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临时政府什么时候成立的
‘壹’ 柬埔寨的德山昂钦生平 谁知道 告诉下听说柬埔寨货币是他的头像
楼主,你理解错了。没有“德山昂钦”这个人。
缅甸的开国元首是“昂山将军”(Gen. Aung San)。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继承者是:德钦努(Thakin Nu)(现名:吴努(U Nu))。
——————————
缅甸昂山将军
1915年2月13日,昂山出生于缅甸北部,自幼受家乡人民反英斗争的影响,入仰光大学后,政治上逐渐成熟,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1937年大学毕业后,被选为全缅甸学生联合会主席,并参加了“我缅人协会”,任该会秘书长。
1938年,石油工人在德钦党领导下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罢工斗争,形成全国规模的反英运动,即缅甸历史着名的“1300运动”。1939年8月15日,共产党成立时,昂山又任党总书记。当时,正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期,英国无暇东顾,于是昂山决定筹建武装。为求得武器上的支援,1940年,昂山来到中国,因找不到中共组织,结果改道去了日本,与日本当局达成协议。1941年,昂山等30人根据协议去日本接受训练。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撕毁了协议。1945年3月27日,昂山指挥全国军队武装起义,并于5月1日与盟军一起收复了首都仰光。
日本帝国主义被赶走了。逃亡在印度的英国殖民政府却又回到缅甸。1947年1月,昂山率代表团赴英进行谈判,于1月21日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根据协定,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政府。但时隔不久,英方在“临时政府成立1年后,缅甸将完全独立”的条款上采取了搪塞的态度,并于7月19日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谋杀案,杀害了昂山和政府的其他六位部长。这一天,就定为缅甸的“烈士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努(U Nu,1907~)缅甸总理(1948~1956),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文学家。1907年5月25日生于渺名县瓦溪码市一个商人家庭。曾就读于谬马英缅学校,后毕业于仰光谬马高级中学。1929年在仰光大学哲学系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一度任板庭梧区国民中学校长。1934年重返仰光大学攻读法律。1935~1936年曾任学生联合会主席。1936年因与学生会领导人昂山等一起,反对英国的殖民奴化教育,参与领导罢课运动而被学校开除。1937年参加我缅人协会(即德钦党),改名“德钦努”,为财务和宣传方面的负责人。 1937年与该党其他领导人一起创建红龙书社(缅名“那迦尼”),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着作和出版进步书刊,曾亲自翻译发表K.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部分章节。1938年曾因参加反英大罢工和示威运动,而被殖民当局逮 捕。1939年12月12日参加由吴巴伦率领的缅甸访华友好代表团访问重庆。 回国后,写了《战时中国》一书,还翻译过E.斯诺的《西行漫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度为缅甸出路派组织(亦称自由联盟)的领导成员,因要求英国战后给予缅甸独立作为协助英国作战的交换条件,遭到拒绝后进行反英宣传,再次被捕入狱。1942年日军侵入缅甸时,英国狱官逃遁前将其释放。1943~1944年任日军占领下的巴莫内阁外交部长,1944~1945年任宣传部长。1944年8月与昂山等人秘密组织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取得联系,从事抗日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副主席,1947年当选为制宪议会议长。同年7月自由同盟主席昂山被刺后,接任自由同盟主席和临时政府总理。8月赴英国伦敦签订有关缅甸独立的努-艾德礼协定。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任第一任内阁总理,连任至1956年6月。 其间曾创办缅甸翻译文学委员会(文学宫),并兼任主席。1956年7月至1957年2月专任自由960同盟主席。1957年3月至1958年9月再次任总理。1958年5月自由同盟分裂为两派,9月辞去总理职务,任自由同盟“廉洁派”领袖。1960年3月“廉洁派”改为缅甸联邦党后,任该党主席,同时在第3次全国大选中获胜,第3次出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运输、邮 电、海运和航空、住房和建设部长、地方行政和地方民主化部长、宣传部长、 救济和安置部长等职。1962年3月政变后被捕。1966年10月获释。1969年起流亡国外。1980年7月应吴奈温邀请回国,9月任缅甸三藏经翻译出版委员会主席,从事佛学研究。从1954年至1961年6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1954年6月还同周恩来总理发表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1960年10月代表缅甸政府与中国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着作主要有《罢课的大 学生》、《成人之路》、《多么残酷》、《战时中国》、《现代话剧集》和 《日本统治下的缅甸》等等。
‘贰’ 昂山的简介
1915年2月13日,出生于缅甸北部,入仰光大学后,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1936年2月与吴努一起领导学生罢课。1938年加入德钦党,1939年至1940年任该党总书记。1940年为反抗英国统治而寻求外国的支持,最终选择与日本合作。日本协助他建立了缅甸独立军。这支军队协助日军击败了英军及中国远征军占领了缅甸。1943年至1945年昂山在巴莫为首的缅甸政府中任国防部长。1944年8月见日本败局已定其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联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缅甸国防军倒戈进攻日军,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缅甸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实际等于总理。1947年1月,率代表团赴英进行谈判,于1月21日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根据协定,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政府。但时隔不久,英方在“临时政府成立1年后,缅甸将完全独立”的条款上采取了搪塞的态度,他公开谴责英国政府背信弃义的行为,同年4月选举制宪会议,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个席位中赢得196席。同年7月19日,与其他6名部长同时遭英国刺杀。这一天,后被定为缅甸的“烈士节”。
