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哪个老板在缅甸有军队

哪个老板在缅甸有军队

发布时间: 2023-02-24 10:38:03

㈠ 国威与军魂:新一军及孙立人将军在缅北的奇勋伟绩

        【节选自拙着《 中国军神孙立人 》】

缅甸之战,自新38师于1942年4月入缅参战起,到1945年4月底告捷,整整三年时间,如果只就反攻缅北的战事算起,也有两年的时间。

在这两年中,部队除了在密支那休整了两个月外,几乎无一日不在喋血奋战之中,且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愈战愈勇,这样持续不断进行长期战斗的部队,不仅是中国抗战史上所仅有,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亦属罕见。

美国政府为表彰孙立人率领新一军打通密支那至腊戍一段中印公路的战功,再度授予他美国司令官级的丰功勋章。授勋典礼于1947年12月10日下午在南京美国大使馆内举行,美军顾问团团长鲁克斯中将等三十余人出席,由司徒雷登大使亲自为孙将军佩戴勋章。

美国驻华首席武官苏尔宣读证书说:

      孙立人将军于1944年10月15日至1945年3月15日之期间内,任中国驻印军之新编第一军军长,领导其军队在缅甸密支那至腊戍之317哩长程内,在崎岖困难之森林地带,反常不利之气候,及倔强顽固之敌军抵抗下,极度成功,其统帅才能及战略卓越,实为打通中国陆路交通最后关键之重要贡献。孙将军完成此项特殊艰困任务,实足彰显其本人及盟军之极高声望。

      杜鲁门(总统签字)

回顾中国驻印军入缅反攻之初,除了史迪威和孙立人等少数人外,其他如远东战区总指挥蒙巴顿、印度总督魏菲尔,以致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他们都认为:中国军队想要征服缅北险恶的自然环境,欲战胜强大的日本军队,欲确保中印公路的修筑,并使之畅通无阻,直达中国边境与原滇缅公路相衔接,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国际通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驻印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在与史迪威的会谈中,就指出:要在缅北发动全面反攻,取决于能否获得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强大得足以控制缅甸上空的空军部队,一是控制印度洋和掩护进攻仰光的一支4至5艘航空母舰组建的强大英国舰队。鉴于海军要在其他部队战斗,第二个条件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因为英国海军在其他方面的任务已经分身乏术。”【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50页】不过由于盟军空军逐渐在1943年获得制空权,这也确实为反攻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时史迪威等人也向英方提出了从仰光登陆的作战计划,虽然后来英方无力落实,但盟军方面却用自己的优秀克服了各种困难,从而实现了对缅甸日军的歼灭性打击。

除了缅甸亲日武装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的粗略统计,缅甸方面的日军陆军在三年中共计先后投入了10个师团、3个独立混成旅团、司令部直辖部队等达303501人,最终战死、病死、事故死的人员为185149人,死亡率高达60%以上;其中第18师团先后投入了31444人,战死人数为20393人,死亡率也超过了60%【《缅甸作战》下,第216页,不含空军】。

据中国方面的粗略统计,新一军官兵在前后两期的缅北反攻战中,对垒的日军先后有第2、第18、第49、第53和第56等五个师团,以及第34独立旅团和其他特种兵部队,共计17万余人(包括补充人员),我军共击毙日军33082人,其中包括两个联队长和其他高级军官,击伤75499人,俘虏田代大尉以下官兵323人,我军和日军的总伤亡比例大致是1比6(低于新38师战绩)【实际上因为接踵而至的内战、大陆和台湾都长期不重视印缅战事、英美军队曾参与缅北战事等因素,导致战后并没有对新一军的歼敌情况做出深入的研究和精确的统计,事实上也几乎不可能仔细统计,尤其是日军因伤病和饥饿而死的人数,所以今天的我们只能略知大概。】——但是在中国战场上,敌我伤亡却在1比8之间,粗略统计中国战场上日军40余万的总死亡,而国军却付出了320万以上的死亡代价(日军总死亡在50万左右,包括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战果);而更为重要的是,缅北战场还是以驻印军进攻为主,国内战场则是以日本为主,而进攻的一方至少要在力量上吃20%的亏。

