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曾经沦为下列哪个
① 缅甸有英国殖民地吗
英缅战争前后三次,历时6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886年最终占领了缅甸全境,缅甸沦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② 帝国主义对西南的侵略与西南人民的反抗斗争
江心坡、南坎的历史类似香港
三十年代的中国人只要是关心国事的,都知道中国有两大片土地被帝国主义列强
所侵占:一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的东北三省,二是被英帝国主义所侵 占的西
南边陲的江心坡地区及片马边城。这两大片土地是当时灼烧中国人心灵念念不忘
的国耻家恨。抗战胜利后,东三省收复,但西南这片约相当于整个安徽省面积 的
土地江心坡,则在一九六○年中国共产党政权与缅甸划界时被周恩来大笔一挥,
白白让与了外人。与此同时出让的还有现今云南丽江县境外的边境重镇——南坎
。对五十年代 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南坎和江心坡早已是被遗忘的地名。
江心坡地区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之东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
,长约两千里,阔约五百里,其北起于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片马是位
于恩 梅开江下游,内地与江心坡相通的一个边境重镇。这片土地是清朝云南腾越
州所属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其地少数民族多与汉民族有深厚渊源,
如其中一 支濮曼族人自承是蜀汉时诸葛亮平南时所遗汉人士兵的后裔,至今仍祀
奉诸葛武侯。
一八五二年至一八八五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 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
地,英帝国主义遂通过缅甸此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疆,于一九一三年武力占据片
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通道,并于一九二七年吞并江心 坡。但民国政府始
终未曾承认过,一九二九年中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
照会,称“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 片马交涉尚未
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
之旨。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迅将派往江 心坡以北
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至纫睦谊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 中。
◆ 所割土地比台湾还大一倍
一九四八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而后来上台的中国
共产党政权政权则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一九五七年周
恩来与缅甸总理 吴努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由英国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
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三年后中国共产党政权与缅甸
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 心坡则一笔勾销,同时并将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
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的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慨送给了缅甸。这两片
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是中国共产党政权上 台后一次出卖的最大面积国土。
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是着名的野人山。抗战
期间中国远征军在杜聿明将军统领下与雹亮禅日交战失利, 曾横越野人山撤退到印度休
整,这一段键拿悲壮惨烈行程不输于中共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六○年的中缅边界条约第二条称“鉴于中缅两国 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
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盂卯三角地(南坎指定区)所保持的“永租权关系”
,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方面把这个地区(面积约二二 ○平方公里,八十
五平方英里)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份。”一块主权属于中国毫
无争议的国土南坎竟如此以他国的“实际需要”为由,轻易断送 了。
◆ 南坎:中缅边境的一颗明珠
就南坎的历史来看,简直就是第二个香港。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处一个城
市,其形势犹如九龙之于新界。孟卯三角地是瑞丽江及支流南碗河交界处一个富
饶的 坝子,处中缅交通要道上,至今从缅甸入云南,亦必由南坎度瑞丽江。由于
