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二战日本为什么重视缅甸

二战日本为什么重视缅甸

发布时间: 2023-02-01 04:53:01

⑴ 日本进攻中国路线 日本为什么进攻缅甸

中国:北路从东北向华北,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南下进攻苏鲁豫皖,一路西晋进攻山西。进攻苏鲁豫皖的部队与中路淞沪会战后进攻南京的部队汇合,西进进攻湖北。南路,则是在进攻广州,香港。北、中、南三路军队,在抗战正式爆发的2年内,日军占领了中国东、中部最富庶的地区,国民政府被迫西迁重庆。
东南亚:日本法属印支事件之后,沿中南半岛南下,攻下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兵锋最远处道道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并长期占领巴布亚新几内亚。
太平洋:41年底,偷袭珍珠港,暂时取得了西太平洋的控制权。
远东:38年挑起“诺门坎事件”惨败后转而进攻阿留申群岛。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日本占领缅甸后,在缅甸实行殖民统治。许多缅甸人民积极展开与日本的斗争,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不过,缅甸国内也有很多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希望缅甸独立的人士,如缅甸历史上着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战争前曾在日本组织和训练缅甸独立义勇军,因此对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日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独立后,政策却出现了大转变,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开始反攻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即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并在获得英国的承认后,在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由于日本人早先对缅甸独立所做出的帮助,昂山率领的缅甸政府在战后对日本持一种比较同情的态度,可以从战后赔款等问题上体现出来。

⑵ 二战日本为什么要控制缅甸和泰国

亚洲一个有趣的国家:泰国。
二战前,泰国是东南亚唯一的主权国家。二战时,他又没有受到侵略,而且二战后,他还抓住机会,获取了不少利益。可谓是外交大赢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二战前,二战前,泰国并没有像越南、菲律宾、印度这样成为殖民地,为什么呢?因为它处在印缅跟越南之间。
印缅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是法国殖民地。泰国夹在中间,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从而独善其身。

当时国际上认为,东亚三个国家保有主权,中国、日本以及泰国。中国是太大,谁也没本事一个人吞下。日本是因为明治维新,从绵羊变成狼。而泰国是因为聪明。
二战爆发后,日本开始搞起了侵略,因为美国的物资限运,日本不得不冒险一试,南下到东南亚,抢老牌帝国的地盘。
这时,它就盯上了泰国,因为泰国是主权国家,从泰国下手,可以免除美英法这些国家的注意,在泰国占稳脚跟,右可以下新加坡,进菲律宾,左可以攻印度缅甸。
于是,1940年,日本开始做泰国的工作,跟泰国签了一个《日泰友好条约》。
泰国也有利用日本的意思。
为什么呢?泰国也是比较苦啦,他处在英法之间,两国时不时划它的地皮。所以泰国想引日本到东南亚来,利用日本来抢回地盘。
日本抓住泰国这个心理,开始积极使坏,比如让泰国进攻柬埔寨。为什么进攻这呢?因为柬埔寨是法国的殖民地嘛,法国又已经被德国打趴下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泰国听日本这么一分析,大腿一拍,小日本,你太有才了。于是,泰国出兵柬埔寨。这个时候,法国虽然败给德国。但在海外还是有实力,尤其是对付泰国,还是比较轻松。法国的海军杀到泰国的阁昌岛,一顿猛揍,最终干掉了泰国海军四分之一的船,击毙三百多人,而法国只有一些水手受伤。打出了零比三百的战绩。这个时候,日本出面了。要求大家谈判,因为法国维希政府是个傀儡政府,听德国的指挥。日本又是德国帮凶,所以最后法国反而割了地皮给泰国。当年,法国在镇南关败于我国,却利用帝国的地位与关系,让我们赔钱,使我们中国虽胜尤败。现在,法国也尝到这样的滋味了。这样一来,泰国认为他们是胜利方,现在曼谷还有一座阁昌岛海战胜利纪念碑。