掳获的战利品,计有步枪7938支,轻重机关枪643挺,大炮186门,汽车552辆,火车、机车及车厢4513节,坦克67辆,飞机5架,仓库108所,金属器材2万余吨。占领公路646英里(其中史迪威公路雷多到芒友465英里,旧滇缅路芒友到腊戍114英里,缅甸国道腊戍到乔美67英里,其他支线及非国际性质的公路,都不计算在内),超过由重庆经贵阳到金城江的西南公路。占领铁路161英里,约等于由南京到上海的京沪铁路。解放日军占领区在5万平方英里(13万平方公里)以上,比一个山东省的面积略小——缅甸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缅甸荡寇志》,第164页】。

孙立人率领新38师及新一军官兵经两年的血战,所赢得的这一胜利,既鼓舞了抗战中全国的人民,也震惊了世界,令他们不得不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总结这一得来不易的胜利成果,不能不归功于孙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和他的具有坚强战力的部队。

孙将军具有文韬武略,智勇超人,他重视搜索敌情,善于捕捉战机,尤其是用兵灵活,敢于突破常规,令敌人防不胜防;他头脑清晰冷静,临危不乱,料敌如神,凡敌军有谋于我者,都在他预料之中,故能制敌机先,无往不胜。

密支那攻城战,新30师三个团先后都被调用参战,因无显着建树,胡素少将被免除师长职务,调回国内。改隶孙将军麾下的新一军后,该师竟成为攻陷南坎的主力,扫荡瑞丽,力挫顽敌。可见孙立人长于指挥、善于用兵,同一部队在他运筹帷幄之下就能发挥无比的战力,使敌人惊心丧胆,闻风而逃,指挥官在战争的胜负上所能发挥的不同作用,于此可见。

在训练部队方面,孙立人也是常抓不懈的,这是部队保持高度战力的一个基本条件。据孙克刚观察:“笔者看到新一军虽然是不断有新兵补充到作战的部队里面,但那些新兵动作熟练,比起老兵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原因就是在不放松训练的机会,从国内空运新兵分发到部队之后,立刻成立新兵训练营,加紧训练,完成一切基本战斗技能,等到发生伤亡,便能随时补充。在前方作战的部队,轮到担任预备队或警戒勤务时,也要抽出训练的工夫来,哪怕是十天半月,甚至于三天五天,都不丝毫放松。这样把训练和作战并在一起实施,效果极大,战斗力自能有增无减。”【《缅甸荡寇志》,第138页】

另外人心的向背,也是中国驻印军能够成功实施反攻的一项重要前提。日本人在缅甸的宣传和特务工作,曾经费过很大的苦心,在太平洋战争以前他们就派出大批军官,改扮成和尚后分送到各地庙宇,挂着拜佛求经的幌子,利用缅甸人尊重佛教的心理,去从事各类谍报活动和特务工作;有些人怕被英国人看出破绽,干脆改入缅甸籍,装作缅甸人。这种阴谋活动,显然在第一次缅战中发挥了巨大效力,让中国远征军吃了很大的亏;及至日本人占据缅甸之后,他们假仁义假慈悲的面具开始去掉,其原有的狰狞面目开始暴露出来,日本人的巧取豪夺激起了缅甸人的巨大反抗。

因此,等到第二次缅战的时候,缅甸人多选择跟盟军合作,加上我军的秋毫无犯,更让缅人喜出望外:“在高山上、在丛林里,经常可以看见许多喀钦人和摆夷人帮助我军运输粮弹、抬送伤兵、刺探敌情、引导路径。孟拱战役,溃散在山林中的敌军有几千人,当地民众们想了许多办法,勾引他们离开队伍,然后把他们捉住,捆送到附近我军营地,带回去一些降落伞作为酬劳,这样的渐渐成了一种交易,起初是一个降落伞换两个俘虏,后来降落伞少了,便可以多换几个,最后降落伞没有了,他们还是照样的把俘虏送来,不求报酬。路远的,不方便送人,便把耳朵割下送来,作为杀敌的凭据。成队的敌人,他们不敢下手,便送信给我军,派人引导我军前往兜剿,这些失去了民众的暴敌,怎能够不失败呢?”【《缅甸荡寇志》,第140页】

人心的得失虽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的暴虐表现,却无疑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反攻缅甸之初,常因受制于史迪威总指挥及参谋长柏特纳的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其指挥长才,有时竟使我军受困,或让被围敌军从容逃逸。