地处要冲,加上孟卯坝土地肥沃,出产富饶,今缅北最大产米区即在此,源尘因此南
坎中缅商 贾云集,为滇西南及缅北一相当繁荣的商业小都市。五、六十年代国民
作者:o斗o转o星o移o 2006-6-30 19:4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滇西南的另一个香港故事
党孤军中的李崇文和李文焕的游击队即驻扎在南坎附近的腊戍,据说对外联络、
收集情报及采 购给养都在南坎一带进行。
但不幸南坎虽属中国,但却是被缅甸国土包围的一块飞地,垂涎南坎的英国
要求清政府割让,被李鸿章所拒绝,但在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清政
府在英国的压力下,被迫将南坎永久租借给英国。
根据该年中英两国签署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英国承认南坎为中国之地
,但由中国永久租予英国管辖,租价若干俟后再议。后议定英国每年付租银一千
卢比给中国。据记载,英国付租直到缅甸独立,后由缅甸付给,中国共产党政权
上台后才中断。
南坎之租借属英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缅甸独立后,该条约即
应废除,中国也应理直气壮要回,应如其后中国共产党政权毫不犹豫收回香港一
样。但想不到中国共产党政权为“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竟主动放弃了。
◆ 中国共产党政权承认麦线的缅甸段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有个麦克马洪线争端,缘因一九一四年当时印度的殖民政
府外务大臣英人麦克马洪无视中印边界传统以喜马拉雅山南坡为界,提出以喜马
拉雅 山分水岭划界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国民党政府和现今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政府
均不予承认。由于缅甸当时为英国的印度殖民政府的一行省,此麦克马洪线也就
划到了中缅边界北 部,蚕食了中国不少领土。但中国共产党政权一九六○年与缅
甸划界时,基本上承认了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 如果说当初中国被迫割地失土
,是因为中国积弱,对手英国强大,但在中国共产党政权上台,缅甸独立后,中
缅两国的力量强弱己互相易位,缅甸己无力再继续霸占中国领 土,中国如果要收
复失土应无困难。一九五四年周恩来访缅旬,缅甸总理吴努即向周自承,他对中
国怀有恐惧。同年吴努回访中国,又向中国说,中国犹如大象,缅 甸犹如羔羊,
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提心吊胆。结果中国这只大象并未发怒,而且还
慷慨赠土,以致当时有关报导说“缅甸非常感动”。
中国共产党这种奇怪反常的慷慨主要有两个现实的政治原因:
一是当时中印关系非常紧张,中印边境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中国共产
党政权决定尽快解决与西邻其他各国的边界问题,除缅甸,中国共产党政权对尼
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都作了领土让步,不过尤以对缅甸牺牲最太。
◆ 出卖国土为消灭国民党孤军
第二个原因是国民党李弥的一支孤军在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后,撤退到缅甸
东部的中缅边界地区打游击。这只孤军盛时一度反攻进入云南,并曾占领中缅地
区约三个台湾面积的大片游击区。当时国民党孤军有可能和反对缅甸中央政府的
掸邦游击队合作,独立建国。若是,中国西南边陲将出现一个虎视耽耽的反共国
家, 这当然是中国共产党政权极不愿见到的前景。
台湾作家柏杨以邓克保之名所着《异域》这部报告文学指出,孤军出没的缅
西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 “共产党所以在去年(编按:一九六○年)匆匆的,丧
权辱国的和缅甸‘划界订约’(编按:指一九六○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就
是企图明确的显示出来我们侵 占了缅甸的国土,作为消灭和控告我们(编按:指
孤军)的法律根据。”
对于这一卖国割地历史真相,云南人民至今仍有记忆,当地居民谈起割江心
坡,让南坎之事仍不胜惋惜,但中国共产党政权对此却讳莫如深,大陆所有历史
、地理书籍均避口不谈,甚至大陆学 者在海外发表的有关云南边境变迁的学术文
章对此也含糊其词。云南大学档案系副教授万家林、王文光九六年发表在日本出
版的《中国研究月刊》上的一篇有关文章 提到江心坡,说江心坡于清时被“英国
占领,划归缅甸,解放后中缅重订边界时,才将片古岗(即片马)收回”,竟然
回避中缅划界时中国放弃了大片土地的事实。
在保钓运动再起,香港九七回归之后,重提中缅边界旧事,不是要煽动民族
主义情绪以收复失地,而是要借助此段历史认清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所谓主权原则
是何等的功 利和虚伪。若知中国共产党政权为其现时政治利益巳多次放弃或割让
国土,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权为何对钓鱼台主权之争表现软弱。就如民
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巩固政权,凝聚民心的一种统治术,领土主权亦不过是
中国共产党政权外交上讨价还价一个筹码罢了。两者的动机皆不是人民的福祉,
而是统治者的权力。
