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方为什么要推翻选举结果
Ⅰ 缅甸仰光部分地区实施军事管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缅甸仰光部分地区实施军事管制是因为当地出现人为纵火行为,实施军事管制能有效地维护安定与法治。
一、缅甸局势动荡缘起联邦议会选举介于以上统计,各地均有动荡,仰光地区也不例外,仰光莱达雅和瑞必达两个城镇地区的一些工厂都发生了纵火案件,在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救火时,这些工厂被闹事的人群阻拦。为了切实维护稳定与法治,缅甸政府决定对上述两个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并由仰光地区军政长官负责行政和司法。
Ⅱ 缅甸内战为什么总扯上中国
79年以前,缅甸的民族地方武装基本上是和由缅共团结起来的
而缅共是中国当年输出歌名的产物
79年之后中国放弃输出歌名,不止缅甸,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红色游击队都纷纷解散,或者变成极端组织
然而问题在于,79之后缅甸军政府倒是和中国政府走得很近
到了着名的8888事件的时候,缅甸政府反倒几乎成为中国的傀儡了
后来缅甸民主运动闹得很大
军政府非常识趣的主动放权,开始选举
然而实际上现在缅甸掌权的还是军方背景的,总统吴登盛还是旧军政府时期的高层
所谓的“民主人士”实际上根本接触不到权力
而军政府的一项核心利益就是民地武问题
《彬龙条约》在缅甸相当于独立宣言
而这项条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权
但是少数民族高度自治也就意味着军令政令不统一
实际上就等于国家一定程度的分裂
这里面是非功过在此就不评价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军政府和民地武互相撕逼了几十年
而双方都和中国有莫大的关系
Ⅲ 为什么缅甸的局势这么复杂
缅甸局势复杂有内外因,但主要是内因:
4、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战略地理位置也让域外各种势力积极介入。比如说日本在缅甸经营长达60年,而美国则把缅甸视为进击中国西南的重要门坎,印度而将缅甸视为自己安全的屏障。这些外来势力的介入当然也会让局势更加复杂了。有一个事实上是,缅甸境内的NGO多达600余家,多为欧美日的NGO。
Ⅳ 缅甸军队不受总统指挥吗
1962年,奈温将军推翻了吴努政府,开始实行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一党执政的一党制。
1963年初缅甸军政府对地上众多新老缅族政党,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联帮党、联合工人党等,进行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诚邀和谈”,半年后就追杀围剿无赦,大规模屠杀各政党领袖。
1988 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政权以后,缅甸政治迎来了短暂春天。成立了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军政府,取消旧的人民议会和国务委员会,成立了新的国务委员会,宣布解散原来的社会主义纲领党,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议会制。 缅甸主要民主党派大约有10个,最大的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为该党主席。 其次是缅甸民族团结党,由原纲领党重新组建而成。第三大民主党派是掸邦民主联合会。但是好景不长。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多党制民主大选,大选结果,大大出乎缅甸军政府的预料,以昂山素季 为首的缅甸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但军政府以必须先制宪才能交权为由,拒绝交权。缅甸人民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
军政府悍然废除联邦宪法,那是1947年组成缅甸联邦大家庭的唯一条约,残忍杀害与拘禁各邦各族领袖,致使签约的掸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孟族等悲痛无比,愤怒抗争。1963年,军政府“邀请”掸邦独立军、掸邦解放阵线、克钦独立军及吉仁自卫队等到仰光协商和平。至该年11月,军政府贼喊捉贼,祭出“捍卫联邦,反对分裂”大旗,至今一直在有组织的烧杀抢劫众土族村庄,大打种族灭绝内战,并用强奸少数民族妇女为战争手段——这些使得各族人民更深恶痛绝大缅族沙文主义、贼喊捉贼的卑鄙行径与野蛮的强迫同化政策,以及要把内战打到底的祸国殃民做法——这就是缅甸半世纪来大民族欺骗、屠杀众小民族,众小民族为求自保而坚持自决权的主要根源。
制宪大会已经召开了近7年半之久,但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仍在断断续续召开,结束遥遥无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会议。军政府答应,待国民大会结束、新宪法制定后,缅甸将按新宪法规定的程序再次举行大选,然后,军政府将把国家政权移交给大选获胜者。近年来,军政府一面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将各个民主党派逐一瓦解、摧毁,一面组织 成立了“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
Ⅳ 缅甸的政府军很坏吗他们是不是军阀性质
对于缅军而言,长期执政绝非上选。事实上在1988年后,缅军也一直在寻求还政于民,自己可以置身复杂的民事管理事务之外,间接对民选政府进行监督和控制。缅甸军方不是军阀,他们自诩为缅甸完整与统一的保护者,他们自己受教育水平一点不低,他们很清楚军队不干政的价值和民事治理的复杂性。不论是2008年还是2021年,不论是苏貌、丹瑞还是敏昂莱,这一基本路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他们要的是保持军队的利益,但也认为还政于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换言之,缅军很清楚,如果全面接管治理权等于将所有社会矛盾引向自己,而让民事政府负责可以将很大一部分治理责任推给政府,自己仍然可以保持着许多隐蔽的利益网络。同时,由于缅军直接独立于民选政府同时还控制诸多资源,民选政府治理社会的资源量是不充分的,他们要么选择配合缅军,要么选择支持率下跌,缅军横竖不会倒掉,这才是对缅军更为聪明的控制方式。
从此次政变来看,军队的诉求并不太多,谈判空间仍然存在,并且军队也没有取缔民盟等党派,因此预计他们寻求的仍然是有限的目标,即确保符合军队利益的2008体制不被动摇而不是再度取代民选政府全面接管治理权。因此,只要大选符合缅军的要求,缅军还政应该就是时间问题。否则,缅军可能会直接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满,最后直接动摇2008体制也并非不可能。