及至索尔登中将继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他更为开明民主,对孙立人更加信任,从未下达与孙将军意见不同的作战命令,他赋予孙将军从八莫至腊戍、西堡的指挥全权,给孙以极大的支持,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孙将军得以一展其军事天才!新一军在孙立人指挥下,最终取得了缅甸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勋。

但是在分析驻印军方面的缺点时,孙立人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战车营以前虽随(部队)后行动,然因未由本(新一)军直接指挥,且美方指挥组拘束甚严,至有利攻坚之利器,每每失却战机,无法发挥其威力;第二,本军未有直接支援之空军,每需要空军支持时,须转请总部,故不克于所望之时间与地点,得到适切之有效支援,有失战机。”【《中日再战缅甸实录》,第640页】

新38师连以上的部队长大都是原税警第四团的骨干,都经过孙将军的千锤百炼,练成一身胆量和智识,具有单独作战的战术修养,战士们都熟谙各种战术战法,具有百发百中的射击功夫。在蓝姆迦又得到新式的美军装备,再经过雷多十个月山林战的严格训练,就构成了以后在缅北重创日军5个师团及1个旅团的本钱。

孙将军知人善任,他熟习新38师排级以上干部的姓名,更了解连、营、团级干部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才能,他甚至能叫得出一些老战士的名字。这样将知兵、兵习将,打仗指挥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指挥裕如。

新38师的班排,就是独立的作战单位,每个士兵都具有独立作战的精神:临滨之战,机枪手叶义贵、余亨元胆大心细,临危不乱,使阵地转危为安;易明清等三位战士脱离部队两昼夜,独自歼敌八名后,仍能趁夜在密林中钻越敌阵间隙,回归本排,说明他们具有的作战信心与能力;114团在孟拱以一个排的兵力,接替英印军77旅五百兵力的阵地,而且能够完成英印军两个月未能达成的战斗任务;彭新民和陈仕安两个排哨,敢于笑捋虎须,击毙高见量太郎大佐,并击溃他所率领的一个大队的人马,还掳获各种口径的大炮数门;114团在南巴卡以北,仅以两个加强营的兵力,截击日军第56师团的上万官兵,在逃敌疯狂反扑企图突破重围下,114团官兵奋力杀敌,阵地固若金汤……这一切实绩,都是新38师训练有素、武功过硬的最佳表现。

在新一军战报的最后总结部分,孙立人及广大新一军同仁们是这样以自己的战绩为傲的:

在战略上,迫敌在整个缅甸迅速崩溃,打破其固守缅北,待援反攻之妄想,粉碎其封锁我国对外交通线之迷梦;在战术上,我采取火力主义,包围、迂回、奇袭之战法,屡歼顽敌,完成重任,使敌望风披靡,不敢回首西觑,昔日之所谓武士道精神,皇军威风,予以根本之摧毁。在外交上,因本军经17阅月,长期不断之艰苦奋斗,而获得出人意料所不到之伟大战绩,以致引起友邦人士之惊异而生敬佩,提高我在抗建期中之国际地位,尤以在印缅战场并肩作战之盟军将领,因深悉缅北地形之险阻,气候之恶劣与对战敌人之顽强,在此种连续17阅月之长期战斗精神与时间,卒能击溃强敌,获至硕大之战果者,认为突破世界古今之先例,他国军队是不可能之事。

总之本军经三年余之艰苦奋斗,牺牲多少战士血肉,由缅转战入印,由印边打出缅甸,重返腊戍,往返步行,全程达15000里,且以上所经过作战地区,不为连峰际天,葛藤蔓延,古木蔽天,飞鸟不通之区,即为河渠纵横,瘴疠流行,杳无人烟,举目荒凉之地,险阻艰辛,悲壮惨烈,曷可以言喻。抚今追昔,感痛奚似,此皆有赖最高统帅德威之感召,及本军全体官兵以冒死犯难,赴汤蹈火,砥砺献身救国之精神,誓以打通中印公路,完成使命为职志,有以致之。 【《中日再战缅北实录》,第643页】

这里的“火力主义”,是指尽量发挥重武器的效能。缅北山高林密,对敌人的坚固工事,步枪、机枪这些轻武器往往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而利用各种火炮尤其是重迫击炮,可发挥破坏敌人坚固工事的作用;另外迫击炮弹等多有延时爆炸的一类,这类炮弹往往能够深入日军工事内部,起到更佳的破坏效果。

毋庸置疑,印缅之战,战果辉煌,昭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摧残蹂躏的奇耻大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步入联合国“五常”之位助益颇多。而孙立人在缅甸的彪炳战绩,也为各国军政领袖所公认,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唯一名震寰宇的抗日爱国名将!