打了这回交道,泰国尝到了跟日本合作的甜头。
到了第二年,日本正式决定南下。首先就是登陆泰国。泰国还抵抗了一下,不过数小时后,就从了日本,宣布借道给日本。日本在东南亚选好了泰国这个立脚点,才开始偷袭珍珠港,全面发动太平洋战争。
此后,泰国跟日本的关系打得火热。两人签了《日泰同盟条约》,泰国全境向日本开放。泰国军队帮助日本打仗。不过,泰军的战斗力就马马虎虎啦,日本也不挑,专门派人去培训。不管怎么说,冲上去,当个炮灰也是好的
5搅?942年,泰国直接向英美宣战,这胆量也是猴赛雷了。这样,泰国就加入了轴心国。所以,德国在欧洲有意大利(虽然意面们老添乱),日本在亚洲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过,泰国也发现,日本也真把他们当驴使,不但借他们的道,还征他们的物资,用他们的人。泰国这才知道,这是引狼入室了。
这时,泰国一个外交官做出了一个举动。
泰国驻美大使社尼?巴莫在华盛顿宣布跟泰政府断绝关系,并宣布泰政府无效,要成立“自由泰人运动”。这个跟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是一样的,不过,自由法国毕竟还有军队和在外的殖民地。这个自由泰就是一群外交官。可是,就是这个举动在最后帮助泰国避免陷入战败国的地位。
话说泰国发现跟着日本没啥好果子吃了,他们也不白给,白天给日本出谋划策,到了晚上,摇身一变,个个成了地下工作者,跟中国有联系,跟美国也接触。可谓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泰国一听,很生气,马上发表宣言,说日本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好的一起东亚共荣一辈子的。你怎么就投降了呢?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分,差一秒都不是一辈子!
日本相当内疚,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让兄弟你失望了,不过,我实在顶不住了,美国有原子弹,再不降,我一亿国民要玉碎得连碴都没有。
当日本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坑了队友时,泰国终于不想配合演戏了,跳出来表示当初我们的对英美的宣战不算数。
宣也宣了,打也打了,不算数,你以为战争是过家家?

日本通过你们的道,杀了多少东南亚人,知道不?不过,美国从东南亚的局势出发以及自己的需要出发,接收了泰国的这个神说法。事情似乎就这么结束了,接下来一幕,又把日本惊到了。二战后,开始对日清帐。中国、菲律宾这些国家开始要求日本赔偿战争损失。在这一群人里,赫然就有泰国的身影。原来,泰国宣称日本在泰征用了很多物资,没给钱。还真不是讹钱来了,有帐本,清清楚楚。
日本这才明白,泰国这个哦米拖佛国也不是好忽悠的,当年拿的泰国群众一针一线都记着帐呢。
日本当时被一大群人追债,现在这个曾经的盟友都来要债,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后,日本是赔了150亿日元了事。

⑶ “二战”时候,倭寇占领了缅甸,为何不乘势进攻印度

战略价值不大,首先你要看看地图,当时日本控制的范围有多大,整个西太平洋到印度东岸都是他的,实际控制范围比德国控制的范围要大得多,却只有德国的一半兵力

占领中国的目的,庞大的人力物力,占领中国煤炭铁矿数之不尽,招募200万伪军不成问题,是继续扩张的基础
进攻美国的目的,为了抢夺东南亚资源先下手为强,美国禁运石油,钢铁,对日本工业是毁灭性的,东南亚的油田正是他需要的,但东南亚是英美荷领地,他们是盟友,夺取他们意味宣战,为了国家不停顿,进攻美国理所当然
进攻东南亚目的,当然就是当地资源了,尤其是石油
进攻澳大利亚目的是争取战争优势,战争主动权
进攻缅甸目的,尽快断绝中国资源,迫使其投降,而且可以占领有利位置,获得整个东南亚能扼守马六甲成为西线壁垒

进攻印度并没有实质好处,一来他没有占领中国,中国还是前线,不可能在前线的前面再建立前线,二来已经和美国宣战,战线没必要横跨两大洋,仅仅太平洋对付美国就受不了了,三来未必有足够实力攻取整个印度,必要时印度的确可以组建上百万军队,与其进退两难不如战线就扼守在马六甲附近更好,进可攻退可守,而且他需要的资源中国占领区和东南亚已经有了,印度却没有

有和德国在印度洋会师的打算,前提是日本占领整个中国,稳定后防,在太平洋能稳住美国,德国要击败英国,夺取地中海和中东的控制权,可惜两者都没做到,进攻印度就只能是白日梦