‘叁’ 那些流落缅甸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流落缅甸的中国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约14万人,生活在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县、1市、2镇、15个乡。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
三是华族: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发生大规模移民潮,大量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缅甸。目前华族占缅甸总人口的3%,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他们创办华文报章、华校、并设立社团。1950年,仰光有4家华文日报、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有超过200所学校。
四是勐稳族,主要以居住在缅甸北掸邦贵概大勐宜。是早年从德宏芒市一带迁徙出去的汉族,目前人数大约为一万左右。
‘肆’ 缅甸的古代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是着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缅甸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当时建造的3000馀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此后,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后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 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后,上缅甸的经济也显着好转。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于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依洛瓦底江。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Ba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自国内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Aung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
‘伍’ 缅甸是那年那月那日成立的
缅甸成立于1948年1月4日。1948年1月4日是国庆日、
‘陆’ 缅甸在古代什么时候建国的
1948年1月4日缅甸联邦共合国已经脱离了英国的控制,于1974年1月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英国的控制,这个时候才成立的缅甸联邦共和国,所以1974年1月才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真正成立时间
‘柒’ 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真的如某些网友所说的是亲华势力吗
彭家声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跟亲华没有任何关系。
先来看下果敢地区是什么情况。
果敢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上的解释是‘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果敢’一词其实是掸语,在掸语里‘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那么掸语的‘果敢’翻译过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
果敢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云南省临沧市下辖的镇康、沧源、耿马等县接壤,国境线长250公里,从地图上看,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和丘陵,主要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麻栗坝,麻栗坝在掸语里的意思就是‘最野蛮的地方’。
下面再来看看彭家声其人是谁。
彭家声,人称‘果敢王’,自称其祖籍四川会理县萨林大街人,曾多次派人到四川寻根未果,其父彭积昌育有七子,彭家声为长子,1931年彭家声在果敢红石头河地区出生。
1949年彭家声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当时果敢土司杨振材的军事进修班,与臭名昭着的大毒枭罗星汉是同学。
进修班学习结束后,18岁的彭家声在果敢土司杨振材政权内担任土司公署自卫队分队长,1965年,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政权结束,彭家声卸甲赋闲家中。
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之初,果敢一度陷入混乱,不甘寂寞的彭家声乘势而起,于1965年6月带领十几个果敢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开始与缅甸政府军打起了游击,渐渐彭家声及其兄弟们便声名鹊起,在缅甸以其‘骁勇善战’名噪一时。
1967年缅甸共产党邀请彭家声加入,1968年1月彭家声的部队以‘果敢人民军’的名义进入果敢。
1969年3月彭家声部占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出任县长。
后由于种种原因缅甸共产党分化解体,彭家声遂隐居,请注意,这已是他第二次隐居了。
直到他的旧部逐步控制住果敢局势,他才又重新复出主持大局,并于1989年成立‘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后与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1995年12月20日,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成立‘果敢临时政府’,彭家声出任领导人。
