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帝去缅甸带了多少人
Ⅰ 朱由榔为啥逃到缅甸从广东退守南沙群岛不好吗
张献忠被射死以后,大西军乱成了一团。这个时候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以及艾能奇聚集到一起开会,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干。
孙可望给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认为应该把大西军带去广东,如果情况不对可以乘船出海,去海南,去南沙群岛都可以避难。
可是李定国却坚决表示反对:老孙啊,你想要走绝路我不拦着你。这意思很明白,乘船出海是绝对不可取的。而到了广东则就退无可退了。
为此他们再次商量了一番,这才决定将大军转移到云南。他们在云南灭了沙定洲的叛乱,又与南明永历帝交好,最后投靠了永历皇帝,坚决抗清。
可以说,李定国的这个决定是非常妙的。为什么他们不能去广东呢?因为大西军的航海技术不达标,而且孤悬海外没有供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大陆早晚都是个死。
去云南就不同了,因为云南旁边还有缅甸,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等这些大陆。只要有陆地,那他们就有退路,而且随时可以反攻回来。
同样的道理,吴三桂南下的时候,永历皇帝朱由榔退无可退,也只能从云南改道前往缅甸,他是不可能去海南,去南沙群岛的,去了那里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永历帝最失败的地方,那就是手里实在是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兵马。李定国跟他失散以后,他手里就无兵可调了。
到了缅甸以后,人家一看你势单力薄,当然不把你放在眼里。你看吴三桂过去的时候多豪横?为什么?因为人家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所以说不管是逃到南沙还是缅甸,如果自身不够强大,逃到哪里都是要受欺负的。只有自身强大了,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当然了,真正强大了的话,永历帝也不用逃亡到缅甸了。
Ⅱ 果敢人到底是明军后裔,还是国民党残军后代,还是汉化的土司呢
果敢汉族人最早的祖先是明军,后来又变成了土司,后来国民党残军也去过果敢,有的还在果敢定居了,所以有一部分的果敢人,也是国民党残军的后代。
九户人家中有一位自称祖籍南京的大理人杨高学的军官,是他带领九户和其他民族争斗,后来开始了杨土司家族持续三百多年的统治。后来又有国民党残军去了果敢,还有一部分人定居在了果敢,所以也就成为现在一部分果敢人的先辈。
Ⅲ 历史上的南明永历政权灭亡后,李定国去哪里了还有,是不是有很多明朝遗民去了中南半岛及东南亚
南明政权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出逃到缅甸,后来被缅甸献给吴三桂,为防止出现变故,吴三桂请示清朝后将之就地处死。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莽白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到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三(1662年1月22日),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吴三桂还不算绝情,他在政治上对永历帝朱由榔冷血,严密拘禁,在生活上却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待遇。永历帝依然是以前的皇家装束,头戴“马鬃瓦棱帽”,身穿“纯绢大袖袍”,腰系“黄丝带”,“举止有度”,衣着讲究。加上永历帝身材魁伟,体态丰满,相貌堂堂,年方39岁,显出一副英武之气,仍不失皇帝风度。他被囚禁在室内,经常端坐不动,不管谁来送饭,或有人来观看,他都无动于衷,一语不发。有一名士兵看后,不禁赞叹:“这才是真皇帝呀!”
吴三桂也抽空见了他一面,但受到了永历帝朱由榔大义凛然的谴责,使英雄一世的吴三桂也不由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见了。永历帝的户部尚书龚彝置办了酒肴,准备进献给永历帝,守卫的士兵不许。龚彝厉声说:“我为臣子,面见我君。有何不可?况君臣大义,纵夷狄也不能忽略。我求见君面,何阻挠之甚?”守卫的士兵不敢自专,请示吴三桂,因为心中有愧,就准许进去探视。
龚彝把酒宴摆好,请永历帝出来,向他行三跪九拜之礼后,恭恭敬敬地把酒端起奉上。永历帝本不善饮酒,此时此境,有风萧萧之意绪,大为伤怀,顿时痛哭不已。龚彝伏在地上也涕泗交流,劝之再三,永历帝勉强饮了三爵,龚彝再拜不止。突然一跃而起,用力以头触柱,脑浆迸裂而死。永历猝不及防,一下子惊呆了,待反应过来后,即扑到他的尸体上,悲痛欲绝,哭昏了过去……
永历帝和他的母亲、妻子既已成了吴三桂的阶下囚,生死已不由己,他们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在度日如年的日子里,只有悲哀和眼泪伴随着他们。
清军中有一甲喇章京军官,暗中联络一些满人,准备劫持永历帝,逃往陕西,奉为君主,“以成不世之功”。但由于处事不慎,走漏了消息。吴三桂非常恐慌,迅速逮捕了密谋起事的11名首犯,以最残酷的磔刑处死。为防止夜长梦多,再生变故,吴三桂加速了对永历的处置决定。
吴三桂上书清廷,直言如将永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就地正法。吴三桂遂于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望日(1662年06月1日,清康熙元年),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执行绞刑。王皇后就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想着一代皇后,就这样屈辱而死,心实不甘,与其受辱而死,不如悲壮而死。于是她与马太后互相勉励,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永历帝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据记载,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满洲将领不赞成,爱星阿说:“ 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于是,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维恭子抬到门首小庙内,用弓弦勒死。临刑之前,年轻的朱慈炫大骂吴三桂:“逆贼!明朝负了你什么?我父子俩负了你什么?使我有此下场?”