美国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军事学家,在分析了世界各国军队战力及历次战役后,特将新一军誉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并指出他们所创下的“四最”——最长战线(1500多公里),最久的战斗时间(历时一年半),最坏的战场环境(野人山区),残敌数目最多(日军伤亡在10万以上)。从战力、装备、指挥、训练等方面综合来看,当时的新一军的确不愧为“天下第一军”的美誉。

至于日本方面的评价,本书序言中已经有所提及,这里不再赘述。总之,不言而喻,孙立人将军乃是20世纪中国唯一世界级名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人格风范,其丰功伟绩,值得我们后人永世缅怀!

㈡ 现在缅甸有几股势力,都是哪些国家支持的中国是支持政府军吗

西北克钦邦,克钦武装,亲美!克钦队伍分分合合,多的时候三只,人民军,独立军等,美国需要他就支持它,不需要就踢了。果敢同盟军,在克钦与佤邦之间,谁给好处跟谁跑,以前亲台,断援后什么来钱就做什么,彭氏政权败了,小彭在流浪,夺回希望渺茫,现在伪军白所成掌权,被收编。正北(北佤),东北(南佤)佤邦联合军,亲中,小号中国。四特,北佤隔壁,亲中,和佤邦差不多,山寨中国,领导是中国知青,制度法律等等仿中国。南掸军亲泰背后老板美国,北掸应该和南掸差不多。其余游击队小队伍若干,都是这几家扶持的。