但是对于缅甸来说,这种军队-民选政府双轨政治对于缅甸的长治久安不利,民选政府要想夺回权力,要么就要使用武力,要么就是等待军政府自行放权。目前来看,缅甸的民选政府都不可能有武力可以使用,缅军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基本垄断了控制区内的暴力,有太多办法可以阻止民选政府掌握自己的武装。同时,民选政府治理能力也较为不让人放心,他们如果真的夺权、军方重回不干政的状态时真的能实现有效治理,而非如同50年代那样引发内斗和腐败也是令人怀疑的问题。缅甸要想获得稳定的政治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双轨制,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缅甸政治发展合乎逻辑的暂时结果。
当然,对于中缅关系而言,暂时问题并不太大,不论是民盟还是巩发党,与中国的关系都较为友好,也都希望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这是任何缅甸执政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双方也许有点波折,但整体稳定向好的态势不变。同时中国也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点也有利于避免被军队与民事政府双方的斗争所波及。不过此次军事政变完全可能引发美欧对缅甸军政府的制裁,可能还从侧面推动缅甸进一步向中国靠拢。缅甸局势的后果还要保持持续观察。
能塑造缅甸前途的终究只有缅甸自己,虽然不顺利,但缅甸还是有一定的希望与前途。
Ⅵ 同样是军政府执政,为什么韩国和缅甸走向完全相反
军政府(Military Government)或称军事专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由军队所拥有。但是绝大部分军政府,均是通过政变而建立起来的。
军政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施军事法律,或宣布永久性紧急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军政府的大部分人员均来自军队之内的军人。有些军政府会吸纳一些文职官员,但军事统帅仍然掌握着最高权力。军政府会标榜自己无党派,并指责文职政治家腐败。然而,军政府的统治,通常都是专制独裁。
阿尔及利亚(1965至76年)
贝宁(1963至64年; 1965至70年; 1972至87年)
布基纳法索(1966至70年; 1980至91年)
布隆迪(1966至93年)
中非共和国(1966至76 ; 1981至85年; 2003至05年)
乍得(1975至79年)
科摩罗(1999至2002年)
刚果民主共和国(1965至67年)
刚果共和国(1968至79年)
科特迪瓦(1999至2000年)
埃及(1952至58年)
赤道几内亚(1979至87年)
埃塞俄比亚(1974至87年)
冈比亚(1994至96年)
加纳(1966至70年; 1972至79年 ; 1981至93年)
几内亚(1984至91年; 2008年至2011年)
几内亚比绍(1980至84年)
莱索托(1986至93年)
利比里亚(1980至84年)
利比亚(1969至2011年)
Ⅶ 缅甸军方为什么放松对大选的控制
主要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问题。 政治 二009年“吧.吧事件”后,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担任,新政府排除了彭家声等华夏民族主义者,彭家声已经失去对果敢政府的控制权。 现自治区主席白所成,工作委员明学昌、觉色亚,秘书长凯通吴。主席白所成是土生土长的果敢人 ,一950年四月生于果敢红岩,缅共时期曾在东北军区任过班长、排长、连长、四0四陆营长、吧吧三旅副旅长、9一二师副师长、果敢县大队政委等职。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成立后又担任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副司令、政法部部长、特区政府副主席。一99陆年担任政法部部长。二00一年开始担任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法院院长、禁毒委员会主任,常年配合中国公安禁毒工作,并于二00二年底主持彻底改变果敢一吧0余年罂粟种植历史,二009年任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政府主席。二009年“吧·吧”事件后,白所成果断与政府军谈和,将果敢同盟军整编为一00陆边防营,在一片挞伐声中成立临管会。父:白光华,母:张凤果,妻:李小所,子:白应能、白应仓,女:白应香、白应琴、白应萍、白应改。果敢人。 军事 二009年吧月军事冲突之后,缅政府占领了果敢,在果敢各机关部门都安插了缅族人员,果敢名为“自治”,实则完全由缅族人主宰,缅当局宣布“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改编成边防部队”。然而,事实上被改编的仅为同盟军的少数人员。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在战局不利下暂时撤离果敢,但时刻不忘光复果敢,争取果敢华人正当权益的神圣使命。 彭家声的汉族军拒绝政府军收编,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一旦战事不利,汉族军会撤退到中国,但中国军队会将其缴械以确保社会治安,待局势稳定,彭家声的部队又会徒手重返果敢,并重新武装起来。 二0一5年二月9日起果敢地区再爆战事,从西方媒体到中国互联中国上,一些极端的声音将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刺激出复杂的联想。 外交 二0一四年5月一一日召集民众举行独立公投后,大会全票通过了果敢独立建国的决议”,次日,果敢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果敢脱离缅甸联邦独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国,由此,果敢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果敢人民共和国独立后,首先得到了与果敢有着相同命运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但没有得到中国、缅甸、俄罗斯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Ⅷ 缅甸民众以烛火、敲击等方式抗议,为什么要抗议
因为缅甸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缅甸总统被军方扣押。国内民众通过这一途径反抗。
Ⅸ 缅甸为什么会走上军政府道路,结合近现代史谈谈
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运转和走向
