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傣族人怎么说话
❶ 怎样用傣族语言说 谢谢大家
yam jai ha。
傣语属东亚语系傣泰语族。傣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罗方言(泰国中部及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如泰弄方言中又含泰德、泰勒、泰阿洪等次方言,兰纳方言中又含泰泐、泰痕、泰阮等次方言。
傣语各大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区别较小,随着地理距离的拉大,方言区别也拉大。
使用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4万。使用人口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方言有两个:德宏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 双江、 镇康、沧源、 孟连、 澜沧、西盟、景谷、景东、保山、腾冲、昌宁等县;西双版纳方言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境内。 西双版纳方言有21个声母,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16个声母;84个韵母。两个方言各有6 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韵母中都有单元音韵母9个:a、i、e、ε、u、o、婖、噜、?#91;(а带韵尾时分长短)。
❷ 傣族的语言和泰国语言一样吗
傣族的语言和泰国的官方语言是一样的都是傣(泰)语。
泰语(ภาษาไทย),也称傣语(Dai language),是傣泰民族的语言,属于东亚语系/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全球有约6800万人口使用泰语。
泰语主要是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西北、柬埔寨西北、中国西南、印度东北的傣泰民族使用。
泰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罗方言(泰国中部及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
泰王国北部、东北部是兰纳方言,中部、南部是暹罗方言,泰国中部方言是泰国的标准泰语。
泰语是一种分析型、孤立型语言,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构词中广泛使用合成和重叠等手段。
(2)缅甸傣族人怎么说话扩展阅读:
泰语语序的特点:
今天的泰语分成世俗用语、王族用语和僧侣用语三种。
文字的书写采取连书形式,自左向右,横向书写,词与词之间不用标点,不留空格,一句话从头到尾连续不断的拼写,以空两个字母的间隔或句子当中的小停顿表示一个句子。
泰文字母的传统印刷体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大部分字母都带有小圆圈,因此有人把它比作蝌蚪文。泰文与柬埔寨文字和老挝文字十分相似。
泰语的讲话和书写上,基本语序与汉语一样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与汉语的最大区别是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后,简单而言即泰语形容词应该放在名词之后,副词放在动词之后,例如汉语中“这双袜子真美”,在泰语中的语序变成“美真袜子双这”。
❸ 傣族话是什么
傣族语言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4万。使用人口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方言有两个:德宏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 双江、 镇康、沧源、 孟连、 澜沧、西盟、景谷、景东、保山、腾冲、昌宁等县;西双版纳方言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境内。傣族有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一些改革。
语音 ①声母较少,韵母较多。 ②西双版纳方言(以允景洪话为代表,下同)有21个声母:p、ph、b、m、f、 v、 t、th、d、n、l、堭、s、j、k、kw、尣、xw、嬜、h、妱。德宏方言(以芒市话为代表,下同)只有16个声母。西双版纳方言b在德宏方言并入m(有些土语并入v),d、n在德宏方言并入l(有些土语n和l仍对立),kw和xw在德宏方言分别并入k和x。③这两个方言的声母x和s都可以分别自由变读作kh和堭h;在内地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kh和x,堭h和s对立。④西双版纳方言有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84个韵母。两个方言都有a、i、e、ε、u、o、婖、ш、媅9个基本元音,а带韵尾时分长短,所以实际上共有10个元音音位。但有些土语的单元音ε和婖已分别并入e和o。 ⑤两个方言都有 -i、-u、-m、-n、-嬜、-p、-t、-k 8个韵尾。但是,西双版纳方言多一个-妱韵尾,德宏方言多一个-噜韵尾。上述两个方言以外,有些土语的辅音韵尾已不齐全,个别土语只剩下一两个鼻音韵尾。⑥舒声调一般有6个,促声调3至4个。西双版纳方言里现声母读为p、t、k、妱、b、d、堭、j的阴平字,在德宏方言多数地方并入阳去;在德宏方言孟定话里,阴平字不分化,但阴上与阳去合并,所以舒声调只有 5类。
语法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①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to55xa13(我)tεm13(写)to55(字)tai14(傣)“我写傣文”。②定语位于中心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m婖(锅)t婖嬜41(铜)“铜锅”,ho41(黄牛)hau41(咱们) “咱们的黄牛”, nam11(水)s婖嬜55(二)va∶n35(碗)“两碗水”。 ③副词作状语时, 其位置有前有后,否定副词总是在前。如西双版纳方言:bau35(不)va∶n55(甜)“不甜”, bau35(不) het33(做)“不做”。 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位置前后都有。 如di55(好)ti55(很)“很好”, k婖i33(慢) pai55(去)“慢走”,su55tsau13(你)pai55(去)妱婖n55(先)d婖(吧)“你先去吧!”xau55(他们)p婖da∶i55(已经)p婖k33(回)ma44(来)h媅n13(了)“他们已经回来了。”④语助词很丰富。如a33(吗)、a41(呀)、a婖(吧)、n媅41(啊)、ja35(哩)、lε13(了)等。它们一般位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
词汇 ①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3个音节以上的词大都是借词。②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西双版纳方言为例):联合式,na13(脸)ta55(眼睛)“面子”;修饰式,如nam11(水)ta55(眼睛)“眼泪”;支配式,如m婖n55(垫)ho55(头)“枕头”;主谓式,如na13(脸)nai33(溶化)“微笑”;附加式,如ta∶嬜41kin55(吃)“食物”。③大多数动词和形容词后边可以附加一定的音节表示动作的短促、迅速或减弱,或使形容词的意义更加明确、生动、细致。如德宏方言:suk53“洗”——suk53sa:k53“随便洗洗” ,ph媅k11“白”——ph媅k11sa∶k11la∶k11“白皑皑”。④四音格结构很丰富。如德宏方言:ku35(各)h媅n55(家)ku35(各)je55(谷仓)“家家户户”,lam53(水)ja噜11(大)h媅55(船)su嬜35(高)“水涨船高”。⑤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如德宏方言:va∶n11“碗”,tse31“纸”。现代汉语借词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如 koη33sa∶嬜55“工厂”,s媅11xui11tsu55ji11“社会主义”。 ⑥在外语借词中,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特别是前者,由于受小乘佛教经书的影响,从巴利语、梵语借进了许多语词。如妱a妱55xa妱55la妱33“字母”,tham41“经典,法”。这是不信奉小乘佛教的傣语方言和同语族的其他语言所没有的。⑦两种方言之间基本词汇的差别,边疆与内地不大相同。分布于边疆地带、 人口比较多、 居住比较集中的方言、土语,它们之间的词汇差别较小,同源词占65~75%;杂居于内地,使用人口较少的,其词汇与边疆地带的方言差别较大,同源词占50~60%。
