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远征军缅甸执行什么任务

远征军缅甸执行什么任务

发布时间: 2023-01-30 02:59:10

㈠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㈡ 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在什么时期

1942年初第一次入缅作战。

1944年初第二次入缅作战。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历史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

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凤凰网)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的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而随后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歼灭缅甸日军,更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援助盟邦进入异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㈢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1942年春,日本进攻缅甸,应英国政府要求,按照《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中国政府在1942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3月开赴缅甸前线。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等战争的胜利。

㈣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详细可以查一下网络。

㈤ 红警2 中国远征军 任务攻略

大国之魂--中国远征军纪实

仅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
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者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碑。

碑文铭刻:
也许你们将被历史遗忘,
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

——作者题记

诗歌赞美: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
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中国远征军是二战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应该忘记它。
原着:邓贤,《大国之魂》,独自品尝历史的坚果。
史迪威,陈纳德,飞虎队.......
孙立人,戴安澜,杜律明......
注明的同古战役,保卫安澜桥,
血战密支那,攻克松山
........

驼峰航线....................

公元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一批日本客人来到中国的边陲城市--昆明。客人向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了一个不合时宜要求:到滇西祭奠一下的日本士兵的骸骨。
这个请求被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滇西,发生了什么?
公园1941年,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决定性阶段。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0月,日本近卫内阁集体总辞职,东条军人内阁上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10日,日本攻占泰国。
1942年12月12日,日本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1942年12月25日,日本攻陷香港,港督马克.杨爵士投降。

一个月内,马尼拉,吉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7万美英军守军放下武器,8万英国守军向3万日本人投降。美国总司令麦克阿瑟仓皇逃出澳大利亚。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
1942年12月,侵泰日军前出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西方援华物资便只能低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因此到次年一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便从正常的月三万五千吨剧减到不足六千吨。

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1942年12月,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和日寇作战......

第一部:浴血缅甸 (执行盟军任务是第一部)
第二部:大国之魂 (重新拷贝新的任务,再次执行盟军任务)

任务1:渡过怒江,向日本人进攻 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二次组建,开始向滇西的日本人进攻

1944年,中国决定再次组建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的任务是向滇西进攻,赴缅甸作战。配合中国驻印军,打通滇缅公路。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向高黎贡山脉进攻。

任务目标:
1、炸毁江北的日军高科技楼就能摧毁岸边的巨炮。
2、强行登陆,建立基地。
3、毁灭江对岸的所有敌军建筑。

失败可能:间谍或梅雪牺牲、我军全部建筑被毁。
任务提示:

● 江对岸岸有许多巨炮。利用间谍和突击队员,消灭大炮。
● 注意日军人海战术和飞艇。

任务2:情报的忽略 1942年,滇西,芒市。日本人破译了中国的密码。

1942年,日军占领芒市。芒市成为日寇在东南亚最大的无线电监听站“芒市一号”。

“芒市一号”对中国军队的密码破译率在70%以上。到1944年5月,共破译情况270多份。
中国军队为情况工作的落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龙陵战役中,日本人利用破译的中国电报,为中国远征军的进攻带来了重大的伤亡。

任务要求:
1、将军,摧毁芒市的三个雷达站。为中国远征军的攻击提供支持。

任务3:松山战役 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在松山和日军血战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两千六百九十公尺,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

攻克松山,是收复滇西失地的重要环节。在松散战役中,使用了300箱炸药,爆破松山主峰子高地,才攻击下松散主峰。

松山血战的战场,许多地方,至今寸草不生。

任务:
1、血战到底,攻克松山。
2、注意使用炸药爆破,摧毁敌人的堡垒。

任务4:“极边第一城” 1944年,滇西,“极边第一城”腾冲全城化为焦土。

腾冲是“极边第一城”,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明朝。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滇西重镇腾冲。日本守军第148联队约3000人(包括非战斗人员)除3名军官、52名士兵被俘外全部被击毙。中国军队在两个多月的惨烈战斗中伤亡达一万余人。

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腾冲全城化为一片焦土。唯一幸免的,是一座“关帝庙”。

任务
1、抢占敌人的资源,让敌人无法持久。
2、消灭所的日寇。

任务5:奇袭密支那 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奇袭密支那机场

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密支那是整个缅甸战场的关键。

1944年5月17日,中美混合突击队突袭攻占密支那西机场。

当日,经过半个月在缅北密林中长途跋涉的中美混合突击队,突然出现在密支那西机场,令日军措手不及,日军退向火车站方向。

中国第50师第150团迅速控制机场及其周围要点,并清理跑道,已在印度整装待发的新30师第89团、第14团及炮兵、工兵部队在当日下午空运至密支那。

中美混合突击队奇袭密支那机场行动震动了整个缅甸战局。

任务:
1、使用特种兵偷袭基地。
2、等待援军。

任务6:空投密支那 1944年5月,二战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投作战,缅甸密支那