关键词: 缅甸 军人政权 产生 运转 走向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背靠中国大西南,是中南半岛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5300万人(2004年),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有4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是其主导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70%多。首都现在为内比都(2006年由仰光迁入),全国有七个省、七个邦和两个直辖市。缅甸资源丰富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缅甸还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1】
军人政权是由军队控制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这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军人政体是介于传统政体与现代政体之间的一种过渡政体。军人团体以军事力量或以军事力量相威胁,通过流血或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政体或以议会文官政府以及其他形式的形体而获得政体,并依靠军事力量来维持专制制度。
一、缅甸军人政权的产生
军人政体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革命性的军人政权, 另一种是保守性的军人政权【2】,缅甸军人政权正是后一种形式。议会民主制在缅甸实施的初期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西方式政体吸纳政治参与的程度与社会的实际参与水平发生矛盾;文人政府软弱无力;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官僚阶层结党营私,统治集团内讧不断,腐败成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使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几乎无所作为。
缅甸独立初期的政治体制受外来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摇摆性,这与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畸形发展是分不开的,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缅甸独立初期民族资本的贫乏和对国际资本与市场的依赖。另外,独立初期的缅甸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发展极其不平衡,也为缅甸未来的政治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尤其是在缅甸这样一个民族势力严重对立并导致武力冲突不断的国家里,军人政权的情强人统治也就应运而生。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在日军的帮助下于1941年在泰国组建“缅甸独立军”并于1942年初随同日军攻入缅甸。之后日军不履行让缅甸独立的诺言,却准备成立效忠于日军的傀儡政权,于是,昂山将军又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缅甸光复,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于9月重新占领缅甸。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缅甸人民在其继承人德钦努的领导下继续独立运动,1948年英国正式承认独立的缅甸联邦共和国,从此,缅甸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独立以来的缅甸,其政治制度几经变化,1948到1962年基本上实行以吴努为首的资本主义的多党议会制度。1962年,内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内温任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游行示威,党主席内温和总统吴山友辞职,吴盛伦被选为主席和总统。【3】
缅甸曾经实行过西方议会民主制度,1948年1月,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且脱离了英联邦,但在政治体制方面,仍然选择了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度。独立前夕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规定,缅甸实行“三权分立”,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联邦政府为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
但是,缅甸的议会民主制从确立之日起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执政集团的内讧,使政府总理吴努头痛不已。1958年9月,吴努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1960年2月吴努再度执政后,缅甸局势继续恶化。1962年3月2日,奈温以防止国家分裂为由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终结了缅甸的议会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军人执政的国家,命名“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缅甸联邦”由于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萧条,国内反政府的活动持续不断,1992年,丹瑞大将接替苏貌执政,1997年改“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二、缅甸军人政权的运行
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缅甸军人的执政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1962年~1974年间的直接统治、1974年~1988年间的间接统治、1988年至今的军人与政党竞争体制。
在政治统治方面,1962年政变成功后,军人直接掌握了国家政权,由17名高级军官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奈温最初的考虑并非由军人直接执政,而是建立大众政党体制,但由于当时的政党不愿意与军人合作,于是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所有,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既长期担任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履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理)的职权,具有充分的立法、司法和执行的权力。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奈温于1962年 7月4日成立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自动成为该党的第一批正式党员。1964年该党成为缅甸惟一的合法政党。【4】