③ 世界历史上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哪些【30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1913年,属于半殖民地国家的有波斯、中国、土耳其等。英国和沙俄长期争夺波斯。1907年和1915年英、俄两次协议,将波斯南部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北部划为沙俄的势力范围。德、英、法等国长期争夺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土耳其参加德国方面作战,战后它在北非和西亚的属国都被英、法、意三国所瓜分,本土则沦为半殖民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西哥特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同时由于西罗马灭亡之后出现的人口稀少,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标志着欧洲对自身之外的地区产生兴趣的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来的十字军国家并非殖民地,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拜占庭帝国后,威尼斯和热那亚占领了原属拜占庭的许多领土,在东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后来大多被奥斯曼帝国夺取。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为扑灭当地海盗、并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群岛。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方,尤其来自是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由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热那亚垄断,西欧国家决定自己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首先对东方航线展开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为了确保与印度的贸易不受莫卧儿帝国、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国的干扰,葡萄牙于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处殖民地,修筑要塞,配备军队,保护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时在非洲沿海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滨海据点,作为前往印度的中途补给站。
由于经好望角前往东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展开了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个帝国,建立起极其广大的殖民地。1494年经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着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当时被称为“天堂的种子”,科特迪瓦(今名科特迪瓦)的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的地貌和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④ 缅王曼同
曼同(Mindon,1814—1878),缅甸雍籍牙王朝较有影响的一位国王。他在英国侵占下缅甸后登位为王(1853—1878),进行改革,企图摆脱深重的民族危机。在他死后7年,缅甸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弊察
曼同是缅王孟坑(1837—1846)的儿子,生于1814年。①在孟坑和他的胞兄蒲甘(1846—1853)在位期间,他受封于曼同镇,故被称为曼同王。
1852年4月,英国对缅甸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6月,英军北上进占勃固。蒲甘在位期间,朝 *** 败。在遭到英国武装侵略的紧急关头,宫廷内部斗争加剧。曼同王和他的兄弟加囊王聚众反对蒲甘。1852年12月17日,蒲甘被迫退位,由曼同继位为王。正是这个时候,英国殖民者于1852年12月20日在仰光宣布勃固地区为英国的殖民地。
面对英国侵略的威胁,曼同登位后,没有像其他国王那样对王室进行大屠杀。他没有把蒲甘处死,而是让蒲甘过隐居生活。在宫廷中,虽然曼同是对英主和派,加囊王是一位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但在合力推翻蒲甘以后,他们能很好地合作共事。曼同没有指定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宣布加囊王为王储,在其协助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曼同不愿意同英国殖民者签订割让勃固地区的和约,也不采取措施去收复失地,幻想通过和平谈判使英国侵略者自动归还勃固地区。登位后,他下令缅军停火,主动释放战争期间被扣留的欧洲人,派遣两位意大利神父到卑谬前线通知英军:缅甸新森卜滑国王将尽快派出使者进行和平谈判。然而,英军却把1852年12月20日在仰光宣布勃固地区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声明副本交给这两位神父转交曼同,要曼同派人进行谈判,缔结一项和约,承认英国对勃固地区的占领。
1853年3月,曼同派人到卑谬同英国侵略者谈判。缅甸代表提出归还勃固地区的要求。英国新任勃固地区的专员阿瑟·藩尔却说,英占勃固,已是既成事实。现在要办的事情,只剩下缔结和约,划定上下缅甸之间的边界了。英国以他们的军队可以稍为往南撤出一些地方为诱饵,引诱曼同缔结和约,正式承认英国对勃固地区的占领,曼同拒绝英国殖民者这一要求。印度总督大贺胥径自宣布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这是由于英国忙于同其他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争夺殖民地,忙于镇压亚非人民的反抗,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但是,英国的侵略野心不死,它要利用上下缅甸之间边界没有划定这一情况继续向上缅甸渗透。马克思当时就指出这是暂时的休战,它留下了一条危机四伏的边界。