⑷ 二战中,日本是如何统治东南亚的

在东南亚,日本把自己打扮成“亚洲人的解放者”,标榜战争的目的是“赶走西方殖民者”,追求大东亚的“共存共荣”。然而,事实上日本在这里同样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在缅甸,1942年8月1日,巴莫在日本扶持下建立傀儡政权——“行政委员会”,一切群众性的民主组织均被取缔,民众稍有不满即受严刑拷打,甚至处死。“缅甸独立军”遭到解散,代之以“国民军”,实则是日军控制下的傀儡军。日本在缅甸共设警署334个,警察15968人,警察机构得到加强。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了间谍和告密系统。1943年8月1日,缅甸宣布“独立”,日本顾问操纵一切,成为“太上皇”。他们驾驭于政府各部门之上,没有他们的同意和参与,任何微小的政策和措施都通不过。在马来亚,日本依靠当地封建势力与统治机构的合作去镇压农民、洗劫城市。日军大肆屠杀抗日民众和无辜人士。新加坡在1942年2月的“大验证”中,就有2.5万人被杀于海滩上;3年之内,竟有10万马来亚人惨遭杀害。日军还大肆屠杀当地华人,仅新加坡就有7万华人被逮捕和审问,5000华人被监禁,许多华人被当作练刺杀的活靶子,骇人听闻地遭处决。新加坡还被改名为“昭南市”,作为日本统治东南亚的政治、军事中心。日本将荷属东印度划分为3部分:第16集团军驻守爪哇和马都拉;第25集团军驻守苏门答腊;其余地区由海军管辖。各地设军政府进行统治,取缔进步组织,禁止一切政治活动,镇压抗日人士。在加里曼丹,日军一次就处死2万人。日本在菲律宾实行法西斯的恐怖专政,规定“任何企图伤害日兵和日本平民的行动”,都以枪毙10个菲律宾人来报复;日本还在菲律宾加强警察制度,城乡都建立了“邻组制度”,“任何违反日军利益的行为”和一切“不合作者”,都受到严惩。日军统治期间,菲律宾人战死和被屠杀者共111万人,财富损失(包括死亡人口折合值)共160亿比索,约合80亿美元。

⑸ 日军为何进攻缅甸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接壤,西北和印度相邻,东南和泰国、印支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1885年起,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改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缅甸是东南亚惟一未被占领的国家。成为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从仰光到昆明的中缅公路是美国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运输战争物资的惟一陆上通道。

进攻缅甸是日军在东南亚发动进攻期间所进行的最后一次战役。由于兵力不足,日军大本营指示南方方面军,在南方作战期间,首先相机夺取缅甸南部的航空兵基地;当作战告一段落后,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再继续发动进攻。日军占领缅甸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屏障,截断美、英对中国国民党军队进行补给的中缅公路交通线,以便早日结束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同时,进逼印度,促使其脱离英国。担负对缅作战的兵力是陆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陆军中将,下辖第33师团和第55师团,共3.5万余人。开战后增至4个师团,6.3万人。支援作战的飞机564架。为了进攻缅甸、控制泰国,日本第15军于1941年12月8日在曼谷登陆。12月19日,日军一部进入缅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区,夺取了3个机场,切断了英军从印度、缅甸对马来亚的空中支援。此后,日军加紧构筑道路,加强侦察,组训缅甸反英亲日分子,厉兵以待。

英国在战前认为日本不会进攻缅甸,只把缅甸作为美、英对新加坡和中国进行陆空补给的中转站。因此,缅甸在英国的防御体系中未被重视,它曾先后隶属印度司令部、新马司令部、南亚盟军司令部,最后又归属了驻印英军,但缅甸的防御始终未能建立。1942年初,盟军在新、马、菲和荷属东印度地区相继失败之后,缅甸这个南亚大陆的前哨屏障的作用才被重视起来,但已为时过晚。当日军向缅甸大举进攻时,英国的防御兵力只有1个印度步兵旅、1个缅甸步兵旅和一些分队,另1个印度旅还没有到达。总兵力只有2.6万人。部队都组建不久,装备训练不足,战斗力很弱。支援作战的有美、英各1个战斗机中队,共有飞机36架。英国在印缅战区已无兵可派。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英首相丘吉尔要求澳大利亚把正从非洲调回的1个师改道运至仰光。但澳政府认为,由于荷属东印度地区被占领,澳大利亚本土已岌岌可危,因而拒绝了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强烈要求。当时,缅甸之战已经开始,英国转向蒋介石求援。

