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多少尼姑庵
㈠ 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缅北属于缅甸。
缅甸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直到公元11世纪才形成松散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此后直到19世纪中期最后一个王朝雍籍牙王朝灭亡的8个多世纪中,孟、掸和若开等民族建立起各自的政权甚至一度统治过缅甸(例如掸族),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缅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克钦族、克伦族、钦族实行部落或民族的首领统治,成为封建领土或土司。
缅北华人聚居区与世界上其他华人社区相比,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1、从疆域上看,连接成片、规模较大。缅北华人聚居区与世界上其他华人聚居较集中的地区相比,面积广大,约有3.8万平方公里(其中佤邦北佤1.5万平方公里,南佤为原坤沙控制地盘,约有1.8万平方公里,并可能仍在扩大中),是新加坡的54倍。
与缅北政府控制区内华人聚居地情况相比,后者主要集中于商贸城市,如木姐、曼德勒、腊戌等,或集中于交通线、商业通道附近,呈点状、线状分布。
2、从人口来看,人数众多,增长较快,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该地区已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且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量吸引移民进入,人口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战乱等不稳定因素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是缅甸最小的地区,地广人稀,仍有容纳大量移民的空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缅甸
㈡ 缅甸有多少民族分别是哪些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孟族、若开族、掸族。
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
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前称彬马那)。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2018年3月21日,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2)缅甸有多少尼姑庵扩展阅读:
缅甸民族服装特色
缅甸人喜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各个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装,缅甸男女下身都围纱笼,男式的称为“笼基”,女式的称为“特敏”。男女纱笼的穿法不一样,男式的笼基是在腰际结一个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带状,互相结住。
平时的生活中缅甸人都喜欢肩挎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颜色鲜艳的长带包。出席正式场合时的服装都很讲究。男士要穿无领的对襟长袖外衣,内穿衬衣,并且头上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场合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梳各式高而光亮的发髻,并戴鲜花。
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例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
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翻金钮扣。
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钮扣,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
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
㈢ 缅甸籍贯人在中国出家人(女)叫什么名字,也是一位歌者
昂山素季
㈣ 缅甸的人口是多少
5700多万(2008年)
㈤ 缅甸果敢白家有多少人
缅甸果敢白家有多少人?回答如下:缅甸果敢白家有5人
㈥ 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请按顺序写出来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调查统计,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缅甸民族有三大语系:(一)藏缅语系、(二) 汶高棉语系、(三)汉泰语系。根据人类学家的鉴定,缅甸民族多属于蒙古人种,又都是从中国青藏高原先后进入缅甸的。
缅族 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过国入口的69%,属于蒙古人种藏缅语系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在公元前缅族人逐渐向南迁移,大约在7世纪中叶,到缅甸中部叫栖定居,渐渐地散布到全缅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缅甸独立后工业也有所发展。
吉仁族 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4%,属于藏缅语系吉仁语支,也是从中国西北羌族分支出来的,南迁时迁徙路线可能是从怒江流域经缅甸东北部,最后定居于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吉仁族分两支。住在山区高原的叫山区吉仁;住在平原地区的叫平原吉仁。山区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商品交换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区居民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最信誉奉的是榕树神、家神和民族创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迁居城市者和上层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每当夜晚群聚火地,弹出优美动听的琴声、唱出世代相传的民歌、故事、歌颂本民族的创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动物。缅历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历1月1日作为新年)。届时他们便把一年必需的粮食储藏起来,用一部分粮食酿酒和烹制各色美点佳肴聚餐。按民族习俗,聚餐时要先敬奉老人,长辈和老师,然后同亲友们开怀畅饮,欢度佳节。同时他们还要把去年亡故的亲人的尸体火化,将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风中四散飘落。43
拇族: 属于汉藏语系藏泰语支,占全国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缅甸东北部的掸邦境内,其馀则散居和杂居在克钦邦、克耶邦、杰沙和缅甸的几个县境内。根据1947年2月彬弄会议的决议,掸族于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区。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缅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废除土司制度。
