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那伽族有多少人
1. 明朝末年如何丢掉缅甸北部的呢
嘉靖年间,明朝在西南地区所设立的金字红牌和信符制度逐渐崩溃,曾经被缅甸各邦作为最终裁决者的大明王朝不仅长期无法公正裁决土邦的纠纷,甚至连例行的册封仪式与信物都逐渐荒废。万历四年(1576),缅甸莽氏在征服木邦之后,又大举进攻孟养,而孟养所处的缅之地正是历史上与云南关系最为密切之地。
经过这场战争,明王朝丧失了对孟养和木邦两宣慰司的统治,其范围相当于今缅甸八莫、 开泰以北,那伽山脉以东直到掸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主要是由掸族、佤族、克钦族 (景颇族)居住的地区,最终沦为了缅甸异族的领土,只留下今天果敢、佤邦等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2. 缅甸有哪几个大城市,面积和人口各是多少。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700万。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会、缅甸的原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缅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积约578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着名的故都,也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上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人口约80万。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部门开始分批迁往内比都。2006年3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确定为内比都。
3. 请问在泰国清迈,经常看到几个蛇头或者龙头的神兽,请问是什么有什么故事或文化吗
那伽是一个梵语和巴利语中的词汇,用来指代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生物。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多个头;其形象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在佛教引进中国时,那伽被等同于中国传说中的龙,或天龙。
印度教中的那伽
有
关那伽的传说至今仍然是许多受印度文明影响的亚洲国家(如印度,尼泊尔,东南亚一些国家等)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度,那伽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物,是泉
水、井水和河流的保护神。它们能够造雨(这点与中国的龙相似),因而带来丰收;但是也会带来如洪水和干旱等灾害,代表性的故事有巨蛇弗栗多堵水的传说。有
一种说法认为,那伽只有在受到人类不恭敬的对待时,才会制造灾难。由于那伽的形象被与水联系在一起,因此通往它们居住的地宫的入口常被认为位于井、湖和河
流的底部。对那伽的崇拜在印度南方地区尤其盛行,当地人相信那伽会给它们的崇拜者带来丰收。
古老的吠陀文献里就已经提到了那伽的故事。吠陀中的宇宙之神和河川之主伐楼拿被认为是那伽族之王,他的这种属性也许是因为其与水的关系而来的。百道梵书里
讲到,那伽一族是迦叶波和迦德卢(生主达刹之女)的后代。有关那伽的神话中最有名的是搅乳海的故事。据说,众天神(提婆族)和阿修罗为了得到不死甘露,联
合起来奋力搅乳海;他们用曼陀罗山做搅棒,用那伽之王婆苏吉当绞绳,最后成功地获得了不死甘露。这个神话在往世书和摩诃婆罗多里都有提到。除了婆苏吉以
外,着名的那伽还有舍沙(毗湿奴大神的忠实伙伴)和摩纳娑(丰收女神)
佛教中的那伽
由于佛教也引入了
印度传统的那伽(龙族)概念,在亚洲那些具有佛教渊源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对于那伽也并不陌生。在这些地方,原属于印度的那伽形象经常和本地传说中的相似生
物(尤其是巨蛇或巨龙)混同起来。在西藏,人们将那伽和当地传说中的“鲁”等同起来,这是一种居住在湖泊底部或地下水中的生物,而且像西方传说中的龙一样
守卫宝物。而汉传佛教通常将那伽翻译为“龙”;当然佛教的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
佛教认为,龙是所谓天龙八部中的一支。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为己任。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龙部众生会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不过,佛教也提到了有“不顺法行”的龙存在。
在佛教传说里,那伽与同为天龙八部之一的大鹏金翅鸟是死敌(这来自婆罗门教神话)。金翅鸟以那伽为食:“龙有卵、胎、湿、化生等之别,为卵、胎、湿、化生等四种金翅鸟所吞食。”但是那伽有毒,于是金翅鸟最后被毒死。类似的传说也出现在印度教神话里。
佛教提到了一些重要的那伽的名字(龙王):
“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嗔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
若满意回复,请接纳答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