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上校管理多少人
① 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发展历史
辖区内主要有浪族(缅甸景颇族中的一个分支)、茶山(缅甸景颇族中的一个分支)、栗粟、汉族、缅族等,人口约7-10万,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主席为则孔·丁英,军队叫克钦新民主军(当地又叫人民军),司令员则孔·丁英(少将),副司令俄佬(上校),军人约3000,作战兵力约1500,装备有部分山地迫击炮、高射机枪、肩扛式火箭、地雷等。士兵武器为AK-47自动步枪、81-自动步枪、法产自动步枪(以前对缅甸政府军作战中缴获)、中国产半自动步枪(现已入库,仅新兵射击训练时用一点)等,其武器库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装备3000-5000兵力,武器装备远优于克钦独立军。旗帜为中间太阳,旁边竖立两把刀,意为景颇族中新起的力量,表面看来也像是数字101。当地民族多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边境主要地区的收入为经商或领取工资等。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在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恩梅开江为景颇族的发源地。在中国元、明、清三朝此地为中国属地。缅甸国家政府二战结束后独立,因管理能力不当,引起克钦(景颇族)、瓦族、掸族等少数民族的不满,在缅甸境内先后出现了多支反政府军。当时浪族、茶山等同属克钦独立军,后因各种问题,于1969年脱离克钦独立军,加入缅甸共产党,并建立101军区,司令员则孔·丁英、副司令员泽龙。在随后的对缅甸政府军作战中由于人民团结、作战勇敢加上有来自中国的大量武器弹药、粮食物资等无偿援助,成为一支较能吃苦、战斗的部队。那时的101军区,受缅甸共产党指挥,时常派出人员到中国昆明、北京等地学习。在腾冲境内有101军区的兵营、训练营等,其军装也才用中国84年以前的通用军装,双方军民出入边境,亲如一家。1989年,缅甸政府军与101军区在甘拜地最后一次交战,缅军投入500余人,101军区投入200—300人。缅军力争一举拿下该地区,双方苦战一个多月。最危险时101军区已将许多难已运走的重武器炸毁,甘拜地四周都已布上地雷。不过一天晚上,一名勇敢的浪族官兵穿过雷区,将缅军弹药库炸毁,最后缅军不得不退回密支那。此役,缅军死伤400余人,101军区死15人,伤数十人。这是我所能子解到的最详细的一次过去的战斗,它反映了当时101军区比较善长山地游击作战的特点。九十年代初,缅甸共产党解体,101军区率先与缅甸政府军达成和平协议,缅甸政府同意其建立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英文简称NDAK。拥有自治权,原有军队改名为克钦新民主军,司令员则孔·丁英、副司令泽龙。军队管理沿用缅甸共产党时期中国军队的管理方式,外松内紧。军队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战斗力,不过军民关系融洽,区内治安状况普遍较好。特区成立之初为解决财政等问题,便同意中国人进入这一地区,进行大量伐木。在整个九十年代木材行业不仅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等,还带动了以此接壤的中国边境多个县市的经济发展,大量优质木材进入中国内地,甚至远销欧美等地。九十年代后期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又陆续发现大量矿藏,其矿储量大、品位高、品种多,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钼矿、铁矿、铅锌矿、金矿等。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矿,可能仅占未发现矿藏的一小部分。
② 果敢现在是在缅甸军政府控制下吗
是。
果敢,全称“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
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管辖下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南面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南邓特区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大勐宜和贵概镇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滚弄镇,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
国境线约250公里。
2005年相关数据显示,果敢当地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汉人聚居区。据2016年相关信息显示,果敢自治区下设1县、2区、2镇和28个乡、社区。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其中并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国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果敢归缅甸掸邦管辖。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 “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
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
(2)缅甸上校管理多少人扩展阅读:
果敢人的历史其实非常短,但是这个地区的关系却非常复杂。可以说,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地区,有果敢地区这么复杂的情况了。
第一,地域复杂。
因为处在中缅边境的交界处,因此在历史上,这里曾在两国之间辗转。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前,果敢地区一直属于中国。接着在清朝末年,由于清朝控制力减弱,果敢一度独立自治。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木邦土司带着48个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划进了这个范围,英国委任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
1890年,英军向果敢挺进,企图占有中国领土。1894 年,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但1897年,英国借口威逼中国,两国又重议此事,并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这样,又将果敢和北丹尼划入缅甸(那时候缅甸归英国管)。
1948年缅甸独立后,果敢首领杨振材兄弟为了在缅甸获得更多话语权,声明果敢归缅甸所有,并写入宪法。1962年,中缅两国勘定国界,果敢这时候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1989年,果敢宣布脱离缅甸。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
第二,人员复杂。
明朝末年前,这里只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些土着生活在这里,被称为“老葫人”。