㈢ 韩绍功具体人物介绍

《中国远征军》中的韩绍功(黄志忠饰) 韩绍功,热播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主人公。由黄志忠饰演,是一位经历了大小各种战役的上校军官,远征军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相关 黄志忠饰演的韩绍功出生书香门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弃文从武,拥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赤子心。韩绍功在打仗时无论弹片横飞、火光阵阵、炮火连天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饰演韩绍功的黄志忠表示,军人自己演过多次,但这次“更加纯粹,更加惨痛,更加悲壮,可以说达到了军人的极致。” [1] 编辑本段寻找原型 200师没有韩绍功 远征军电视热映 部分史实被误读 部队不是一拨人 败军背后有隐情 寻找原型 200师没有韩绍功 军队溯源 此远征军非彼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片名源自缅甸和滇西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统称,不过如果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情况来看,该片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参战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开始把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提上正式议程。不过,最初各方使用较多的说法为入缅军。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才成为我军的正式番号。 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就隶属于远征军的主力,第5军。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则在第66军麾下。 我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部队分别撤往印度和国内。撤往印度的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在注入新的兵员后编成两个军。 驻印军是我军缅北反攻的主力,其中参加过第一次入缅作战的部队只有新38师和新22师,这两支部队在后来的缅北反攻中是我军的绝对主力,席卷缅北,势不可挡。 反攻缅北 其实是“驻印军” 电视剧主人公韩绍功所在的第200师在撤回国内后,归入重新组建起来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指挥。重组后的远征军扩充到5个军16个师,是1944年滇西反攻的主力。 不过,200师在滇西反攻中未能重现之前的辉煌,没有参加着名的松山战役。据《远征军各部编成参战概见表》统计,200师在滇西反攻中主要参加了收复龙陵的战役,损失也不大,截至1944年12月31日,200师共伤亡官兵 3200余人,在各参战部队中并不算多。 因此,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来看,远征军指的是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或是滇西反攻的部队。要讲述缅北反攻的故事,用“驻印军”的说法会更准确。 对接原型 200师仨团长 哪个都不是韩绍功 根据远征军战史记载,入缅参战的200师下辖三个主力团,其中包括第598团团长郑庭笈、第599团团长柳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少锋。 在远征军向国内撤退途中,柳树人率599团担任后卫,途中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598团团长郑庭笈当时兼任师步兵 指挥官 ,在师长戴安澜殉国后代任师长,并于1942年6月被任命为师长。而刘少锋后来也担任了200师副师长。所以,从履历看,像韩绍功这样在200师、新38师任要职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过,从200师到新38师,正好与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重心转移相匹配。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同古大战与野人山撤退这两大事件,200师都是主角。第二次入缅作战时,200师的经历比较简单,而新38师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力,无疑是缅甸作战的重心。所以电视剧为韩绍功设计了这样传奇的履历,更多的是为了全面完整地展示中国军队两次入缅的作战经历。 评价盟友 四处逃窜 英军确实“不给力” 在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曾有这样的剧情,在重庆的谢孝彰发现,因人性的自私和国家利益原因,英国人实在难以指望,并且我军应早做打算。但谢的建议却遭到上司、同事的嘲笑。 英国在缅甸战役中的表现,确实令人大跌眼镜。一方面装备先进的英缅军队被日军撵得到处跑,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军队入缅抗战百般阻挠,不得已请来中国援军后,又处处为自己打算,不惜牺牲我军以保全自己。 不过,对于英国盟友的不给力,其实中国政府、军队的高层早在入缅作战之前就有领教。而并非剧中所言那样,谢孝彰曲高和寡。 在1941年12月底与英方的一次会议中,由于英国人坚持要瓜分美国援华抗战物资,谢孝彰的“大老板”、当时的国防部长何应钦甚至和英国人闹得面红耳赤,说出“中国愿将所有在缅甸的租借物资全部退回美国,停止中、英、缅合作”的气话。蒋介石也下令已经动员起来的第5军和第6军暂时不用入缅。 中国方面对这个盟友的不满,可见一斑。实际上,由于英方不配合,我军在经历了三次动员后,到开战两个多月以后的1942年2、3月间才得以逐步进入缅甸。 求助中国 其实是想弃缅保印 物资还是小问题,英方更担心的是,向中国军队求援会影响英国人在战后继续统治缅甸。为此,英国在向中国求援的同时,已定好了“弃缅保印”的战略。 请求中国出兵,与其说是为了保卫缅甸,倒不如说是用来掩护英军撤往印度。所谓旁观者清,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把英国人看得很透。日军编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指出,“老奸巨猾之英国,不外以重庆军与英领马来、香港之印度兵,同为一种消耗品尔。”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在所写的报告《缅甸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中,痛陈了英方对缅甸作战中给我军造成的不利影响。 林蔚指出,我远征军失利有三大主因,分别是:主力的第5军和第6军入缅动作过慢,以致错失战机;英方毫无全局谋划,无作战方案,而又要求我军逐次用兵,不能集中力量;英方对我军的胡乱指挥。报告中指出,这三大败因,都跟英国人脱不开关系。 点击日军 暴脾气的田中新一是咋没脾气的 前后两次缅甸作战中,日军的第18师团是我军的老对手。这支部队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登陆仰光、占领曼德勒,都有这支部队的足迹。在缅甸全境沦陷后,第18师团负责缅北防务,正好与我驻印军对敌。 第18师团的师团长田中新一算得上是日军中的一位“牛人”。在来到缅甸之前,田中新一在日军中枢机关的参谋本部担任作战部长。此人脾气暴躁,动辄与同僚“武斗”,更因征用民船的问题与当时的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吵一架。当时田中在气急之下,对着东条大爆粗口,称其“八格牙鲁”,结果第二天就被赶到了缅甸。 