2009年8月7日,缅甸军方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毒为由,将派出30名警察搜查果敢枪械修理厂遭到彭家声部拒绝,8月8日,缅甸政府向果敢调派军队,与果敢形成对峙,后彭家声部被消灭殆尽,果敢地区被缅甸政府收复,彭家声从此销声匿迹。
2012年某日彭家声突然出现在克钦独立军(KIA)总部拉扎洋,克钦独立军领导人看见彭家声感到十分惊愕,因为他们听到传闻说彭家声已死,彭家声部被打散消灭后,彭家声身边仅剩两名警卫员跟随他仓皇从萨尔温江西岸侥幸逃脱,五年来辗转流亡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直到他重新找到克钦独立军的总部去,世人方知传闻中已经死亡的彭家声尚在人间,沉寂五年后彭家声从天而降,克钦独立军领导人当即答应给他一百条枪。
彭家声拿着这一百条枪,重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彭家声声称‘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现已发展到14个营,2000名兵员的兵力,还配备了火箭筒,并誓言要带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打回果敢去。
最近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在缅北的战事中,彭家声与其子彭德仁率重组后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一起跟克钦独立军协同作战对抗缅甸政府军。
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彭家声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还在萨尔温江西岸的勐古、大勐博等地区与缅甸政府军发生激战。
这就是彭家声和他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的过去与现在。
纵观彭家声的人生轨迹和果敢民族民主
‘捌’ 缅甸纸币上那些穿军装的人是谁啊。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
(AungSan,1915—1947)缅甸独立运动领袖。将军。1915年2月13日,出生于缅甸北部,自幼受家乡人民反英斗争的影响,入仰光大学后,政治上逐渐成熟,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1936年2月与吴努一起领导学生罢课。1938年加入德钦党,1939—1940年任该党总书记。1940年为缅甸独立而寻求外国的支持,曾与日本人接触。日本人协助他建立缅甸独立军。这支军队跟随日军前进,接管占领区的地方行政。1943—1945年昂山在巴莫傀儡政府中任国防部长。1944年8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缅甸国民军协助盟国作战,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缅甸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实际等于总理。1947年1月,率代表团赴英进行谈判,于1月21日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根据协定,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政府。但时隔不久,英方在“临时政府成立1年后,缅甸将完全独立”的条款上采取了搪塞的态度,他公开谴责英政府背信弃义的行为,同年4月选举制宪会议,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个席位中赢得196席。同年7月19日,与其他6名部长同时遭杀害。这一天,后被定为缅甸的“烈士节”。
‘玖’ 彭家声的人物经历
1931年出生于果敢的彭家声自称祖籍四川。四代前,祖辈来到果敢,做的是“翘头扁担”,挑钱银卖冥币,“后来才发了家,世居果敢。”
1949年,彭家声和罗星汉参加了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进修班,当年他18岁。给他们授课的是张文华、赵国柱等国民党残军军官,他们有的还毕业于黄埔军校,虽然在内战中兵败共产党,但对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和战略战术讲解还是很在行,很正规,管理也很严格。虽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并不一定很系统、精深,但至少开启了他们的眼光和胸襟,激发了他们的霸气。
彭家声个性强、性情刚烈,胆子又大,在同学中颇有侠义之风,经常与人打架很令教官头痛。但他毕竟从中受益匪浅,为成就他以后的霸业打下了基础。本次培训原预定一年,由于时间紧迫就于当年10月底提前结束。结业后彭家声被分配到土司自卫队任分队长。
1963年,缅甸军政府突然同时逮捕了分别在仰光、腊戍、勐东的杨金秀、杨振材、罗星汉等人,果敢闻讯后反应强烈,公推杨振声为总指挥,短短几天就征召1000多人入伍,分守各关隘要道,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不久果敢部队调整后分成6个大队,彭家声被提拔为光明大队副大队长。
1964年,罗星汉投靠缅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队,致使果敢武装在1965年纷纷投降。杨振声感到大势已去带残部南下泰国,土司政权自此结束。部队解散后,彭家声回到家中。 缅军入驻果敢后社会混乱,匪盗横行,加之又实行大民族主义,歧视果敢民族,所以人们对缅军非常反感。 1965年7月,彭家声举起反政府大旗,成立“果敢人民革命军”带领30多个人上山开始打游击。这30多个人包括了现任掸邦特区副主席的杨忠卫。由于缅军入果时收缴了果敢境内的枪支,缺枪少弹,加上罗星汉又经常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进行围剿,当时彭家声他们的条件的确非常艰苦。
果敢本地的势力几乎都是为了争夺贩卖鸦片的利益而存在,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本民族的武装也是极不信任的。但彭家声在此时起兵反抗缅甸政府,无论如何是符合民族大义的,因此他们大多还是给彭以支持,这才使得彭家声他们能够多次绝处逢生,队伍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 南下泰国的杨振声与早一年贩烟到此的杨振业生分结怨,后者率部北上,与彭家声部队会合,由杨振业任部队长,彭家声任副职。不久杨振声又派李正武、李文华带兵百余返回与之联合抗击政府军。乍一看来,反政府武装实力仿佛更强大了,其实不然,双李回果后与彭家声渐渐孤立了杨振业,而且矛盾俞演俞烈,最后终于发生了内讧。杨振业的堂弟杨振宗开枪打死了李正武,彭家声势力较弱不能与之抗衡,避于萨尔温江西岸。1966年年底杨振声的部队在泰国整训一年后回到果敢,带领这支部队的是其弟杨振勋,他此次回来主要是与彭家声合作,彭家声等亲自前往迎接,被其任命为旅长,彭进入该部队却受到其他人的冷遇和排挤。