清政府迁都北京后,加紧了对南明政权及各种地方势力的清扫。
后来清军及吴三桂攻打云南,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余部逃到缅甸,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进缅甸讨伐朱由榔,缅王就把朱由榔交给吴三桂。其余明军及农民起义军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区躲避。同时,一些云南人也涌到这里来开荒种地,这里就变得热闹了。
在英缅战争中,不少缅甸人,乃至英国人又加入到这一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员结构更为复杂。
第三,政权复杂。
果敢地区原本各自为政,形成许多小部落,小土司。后来,原籍南京应天府的汉人杨高学到果敢,加入“兴达户”。后来,其后人逐渐强大起来,在干隆60年(1758年)的时候,杨家后人逐渐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并把“兴达户”改名为“果敢”。
雍正八年(1730年),杨家后人杨猷才被清廷封为“诰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云南总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杨家后人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委任作为杨家后人的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应。
1948年缅甸独立的时候,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其兄弟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
1965年果敢进入动荡时期,杨家后人杨振业与彭家声组建反政府武装,而另一个势力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围剿杨、彭两人。1967年,另一杨家后人杨振勋回果敢加入彭家声反政府行列,但杨振业却又倒戈与政府一起,围剿彭家声及杨振勋。彭家声退入中国境内,接受缅共领导。
1989年,彭家声又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由此打斗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彭家声、杨茂良、孟萨拉各霸一方。
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没有和平统一与安定。
③ 缅甸军队的最高军衔
缅甸的军衔制度很独特,它的将官共分为六级:
一颗星的是准将
两颗星的是少将
三颗星排成一溜的是上将
三颗星排成品字型的是副大将(这名字确实听着别扭,把它理解成二级大将也成,但官方的中文译法就是副大将,只好约定俗成了)
四颗星的大将
缅甸国防军原来的总司令、也是该国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丹瑞是大将军衔,而副总司令貌埃是副大将军衔。这两手第一第二号人物去年同时宣布退出政坛,不再担任国家领导人,也不再担任军队正副总司令。但将领退休后终身保留军衔尊称是各国通用的作法,比如我军一位上校退役后就不能保留某上校的称呼,但某上将退役后仍可被称为某上将。我们也没看到两人被免掉军衔的消息,所以他们仍分别拥有大将和副大将的军衔。
目前接任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的是敏昂兰,他的军衔是上将。请注意图中他肩章上排成一溜的三颗星。舆论普遍认为,他只是名义上的总司令,真正的实权还掌握在幕后的那两位大将和副大将手里,也许军衔此时要比职务更说明问题。
顺便一提,西方在翻译缅甸军衔时,是把大将译为Senior
General,而副大将译为Vice
Senior
General,而上将译为General,跟咱们译得也差不多。
④ 缅甸官员怎么都有军衔
朋友,缅甸军政府执政已有二十多年,军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官员绝大部分由军方出任,就形成了你所说的政府官员都有军衔的情况。除你列举的官员外,尚有军衔的官员还有:
副总理:貌貌钦(Maung Maung Khin)中将、丁吞(Tin Tun)中将、丁拉(Tin Hla)中将,农业与水利部长纽丁(Nyunt Tin)少将,第二工业部长苏伦(Saw Lwin)少将,主席府部长埃博尔准将(Abel),交通部长拉敏瑞(Hla Myint Swe)少将,商务部长比宋(Pyi Sone)准将,饭店与旅游部长苏伦少将,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长盛他(Sein Htwa)准将。
⑤ 缅甸军为什么和果敢军打起来果敢军有多少军队果敢军地区有多少人民果敢军是不是很穷还有果敢军那
进入2015年,缅甸北部的战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渐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逐渐吸引了国人关注的眼球,如今战火已经绵延近三个月,而拥兵数万,还有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缅甸政府军,却始终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装备也是多为轻武器的果敢同盟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参加阅兵的缅甸政府军。
首先是士气,缅甸发动的缅北战事更多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现在的缅甸三军总司令敏昂莱,2009年时还是个普通的少将,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就如同坐火箭那样飞速晋升到大将,并且超越很多同辈执掌三军帅印,就是因为2009年他主导的收复果敢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今年是缅甸的大选之年,如果在他领导下,再能拿下一两个民间地方武装,那么他在缅甸政坛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吴瑞曼成为总统候选人,至少也能巩固现有地位,让新总统不敢小觑。所以这场冲突更主要的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而与普通官兵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更没有师出有名的道义上的正义,基层官兵的士气自然不会太旺盛。而反观果敢军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既怀着一雪前耻的复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哀兵之勇,士气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说什么了。两相对比,孰高孰低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其次是地形,缅北是连绵的山地,又是亚热带丛林地带,在这样的地形作战,大兵团未必就有优势,因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数万大军也很难部署。集中主力吧,机动也好,攻击也好,都很难迅速展开。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军各个击破。真是个两难的选 择。而果敢军方面,虽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个最理想的兵力规模,你若是大兵压境,我就可以化整为零,让大部队在这潮湿闷热的丛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击,我就集中着千把人选择有力地形,针对你一路,打你没商量。所以在这样的地形上,兵力上的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上的优势。