而就是这样一位连首相也敢骂的牛人,在胡康河谷战役中被孙立人将军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孟关之战,第18师团损失万余人,田中新一自己也被我军赶进了野人山,吃足了苦头才逃出来,第18师团司令部的大印也被我军装甲部队缴获。而这一次,暴躁的田中新一全没了脾气。据统计,第18师团在缅甸作战4年,先后损失兵员3万多,绝大部分是被我驻印军所消灭。 本版文/记者 杨铮 制图/李铭 周建文 全国人大代表裘山山日前在人大会议上建议,搜寻中国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迎接亡灵回国。裘山山说,远征军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国家不应忘记。今天,本报推出七个版策划,向您展示远征军背后的故事。 喜欢看《中国远征军》的观众往往会有一些疑问,“上校连长”韩绍功是否真有其人?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怎会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与远征军对垒的日本军队究竟什么来头? 为了还原这些历史,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这座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档案馆,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距离总统府也不过数里之遥,是国内收藏民国时期历史档案最丰富的地方。 在这里,记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了许多电视剧中略去或者误读的史实。 第一次入缅时中国远征军序列 司令长官 卫立煌 (杜聿明代理) 第5军 杜聿明 新22师廖耀湘 96师余韶 200师戴安澜 第6军 甘丽初 49师彭璧生 93师吕国铨 暂编55师陈勉吾 第66军 张轸 新28师刘伯龙 新29师马维骥 新38师孙立人 张轸 甘丽初 卫立煌 杜聿明 编辑本段“虚实结合”还原远征军群像 前仆后继奔赴远征部队的,多达30万人。如何将浴血奋战的将士在一部电视剧中集中体现?邱对的做法是“虚实结合”。总参谋长史迪威、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这些在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将领,邱对如实记录;那些连尸体都无法找到的无名老兵,则以群像的形式,集中在韩绍功、大秦、姚二林、木匠身上。 真实人物 孙立人(张丰毅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仁安羌大捷让孙立人一举成名,也让他赢得英美将领的信任与尊重,但他后来作为“亲美派”而饱受猜疑,最终含冤被禁。仁安羌大捷功臣之一、团长刘放吾,也跟着自己的长官饱受冤屈。此后,仁安羌大捷的功劳被人冒领,更是让这段历史混乱不堪。一直到最近几年,经过重新挖掘研究,这段历史的真相才得以重现。 剧集回放:《中国远征军》中设计了一段杜聿明与孙立人的对话,杜聿明警告孙立人,说去印度会让中国军人受辱,孙立人表示肯定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电视剧设计了一句经典台词:“尊严是在自己心里,别人拿不走的。”一句话,不仅让孙立人的性格彰显,也令观众动容。张丰毅扮演的孙立人,在剧中是仅次于虚构主人公韩绍功的第二号角色。剧中突出了其在战争中的冷静与果敢,战术上的敏锐与大胆,处理问题时的聪明与自尊。在仁安羌大捷中,剧集将其重新定位———不再是不顾一切救人的感性将军,而是靠情报和审时度势做出决定的理性人士。 戴安澜(徐永革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史料对戴安澜事迹的记载少之又少,其人物个性更是鲜为人知。戴安澜被称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以作战勇敢闻名。1942年5月16日,戴安澜撤退时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身负重伤,陷入昏迷。一天,戴安澜从昏迷中醒来,喃喃说道:“反攻!反攻!”另一说法是,他指着祖国的方向,大喊“祖国万岁”。从此,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陨落,年仅38岁。 剧集回放:剧中,徐永革表现出戴安澜的三个方面:爱兵如子的柔情,用兵如神的智慧,死而后已的忠诚。这些特点,在第一次入缅战役的悲剧结局衬托下,显得更加悲壮———戴安澜将军牺牲的一段,包括受伤、病重、手指北方充满遗憾地逝去,都成为该剧最大的煽情泪点。如果说《中国远征军》中,孙立人是新派美式风格的军人代表,那么戴安澜将军就是黄埔军人的代表,电视剧不仅强调了戴安澜忠诚与热血的一面,从他给妻子的遗书和诗歌中也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另一面。 史迪威(Zuborenko Nikolay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约瑟夫·沃伦·史迪威上将(1883—1946),美国将领。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后任西点军校教官,其间于1911年首次来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39年间数度来华,历任驻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团营长、驻华使馆武官等职。因其态度直率措词尖刻而得诨名“醋酸乔”(Vlnegar Joe)。 剧集回放:史迪威在剧中显得温和了很多,那种尖酸刻薄的个性没有太多表现,虽然他在剧中也说出了那段中国将官不可救药的名言,但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不了解中国军人、不了解中国政治的平庸的外国 指挥官 的形象。他过于信任英军,对战情估计不足,和孙立人在军官任用上的冲突,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思考问题方式,在观众眼中近乎反派。不过,电视剧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下层士官的爱护和欣赏,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对国军士兵不遗余力的赞扬,也有全面的表现。 虚构人物 谢孝彰(刘小宁饰) 和韩绍功的纯粹相比,刘小宁扮演的谢孝彰代表了军人中迷失本质的一部分人,这是电视剧对国民党军队中阴暗面的暴露,当军人开始计较利益得失,试图剑走偏锋时,他们就偏离了作为军人的正常轨道。相对于韩绍功,谢孝彰这个人物更加复杂,也更加矛盾,他与韩绍功的对手戏,两种不同理念的撞击构成该剧的看点之一。刘小宁将这个角色演得细腻可信,性格塑造得非常丰满。 杨文(郝柏杰饰) 由一个虚构人物带出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特征之一。杨文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秦大岭的东北身份一样,是这部剧试图囊括全国抗日众生相的印记。他是日军在滇缅之战中卑劣使用毒气的见证人,也是野人山大撤退中女兵几乎全军覆灭的见证人。 秦大岭 (郑昊饰) 秦大岭算得上军官和大兵之间的分水岭。职位不高不低,副连长;一口东北腔,让人想起远征军中的东北军士兵。大秦作为韩绍功的左膀右臂,是个合格的基层军官,粗鲁仗义,还带点喜剧色彩。也许是为了突出东北特征,他的东北话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但是这个人物却被塑造得非常可爱,让人喜欢。 姚二林(谢孟伟饰) 姚二林代表了远征军中一部分从没上过战场,不曾有过军人精神的士兵,他们不是为了信仰而战,也不是为了激情而战,因此在战场上与真正的军人格格不入,甚至险些因为当逃兵而被枪毙。但在战火中他们一步步成长。这样的人物让远征军故事显得更加可信,有着浓厚的人情味。