由于军事机关和纯军事方法不适应管理国家,奈温决定采用比较正常的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并从1971年开始了从完全的军人统治向立宪军人统治的过渡。1973年12月,全民公决以高票通过新宪法草案,1974年1月3日,革命委员会正式颁布新宪法,规定缅甸的政体为人民议会一院制,人民议会闭会期间,由国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务委员会主席即为国家总统。1974年3月,已退出现役的奈温被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即总统),山友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盛温任总理,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散,正式将权力移交给人民议会——“还政于民”。但实际上,奈温政府仍是军政权,因为政府最高层的官员多在军队中服过役,军人1974年以后仍全方位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虽然新军人政权一直强调不会长期执政,并于1990年5月在时隔30年之后举行了新一轮大选,但却拒绝交权给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全国民主联盟,并多次软禁该党领导人昂山素季。缅甸新军人政权也因此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军政府最近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就是响应“路线图”计划,缓解政治压力。东盟的路线图分三个阶段:(l)迅速释放昂山素季;(2)军政当局同全国民主联盟和少数民族代表进行对话,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促进“国民和解”;(3)通过东盟、美国、中国和欧盟等对缅甸表示关注的第三势力给予缅甸侧面支持,实现民主化,包括保证全国民主联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宪法。最终实现的时间计划为缅甸作为东盟主席国的2006年。
2003年8月30日上午,缅甸总理钦纽在接见各部门负责人、军区司令、非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团体协会代表时,就缅甸未来发展政策走向发表讲话,对缅甸民主化作出了具体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重新启动1996年临时中断的国民大会;第二步,召开国民大会,逐步开始各项工作进程,建立一个真实的、有充分秩序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按照国民大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起草新宪法草案;第四步,举行全民公投,通过宪法草案;第五步,举行大选组成议会;第六步,按照新宪法召开议会;第七步,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和议会组成的内阁及权力机构领导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发达的新民主国家。这可以看作是对路线图计划重要环节的具体化。
然而,钦纽只不过是前台干实务的人物。国家军政大权仍掌握在丹瑞大将手上。丹瑞交出总理职位,却保留了国防部长、三军司令和全国最高决策机构“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要职。钦纽之所以被推到前台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为人文质彬彬,素来给人以温和派的印象,对内外可起缓冲的作用。不过,未来的缅甸政治激流不可能容许他长期中庸骑墙。如果他执行的和解任务失败了,钦纽的政治生涯也许就此告终。钦纽上将如今在“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内已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从目前的情况看,他很可能步吴奈温的后尘,届时脱下军装,参加竞选。
在经济领域内,在奈温执政的26年间,缅甸由东南亚自然资源最好、发展水平位居东南亚前列的国家成为了落后的国家之一,1987 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缅甸国内也出现对军人政权不满的声音。曾于1961年~1971年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生前就坚决反对军人政权。从1988年3月开始,缅甸持续爆发大规模的反奈温政府示威游行,奈温被迫辞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职务。
现在,新军人政权放弃了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商贸。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5】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在民族问题上,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在国际政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民族构成的复杂,民族压迫现象较为严重,民族间的互不信任、歧视、仇恨、冲突十分严重,各民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新军人政权改变了以往政治高压和军事围剿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政治安抚、经济输血为主,从而使多数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与政府达成了政治和解。
在政党和社会团体方面,1988年9月18日,以苏貌为首的缅甸国防军又一次发动政变,推翻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建立了新军人政权。在政治领域,新军人政权组建了“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改名“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府官员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均由该委员会负责。该机构的主席兼任政府总理,直到2003年8月才单独任命另外的高级军官担任政府总理。新军人政权宣布实行多党制。缅甸政党的数量在1989年 3月达到最高峰的233个,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到1990年5月大选时,只剩下93个政党,目前还有九个合法政党,其中七个是少数民族政党。