1854年,曼同又派人到加尔各答同英印殖民当局谈判,要求归还勃固地区。大贺胥蛮横地对缅甸使团说:“只要太阳还在发光,勃固就将仍然是属于英国的”。
两次谈判失败,曼同还要讨好英国人,希望侵略者最终会发善心,把勃固地区归还缅甸。他指定在缅甸的苏格兰商人托马斯·斯皮尔、英国官员艾伦少校和拉特上尉为自己的顾问,希望斯皮尔充当缅甸和英印当局之间的联系人。1853年,爆发了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不久英国也卷入这次战争之中。当时,下缅甸闹粮荒,驻在下缅甸的英军要靠印度运粮来供应。加囊王建议曼同利用这个机会收复失地。可是,曼同拒不出兵,反而向英军供应粮食,甚至对人说:“我们不能在朋友的背后放暗箭”。1857年,印度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大批驻缅英军被抽调去镇压印度人民。曼同也没有派兵收复下缅甸,反而捐赠1千英镑给英印殖民当局“救济难民”。曼同又对劝他出兵的人说:“我们不能乘人之危去伤害朋友”。
尽管曼同对英国殖民者表示友好,并没有感动侵略者。英国镇压了下缅甸人民的反抗斗争之后,在1862年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勃固三地合并为英属缅甸,强化了它对下缅甸的殖民统治。
曼同登位后,感此腊到旧都阿摩罗补罗狭小,又觉得迁都到这里以后缅甸蒙受了战败的耻辱,决定另建新都,1858年迁都曼德勒。1861年新都建成之后,他在加囊王的协助下实行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曼同颁布限制采邑主权力的法令,禁止采邑主征调劳力为自己服务;没有完成国家税收任务之前,不能在采邑内开征新税。1861年,曼同宣布废除采邑制,改由国家向王公贵族发放薪俸。由于大封建主的反对,加上行动不坚决,某些被废除的采邑很快又恢复起来。曼同还企图统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划定明显的区界。他任命一批官员,赋予他们监督各地税册的编制和监督各地行政官员工作的权力,以确保中央政权对各地的控制。
1862年,曼同实行赋税改革。他废除混乱的旧税制,实行按户计征的统一税制——达达敏塔税制。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要向国家交税,税额为总收入的1/10。税金统一由地方行政官吏收集,全部上缴国库,由国家向官员发放薪俸。他们不得留下税款私用,地方封建主也不得瞒报户口数来偷税漏税。
曼同比较注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工商业,希望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国力有所增强。他选派90多人出国留学,学习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他鼓励王室子弟学习英语,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向英国基督教会头子马克博士学习英语。他的儿子密克耶亲王对西方技术颇感兴趣,被任命为工业大臣。曼同在外国技术人员帮助下,建立了铸币厂,铸造有孔雀标志的钱币,从1861年起在全国流通使用。他重申孟云王(1782—1819)规定的度量衡制,派遣一批巡视员到各地市场监督执行。曼同还从国外买回一批机器装备,兴办了50多间工厂。他采取措施,鼓励宝石开采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曼同着手改善和发展国内的公路和内河交通。他从国外购回7艘内河轮船,发展伊洛瓦底江的航运事业。他组织人力,根据莫尔斯电码编制出缅文的电报电码,在全国开办了电报业务。1874年,在曼德勒创办缅甸第一份报纸《聚宝盆》报,每月出版3次,曼同亲自为报社编辑规定了明确的权限。
曼同注意发展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开垦荒地,疏通河道,开凿人工湖,修筑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为了增加收入,他允许上下缅甸通商,同意英国伊洛瓦底江轮船公司通航上缅甸。上下缅甸之间的贸易额从1858年的710万卢比增到1878年的3,370万卢比。为了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和得到欧洲国家的援助,曼同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派出僧侣代表团访问曼谷,以示亲善。暹罗的蒙库王很快也派出僧侣代表团回访曼德勒。1856—1857年间,曼同王派出使团访问伦敦、巴黎、华盛顿,希望同欧美国家建交。1857年,美国派出使团访问了缅甸。法国的代表在1856年到了缅甸首都,法国教官帮助训练缅甸军队。
为了保护缅甸人民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曼同在上缅甸大力振兴佛教,以振奋缅甸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他要求和尚严守教规,设立摩诃丹温大臣职务,监督和尚的修行。违反教规的和尚,交给图丹马会议进行审理。他对佛教领袖塔塔纳班十分尊重,奉为“国师”,跟他共商国事。曼同建立对佛教经典的考试制度,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荣誉称号和发给薪俸。他鼓励上缅甸的和尚到英国占领的下缅甸去,向人民宣传佛教。曼同还组织人力对佛经进行校订和注释。1871年,在曼德勒举行了第五届佛经结集大会。2,400名高僧利用5个多月时间,集中对三藏经进行了校订。最后,把这部巴利文经典完整地刻在733块石碑上,并加上详细的注释。由于召开了这次大会,曼同得到了“第五届佛经结集的护法者”的尊衔。
曼同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缅甸在遭受外国侵略的情况下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缅甸社会面临的问题。