求采纳

㈣ 缅甸雇佣军的黑猛龙事件:雇佣军的悲哀命运

青年马骥遇海难,漂至罗刹国,见此地人物奇丑无比,人反觉他奇丑,以为妖怪。幸得一祖上为中国人的老板娘收留,二人姐弟相称。马骥得知罗刹国闭关废礼、黑白颠倒的实情,只得入乡随俗,扮成丑相,与其国民交往。

㈤ 现在缅甸实际掌权的是谁

缅甸政府实质是军政政府,军队首长当然就是国家权力掌控者咯。。
1948年3月4日,缅甸获得独立以来,实行的是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奈温将军推翻了吴努政府,开始实行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一党执政的一党制。 1963年初缅甸军政府对地上众多新老缅族政党,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联帮党、联合工人党等,进行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诚邀和谈”,半年后就追杀围剿无赦,大规模屠杀各政党领袖。 1988 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政权以后,缅甸政治迎来了短暂春天。成立了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军政府,取消旧的人民议会和国务委员会,成立了新的国务委员会,宣布解散原来的社会主义纲领党,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议会制。 目前,缅甸主要民主党派大约有10个,最大的是全国民主联盟,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为该党主席。 其次是缅甸民族团结党,由原纲领党重新组建而成。第三大民主党派是掸邦民主联合会。但是好景不长。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多党制民主大选,大选结果,大大出乎缅甸军政府的预料,以昂山素季 为首的缅甸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但军政府以必须先制宪才能交权为由,拒绝交权。缅甸人民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 军政府悍然废除联邦宪法,那是1947年组成缅甸联邦大家庭的唯一条约,残忍杀害与拘禁各邦各族领袖,致使签约的掸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孟族等悲痛无比,愤怒抗争。1963年,军政府“邀请”掸邦独立军、掸邦解放阵线、克钦独立军及吉仁自卫队等到仰光协商和平。至该年11月,军政府贼喊捉贼,祭出“捍卫联邦,反对分裂”大旗,至今一直在有组织的烧杀抢劫众土族村庄,大打种族灭绝内战,并用强奸少数民族妇女为战争手段——这些使得各族人民更深恶痛绝大缅族沙文主义、贼喊捉贼的卑鄙行径与野蛮的强迫同化政策,以及要把内战打到底的祸国殃民做法——这就是缅甸半世纪来大民族欺骗、屠杀众小民族,众小民族为求自保而坚持自决权的主要根源。 目前制宪大会已经召开了近7年半之久,但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仍在断断续续召开,结束遥遥无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会议。军政府答应,待国民大会结束、新宪法制定后,缅甸将按新宪法规定的程序再次举行大选,然后,军政府将把国家政权移交给大选获胜者。近年来,军政府一面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将各个民主党派逐一瓦解、摧毁,一面组织 成立了“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 1997年11月15日,将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改名为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现政府有31个部,具体如下:农业与灌溉部、邮电通讯部、建设部、合作社部、文化部、国防部、边境与少数民族发展部、教育部、能源部、财政税务部、林业部、卫生部、内政部、移民与人口部、饭店与旅游部、第一工业部、第二工业部、宣传部、 劳工部、畜牧水产部、矿业部、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铁道运输部、宗教事务部、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科学技术部、体育部、经济与商务部、交通部、外交部、仰光市发展委员 会(相当于部级)。
编辑本段经济
1963 年初缅甸军政府宣布“国有化法案”,所有工商业经济命脉都要由民族资本家与外侨手中,无偿收归“国有”。缅甸军政府用社会主义之名,行排外肥己之实,做起打家劫舍的强盗本行! 1963年2月23日所有外资银行,侨资银行一律由军政府的联邦银行接管。 1964年1月缅甸两大出口商品——大米与木材,分别由军政府的农业局与林业局独家经营。 1964年3月2-19日,全国工商业12,212家(95%为外侨所有)被收归“国有”。电台播音刚停,各厂店各企业门口就有兵士奔来,铁门一拉,宣布里内所有东西都已属于“国家”,并规定立即据实上报所有财产物业等,否则坐牢十年。 1964年5月17日宣布流通的100元、50元大钞作废,对民族资本家与外侨再来一次毁灭性打击。全缅流通货币共为2,230百万元,民族资本家与外侨所持的大钞占流通货币的97%, 携带不方便的10元、5元小钞只占3% 。华侨等正当财产被无偿没收,正当工作生活被无理禁止,完全违背了联合国人权宣言的最低要求——生存权,华侨求生不得,求救无应,成了绝地孤儿。 自从缅甸军政府掌政40年来,缅甸长年名列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㈥ 《湄公河行动》中BOSS指的是谁