1944年5月17日清晨,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密支那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

上午10点,中美联合突击队向密支那以西约1公里的飞机场发动猛攻。日军对突如其来的中美部队茫然失措,仓皇抵抗。中美联军经过4小时的战斗,完全肃清了机场上的敌人。

下午,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场降落。

第二天上午,全世界都知道了“奇袭密支那”的新闻。

任务:
1、占领左边第一个心灵控制后,有空军增援。
2、注意密支那城中的日军的不断袭击。

任务7:天哪,这是日本人的圈套 1944年6月,进攻密支那火车站,付出了血的代价

1944年6月,夺取密支那城区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艰苦。中美联合突击队占领密支那机场后,日军急忙调派部队向密支那增援,使该地日军从3000多人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

史迪威将军连续向密支那空运增援军队。各部队不断向日军发动猛攻。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固抵抗。

中国军队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密支那推进。
第150团曾一度攻占密支那火车站,却在日军的反攻中失守。

任务:
1、突袭密支那火车站。
2、消灭火车站日军。

任务8:攻占密支那 1944年8月,攻占了密支那,日军水上少将毙命

密支那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但是,日军水上少将奉命“死守密支那”,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

1944年8月1日,密支那攻克。

此役,共击毙日军2000余人,俘70余人。经过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密支那的克复,标志着盟军缅北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

任务目标一:摧毁所有日军的顽抗。

任务目标二:保护密支那的宫殿。

任务9:八莫余晖 1944年12月,日本人在八莫的疯狂

1944年10月中旬,中国驻印军军向缅甸中部八莫的日军进攻。由于日军死守,每个据点都要肉搏,杀死最后一个敌人,才能占领。

日军守八莫的主力共约3000余人。八莫主阵地终于被我军突破,日军感到解围无望,把所有重伤兵近千人,生沉于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中,而以残部于夜间沿江滩向南突围。突围日军大部被击毙在江滩上,仅百余人散窜到八莫以南山地。八莫攻克时,房屋全部被炮火所毁,仅华侨新建的一座关帝庙独存。

任务:
1、消灭所有日军!

任务10:龙陵阻击战 1944年11月,中国远征军进攻滇西重镇龙陵

龙陵位于怒江、龙川江大峡谷之间,岗峦迭起,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陲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关隘要塞。

龙陵与芒市、腾冲相互支持。进攻龙陵,芒市、腾冲的敌人反复支援。

中国远征军,为了攻下龙陵,必须阻止芒市、腾冲的敌人增援部队和增援物资。

任务:
1.消灭核车队,不让一辆从我方基地前通过。
2.摧毁全部敌人力量。

任务11:攻克龙陵 1944年10月,经过血战,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

龙陵位于怒江、龙川江大峡谷之间,岗峦迭起,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陲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关隘要塞。

龙陵因地处滇缅公路咽喉,因此成为中日双方交战的核心地区,战斗甚为惨烈。

龙陵战区中国远征军伤亡36800人,占54%;龙陵战区毙敌约14000人,占 62%。

任务:

任务要求

1 解救人质,保护人民。
2 消灭所有敌人。

任务12:芒友会师,天祭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滇缅公路打通。

在中缅边境,有5支山峰。其中3支属于中国,2支属于缅甸,一支是八莫,一直是密支那。

在八莫,当年在肃清了逃窜的日军后,盟军将许多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坦克等军用车辆堆砌在一起,用废弃的输油管围成了一个“战车公墓 ”,以这个形式纪念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
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任务:
1、在战车公墓枪毙所有日寇战犯。

也许你们将被历史遗忘,
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

——作者题记

诗歌赞美: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
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中国远征军是二战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应该忘记它。

原着:邓贤,《大国之魂》,独自品尝历史的坚果。

㈥ 滇西反攻,远征军是如何顽强作战的

滇西即云南西部。滇西地形错综复杂,横断山及其余脉盘踞滇西,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陈沧江、云岭、金沙江、玉龙雪山,山地海拔一般为4000米左右,河流强烈下切,现出幽深的峡谷,高差可达3000米以上,形成着名的滇西纵谷区。这般地形,给军队行动尤其是进攻作战,增加了许多困难。

入侵滇西的日军,主要是第56师团全部,第2、第53师团各1部。这些日军侵占滇西以后,以一部兵力构筑坚固工事,固守滇缅公路沿线的松山、滕冲、龙陵、芒市、畹町等要点,集中主力企图反击中国远征军的进攻。