掸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缅族极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掸族人民勤劳善良,性格温柔。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难,全寨相帮是他们传统的民旅美德。掸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掸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身间艺术精华。
若开族: 旧称阿拉干族,占全国人口的5%。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若开族居住于缅甸西南部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毗邻。1973年正式建立若开族自治邦。若开族语言与缅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正是收获季节,也是若开人民一年一度的赛船节。
孟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孟高棉语系,孟语支。先民从康藏高原迁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散居在中、越、柬、老、缅、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缅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宁达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础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对缅甸文化有较大影响,他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丧礼仪等各方面基本上与缅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动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 俗,以农业耕作为生。
克钦族: 是一个跨居缅、中、印三国边区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4% 。祖先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缅语系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亲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克钦邦为聚居中心。古代缅王阿朗悉都出巡当地时受到景颇人民载歌载舞的迎送,当时对他们赐名为“克钦",意为想跳舞,现转意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钦族豪爽开朗、待客如宾、疾恶如仇。客人来访时,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则兵刃相见。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早期社会的残余形态,虽然有一部分克钦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数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信神不信鬼,为了驱恶鬼、崇善鬼,就举行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
钦族: 属于藏缅语系钦语支。随着藏缅族的南迁,是较早到缅甸的农民族之一,占全国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缅西部钦山山脉一带。也有散居在若开山脉的钦族。1947年召开彬弄会议之后,钦族在独立后,不建邦,改设特别区。1973年12月才开始改称自治邦。大部分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钦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村社的特点。钦族人多数信仰原始宗教。英国占领后,少数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钦族各支系的习俗不尽相同,收种节是钦人共庆的新年。大约在公历l0月下旬举行。庆功节被华人称为“摆功德宴"。钦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节日期间,家家庭院都树立着竹柱子,以显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标记。庆功会主要是表彰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贡献,立过战功的集体和个人。男子后脑勺留长发。南部女子有纹脸的习俗。钦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爱烟酒。
克耶族: 属藏缅语系吉仁语支。占全国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们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山区吉仁。主要居住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自称克耶民旅。他们喜欢用儿茶染成红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农耕为本,在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手工业较发达。早在13世纪就出现本民族的铁匠、铜匠和漆匠等手工业工匠,魏当肩袋行销缅泰,邦内所产的云漆是缅甸的精品。风俗习惯与吉仁族大致相间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两神的节会,在每年的公历4月间举行,含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㈦ 2014年去缅甸旅游 的人有多少
缅甸《米兹玛日报》报道:缅甸宾馆与旅游部吴昂若温司长称,旅游收入在GDP的占比已达3.7%。2012年赴缅国际旅客为105万人,2013年达到了204万人,2014年已经突破300万人。
㈧ 武汉有哪些尼姑庵在什么地方建于什么时候
武汉蟠龙山有个尼姑庵,始建于元末明初,环境清幽看了让人想长住
每每聊到武汉,很多人首先想到,它是网红城市,并且备受全国人民关注。实际,武汉境内的旅游景点也颇多,比如有:黄鹤楼、归元禅寺这些知名度颇高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武汉当地人爱去,游客也有不少专门冲着这两个景点去打卡的。
好了,对于莲溪寺就介绍到这里,很多人喜欢寺庙是因为这里比较清幽,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压力比较偏大,这时候,想要体验一番清幽生活,而寺庙的存在,无疑不就成为首选,这座尼姑庵,也确实是节假日休闲、放空心灵的好去处。对于这座尼姑庵,你怎么看待呢,有机会会去这里看看吗?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7.5公里的蟠龙山
武汉有个清幽之地,环境幽静,古色古香,还是武汉四大佛教丛林
㈨ 缅甸僧侣约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西方学者也认为缅甸人信仰佛教的 比例高达 87. 2%
僧尼总数占缅甸总人口的 1% 稍弱。缅 甸现存的僧侣派别是从 18 世纪末开始逐步形成的。 目前缅甸政府承认的僧侣派别有 9 个, 按照约定俗 成的译法, 分别是: 半成品法派、 瑞景派、 大门派、 根 本门派、 西溪门派、 竹林派、 捏顿派、 目古多派、 摩诃 英派。这 9 派在佛教义理上区别不大, 主要分歧在 持戒的宽严。善法派是目前缅甸最大的佛教派别, 僧侣人数约占全国僧侣总数的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