《湄公河行动》看得我热血沸腾,看了好几遍,真实有恨更有对中国军队的敬仰。

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蓝色星空影业等联合出品的警匪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该片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从近几年泰国政局来看,这一切似乎早就被埋下伏笔。然而令人惋惜的还是十三名中国平民,无故转入风波,成牺牲品。

涉及泰国军方,政治敏感,只能暗示,不能说穿。查一下原案件的一些报道就知道了。真实的湄公河惨案报道中明确提到背后是有泰国军方的身影,”老板“应该就是军方高层人物。这种事情作为中国的片子,当然可以提,但现实中我们不清楚军方涉案人员有没有受到处理。

不管怎么样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

㈦ 中国赴缅印远征军的高级将领都谁

卫立煌——远征军代司令长官。
宋希濂——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黄 杰——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
罗卓英——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杜聿明——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
王凌云——远征军第二军军长。
甘丽初——远征军第六军军长。
张 轸——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军长。
郑洞国——新一军军长,
叶佩高——198师师长。
戴安澜——200师师长
孙立人——新38师师长
廖耀湘——新22师师长

㈧ 史迪威在缅甸的指挥部建在哪里

1942年3月12日,史迪威率领随行人员从腊戍驱车赶往眉苗。眉苗位于缅北交通要冲曼德勒以东,是一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被称作缅甸的””夏都””。城里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按照英国式样建造的,仿佛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当时,英国在缅甸的总督府和英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史迪威也在这儿选了一座美国人的浸礼会教堂,建立了他的指挥部。

㈨ 缅甸有四大军阀吗

一方面,它不像越南那样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像泰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际新闻报道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该国没有太多的指导性报道。

直皖战争后,直奉之间在地盘和权力的分配上,矛盾日益尖锐,导致1922年4月爆发首次直奉战争。双方在北京附近开战,结果奉军战败,退出关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后,仍采用消灭异己势力,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先打起“恢复法统”的旗号,驱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

军阀特点

1、军阀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使文化活动自由,让新文化运动得以兴起。如段祺瑞聘蔡元培做北大校长。

2、有轮流执政现象,不将对手赶尽杀绝。

3、以扩充军队为第一目的,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

4、中国自北宋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后,军人素质严重降低。从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后,袁世凯私心自用提拔行伍,造成军中(上层军官)76%文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军阀 (割据一方的军人集团)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8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9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