缅甸现有第二大党民族团结党,最大民主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少数民族政党掸邦民主联合会;最大群众团体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巩协),系军政府培育扶植的半官方组织,此组织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以抗衡反对派民盟的势力。【6】
在处理与最大反对派的关系上,军政府施以铁腕对策。1988年,缅甸爆发全国性反对军政府、要求民主的运动。素季积极地参加到了这一民主浪潮之中。 9月27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立,素季出任总书记。她在出任该职后更加活跃,四处演讲宣传,为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做准备。民盟也随之迅速壮大,成为全缅最大的反对党。这一切引发了缅甸军政府的警惕,最终在1989年7月20日以煽动骚乱为罪名对素季实行软禁。
昂山素季在缅甸的影响并没有因其被软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缅大选,民盟大获全胜,赢得了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但军政府对此不予承认。这样,民盟在缅甸争取民主的努力日益具体化为两点:要求军政府释放素季;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将政权归还给民盟。而西方各国也以这两个问题指责缅甸政府侵犯人权,对其实行制裁,施加更大的压力。
军政府于1990年举行了大选,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回响,她于1995年7月被释放。【7】她被多次阻止会见她的政党支持者,并在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后被释放。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经历一段时间的关押和9月的一次手术之后,她继续在仰光遭到软禁直到如今。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在缅甸看望了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促使双方展开会谈。昂山素季,成了缅甸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
三、关于缅甸军人政权未来走向的预测
军人政权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成熟的体现,缅甸军人政权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利弊共生、优劣互见的政治形式。从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它有压制民主、加剧对抗、专制没落的弊端,同时有强调秩序、整肃社会、集中权力和发展经济的特定优势。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军人政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对于政治参与的限制,对于超过政党进行政治动员的尝试,对于阶级合作的鼓吹以及对于行政效率和政府廉洁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或推后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爆发,赢得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宝贵时间。尽管军人政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军政府集权政体的长期存在和延续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权力失衡,其专制集权的性质是与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的历史潮流相背离的,民主化的趋势不可抗拒。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与挑战,外来的缅甸军政府可能走向何处呢?我的预测是缅甸军政府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己的“新政”。
首先,缅甸军政府会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争取更大的民意来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的首要条件是国际的和平和国内政局的稳定。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缅甸当前最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内环境。经济发展对政局稳定的反作用。几十年来国际上的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平衡的经济发展,才能稳定政局。经济发展对维护政局具有积极的作用。【8】
缅甸爆发“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价大幅度上涨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军人长期统治导致的社会压力需要释放以及军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忽视。因此,目前缅甸局势虽已基本稳定,但是动乱的根源并未消除。另一方面缅甸这次的所谓“袈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媒体炒作起来的,缅甸局势并未恶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参加游行的僧侣最多时也只有全缅僧侣总数的1/20,游行只发生在仰光、曼德勒、实兑、帕科库等少数大中城市,而且以往缅甸历次反军人统治运动的主力之一——大学生并未加入其中,缅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数民族也没有与反政府运动形成呼应,军人、警察、公务员以及军政府扶持的最大社团——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仍然忠于军政府。此外,目前缅甸多数民众已厌倦政治斗争,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领域。只要军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军人统治的危机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得那样严重。