果敢军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尽管缅甸政府军有飞机,有坦克,装备方面的优势更是压倒性的。但是,在缅北复杂的地形上,缅甸空军缺乏精准的目标指引,加上飞行员训练水准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缅甸军机一再进入中国领空发生误炸事件的客观原因。至于坦克部队在缅北的复杂地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施展出坦克部队横扫千军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会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为果敢军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军的轻武 器,在这种战场环境最能发挥出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效能,要知道,在丛林中,一支AK47可远比一门榴弹炮更有作用。
复次,就是缅军步兵战斗力 并不那么强悍。现在只需站在临沧—南伞的公路边,就能看到“果敢战争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与这个云南省镇康县村落正对面的,是缅甸果敢地区的扣塘 村。当地村民杨老三说:“真是吓死人了,缅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点就开始狂轰扣塘村山头上的果敢同盟军阵地,然后是步兵冲锋。步兵在第一波攻击中退下阵线, 再用重炮轰击。10点40分左右,缅军发动第二波步兵冲锋,结果又败了。后来,缅军又从老街东城和其它地方调兵来,双方一直打个没停。”村民杨老三正在和 记者说着。谈话间,眼看着1公里远处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军部队在追击溃逃的缅军。缅军以多打少,发动3轮进攻都已失败告终,最后还被对方的反冲锋,打的 到处跑。可见战斗能力和意志并不高。
果敢军重机枪阵地。
这幕情景引来不少过往人员驻车围观,以至于过路的公安巡逻车不得不用广播警告:“赶紧散了,小心流弹危 险!”果敢同盟军最高指挥员告诉记者,自16日起,缅军地面部队和炮兵先后对邻近中国南伞国门的同盟军211旅防区、311旅的扣塘防区发动猛烈进攻,果敢同盟军17日下午1时42分也突袭了缅军由腊戌至老街的运输车队。
最后,果敢军还有一条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大不了退入中国境 内。尽管中国方面会出于维护治安的考虑,收缴果敢军的武器,但是一般不会拘禁果敢军的官兵,一旦避过风头,果敢军的官兵又会回到缅北,虽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缅北,要搞到枪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苹果手机更容易啊。而缅甸正规军由于国境线的限制,是根本无法实施迂回包抄的战术,而且漫长的边境线也使政府军防不胜防。甚至可以说,就是由于背靠中国,就使果敢军有了即使被打败也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不死金身”。
隐蔽在山地中的果敢军地堡。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果敢军有这么 多的有利条件,怎么在2009年会被缅甸政府军打得丢盔卸甲,连彭家声也只带了两三个人落荒而逃,整整潜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头?2009年缅甸政府军的大胜,关键是当时彭家声家族掌控果敢地区的政治经济大权,引起手下不满,最后坚固的堡垒还是被从内部攻破,要是没有内部的里应外合,当年果敢军也绝不会输得如此之惨。而现在东山再起的彭家声显然已经吸取了这一深刻教训,必然会有所改进,政府军这回再要想靠内部分化来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了。这也正是这次武 装冲突持续了近三个月,政府军空有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的原因所在。何况,本来缅甸政府军先是和克钦独立军交火,而克钦独立军 可是缅北众多民间地方武装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兵力和装备都在果敢军之上,缅甸政府军在进攻果敢军的同时,还得提防克钦独立军会不会从背后来一刀,数敌太多,也是缅甸政府军此次缅北战事的战略失策之一。
⑥ 从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开始,到战争结束,中国远征军共阵亡多少人有那些军官
一次远征阵亡50000多人。。
二次缅北滇西 驻印军阵亡11000多人 远征军阵亡29000人
总计近十万人吧。。
军官不好统计吧。。
大点的有戴安澜 胡义宾 凌则民 柳树人 覃子斌。。。
⑦ 300年前果敢先民为什么从中国内地来到缅甸北部居住
人口增长,耕地相对不足,引发开荒迁徙
⑧ 缅甸司令可以管多少人
缅甸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武装没有没有归降政府
掸东同盟军(NDAA)
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G**人民军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3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以掸族为主体,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议族。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该部主要以缅甸掸族为主体所组成。掸族为缅甸第三大民族,有缅甸掸族和中国掸族(傣族)之分。掸帮联合革命军于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了“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果敢同盟军(MDNA)
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G**人民军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逐了彭家声,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员主要是果敢族(汉族),其次是掸族(泰族)和苗族。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在霍雅。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在多达玛基。
克钦独立军(KIA)
