市场销售低迷
随着印尼低工资以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国内市场上的布料品价格上升,内销市场销售低迷,2013年销售额估计要比2012年下降10%。这些上涨的生产要素包含电费、工资。印度尼西亚布料协会指出,未来一段时间,生产成本的上涨将继续削弱印尼面料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巴基斯坦
布料业是巴基斯坦出口的支柱产业,占其出口总额的55%,并提供了39%的工业就业岗位。2012~2013财年,巴基斯坦布料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3%。
获得欧盟普惠制加地位
2013年12月12日,欧盟议会投票通过给予巴基斯坦普惠制加(GSP+)地位的议案。根据该决议,自2014年1月1日,巴基斯坦600多种面料品将可免税进入27个欧盟成员国市场,免税产品总值将超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计划将有望大大促进巴基斯坦对欧洲的出口,特别是面料品和工作装。
能源供应仍旧趋紧
2013年以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面料行业的天然气供应日益紧张,能源趋紧已经导致超过30%的企业关闭,部分企业面临裁员及出口订单取消的问题。严峻的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导致旁遮普省面料业产能大幅下降,造成庞大经济损失。据估量,该省平均每天损失达2500万美元。完管巴基斯坦能源部已出台解决方案,但仍无法保证全部工厂的正常能源供应。
柬埔寨
得益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美国享受的优惠政策,近两年,柬埔寨成衣业出口规模大幅增长,行业吸引外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12年,柬埔寨对欧盟工作装出口12.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在欧盟主要工作装供应国中排名第九;同年,对美国工作装出口额达25.34亿美元,在其主要供应国中位列第七。
吸引外资能力不断提升
近两年,柬埔寨凭借其劳动力成本和出口优惠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商的目完。从引资情况来看,根据柬埔寨进展理事会(CDC)统计,2012年,批准4.99亿美元外资在柬建设82家工作装工厂。2013年2月,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金边的英国大使馆开设了办事处,以协助英国公司在柬埔寨的贸易往来。
薪资纠纷频繁
和出口增势相悖的是,工作装工厂对工人标准待遇的执行效果却每况愈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工人罢工。根据柬埔寨工作装制造商协会(GMAC)的统计,2013年1~7月,工作装行业共发生了83起罢工事件,且这一情况仍在延续。新加坡企业SL在柬埔寨的工厂自8月份以来一直风波不断,工厂现已解雇了720名工人,其它有5000名工人暂停工作,柬埔寨工作装工人民主联盟主席Ath Thron表示,工资的制定需要以保障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目前的低月薪已经上涨至80美元,但是这样的薪资水平仍远低于工人的预期。在此局面下,2014年柬埔寨工作装工人薪资估计将继续上涨。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国内有5000家面料工作装工厂,400万名布料工人。成衣业每年制造190亿美元的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额的80%。其中,欧盟为孟加拉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棉花自给率或将提升
目前,孟加拉国自产棉花仅能满足本国2%~3%的棉花需求。据报道,农业专家正在研发一种新的棉花品种,这种新品种的棉花纤维长度为25~30毫米,纤维品质均匀且易于上色。根据孟加拉国布料协会的数据,目前孟每年需要进口400万捆,每捆约400磅的棉花用于布料。孟棉花进展委员会理事Latif称,孟自建国以来共计种植过12个棉花品种,而目前这个新品种是有史以来产量高、质量好的,如果该品种的棉花种植面积能够达到200万公顷,则在2021年能够满足国内50%的棉花需求。
生产安全陷入信任危机
2013年4月24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郊萨瓦尔镇的一栋8层高的商用楼房突然倒塌。楼里有数百间商铺、数家制衣厂和一家银行。据中新社5月6日报道,这起事故的遇难者人数达622人,另有2500多人受伤,是孟加拉国有史以来严峻的楼房倒塌事故。事件发生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官员敦促孟加拉国加强监管、关闭缺少安全生产条件的制衣厂。而欧盟方面则表示,他们正在考虑采取适当的行动,包含通过普惠制政策,制约孟加拉国对欧盟免税及免配额的工作装出口,以此推动孟加拉国成衣业改善生产环境。
战略和布局
马来西亚专注印染及后后整理技术
今后一段时间,马来西亚布料及成衣业将聚焦于三大关键领域:高附加值时尚成衣产业;印染和后后整理技术的提升;产业用面料品的研究,以期在和亚洲其他国家低成本的竞争中保持产业优势。其中,印染技术的提升被马来西亚业界看作是布料业进展的基石。目前,马来西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身于印染业,这一领域有充足的劳动力来进行产业升级。此外,马来西亚政府正努力促进消费者对蜡染工艺的认知,让人们了解蜡染工作装不仅是适合老年人的耐穿工作装,年轻人同样也能够穿戴,以此努力在年轻人群体中实现蜡染工作装的流行化。
缅甸建站集中生产工业园区
新的一年, 缅甸务工环境动荡和产业配套设施落后等客观因素仍将制约产业进展。缅甸成衣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配套设施仍落后于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缅甸政府开始规划出口面料品工作装的快速跟踪服务,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据了解,缅甸外国投资委员会将会在仰完南部的大衮乡建站工业园区。针对在缅甸的外国投资者,该园区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集纳开设工厂所需的行政服务设施,比如获得全部权许可。