中国国民党政府应英国政府的请求和为了保持中缅公路的畅通,同意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但交涉过程颇为曲折。自1940年日本侵占海南岛和印度支那,切断了中国经南海和印支的海、陆对外交通之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对缅甸通道的安全日益担心。1941年2月,国民党政府派遣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赴缅甸、印度和马来亚进行考察,探讨和英国联合保卫缅甸问题。但英国顾虑较多,不愿担负中国远征军的后勤供应。1941年夏,韦维尔以印缅战区总司令的身份到重庆活动时,蒋介石曾当面提出派遣部队入缅和英国部队共同保卫缅甸,但韦维尔态度消极,强调中国军队以防守中缅、中老边界为宜。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1941年12月下旬,中国国民党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准备先以3个军入缅作战。但英国一直不同意远征军提前入缅,双方争执多时,中国远征军历经三次动员和变更行动时间,直到仰光不保,英国才最后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国民党远征军统称“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先由卫立煌任司令,后改派罗卓英为司令,杜聿明为副司令,下辖3个军;即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在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后,英国、美国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又在指挥权问题上争吵不休,各有打算,最后同意由英国的亚历山大上将和美国的史迪威中将实行双重领导,蒋介石也在幕后指挥,实际仍是各行其是,严重地影响了远征军的作战。

1941年12月23日和25日,日军对仰光猛烈空袭。1942年1月4日和19日,日军2个师团从泰国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动进攻,至1月31日,占领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区。此后,日军急速向仰光推进,于2月21日渡过萨尔温江,突破了英军在米邻河和锡唐河的防御,英印守军第17印度师只余下3000余人弃械逃回东吁。日军于3月4日前到仰光东北的勃固,仰光受到严重威胁。3月6日,缅甸战区新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下令撤出仰光。此时日军已对仰光形成包围之势,幸而北面日军机械地执行命令,在达成合围之后,没有等待接替部队的到来即自行撤离,仰光守军得以侥幸撤出。3月8日,日军进入仰光时,该市已是一座空城。

日军占领仰光后,海上补给得到了保障,经短期休整补充,并得到2个师团的增援后,分三路向曼德勒推进。右翼第56师团经勃固、东枝,直插腊戍,以切断英军和远征军的退路;中路第18、第55师团沿铁路向曼德勒进攻;左翼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谬、仁安羌进击,以占领仁安羌油田,从左侧包围曼德勒守军。由仰光撤出的英军边打边退,战斗力已大为削弱,至4月初英军约6万人在曼德勒以南240公里防守一条由西至东的防线。英军东侧由中国远征军防守。其中第6军防守景栋、孟迤地区,第5军防守东吁至曼德勒一线,第66军为预备队。第5军先遣部队第200师于3月7日开抵东吁后,立即掩护英军退却,并抗击北进的日军。双方激战12天,日军伤亡较大,这是日军人缅以来遇到的最顽强的抵抗。由于远征军上层指挥混乱,守军得不到有力增援,于3月29日弃守东吁。左路日军3月23日占领缅甸南部主要机场勃生,从此英军失去了空中掩护。4月中旬,日军占领卑谬后,逼近仁安羌,并对该地英军形成包围。英军紧急要求驻守曼德勒以南的中国远征军前往解围。第66军所属第38师1个团击退了日军,使英军七千余人,其中包括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安全转移。4月下旬,占领东吁之日军又攻克东枝,并换乘汽车向深远后方腊戍猛插,于29日攻占腊戍,从而切断了远征军和英军的退路。至此,英军和中国远征军未能实现在曼德勒以南与日军会战的企图,部队被迫后撤。5月1日,曼德勒失守,英军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爬山越岭,历尽艰辛,退至印境阿萨姆邦的英帕尔。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的利多,大部退回国内。远征军在撤退中组织指挥混乱,给养缺乏,又兼雨季已到,山洪暴发,蚊蝇蚂蟥为害,疾病流行,部队非战斗减员比作战伤亡还大。日军围追堵截,西路到达亲敦江以西,东路占领了八莫和密支那,并进入中国云南境内,于5月10日占领腾冲,前出至怒江西岸,双方沿江两岸对峙。至此,日军已达成其作战目的。这次战役英军伤亡约1.3万人,中国远征军伤亡约3万余人。日军伤亡4600余人。