1943年2月,日军大本营为了对付盟军在西南方向的反攻,制定了《昭和18(1943)年度帝国陆军西南方面军作战指导计划》,这个计划规定:缅甸方面需要确保的要地,定为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马因、加瓦里、甘高、实兑一线的地区和丹那沙林地方。以一部分精锐兵力确保国境方面要线,随时迅速采取攻势,各个击破英印军和重庆军。日军所指的重庆军,即是中国远征军。

1943年3月27日,日军大本营决定在南方军下面,新增设缅甸方面军。缅甸方面军由河边正三中将担任司令官,下辖第15集团军、第55师团、方面军直属部队,主要任务是确保缅甸的安全,尤其要确保怒江以西的一些重要区域的安全。

日军第15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也相应进行了调整。牟田口廉也中将担任司令官,下辖第18、第33、第56师团和集团军直属队。

其中,第18师团主要担任缅甸北部方面的作战,第33师团主要担任缅甸中部方面的作战,第56师团主要担任中国云南方面的作战。为了加强缅甸方向的防御,6月27日,日军大本营把第15师团划归第15集团军指挥,第15师团当时驻在南京,师团长为山内正文。

日军第15师团的防线长达1000公里,在绵亘起伏的滇西缅北山林,1000公里是一条惊人的防线。刚刚上任的牟田口廉也中将认为,第15集团军要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应付绝对优势的盟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以守势战术是不可能完成防御任务的,要坚守这些地区,必须在盟军反攻之前先发制人,摧毁盟军的反攻阵地。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军制定了攻势作战计划,预定在1943年年末或1944年初开始攻势行动。日军在作战要领中指出:怒江方面的作战,10月上、中旬之间,“歼灭盘踞在怒江两岸的中国远征军之一部,夺取其反攻据点。此次战斗由第56师团全部会同第18师团的一部进行,以后由第56师团单独阻击重庆军对本地区的反攻。”

根据这一作战计划,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的部分兵力转入对滇西作战的准备。

1943年10月,日军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1部对怒江西岸的中国远征军的前哨阵地发起攻击,侵占了怒江西岸的一些前进据点后,第18师团的主力部队返回密支那,第56师团即在怒江西岸修筑工事,转入防御。

1944年4月,日军新组建第33集团军,由本多政村中将担任司令官,下辖第18、第53、第56师团。这个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持久防御,在缅北阻击中国驻印军的进攻,在滇西阻击中国远征军的进攻。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日军陆续增强了侵占滇西的部队。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上任后,第一件事情是把远征军总指挥部向前方转移。陈诚担任司令长官时,远征军总指挥部设在昆明附近的楚雄。卫立煌看到,云南地形复杂,滇西反攻作战必定是一场恶战苦战,指挥部靠后,不便于指挥。卫立煌决定把指挥部推进到保山县的马玉堂,这里距怒江前线只有70公里。

为了策应缅北驻印军的反攻作战,尽快打通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以滕冲、龙陵、芒市为主要攻击目标,发起了滇西战役。这次战役初期,中国远征军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强渡怒江,攻击日军;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固守怒江东岸的阵地,同时由第1线各师派出加强团渡江,策应第20集团军攻击日军。美军第14航空队的3个战斗机中队、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配合中国远征军进行反攻作战。

战前,卫立煌向美军提出,为了阻止驻于缅甸北部本多政材指挥的日军第33军和驻于缅甸东部牟田口廉也指挥的日军第15军的部队出兵支援滇西,美国空军要对缅北和缅东至滇西道路上所有桥梁、涵洞、隧道和窄路连续不断地进行轰炸。

战幕拉开,滇西山区炮声隆隆,远征将士杀声阵阵。

㈦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当时英属殖民地缅甸,并切断盟国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的滇缅公路,进而由缅入滇,迫使中国屈服。因此缅甸的得失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军又开始向缅甸进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轰炸机第一次空袭仰光,滇缅公路上战云密布。为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中、英、美三国政府及军方首脑经过反复磋商,决定由中国派军队迅速入缅作战。

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下设3个军,约10万人。由卫立煌、杜聿明分别担任远征军正副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并兼任第五军军长。美国则委派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参与指挥。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挥师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国的飞机掩护,地上则车轮滚滚、马达轰响。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车、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讯车、辎重车,就象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沿着滇缅公路向南挺进。

对中国远征军来说,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险的战场。这儿地形极其复杂,高山环列,河流交错,茂密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战斗在同古外围打响。我军初露锋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歼敌300人。马上增援,包围了同古。他们还出动飞机,摧毁了英国在缅甸的全部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守卫同古的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官兵,师长是戴安澜将军。到3月24日,同古保卫战已打了整整5天。