在曼同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所发展。曼同的儿子敏贡和敏孔登对曼同指定加囊王为王储深感不满。1866年8月2日,他们发动政变,杀了加囊王,曼同也险些丧命。
加囊王被杀,使曼同在实行改革方面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政变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敏贡亲王政变失败后被英国当局送到印度,他在缅甸宫廷内外还有一批支持者和同情者。曼同迟迟不宣布加囊王的儿子为王储,又引起忠于加囊王的军官的不满。他们当中一些人携带武器进入农村,进行反 *** 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曼同急于想从国外购买武器,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对英国作出重大的让步。给英国人以治外法权,答应降低过境货物关税,让英国人监督缅甸海关,放弃国王对外贸易的垄断权(宝石、柚木、石油除外),同意英国勘查从八莫到中国云南的商路。但当曼同要从印度购买军火时,英印殖民当局则下令禁止出售。曼同想从意、法两国购买军火,英属缅甸的殖民当局却扬言不让军事装备过境。
七十年代以后,英国加紧侵略缅甸,曼同和英印殖民当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871年,英国当局决定,今后有关缅甸的事务归印度总督处理。1872年,英国在伦敦接待缅甸使团时,由印度事务大臣带引去见英国女王,把独立的缅甸视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小土邦,引起了曼同的强烈反感。
英国利用上下缅甸边界没有划定这一情况,不断对上缅甸进行渗透。为了掠夺红克伦地区的柚木林,英国派人进入这个地区测量,并煽动这个地区的首领闹“独立”。英国这一行动激怒了曼同,他在1873年向这个地区派驻了军队,宣布缅甸对这个地区拥有主权。可是,1875年,印度总督派福赛斯到缅甸谈判时,他又在英国的压力下,承认这个地区的“独立”。到1878年,英缅关系实际已中断,曼同王争取缅甸同欧美国家建交的努力也毫无结果。
曼同在继承人问题上一筹莫展。他担心过早指定王储会被杀害,一直未敢指定自己的继承人。王后和大臣谭达们纪密谋拥立锡袍为王。1878年,曼同临终前提出由良渊亲王、宋砌亲王、密克耶亲王共同摄政,遭到王后和权臣的反对。曼同一死,他们就拥立锡袍为王。锡袍大肆逮捕和杀害王室人员。良渊和良宇亲王躲进英国驻扎官的官邸,被英国人送到加尔各答。英国利用这些亲王来干涉缅甸内政,对锡袍施加种种压力。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锡袍失败被俘,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⑤ 最近缅甸战争怎么样
虽然世界在提倡和平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的国家不停地发生战争。战争分为对内和对外,很多人其实都明白只有和平才能稳定的发展。在没有对外战争的情况下,应该是注重发展自身,提高综合国力。但还是有些国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民族之间不团结,经常发生内部战乱。而我们的邻居缅甸就已经发生了70年的内战,至今战火都还没有停止。
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缅甸发生了70年的内战还不停息,更加说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平等才能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国家才会进步,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⑥ 英缅战争是怎么回事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印两国之间,是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70年代,缅甸就成为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目标。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即觊觎缅甸,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其对缅甸殖民扩张做准备。19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站稳脚跟,为了打通印度与马来半岛英属殖民地的联系,并打开从西南入侵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扩大其对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缅甸。在1824年至1885年的60多年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者连续对缅甸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最终侵占缅甸全境,使缅甸沦为英属殖民地。
英缅战争第一次英缅战争发生于1824—1826年。英国殖民者在多次诱迫缅甸缔结不平等条约失败后,即不断在阿拉干、曼尼普尔、卡恰尔和阿萨姆等地区挑起事端,恶化边境形势,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口实。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当局以缅甸出兵卡恰尔,进攻有争议的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威胁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为借口,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