日军在进攻缅甸的同时,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于1942年3月23日,以陆海军一部占领缅甸南端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英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对日本的进攻能力估计不足,在新、马、缅都吃了大亏。新加坡失守之后,印度洋门户洞开,印度、锡兰失去屏障。英国十分担心东印度洋这两个殖民地的安危,在缅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况下,立即动员了6个旅防守锡兰,还于3月间在锡兰成立一支新的舰队。日军深怕英国海军势力的增长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于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动了由南云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为主的机动编队,对锡兰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海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共击沉英军轻重巡洋舰5艘、航母和驱逐舰各1艘,击落飞机约90架,同期还在孟加拉湾等海域击沉舰只30余艘。英国在遭受袭击之后,将东方舰队主要力量撤往东非,实际上除了非洲东部海岸以外,全部放弃了印度洋。英国以焦虑的心情担心日本会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权之后,大举进犯印度大陆。但日本这时已成强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舰队解除了对仰光的海上威胁之后,已收兵回营。其陆上兵力的扩张能力亦达极限,再也无力占领锡兰、特别是印度这样的大国了。

在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作战中,日军实施战略进攻,达到了预期目的。盟军处于战略防御,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打败了美、英、荷在远东的部队,相继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强占的土地面积达38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日本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战前周密准备,开战时集中兵力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取了海空控制权,海战力求速战速决,不间断地实施登陆和进攻战役,从而使同盟国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⑹ 缅甸打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缅甸内战始于1960年,当时军事强人奈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政府,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缅甸陷入50多年的内战。这场内战,截止到现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缅甸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缅甸现在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仅掸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装经常活动。在这些武装当中,有一些是当年国民党远征军的遗老遗少,是中华民族遗落在他国的武装;有些是由缅共演变出来的武装。但是,这次和缅甸政府军打得最激烈的却不是和中国源源较深的那些武装,而是和美国源源颇深、受美国支持较多的克钦独立军。而这次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战争,美国在其间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美国智库(CSIS)最新提出的、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0版的政策建议中,关于东南亚布局的内容提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缅甸。考虑到近几年缅甸的政治改革、缅甸反对派昂山素季的出狱并恢复议员身份,以及美国政要频繁访问缅甸,可想而知缅甸已经成了美国在地院战略上准备遏制中国的重要布局。考虑到中国和缅甸现政府的关系,美国的目标一直是推动亲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竞选中上台,这一点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并与昂山素季密谈可以窥斑见豹。但是,缅甸现政府显然没有给昂山素季和美国机会,昂山素季最终因宪法所限未能获得竞选总统的资格。这使得美国通过竞选途径赢得缅甸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于是,美国开始选择内战方式。
事实上,为了使得昂山素季获得更多支持,美国一直在努力促使克钦独立武装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从而使昂山在缅甸获得军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还得从缅甸克钦独立武装的历史说起。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于1886年正式在缅甸建立起殖民统治。和在印度一样,英国人在缅甸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并有意识地将一些军政要职逐步让给克伦、克钦和佤族等少数民族。随着时间推移,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不断恶化,缅甸的民族分离主义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受英国殖民者影响,克钦等缅甸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抛弃了传统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人。1948年缅甸独立,那时候少数民族分离主义已经很明显。到了1962年后的奈温军政府时期,矛盾开始激化。克钦独立军就是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克钦族分裂运动克钦独立组织(KIO)的武装力量。克钦独立武装是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数十年来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国防军打打停停,战争不断。事实上,克钦独立军与美国渊源颇深。早在上世纪缅甸独立前,可亲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国传教士奥拉·汉森帮忙编制的,并把第一本用克钦文翻译成的《圣经》交给克钦民族,克钦族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改变了信仰。目前,克钦邦超过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战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了全缅甸,由于初期盟军还处于劣势,所以希望能在缅甸动员更多本土力量对抗日本侵略军,于是美国就与克钦族合作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克钦101突击队”(Force 101 Ranger)。这一突击队参与了不少美军对日军的作战,扮演了诸如侦察、突袭和炸毁日军弹药库等任务。克钦101突击队发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来2000人发展为2万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队,部分甚至还参与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防部的嘉奖。战后,美军撤离缅甸,但在美军中一直保留了101突击队的番号和101部队基金会。
缅甸独立后,101克钦突击队以五个营兵力转入了新成立的缅甸联邦国防军。当时,缅族军队仅有三个营。由于昂山继任者没有兑现“彬龙协议”中关于尊重少数民族自治意愿的条款,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冲突加剧恶化。1949年,实力强劲的克钦部队应时任总理吴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围攻仰光的克伦族军队,击败克伦族军队后可亲部队又在勃固山区打垮了缅共力量。
但是,随后克钦部队发生分裂,一部分军队进入克伦族军中,并于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克钦独立军,次年回到克钦邦,成了反政府军武装。缅甸独立后即和美国建交,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则始于军队接管政权后。在奈温建立军政府后,美国即将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甸提供经济援助和进度援助,撤消了对缅甸的贸易普惠政策,对面实施了武器禁运,并对缅甸实施了金融制裁,组织国际机构对缅提供援助。