日军的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权,已将同古城内炸得天翻地覆,瓦砾遍地。我军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颇为艰难。当晚9时,戴师长召开各团长及直属营长会议。他坐在指挥所闷热的掩体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他说:“今天的会,没有别的,就是四个字:‘准备死战’”。给部队下达完战斗任务,他缓缓站起身来,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听到此言,军官们个个神情肃穆,纷纷当场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拼死沙场的准备。

第二天,全师官兵继续投入血战,与四倍于自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不仅用飞机轰炸,用大炮轰击,更是丧失人性,施放糜烂性毒气弹数百发。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他们仍顽强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经过多日血战,第200师在重围中孤军奋战,已经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着第200师将与同古城同归于尽。

杜聿明和蒋介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王牌部队遭到灭顶之灾,于是命令他们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澜率领第200师数千名残兵,趁漫天浓雾,悄悄撤离同古城。同古一战,中国军队杀伤敌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师也付出了伤亡2500人的代价。

此后,中国远征军第38师在师长孙立人指挥下又取得仁安羌战役的胜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7000余英军,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师长孙立人率领38师兼程驰援,与日军激战2昼夜,歼敌1200余人,攻破了日军的包围圈,解救了处于困境中的英军。他们的英勇行为扬威异国,轰动世界。

中国远征军虽然作战勇敢顽强,而且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对远征军日趋不利。日军具有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加之掌握了缅甸制空权,所以作战进展迅速。相反,盟军方面军事行动步调混乱,各行其是。英军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而远征军内部高层指挥在作战方面也有严重错误,史迪威作为最高长官,在军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于全盘考虑。在战局危险时,他也未能及时调整军力,致使中国军队被各个击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终遭失败。失败后的远征军分成两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则撤回国内。部队在撤回国内的途中,不仅要抵御敌人的围追堵截,更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历尽人迹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动困难,加之雨季来临,气候炎热,蚊虫成群,疫病流行,伤亡惨重。

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多公里,损兵折将,不仅未能完成作战任务,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敌完全切断,日军入侵云南境内。远征军由出征时的10万之众,到最后仅剩4万多人,军械也丢弃大半。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93师副师长胡义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壮烈殉国,大批士兵的鲜血洒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更造成滇缅公路的中断,从此美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补给量十分微弱。

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同时也为了改善中国战区军需物资的运输状况,从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国又开始磋商反攻缅甸问题。从1942年秋开始,中国在印度的军队及撤回云南的军队分别接受了美国教官的训练,装备及战斗力大大加强,为第二次缅甸作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攻击。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部队毅然开入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野人山。这儿蚊蚋遍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死亡之路”,又被称为“绝地”。有胆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国驻印军,必然已经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信念!他们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开了缅甸反攻的序幕。

驻印军作战英勇,连克顽战,连续攻取新平洋、于邦等地。12月28日,驻印军分兵左右两路向缅北进军,开始全面反攻。孟买、瓦鲁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继被我军收复。日军虽然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我军对手。

为了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军发动猛烈进攻,拉开了滇西反攻。

龙陵,松山、腾冲、平戛是日军利用滇西高黎贡山的险要地形构筑的四个主要据点。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日军在据点周围修筑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锁了一切道路,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弹药、饮水及所需器材。中国远征军面对易守难攻的敌军堡垒,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

松山攻坚战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松山扼滇缅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点。日军企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日军据点全部攻占。但是,其核心据点却屡攻不下,远征军伤亡很大。在此情况下,远征军秘密挖掘地道,安装炸药,终于炸毁了山上的碉堡。经过3个月的连续攻击,我军全歼守敌,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复畹町,1月27日,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补给线完全打通,云南省领土完全收复。缅北、滇西作战,从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历时1年多。中国军队在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2万多人,缴获步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多挺、汽车600多辆。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也损失4万多人。

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重要力量,更为减轻盟国军队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远征军终于在胜利的日子里凯旋回国。

㈧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1942年3月,远征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入缅作战;1945年4月,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主要战役战果: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松山战役,龙陵战役,腾冲战役等。

㈨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任务是什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冬瓜(亦称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政府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冬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然而,由于日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七十余日。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

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在挽词中赞戴将军道:

黄浦之英,

民族之雄。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㈩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主要贡献

1、在缅甸与日军周旋以分散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将日军主力因出国门。 2、协助英军保卫印缅。 3、保障滇缅公路的通常保障援华的租借法案物资顺利抵达中国。 4、打通滇缅公路,驰援怒江防线(这时候滇缅公路已经被日本占领,日本打到云南与国军隔怒江对峙。租借法案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往中国)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