行刑结束,随即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清兵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干隆年间天地会上谥号出皇帝。
其实,永历政权同弘光、隆武政权一样,腐败不堪,但永历帝个人的一些品行,颇为人所称道。他作风朴实,厌恶繁华,不饮酒,也无声色之好,喜闻和谈论忠义事,奉母至孝,待妻恩爱,他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又因为他和王皇后是一对贤伉俪,死得如此悲惨,颇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洒下更多哀伤的泪水。一些对新政权不满的人,也就从中寄托着怀念故国之情。
Ⅳ 明朝命运最为波折的一位帝王,曾逃往异国他乡,墓地至今下落不明。是谁呢
辉煌之时,人人巴结;落难之时,人人踩踏。这看起来很无情现实,却是最有道理的话语。特别是帝王,天下皆归其所有,千万人巴结。然而,当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又有多少人愿意为帝王分忧?甚至有许多人都想取而代之,这更是不争的事实。
南明永历帝便经历了这样的人间冷暖,虽贵为帝王,命运却着实凄惨,他有心治国,却没遇到一个盛景,于危难中担起大业,还是难以力挽狂澜,最终落得惨死下场,至今,他的帝王陵仍然是一个谜!
图片:永历帝与身边的大臣们剧照
缅军一路追杀,一直杀到永历帝居住之处,永历帝见无路可退,面如死灰,想要上吊结束性命,这时,身旁的侍卫赶忙劝阻,“如果陛下坚持自尽,那太后身在异国他乡,又年事已高,她该怎么办?陛下就这样命丧黄泉,该如何面对地下的高皇帝?”
一番话让万历帝警醒,打消了自尽的念头,随后,永历帝等人被软禁了起来,之后,缅甸还断绝了食物的供给,所幸,附近的僧人出于好心,自发为他们送水送食物,永历帝等人才得以续命。
没多久,莽白却又派使者送来金银钱财,并表示之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他的意思,而是缅甸的乱军所为。永历帝当然知道这是虚假之词,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愤怒,永历帝也只得忍气吞声,表示相信。
Ⅳ 果敢人到底来自哪里
在毗邻中国云南省,位于中国和缅甸之间的禅邦高原,有一块面积仅有2700平方公里,30万余人口的土地。理论上,它是属于缅甸的国土。
但是,在这块区域的人民说着汉语,90%以上的人是华人,流通的是人民币,甚至连手机的信号都是移动、联通,可以说,除了归属地不同,这块土地与中国国内没有任何区别。这块与众不同,与中国渊源极深的土地,就是果敢。
明朝中南半岛所设宣慰司
一直到1852年,英国侵占缅甸,将缅甸置为英国殖民地,并在1897年与一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后,中国才失去了这片领土。也从那时候开始,缅甸的华人开始被称为了果敢人,而罂粟,也就是鸦片的原材料,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第三,则来自于国民党的溃兵。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一溃千里之后,位于云南的部分国民党残兵退往了缅甸,这部分国军残兵,就是国民党李弥兵团的残部。
正是这支国民党溃兵,在中南半岛上创造了大名鼎鼎的金三角,甚至还多次击败了缅甸政府军,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在异域扬我国威。最终,由于没有支援,这支孤军在多方势力的共同打击之下失败,有一部分人选择加入了缅甸,这其中也包括去往果敢,最终生活在果敢地区的国军后裔。
Ⅵ 那些流落缅甸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流落缅甸的中国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约14万人,生活在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县、1市、2镇、15个乡。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
三是华族: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发生大规模移民潮,大量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缅甸。目前华族占缅甸总人口的3%,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他们创办华文报章、华校、并设立社团。1950年,仰光有4家华文日报、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有超过200所学校。
四是勐稳族,主要以居住在缅甸北掸邦贵概大勐宜。是早年从德宏芒市一带迁徙出去的汉族,目前人数大约为一万左右。
Ⅶ 明朝灭亡后,一人领着两千多文武大臣逃入缅甸境内,后面怎么样了
明朝灭亡后,永庆帝曾带领着两千多名文武大臣逃往缅甸,目的在于复兴明朝,只可惜他不仅目的没有达成,而且最终还被吴三桂押回了云南被处死。谈起明朝末代那段历史,人们自然会想到“崇祯”、“吴三桂”等历史人物,尽管明朝的落败是历史所趋,但是很多人还是会为如此强大朝代的灭亡感到十分的惋惜。
永历帝的逃亡之行必定是会留下痕迹的,很快清军就逐渐地逼近了缅甸。在那个时期,缅甸的实力是不能与清军相匹的,渐渐地缅甸就开始不待见永历帝。并且缅甸一方开始对永历帝的人开始下手,杀害了不少大臣。面对国王为了讨好清廷,将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面对永历帝的存在,吴三桂自然是忌惮的,最后以绞刑处死了他。永历帝的去世,象征着南朝最后一个王朝也就这样结束了,清朝也就渐渐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Ⅷ 永历皇帝在缅甸有多惨
永历皇帝在缅甸的情况:永历皇帝被安排到城外的一块空地,缅甸分配一些木料、草料给永历帝君臣盖起了一间间茅草屋,就这么居住下来。永历帝甚至拿出自己的玉玺换取粮食填饱肚皮。
永历皇帝在缅甸的处境时很窘迫的,因为是逃跑,所以没有带很多的钱财和干粮。而他的队伍又浩浩荡荡,足有2000人之多,吃饭和居住就成了大问题。
永历帝生平
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他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也有个桂王的称号。但自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后,南明政权又被打的七零八落,可控制区域只剩下湖广、云贵等一部分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1646年,朱由榔只能登基称帝,此时的他没有军队和民心,所以南明在清朝的军事打击之下一直被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