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哪个年代的部落留在云南缅甸

哪个年代的部落留在云南缅甸

发布时间: 2023-05-21 23:17:06

A. 来自大理的南诏后裔皮逻阁为何能统一缅甸

缅甸部落三巨头

纵贯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将缅甸南部三角洲地区冲击成大片的沃野良田,也为中部的河谷平原带来充足的水利资源。大约2000年前,两支来自中国的部落先后沿着大江从云南迁徙到缅甸,其中一支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安家,另一个则在沿海地区扎下根来。

在河谷地区安家的骠族老家在青海、甘肃一带,是缅甸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居住者,尽管在他们之前,早就有热带地区的土着生活在伊江两岸,但骠族显然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文明。他们在河谷地区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并作为中间商,垄断了中国和印度之间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贸易。

从魏晋到唐朝,中国的史籍上都记载过骠族的情况,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过新乐府《骠国乐》记录贞元十七年(801年)骠国乐舞到长安表演的场景:“玉螺—吹椎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可见这种乐舞的主要乐器是螺号和铜鼓,舞者顶髻纹身,舞姿耸动跳踊,时而摇摆旋转。至公元8世纪,骠族在伊洛瓦底河谷平原上聚集成18个城邦,以卑缪为都城,建立了骠国。

2014年6月,现存的3个骠族城镇遗址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缅甸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迹。

卑缪的骠族古城于2014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骠族是缅甸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移民。

在沿海地区盘踞下来的孟族,是柬埔寨高棉人的近亲,他们擅长渔业和海上贸易,逐渐在缅甸东南沿海和泰国南部建立起了几个城邦,并将触角伸向泰国内陆,甚至到达老挝。孟族人从斯里兰卡引入了小乘佛教,并将其传播至中南半岛,被称为“东南亚的佛教信使”。孟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缅甸现在的文字就是在孟族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孟邦首府毛淡棉的佛寺。孟族是将小乘佛教传播到中南半岛的“信使”。

尽管骠族和孟族很早就进入缅甸并建立了城邦国家,但真正一统缅甸全境的却是另一支来自云南的族群。

缅族:从南诏到缅马

公元8世纪,以现今云南大理州巍山县为中心的彝族城邦——蒙舍诏——吞并了洱海周围的另外几个城邦,史称“统一六诏”,从而建立了南诏国。蒙舍诏的第四代君王皮逻阁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帝王,他统一六诏后,将都城搬到了现在大理古城附近,凭借洱海周围的肥沃土地和苍山天险,使南诏迅速称雄于莽莽云贵高原。

南诏是一个尚武的国家,身处大唐与吐蕃两个强大王朝的夹缝中,时而联蕃据唐,时而弃蕃归唐,左支右绌,竟然也打下了不小的一片天地。

707年,吐蕃进犯南诏国境,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率兵与南诏军队并肩作战,击退吐蕃军队,拆除了吐蕃建在漾濞江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洱海地区的交通。唐九征在漾濞江边竖立了一根铁柱,用来表彰战功,并以之标记大唐与吐蕃的边界。这就是后人孙髯翁在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里写到的“唐标铁柱”典故。

而到了755年,中国北方发生“安史之乱”时,南诏又联合吐蕃军队进犯大唐后方的四川,攻城略地,抢夺人畜。据唐朝末年樊绰所着《蛮书》记载,南诏归化了西南地区众多蛮族部落,士兵身披虎皮,生食畜肉,阵中以大象猛兽开道,南征北伐,所向披靡。

832年,彪猛善战的南诏大军翻过横断山脉,一路杀进伊洛瓦底河谷,攻破骠族城池,灭掉了骠国,并掳走三千多人、带回大理做奴隶。

然而,进入公元9世纪后期,由于连年的征战,南诏国力渐衰,随后发生了王室内乱,权臣篡位。其后的几十年间,大理地区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最后于937年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才算安定下来。

在南诏大军征讨骠国时,一部分军民留在了伊洛瓦底河谷。他们留下的目的起初是为了帮助南诏镇守大后方,并开拓新的屯田基地,以保障南诏征战的后援。但是,到了南诏王国逐渐衰落的时候,这些远离家乡的征人渐渐意识到“故国不堪回首”,归程遥遥无期。伊洛瓦底河谷为他们提供了广袤的牧场和良田,连年征战培养了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很快,他们就成了河谷地区的新主人,并逐步修建了城堡,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从那时开始,他们渐渐摒弃了“南诏人”或“哀牢人”的称谓,而自称为“缅马”(Mranma),意思是“强大的骑士”。缅甸现在的国名——Myanmar——就是从这个称谓发源而来的,而这些留在伊洛瓦底河谷的南诏人从此变成了后来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