事实上,自那时开始缅甸被美国封锁了。美国和缅甸关系的改善是从2009年9月开始,奥巴马政府公布对缅新政策,在维持现有制裁同时,恢复与缅直接接触并有条件扩大对缅人道援助,目的是换取亲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奥巴马在新加坡与包括缅总理吴登盛在内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两次访缅。作为和西方改善关系并实施内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被释放后,美国政客即开始频繁访问缅甸。2010年12月,美国务院助卿帮办约瑟夫·云访缅。2011年5月,约瑟夫·云再次访缅。2011年6月美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访缅。2011年8月,美参议院批准关于米德伟(Derek Mitchell)担任美国缅甸事务特使,米德伟先后于9月和10月访问缅甸。9月29日,美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和缅甸问题特使米德伟分别在华盛顿会见缅外长吴温纳貌伦。11月30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成为50多年来第一位到访缅甸的美国国务卿,此后两国关系开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减轻对缅甸制裁,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2012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奥巴马此行使其成为首位在位期间访缅的美国总统。2013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成为47年来首位访问美国的缅甸国家元首。
美国和缅甸改善关系,目的是为了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并推动缅甸改革,从而试图在后面的选举中赢得缅甸选举,从而完成对缅甸的政权演变。对缅甸政府来说,以释放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来换取美国对缅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为了进行改革,并扩大缅甸与外部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两国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奥巴马访问缅甸达到顶点,之后开始回落。
奥巴马在访问缅甸时,与昂山素季进行了会见并有密谈。在会面后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参选总统。这一变化显然突破了缅甸政府的底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最终缅甸联邦议会议长吴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内比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下届政府时期方可修改现行宪法,明年底大选依然依据现行宪法举行。
这也意味着昂山素季将不可能拥有总统竞选资格,美国针对缅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为了推动改革,缅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启与少数民族独立武装的谈判,但缅军和政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误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并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后冲突次数减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冲突再次加剧。由于政府已经与多个少数民族签署了停火协议,所以这之后的冲突双方主要在克钦独立武装与政府军之间展开。2014年4月,缅甸政府隽星新一轮人口普查,这遭到了部分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域的抵制。由于政府军签署停火协议的主要条件就是要缅甸境内的独立武装解散军队,缅甸只能允许“一国一军”的存在。连续3年的战争使得克钦独立武装压力过大,经济也面临崩溃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克钦独立武装也在不断寻求外援。
考虑到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关系,克钦独立武装能够寻求最大的帮助就只能是美国。2014年4月中下旬,缅甸克钦独立军副总司令桑鲁甘茂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在美国,桑鲁甘茂会见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汤姆。马林诺夫斯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开发署及国防部的一些官员。另外,甘茂还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缅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钦民族国际组织、其他克钦组织等代表。而早在这之前,在奥巴马执政后不久,克钦邦的“101突击队”的老兵就曾联名向白宫写信,希望美国能对克钦予以帮助。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有必要帮助克钦,表面上理由是克钦曾帮助美国军队打过日本军队,事实上则是因为在美国对缅新政策下克钦独立武装对美国有了新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不过,那时候美国还需要和缅甸官方进一步缓和关系,所以只是态度上表示支持,并未提供实质性援助。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支持,美国还是给了克钦独立武装一个建议,即发展和缅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关系,通过与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合作来获得美国的帮助。这实际上是美国在给昂山素季策划军事支持力量。当然,由于这个选择牵扯到大国利益,克钦独立武装不敢得罪中国。
因此,克钦独立武装并没有很快敢下决定,双方并未达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访美,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为见证者参加缅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停火协议签订仪式。这实际上是克钦独立武装试图将美国拉入到缅甸内战调停当中,将克钦问题国际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缅甸政府让步,实施联邦制,并允许克钦等少数民族保留独立武装。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对缅甸《伊洛瓦底江新闻杂志》表示,缅甸内战已经打了60年,这个问题已不是双方能够处理的;中国是强大的邻居,同时美国是一个认真开展对缅交流的超级大国,只有中美两个大国参与进来,克钦民族的和平才能实现。
克钦独立武装的这种行为,在大国角力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顺着美国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缅甸问题国际化,那么就将影响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战略实施就将受到影响。所以,对中国来说,并不希望美国插入进来,特别是在中国越来越需要打通从缅甸到印度洋的陆路通道的时候。客观上,中国反对克钦的想法。然而,由于缅甸政府确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参加本届总统选举,美国试图借昂山素季胜选或败选后发动对缅甸的和平演变的计划破灭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搞乱缅甸。与此同时,作为缅甸政府,为了继续赢得美国的信任,从而试图得到美国的谅解,也在尽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国的胃口。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要求考察缅甸人权。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国国务院人权特使访问缅甸,与缅方举行人权对话。美方代表团中还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数名军方高官,他们低调访问了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权”的同时,了解缅北武装冲突现状。据报道,人权对话前,克拉奇菲尔德等美军高级将领9日低调前往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与缅甸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人员、密支那军区指挥员及旅级前线军官会晤。
除了探讨缅甸军队建设和改革前景,美军将领还专门听取了缅北武装冲突现状、缅北各支“民地武”当前的情况,以及首批受训缅军回前线后的表现,并商讨第二批缅军少壮派军官赴美受训的事。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托马斯·哈维是负责战略构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军高层此次访问缅北前线和内比都目标明确,那就是争取缅甸军人集团、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说白了,美国一方面试图在缅军中扶植亲美势力,同时还向将昂山素季和缅北的武装力量糅合在一起,并最终挑起缅甸的大规模内战。