1967年3月,彭家声乘杨振业运烟南下泰国时为李正武报仇,击毙了杨振宗。杨振业闻讯后兼程回果,决意与彭家声决一死战。为了能够确保取胜,他投靠了政府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政府军、罗星汉、杨振业等多股势力联合对付彭家声的局面。 1967年5月,杨振业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发动了突然袭击。战败后,彭家声带领100多人退向杏唐,而杨振业为了报杀弟之仇紧追不舍,很快就将之包围。彭家声万不得已,奋力突围后退入中国边境。
恰在此时缅甸由于实行反华的错误路线,致使仰光发生反华大暴动,缅甸人对华人烧杀抢掠,任意欺凌。当时,很多华人、华侨被杀害,华人团体、学校被查封。中国政府多次抗议、警告,此事才逐渐平息。
为了和平,缅甸共产党此时空前团结,他们邀请彭家声加入,决心重新进入缅甸与政府反抗到底。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华人华侨的支持。彭家声加入缅甸共产党的队伍后,接受了他们的政治、军事教育,同时他又学习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先进经验和理论,部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8年元月,彭家声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和重新准备后,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势如破竹,连克红岩、慕太、邦永等地。并在以后的战斗中多次击溃政府军和罗星汉、杨振业部队。1969年3月,罗星汉和政府军放弃果敢,退至滚弄。至此,彭家声占领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以后他又频频向政府军发动攻势。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身份兼任县长,将政府机构迁至靠近中国南伞口岸的杨隆寨。
共产主义激发了彭家声灵魂深处的善良,在占领果敢初期,他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税收,上访的百姓他都亲自接见,对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较爱护。所以这段时间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甚至一些被罗星汉强迫搬迁至滚弄等地的烟农也悄悄搬回果敢。
1973年,彭家声被调往景栋,当年与政府军交火上百次,他的三弟彭家富在此期间曾踏响地雷,身负重伤。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缅共内部风浪起伏,分化严重,大民族主义使得缅共最终落个不了了之。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一直隐居贺岛。后来杨忠卫、罗大才、蒋忠明、白所成及杨茂良兄弟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彭家声复出来主持局面。 彭家声于1989年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定(缅甸境内其他17支武装纷纷效仿),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任特区政府主席,并于次年同意在果敢进行改种禁毒。此后掌握兵权的杨茂良起而反对彭家声,彭避于勐拉(缅甸掸邦第四区)。两年后杨茂良的弟弟杨茂贤在中国贩毒被逮捕后执以枪决,杨茂良在国际禁毒联盟的压力下,被迫退出果敢政治舞台,当彭家声再次回到果敢主持政局时,杨茂良已将政府军引入果敢,缅甸政府得以长期在此驻军。
果敢从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实行果敢民族自治,实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号。从此缅甸境内的16支民族武装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与政府讲和。彭家声成了一时民族英雄。 1992年11月,彭家声为争夺兵权与杨茂良发生内讧,双方兵戎相见。1993年5月,彭家声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区。杨茂良开始主政果敢。
曾在1993年初被杨氏兄弟推翻的“果敢同盟军”领导人彭家声与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率林部及佤邦两个营的兵力进驻杨部辖区。此时,杨茂良正率部准备进攻“8·1”事件中的“叛军”领导人之一孟沙拉在我畹町境外澡塘河的辖区。杨茂良与缅腊戍军区谈妥进攻孟沙拉的条件,在返回木姐的途中接到信报后,于11月20日调头重返腊戍军区。随后,杨向缅政府提出上交军备仓库、要求缅军维持果敢地区安全、重新划地保证其安全等要求,缅政府马上应允。11月22日,缅东北军区第一战指6个快速营、1个炮营出动。2个营占领勐固地区,其余跨越萨尔温江在老街、清水河等地制高点驻守。
1995年12月20日,由缅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缅军称,一旦局势稳定,就撤出军队。但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禁毒研究所副所长梁晋云在1996年2月初的考察中看到,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的地段上,几乎所有的制高点均由缅军控制,似乎没有“撤出”之意。
据悉,彭家声与“鸦片将军”罗星汉、莱莫山土司的儿子坤沙为国民党残军93师在果敢开办的“果敢军事学校”学员。 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军在一次禁毒行动中发现彭家声家族涉嫌私造军火,双方在持续19天的军事对峙之后,因17名缅甸警察被杀害,迅速激化矛盾,政府军很快派兵攻打了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
2009年“8·8事件”,果敢同盟军被击溃,彭家声远走他国。五年中有很多关于他的说法流传,一度传言他死亡、投降缅甸政府等。
“8·8事件“以后,彭家声只带着两名警卫员跑到萨尔温江边,部队仅剩几十个人,后面有政府军紧追不舍,彭家声辗转到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又因为严重胆结石,险些要了命。
为重新回到果敢,彭家声四处寻求帮助,他曾于2012年找到克钦独立武装总部。
2014年11月19日,缅军炮击克钦军校后,彭家声和他的儿子、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德仁接连指挥武装力量与缅军交战。每天不断有人将战场情况报告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