入侵英军分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北方的阿萨姆地区,第二路进攻西南部的阿拉干地区,第三路从海上进攻缅甸南部。战争首先在阿萨姆打响,英军在遭到缅军顽强抵抗,付出沉重代价后,于1825年1月攻占阿萨姆首府。而在阿拉干方向,缅军在班都拉将军的指挥下,于1824年5月初,渡过内夫河,主动出击,一举攻下英印吉大港地区重镇拉特纳帕兰和拉木。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震惊,唯恐缅军乘胜进攻吉大港,急忙调兵增援。但由于5月间从海上进攻缅甸的英军攻占了仰光,缅军主力奉命回师南下,阿拉干战场形势转而对英军有利,英军转守为攻,于1825年3月攻占阿拉干首府,随后控制了阿拉干全境。从海上进攻伊洛瓦底江流域是这次战争英军主要作战方向。1824年5月9日,英军一支由66艘战舰、1.1万人组成的庞大舰队从安达曼群岛驶向缅甸南部沿海,乘缅军主力尚在西部边境地区,南部沿海兵力空虚之机,在仰光登陆,攻占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从南面直接威胁缅甸中心地区。缅甸政府急调部队据守仰光以北阵地,并召班都拉率军回师南线。11月,缅军6万多人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赶回仰光前线。12月1日,班都拉率部向驻守仰光的英军发起总攻,但由于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太大,缅军最好的武器也只是18世纪的滑膛枪。英军以逸待劳,缅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又加之英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因此,缅军几次进攻失利,伤亡惨重,被迫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1825年3月,英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对班都拉劝降不成,即对缅军阵地发起猛攻。班都拉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身亡,缅军陷入混乱,英军趁机攻占了缅军阵地。4月3日,英军又占卑谬,因进入雨季,不敢继续北上。班都拉之死和英军不断入侵缅甸腹地,动摇了缅甸统治者的抗英决心,缅王接受议和派建议,于9月派人与英方谈判。英方提出的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引起缅方义愤。10月,缅政府重新组织1万多人的部队,向卑谬的英军发起反攻。缅军虽给敌以有力打击,但英军大批援军赶到后,反攻仍遭失败。1826年2月,英军长驱直入,占领蒲甘,逼近缅甸首都,缅甸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谈判条件,于2月24日与英殖民者缔结了和约。至此,长达两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根据条约,缅方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地给英方,赔款100万英镑。战争给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独立的缅甸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当局虽然取得了进一步入侵缅甸的桥头堡,但在缅甸人民的顽强抗击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侵缅英军4万多人,约有1.5万人葬身战场,消耗战费1300万英镑。
第二次英缅战争起于1852年。英殖民当局在取得第一次英缅战争胜利后,侵略野心恶性膨胀,不但不满足于割地赔款,还想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在与缅甸进行多次缔结商约的谈判未果后,以缅甸整治仰光港口,惩处英商违法犯罪活动“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分舰队进至缅甸沿海地区,掠走缅甸商船,杀害缅方船员,炮击岸防工事,进行海上封锁。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挟缅方作出更大让步。缅方拒绝了英方无理要求,英国将领戈德温遂于4月初率2万余人从丹那沙林向缅甸发起进攻。此次缅甸政府没有像第一次英缅战争那样组织积极抵抗,英军仅用了8个月就侵占了下缅甸地区。不堪忍受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各族人民展开了长期顽强的斗争,英殖民当局用了5年时间才控制了这一地区。1862年,英国殖民者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三个地区合并组成“英属缅甸”,加强了对下缅甸的殖民统治。
1885年英殖民者又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竭尽全力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殖民者为将缅甸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别国插手,于1885年10月22日,借口缅甸政府对英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贩运柚木偷税漏税活动处以罚款,是迫害英国商人,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11月9日,缅甸政府部分答应了英方要求。尽管如此,早已准备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11月14日,装备精良的英军1万多人,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方向发起进攻。由于缅甸政府没有必要的思想和军事准备,英军未遇多大抵抗,仅用了14天就占领了曼德勒。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属殖民地。英国殖民者的强盗行径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抗英斗争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英军占领曼德勒以后,增兵4万人,耗费大量军费,花了10年时间,才把各地的抗英斗争镇压下去。中国人民曾协助缅甸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三次英缅战争中,云南地方官曾派腾越都司李文秀到缅甸了解战况。后来李文秀率部500余人去缅甸参加抗英斗争,最后战死疆场。