中国希望周边稳定,以便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美国,希望破坏中国周边的稳定,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于是乎,缅甸就成了中美较量的一个新区域。而缅甸内部的各方,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试图谋得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中国在尽力试图说服各方坐下来谈判,避免缅甸最终发展成大规模的内战,上了美国的当。然而,由于缅甸政府和缅北武装的矛盾难解,被美国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会利用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引发大规模、全国性的大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作者署名:缅甸中文网)

⑺ 二战时日军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采取了哪些行动

日军在进攻缅甸的同时,为了保障缅甸的海路补给,于1942年3月23日,以陆海军一部占领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新加坡失守之后,印度洋门户洞开,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失去屏障。英国十分担心这两个殖民地的安危,在缅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集结了36个旅防守锡兰,并于3月间在锡兰成立一支新的舰队。日军担心英国海军势力的增长会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于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动由南云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为主的机动编队,对锡兰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海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共击沉英军轻重巡洋舰5艘、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击落飞机约90架,同期还在孟加拉湾等海域击沉英国舰只30余艘。英国在遭受袭击之后,将东方舰队主力撤往东非,实际上放弃了印度洋。英国担心日本会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权之后,大举进犯印度大陆。但日本这时已成强弩之末,力量有限。日军舰队解除了对仰光的海上威胁之后就撤了回来,其陆上兵力的扩张能力达到了极限,再也无力占领锡兰,更不要说占领印度这样的大国了。

⑻ 二战时日军在缅甸

1、日本的海外投资广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日本的海外资产,缅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对缅甸有一定的经济发言权,因此,在缅甸境内存有日本“印记”也不足为奇了。
2、政府及国民的关注。日本虽然是二战战败国,但日本政府及国民对阵亡士兵仍十分关注,在缅甸境内的日军纪念碑大部分都是战后日本国民的私人行为,我曾看过一篇报道,日本人对阵亡士兵的记录十分详细,在一些纪念碑上,甚至连战马的名字都有详细记载。反观在缅甸的中国阵亡士兵纪念碑及陵园,由于缺乏资金与管理,大部门都被埋没在荒草中了。(不知为什么,不由的想起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⑼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占领缅甸的

1942年初,日本占领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为什么要占领缅甸

缅甸是日军东南亚作战的重要目标。日军为了保证马来亚作战的侧翼,巩固印度支那、泰国占领区;切断美英对中国进行补给的滇缅公路,配合中国战场的日军作战;胁迫蒋介石投降;威胁印度,迫使印度脱离英国,同时企图将缅甸作为长期占据南亚地区的北翼据点,掠夺缅甸的丰富战略资源,遂于1942年1月初发动缅甸战役。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