克钦独立军(KIA),组建于1961年2月5日,当时,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 (KIA),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KIC)和“克钦政党”(KIO)。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主席”的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国防军的继续进攻,克钦“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于是早迈决定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94年2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东部第一特区”,46其辖区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克钦自卫军(KDA)
克钦自卫军(KDA)。是以克钦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在岗卡。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是以掸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在瑙都。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宗旨是谋求佤邦自治,并成为省级行政区。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个部分。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控制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人口数量约占总人口数的70%。依人口数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掸族,再次是克钦、汉、爱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和老棉等民族。佤联军成员以佤族居多,主要领导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任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赵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政府给了正式名分,掸邦第3特区。原主要控制区是北部山区,土壤贫瘠,只能种毒。后来打败坤沙,扩展了南部军区。南部可以种水稻。政府派人车把北部居民运到南部,给安家费,在云南省帮助下替代种植(水稻)。还发现了锡矿。用矿产和水稻来做主要经济来源。
⑨ 中国缅甸远征军有几位总司令
1942年3月至8月: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总参谋长 史迪威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 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1943年至1945年3月: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总参谋长 萧毅肃 副总参谋长 司可庄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代军长-陈明仁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第88师 (师长)胡家骥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高吉人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 (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阙汉
1944年7月继任: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1944年4月转隶新六军 第50师(师长) 潘裕
1944年4月转隶新六军: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第36师 (师长) 李志鹏 1944转隶54军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指挥官不详 第8军 何绍周(军长) 李弥(副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新6军回国后转隶新1军
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新6军回国后转隶新1军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
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⑩ 缅甸和果敢是到底怎么一回事,我想知道具
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汉族受清政府民族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后为汉族世居之地。18世纪,汉族移民后裔杨氏成为果敢主要势力。雍正七年,满清封杨映曾为世袭果敢县令。
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
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写了一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表示“愿率土重归,抵抗日本侵略”。于是,远征军骑兵团,开始进抵老街地区流动防守,狙击日军进犯。杨文炳开设临时指挥部,召集土目伙头开会,宣布全面进入紧急状态,征调乡勇兵丁,组建自卫武装,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同年(1942)9月12日,杨文炳接到中国远征军转来的蒋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国属地,杨文炳是英国官员,但中英是盟军,中国军队将援助果敢的防卫;并授予杨文炳上校军衔,责其筹组果敢抗日自卫队,出任司令;编制列入远征军11集团军39师序列。其武器装备,除杨文炳已经自筹的200条枪之外,由远征军补充。
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当地的汉族分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双方忽略果敢问题,周 总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缅北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果敢第一特区时期,果敢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彭家声就是果敢特区的领导人,拥有果敢军政最高权力。由其领导的果敢似乎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法律也完全照搬中国,完全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吸引中国的人才与资金……2009年缅甸政府军对当地汉族武装果敢同盟军激烈交火后,成功占领该区。自此,果敢开始融入缅甸。2011年3月30日,以吴登盛为总统的缅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也正式成立,几乎完全自治、实质独立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被撤销并成历史,缅甸中央政府继续扶植白所成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