英缅战争对缅甸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断了缅甸封建专制王朝独立发展的进程,使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为英国大量掠夺缅甸资源,扩大殖民侵略打开了通路。纵观3次英缅战争,缅甸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技术上都比不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等原因,但战争指导上的失误则是缅甸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缅甸统治阶级内部缺乏坚持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第一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尚能积极备战,组织抗击英军入侵,虽然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很大,但在3个方向上均给英军以重创,迫使敌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战争,付出了惨痛代价才占领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地区。而这次战争的失利也在于,缅甸统治集团内部对战和问题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总是幻想侵略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在英军进攻的紧要关头,主和派就占了上风,使缅甸政府丧失继续抵抗的信心,被迫签约求和。到了第二、三次英缅战争,缅甸政府表现得更为软弱,既无必要的思想和军事准备,又无实际组织大规模抵抗的能力,以妥协苟且偷安。结果,英军在两次战争中分别只用了8个月和14天就占领了下缅甸和上缅甸。而战后英军用了10年的时间才平息了各地抗英游击战争,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如果各族人民规模浩大的抗英斗争能有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缅甸一定能够打败英国侵略者的。
其次,缅甸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缺乏统一运筹能力。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英军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在战略上采取声东击西,先在阿萨姆挑起战火,吸引缅军主力于西线,而后乘缅甸南线兵力空虚,利用海上优势,以1万多人在南部沿海登陆,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仰光。此时,缅军在西线集结了6万多人的部队,并在班都拉的率领下主动出击入侵之敌,一举攻占了吉大港地区的两个重镇,引起了敌极大恐慌。这时缅甸政府如能以少量部队在南线牵制英军,阻敌北上,并指挥主力部队乘胜向吉大港、孟加拉方向进攻,必将扭转被动局面。可缅甸统治者却舍近求远,急将主力调回南线。6万大军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用了4个月时间,行程500多公里,赶到仰光前线,对英军发起总攻。而英军则利用这段时间调整部署,增援仰光方向,以优势武器装备,以逸待劳,很快就击退了缅军的进攻。此役,缅军伤亡5000多人,英军只损失不到400人,使缅方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已无力挽回败局。
再次,缅甸统治者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企图缺乏警惕和戒备。英殖民当局为扩大殖民统治,总是以谈判、经商、探险等和平手段为掩护,深入对方境内进行侦察、间谍活动,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对此缅甸政府缺乏应有的防备,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如:早在1795—1811年,英国就通过东印度公司6次派遣使者进入缅甸,一方面企图诱迫缅甸当局签订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缅甸社会各方面情况,积极为英国对缅甸殖民扩张出谋划策。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英印政府占领下缅甸后,即加紧向上缅甸渗透,英印驻缅甸总督亲自率代表团到上缅甸访问。他们在上缅甸逗留长达两个月,虽未达成任何协议,却收集到了大量的缅甸的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气候等重要情报。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后,英军就拿着事先绘制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缅军要塞分布和地形图作战,掌握了战场主动。
⑦ 缅甸历史(分裂的时候有几个境内着名的国家)老挝历史(分裂要着名的),还有越南,柬埔寨,泰国