--------------------------------------------------------------------------------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和南部的一些县。使用人口约84万(1982)。此外还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较多。西双版纳方言有21个声母,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16个声母;84个韵母。两个方言各有6 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韵母中都有单元音韵母9个:a、i、e、ε、u、o、婖、噜、媅(а带韵尾时分长短)。西双版纳方言带-i、-u、-m、-n、-嬜、-p、-t、-k、-妱韵尾的韵母有82个,德宏方言没有带-妱韵尾的韵母,但有-噜韵尾。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后,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其位置有前有后,因副词而异。语气助词很丰富,一般位于句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占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四字格结构的词很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大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借词大多是多音节词。在外语借词中,西双版纳方言由于受小乘佛教经书的影响,从巴利语借进了许多语词,这是同语族中其他语言所没有的。
❹ 有谁知道傣族人喊大姐怎么称呼
傣族人喊大姐怎么称呼是:大 是汉语发音 哔 是傣语发音,那有混合读的。大姐读 哔朗 男的读 冒。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4)缅甸傣族人怎么说话扩展阅读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❺ 傣族语和泰语的语言一样吗
不一样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傣族文化:
1、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
2、傣文源于古印度文字系统,其形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统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5)缅甸傣族人怎么说话扩展阅读:
西部傣族曾以今德宏瑞丽江河谷为中心建立了勐卯地方政权,即勐卯果占壁王国,11至15世纪一度称雄于世。北宋时代(约公元11世纪),勐卯与勐生威、勐兴古、勐兴色联合,建立了“勐卯果占壁”王国。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今德宏一带设置土司制度,将傣人首领思汉法分封为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后又赐封麓川路平缅宣慰使等官衔。
元至大三年(1310年),芳罕次子混依翰罕继位,并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汉法”,建都姐兰。元统六年(1340年),思可法继位“勐卯王”,曾建都于姐兰和广贺罕。他不断征服周边领土,建立了强大的“麓川王国”(傣语仍称“勐卯果占壁”)。
其辖地东至今泰国清迈,西至印度阿萨姆邦,南至曼德勒,北至澜沧江的大部分地区。从明宣德(1426—1435年)开始,麓川王思任法不断向四境扩张,云南边疆的稳定及明王朝的统治一度受到威胁。1441年至 1448 年之间,明朝派军三征麓川,果占壁王国覆灭。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麓川城为基础筑平麓城(今勐卯城),大兴屯田,并派将镇守。思氏战败后退居孟养。直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缅甸军队大举入侵,思轰在抵抗侵略战争中兵败身死,其后裔放思祖逃入内地,寄食于干崖,至此,长达近五百年历史的勐卯果占壁王国势力彻底结束 。
❻ 傣族人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东亚(汉藏)语系。
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大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方言(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等三大方言。
傣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婆罗米文的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后,傣族先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各种傣文。
❼ 傣族人见面是如何打招呼的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
❽ 我国的傣族人说的是泰语吗 听说他们和泰国人是同宗的,那他们的语言是一样的吗
傣族人说的是傣语,并不是泰语。语言也是不一样的。
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只有21辅音位,已经难以互相通话。
(8)缅甸傣族人怎么说话扩展阅读:
傣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缅甸中北部、印度东北部、泰国夜丰颂)、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罗方言(泰国中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三大方言。
其中,大泰方言(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玉溪市、普洱市大部)、兰纳方言(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东南部)是中国境内最主要的两种方言。
❾ 求傣族日常用语(问侯,祝福,夸人漂亮等等)
傣族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历6月17日至19日之间,是傣族的泼水节,相当于汉族农历清明节 前后,也是傣族的新年.
❿ 傣族语言
傣族语言是傣族语。傣语是傣泰民族的语言,属东亚(汉藏)语系,全球的使用人数在6800万左右,分为大泰方言、兰纳方言、暹罗方言三大方言,其中方言下又分别含有多个次方言。
傣族语言
大泰方言主要在中国云南西部、缅甸中北部、印度东北部等地区使用。
兰纳方言主要在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等地区使用。
暹罗方言主要在泰国中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地区使用。
其中,大泰方言和兰纳方言是中国境内最主要的两种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