斯里兰卡着眼中国高端消费市场
2014年,斯里兰卡的工作装制造商将目完锁定于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根据斯里兰卡工作装联合会的计划,斯里兰卡的工作装业的目标是到2016年实现年出口额50亿美元。近年来,斯里兰卡工作装业逐渐转变进展方向,该国已显着减少对低端市场的供应。斯里兰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市场的新契机来自于高消费人群的扩增。为开拓这部分市场,斯里兰卡面料企业或直接成为中国高端品牌的制造商,或是在其客户群中,寻觅已经深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借助其渠道加深市场开拓。
泰国巩固东盟时尚中心地位
2013年,泰国零售市场销售额有望达5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在零售领域的新投资将来自于本地品牌和国际品牌。2014年,泰国面料工作装业将着力进展成为东盟地区的时尚中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计人才培养,进一步巩固泰国在东盟地区分销中心的地位。泰国在亚洲的主要出口市场包含中国、韩国和日本。目前,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约占泰国面料工作装出口额的一半。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3%~24%,对中国出口占12%。
6. 缅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缅甸地处东亚,在它的东南西北部分别和我国、泰国、老挝、孟加拉和印度为邻,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国的青海省面积相当,总人口根本无法相比我国,只有5300万。2005年,缅甸国都从仰光迁到了内比都。
去过缅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里的旅游资源的确很多,而且环境也不错,茵莱湖、蒲甘、纳帕里海滩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万国外游客来缅甸了旅游,其中我国游客占了大部分,因为这里的气候问题,很多游客都会选择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间来缅甸旅游。
如果按照每个人五千人民币的花费算的话,每年缅甸的旅游产业会给缅甸老百姓带去40亿人民币收入。
而且,这里落后的经济发展也带给了缅甸更多的问题,经常发生动乱,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外国游客并不愿意来缅甸旅游,如果缅甸国内局势稳定的话,相信来这里的游客要远远超过80万,给缅甸百姓带来的收入也会更多。
7. 玉石、石油、天然气遍地都是的缅甸,为何成了最不发达的国家
缅甸之所以会从一个遍地都是宝的国家发展成为今天的最不发达的国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国家内部忧患比较严重。缅甸自二战以来不仅内战不断,而且其国内制定的开放政策也不符合国情,反倒拉低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因此,缅甸才会一步步倒退,成了现在的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 二、改革开放的政策失误
其实缅甸也不是没想过办法自救,他们在看见我们国家因为改革开放而变得更好了之后就也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他们制定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像我们制定的那样,通过开放口岸来拉动经济发展,而是通过农业来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缅甸还是自救失败了,因为他们这么做并不能使工业得到真正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通货膨胀。
8. 今年纺织业现在已经基本没订单做了
明年、后年也不会太好,从长远来看,传统的纺织业会逐渐衰退,一大批企业要么搬迁 要么倒掉。
原因有下面几个:
1、需求不旺,世界经济还没有复苏,没有这么大需求
2、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与东南亚 印度、孟加拉相比,我们没有任何人力成本的优势,比如目前大量的日本服装企业就在往缅甸 越南搬迁
3、微笑曲线,大部分利润给设计的公司拿掉了 传统的代工企业在中国 特别是沿海 基本是走到了尽头
现在做纺织的只有三条路 要么转型升级,加大对设备自动化、服装设计研发的投入,减少人力 提高利润 降低成本;要么搬迁,去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地方;要么转化 趁着还有市场的时候卖掉设备、厂房 另起炉灶。
虽然上面的话听着让人不舒服,但市场是残酷的,没有办法。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缅甸的影响
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4月30日宣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5月1日,在缅甸和中国之间正式生效。迄今为止,有效生成的RCEP成员国达13个。
RCEP自2012年以来,包括东盟十国在内其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个国家谈判了八年,并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了RCEP协定。
RCEP协议究竟对缅甸有哪些好处呢?