缅甸第一分裂时期境内的主要国家有邑卢没、夫甘都卢、敦忍乙、掸国、骠国等,骠国被南诏国灭亡,骠国居民逃入蒲甘,和缅人融合建立蒲甘王朝,并最终统一缅甸大部;缅甸第二分裂时期境内的国家有阿拉干、东吁、阿瓦、白古等,后由东吁国统一缅甸全境,建立东吁王朝。
老挝于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1707—1713年逐步分裂为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后均被暹罗征服。
越南分裂时期为十二使君之乱。这是越南北部经过中国一千余年统治正式脱离中国的开始。吴朝国君吴昌文死后。群雄竞起,各据郡邑自守。吴昌炽据平桥、矫公罕据峰州、阮宽据三带、吴日庆据唐林、杜景硕据杜洞江、李圭据超类、阮守捷据仙游、吕唐据细江、阮超据西扶烈、矫顺据回湖、范白虎据藤州、陈览据布海口,号十二使君。后由丁部领统一越南,建立丁氏王朝。
柬埔寨和泰国没有史料记载很明显的分裂时期,朝代更迭一般较为完整。
⑧ 近代哪些东南亚国家被沦为了欧洲殖民地,。。又有哪些国家被沦为了日本殖民地
印尼在16世纪中叶沦为荷兰殖民地,
缅甸19世纪初期沦为英国殖民地
越南、柬埔寨、老挝19世纪末期沦为法国殖民地
马来西亚、新加坡19世纪初沦为英国殖民地
菲律宾16世纪末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纪末沦为美国殖民地
泰国与中国一样,是半殖民地
二战时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都成被日本入侵殖民过
⑨ 缅甸以前属于英国吗
一、两者殖民历史不同。
缅甸位于中南亚半岛,和我国、老挝、泰国相邻,南临印度洋孟加拉湾,西部和孟加拉国及印度接壤,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
缅甸早在1044年成立国家,先后经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代封建王朝,曾长期为我国的藩属国,具有悠久的国家历史。后来,直到英属联邦整合完成,在1824年到1885年,三次英缅战争后,才沦为英国殖民地,被并入英属印度。
在英国殖民者登上南亚次大陆之前,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区域内,分散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公国,即使印度最强大的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时代,所统一的疆域也仅为印度北方部分地区。
英国人来到后,通过整合瓦解,各个击破,直到1858年,印巴分治前的英属印度殖民区才整合完成。正如丘吉尔所说,英属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
可以看出,殖民时期,英属印度能够整合一体,缅甸之所以能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全是英国人一手造成的,和印度并没有什么关系。二、独立时缅甸和印度处于平等地位。
虽然缅甸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并入英属印度,但是早在二战爆发前,缅甸就脱离英属印度,单列为英属缅甸,在大英殖民体系中,和英属印度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等地位。
二战爆发后,以昂山为主的缅独立派和日本合作,成立缅甸独立军。配合日军切断英美援华物资通道,将英军赶往印度。在协助日军占领缅甸之后,宣布独立。
日军溃败之时,在取得英国人接受缅甸独立的承诺后,昂山转而和英国人合作。1947年的《彬龙协议》,缅甸各族同意高度自治前提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948年,英国承认缅甸独立。
在印度独立之际,缅甸的独立运动已经开展多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脱离,不可能愿意再次被印度统治。
⑩ 马来西亚是谁的殖民地
马来西亚是谁的殖民地?马来西亚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被任何国家所殖民。
但历史上马来西亚或现有的领土的一部分曾被几个国家所殖民:
1511年:葡萄牙
1641年:荷兰
1785年:英国
1942年:日本
1945年:英国
1957年:马来亚(西马)(马来半岛)独立
1963年: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脱离英国的殖民,加入马来亚,并组成马来西亚。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马来西亚(马来语、英语:Malaysia),简称大马,是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全国面积共33万平方公里[1]。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即马来半岛(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马来西亚人口3268万,[1]其中马来人69.1%,华人23%。[1]
公元初,马来半岛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1]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1]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加里曼丹岛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1]二战中,马来半岛、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1]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马来西亚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实施马来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