其次,缅甸军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可能会主动机智地与各大政治力量尽快达成妥协或共识,以便是自己在未来的国内政治格局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新军人政权一直在按自己的步骤推进2003年8月制定“七步走民主路线图”。该“路线图”主要包括:重新召开1996年以来处于休会状态的国民大会;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以及其他中央机关,将领导人民把缅甸建设成一个现代、发达和民主的国家。就在开始出现抗议游行的9月3日,缅甸政府宣布历时14年之久的制宪国民大会胜利结束,将组织一个班子按照大会制定的新宪法原则起草宪法全文。根据新宪法的原则,军队在各级议会中必须拥有25 %非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名额,三军总司令是缅甸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在国家陷入危机时可以接管国家政权。这些原则已得到参加国民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及其他阶层代表的认可,这表明暂时没有一支力量可以取代军人来管理这个国家。
再次,缅甸军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可能会对最大反对派民主联盟作一些低姿态让步。由于爆发的“袈裟革命”导致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军人政权极有可能在与反对党民盟领袖昂山素季举行对话的同时,仍按原计划在2008年进行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在2009年举行新的大选。但无论如何,军人不会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主导缅甸政局的发展。
2001年9月底,91岁的奈温病情严重。军政府最高领导层为了防止在奈温过世后对局势失控、谈判夭折、军队分裂,所以加快了谈判的进程。这才是5月6日素季获释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而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与教训后,民盟也意识到必须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妥协,以渐进方式实现缅甸民主。所以,在谈判中,民盟及昂山素季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作出了让步:民盟同意放弃要求军政府承认1990年大选结果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意与军政府组成3年到5年期的联合过渡政府,并根据在此期间通过的新宪法举行大选。一旦民盟在大选中获胜,保证不会运用法律追究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昂山素季本人亦不在新政府中任职。
民盟同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军队可在议会中拥有25%的席位,三军总司令有权任命其继任者和指定参加议会的军队代表,总统与三军总司令级别平等,在得到总统授权的情况下,三军总司令直接领导国家安全事务。 为了使谈判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军政府从2001年5月开始与其他合法政党会谈,并成立了包括奈温在内的54人政治协商委员会。【9】
军政府原计划在2002年3月份结束与民盟的谈判,此后组建过渡政府,待新宪法制定完毕后举行新的大选。这也就是说,缅甸军政府考虑在2005-2007年间完成向民选政府的过渡。如果这一计划能够按部就班地得到实现,苦苦追寻民主多年的缅甸将最终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最后,缅甸军政府内部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尤其是对民盟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军政府还要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防止发生内讧给反对派机会可趁。已故奈温将军,从2000年10月开始极力推动军政府与民盟谈判,但后来双方的谈判似乎又陷入僵局,民盟与军政府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又有所抬头。但当时随着奈温年岁渐高,军队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露痕迹。所幸内温去世后军政府内部没有发生大的震荡。
Ⅹ 缅甸政变是怎么回事
缅甸政变是指2·1缅甸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日凌晨,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缅甸军方电视台说,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国家权力被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并由副总统吴敏瑞代行总统职务。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宣布紧急状态结束后将重新举行大选,国家权力也将移交给新当选的政党。2月2日,据缅甸军方消息,被扣押缅甸各省邦首席部长和议员将于2日获释。2月3日,缅甸军方在内比都泽布迪瑞法院起诉温敏和昂山素季。2月5日凌晨,吴温腾被军方扣押。
(10)缅甸军方为什么要推翻选举结果扩展阅读:
事件背景
2020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大选,执政党民盟获得了476个民选议席中的396席,绝对优势胜出,取得继续执政资格,第二大党巩发党则获得了33个联邦议席,比上届大选少了9个议席。此外,缅甸11个少数民族政党共获得了47个联邦议席,成为议会中一支重要力量。
2021年1月26日,缅甸军方曾举行发布会,对大选中选民名单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要求相关负责人进行解释,并表示不排除存在接管政权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2021年1月28日晚,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此次大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大选中不存在计票舞弊及重复投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