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哪个民族漂亮
① 为什么缅甸有的地方认为长脖子的女人漂亮
可怜缅甸长颈族女子 为了美貌强忍折磨
2006-7-2412:44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长颈族是缅甸土产的少数民族,族中女人以颈长为美,这些与众不同的长颈女都是克扬族人,是缅甸克伦族的一支。游客大多是从西方国家来的,他们兴高采烈地打量着她们,拍上几张照片,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根本不想了解一下这个少数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 克扬族人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不得不逃往异乡。目前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克扬族的典型习俗。 有些人说克扬族女人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种龙被克扬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另一些人则说这种怪异的装扮是为了吓跑在森林里转来转去的饥饿的老虎。还有人说克扬族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部族掳走。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装束是男权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因为男人只消取下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他的妻子。不过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今克扬族人生活在母系社会中,没有人再去探究这种习俗的由来,因为人们已主要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克扬族人继续在小女孩年满5岁时开始为她们戴上铜项圈。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女孩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之后,就有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静待脖子发生变化。 等脖子适应了这些铜圈后,就要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而且要多加上几只。克扬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间。这些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长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为止。 克扬族女人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莫波说,“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这种时候她们只有到河水里泡一泡,才能给铜圈降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烤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浪传到全身。 克扬族女人这种奇特的装饰物吸引了好奇的欧洲游客。每年从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天天都有大约200名游客来到泰国当局为克扬族人设立的难民营参观。在距泰缅边界只有几公里的夜丰颂省,游客要进入难民营每人需缴35法郎。 从游客那里收取参观费是目前这些克扬族人惟一的经济来源,但他们只能拿到总钱数的一半,其余的都落入了泰国人的腰包。这对泰方来说是一笔大有油水可捞的生意,1997年他们甚至强行把一些克扬族妇女带到泰国北部的帕尧难民营去展览。 据《南华早邮报》报道:“她们的家人说她们像奴隶一样被出卖了,每月只能挣到28法郎,还必须为了让游客满意而精心装扮……”在那里,游客花上几个小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些缅甸长颈女的命运。
看这个
② 缅甸人和云南人那边好看
云南人好看。
缅甸的少数民族皮肤油黑,云南人稍微要白一点,一百遮百丑,相比较云南人好看一些。
但任何人种都有好看的,还是要看审美观点,缅甸人很善良、勤快、智慧,心灵美也很重要。
③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民族,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
④ 缅甸伯当族以脖子长的女人为美,有何寓意
缅甸伯当族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的脖子越长就证明这位女子很漂亮。在伯当族的男子择偶的时候就以女子的脖子长短来选择自己的配偶,而妇女们也为了讨男子们的欢心就在自己的脖子上戴着颈圈,来让自己的脖子变得越来越细长,这也是缅甸伯当族特有的审美观。
因为风俗习惯不一样,信仰的不一样也就造成了人们不同的审美标准。不过在我自己看来以脖子长为美,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剥削了女子们的权利,缅甸地区的人们对于女子的地位可能会没有那么的看重,希望这种事情可以去征询下女子的想法,不要盲目让女子成为男子的附庸。
⑤ 何为缅甸的“长颈族”
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的,只能在湄宏顺镇看的到。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洗浴时,长颈人只能把稻草塞进铜圈内拉锯般擦洗。为了生活,她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向世界展示着残酷的美。
按照他们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女孩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之后,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静待脖子发生变化。等脖子适应了这些铜圈后,就要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而且要多加上几只。长颈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间。这些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长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为止。