缅甸官方媒体报道,RCEP协议将有利于加快商品对中国出口。缅甸企业利用本协议提供的关税特权可以在缅甸和中国双边贸易中享受优惠。即日起,缅甸企业将有机会向中国免税出口的产品有5969件。
其中包括368种畜牧产品;389种农产品;10种油籽产品;163种食品相关产品;181种矿产品;1127种化工产品与商用原材料产品;125种塑料制品;67种皮具;234种林产品;90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原材料;29种包括鞋和雨伞在内的物品;146种玻璃和玻璃制品、水泥及水泥制品;62种珍珠和宝石;554种金属和金属基材;1058种机械及其配件;24种汽车、飞机、船舶及运输部件;240种医药、电影设备和仪器等。其余商品也有机会逐年降低其关税。
在服务业方面,缅甸放宽了东盟-中国自贸区下的52个服务子行业,但RCEP协议中缅甸在商业、通讯业、建筑业、分销、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业、交通运输与其他服务业领域中,目前已放宽了80个服务子行业。中国放宽了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下的88个服务子行业,但RCEP协议中放宽的服务子行业多达95个。
此外,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在无需遵守RCEP中的部分承诺下,缅甸享有3至15年的单边优惠权。在此期间,需要及时实施起草国家所需法律框架、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建设合同执行机构的能力等工作。
在RCEP协议中,预先确定未列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海关手续出口货物种类、需要收取的关税和在缅甸生产/制造的商品;清关必须在收到货物后48小时内完成。
在缅甸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2019-2020年缅中贸易出口额54.2亿美元,进口额67.29亿美元;2020-2021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其出口额为51.6亿美元,进口额为46.47亿美元。
RCEP(缅甸-中国)生效当日
邕州海关签发广西首份输缅RCEP原产地证书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CRI报道,RCEP(缅甸-中国)生效当日,南宁海关下属邕州海关签发了广西首份输缅甸的RCEP原产地证书。该证书由广西一进出口公司提交,产品为一批出口至缅甸的糖精钠(Sodium saccharin),其价值约100万元人民币。
据南宁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广西对缅甸进出口总额约为1.9亿元人民币。CRI报道中还表示,中国将优先对从缅甸进口的符合协议原产区标准的商品征收优惠关税,参与中缅贸易的商家将从5月1日起享受优惠待遇。
RCEP正式对缅甸实施
江苏首份输缅原产地证书诞生
5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缅甸生效实施。当日上午,中国南京海关所属常州海关为常州苏甸贸易有限公司一批价值5.4万美元的手扶拖拉机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这也是江苏省首份输缅RCEP原产地证书。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对缅甸进出口30.1亿元,同比增长42.8%。
常州一对缅农机出口公司负责人称,“今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和缅甸进口政策的变化,公司业务受到一定影响,此时RCEP在中缅之间实施,对缅甸客户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减负政策,在享受优惠关税方面又多了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