长颈族女人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长颈族人莫波说,“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这种时候我们只有到河水里泡一泡,才能给铜圈降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烤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浪传到全身。”很多书上写因为这些环的支撑慢慢的把脖子拉长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脖子的长度并没有太多变化,这些环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压低,显得脖子长。所以当她们需要看医生等不得不临时摘下的时候她们的脖子也会缩回,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会死掉。
⑥ 从小戴金属环,脖子长到惊人,死时才会摘!缅甸长颈族少女长什么样
怪不得有那么多小伙伴说世界那么大,想出去走走,确实在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看去了解的事情,比方说在缅甸有一个比较神秘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女人从小带金属环,脖子长到惊人,死的时候才会摘,那么她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因为金属环导致的脖颈很长,族外的男子很少跟这里的女人通婚。因为这个特殊性,所以很多外族来的男性都不会选择这里的女孩处对象,但是一旦有陌生的男人进到这个部落,部落的长者就会给这名男子上同样的一个金属环儿,而这个男子就要跟另外一个女子结婚生子。
金属环是怎么带到脖子上的呢?这个金属环其实就像一根铁丝,只不过比铁丝要粗很多,直径大约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个部落的长者会把金属环先捋直,然后再慢慢的带到女孩的脖子上,一圈一圈的绕上去,直到绕完这根铁丝为止。
⑦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人口约有5141.9万人,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克伦族、孟族、克钦族、克伦尼族、钦族、若开族,另外,人口中还有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也有为数不多的人懂英语和汉语。
1.缅族
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汉时期至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及其以南地区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缅人。白狼羌为战国前后南下的牦牛羌部落的一支,分布在今两川一带,历史上曾多次慕义归化内属,且曾独立立国。东汉初年起,白狼羌就与中原王朝有过联系。隋唐时白狼(羌)为吐蕃所灭,“其地没于吐着”。目前,缅族分布在缅甸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区。历史上缅族先民有过三次大的迁徙,唐善战争使得白狼人从7世纪中叶起便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白狼人或内迁中原,或臣服于吐蕃,或南逃滇中。内迁和臣服者最终均为汉藏两族所同化,南逃滇中的白狼人在洱海一带生活了约半个世纪后,由于蒙舍诏的统一入诏行动和唐与南诏的天宝大战而无法安生,于8世纪初继续南下,沿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太平江、瑞丽江河谷通道于9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缅族的文化较为发达,缅族是缅甸最早产生文字的民族,产生了缅文书面文学,最早普及教育。缅语是缅甸全国的通用语,同时也是缅甸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或缅彝语支)。美丽的伊落瓦底江是缅甸第一条大江,全长为2170千米,从北向南贯穿缅甸全境,是缅族文化的摇篮,也是缅甸文化的摇篮。勤劳勇敢的缅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伊落瓦底江畔,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创造了缅族的历史,也谱写了缅甸的历史,并在骠族和孟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缅族文化,也就是缅甸文化。缅族人受教育的程度高于缅甸其他民族。
缅族人注重礼节,日常见面都要行合十礼。缅族人有很多崇拜的图腾,如白象、狮子、妙声鸟、榕树和番樱桃树的树枝等,缅族人称番樱桃树的树枝为番樱桃花。在古代,远方的战士出征或凯旋,缅族的姑娘都要为战士们献上这种番樱桃花。缅族最具特色的工艺品是金线绣。金线绣的工艺非常细致和巧妙,匠人在棉布、天鹅绒、衣服等日用品上用金丝绣上各种花纹和图案。在缅甸封建王朝时期,金线绣服极为华贵,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穿。现代,在戏剧、阿迎舞演出时,演员也要穿上金线绣制的服饰。在缅族的重大节日里,缅甸姑娘都会穿着金线绣服表演节日的歌舞。另外,缅族传统服饰筒裙也是用金线绣制的,这种服装深受缅甸妇女的喜爱。
⑧ 缅甸什么地方的人皮肤好
缅甸克钦族。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实皆省,这里虽然穷,但是她们的皮肤都很好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
⑨ 缅甸女人的貌样漂亮吗
缅甸女人相貌也是比较漂亮的,不过大多数缅甸女人皮肤较黑、身材矮小,不如云南傣族女人漂亮。
⑩ 缅甸主要少数民族!
缅甸的民族有:缅族、掸族、克伦族、孟族、克钦族、克伦尼族、钦族、若开族。
缅甸人口5141.9万(2014年人口普查) ,68%为缅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