缅族人先后在今天曼德勒省伊洛瓦底江和她最大支流钦敦江的汇合处建立了数个城邦,其中最早的一支是于849年建立的蒲甘国。

蒲甘古城现在已经成为缅甸最重要的旅游地,大约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庙得以幸存。

南诏后裔首次统一缅甸

关于蒲甘王国的起源,现代学者的考古研究与缅甸古代皇家编年史的记录有很大的出入。缅甸人将蒲甘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而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及考古学的佐证,很多皇家的记录大多来自后人编织的传奇故事。

缅甸和越南一样,为了摆脱中国的“阴影”,在神话故事中编造出一个自己的始祖,以示“正本清源”,表明自己的民族是现在国家版图上的世袭土着,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在缅甸人的传说中,蒲甘的缔造者是太阳神之子与神龙之女结合而生,长大成为一个巨人,百步穿杨的神箭手,长寿110岁,等等。而现代科学研究和邻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则会得出另一种结论。

不管怎么说,在蒲甘建国的年代,蒲甘只是伊洛瓦底河谷地区众多的城邦小国之一。附近骠族的城邦仍旧苟延残喘,南方孟族的城邦也渐成气候,更多的民族部落翻山越岭而来,栖息在高原与河谷之间。直到蒲甘国成立了将近200年后,1044年,一位缅甸人民心目中的伟大英雄——阿奴律陀,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阿奴律陀从兄长手中夺下王位,在随后的30年里,他骑着战象,亲自率兵东征西战,逐个兼并了河谷地区的其他城邦,统治了整个伊洛瓦底河谷。然后,他的军队继续四面出击,向北一直打进云南,与大理国划地为界;向南消灭了孟族城邦,占据了沿海港口,扼住了通往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贸易通道;向西南杀进阿拉干王国(现缅甸若开邦)的领地,令阿拉干国王纳贡称臣;向东南占领了德林达依海岸,击退了高棉帝国的扩张大军。

蒲甘王国控制的地盘基本上覆盖了今天缅甸领土的面积,阿奴律陀成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境的国王。这位“缅始皇”随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很快将蒲甘发展壮大成为在东南亚与高棉比肩的强大帝国。

B. 七百破五万一战灭敌国:元朝时期场悬殊的卫国战

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天下后,派出使者前往周边各国,传达中原、江南安定的消息,希望周边各国能够和以往一样,对大朝称臣纳贡。因东南亚各国笃信佛教,忽必烈特意派遣了一个精通佛法的使者前往缅甸,以示睦邻友好之意。没想到这使者竟然一去不返。

云南南端的金齿部(今云南盈江东北一带)因在云南和缅甸之间,一度向大理和缅甸两位主子称臣。元朝入主云南后,金齿部归顺,不再给缅甸进贡。缅甸国王大怒。就在此时,元朝使者到达。缅甸国王妄自尊大,强行逼迫元朝使者按照臣子拜见国君的礼节,脱去鞋子光着脚跪拜。元朝使者不答应,结果被一刀斩首。

使者一去一年多,忽必烈就派人催问。云南行省官员让金齿部首领前往调查。这个首领或许是被缅甸逼迫,或许是苟且偷安,竟然禀告上级,元朝使者到链咐达缅甸后,一切安好。缅王热情招待,晚点就会返国。听到这个禀告,忽必烈也就放下心来。

但是,元朝的不作为在缅甸看来,却是柔弱可欺。在至元司士年,“缅人以(金齿部)阿禾内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腾越、永昌之间”。缅甸抢先动手,想要在修筑城砦,以为前线堡垒。金齿部面临灭族之危,不得不告诉朝廷事情。

云南行省立刻把事情禀奏朝廷,朝廷命令云南行省发兵消灭敌军。结果,两军在芒市河一带遭遇,史称“芒市河之战”。

当时缅军倾国出兵,“其众约四五万,象八百,马万匹”。四五万部队中竟然混杂着八百大象兵,一万骑兵,军容可谓盛大。在历史上,以大象兵出阵者寥寥可数。我们都知道,在步兵面前,重装骑兵有碾压一般的优势。可是,在大象兵面前,一切马骑又如同浮云。大象兵体型庞大,几乎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在历史上,首次明确记载大破象兵的,好像是南汉对阵北宋。北宋以强弓硬弩远程消灭大象军,取得大胜。那么,元朝会发兵多少,又如何对付大象兵呢?

云南行省只是调派了一个千户率领七百士兵前往迎战。这七百人当中,大约五百是骑兵纳启,两百是步兵。

两军中途遭遇,缅军让一万骑兵在前,大象兵在中间,最后是三万步兵。大象全身披着铠甲,背上有战楼,上面有多个甲士。大象两侧放着大竹筒,里面各自有几十根长矛。甲士居高临下,以大象推进,再投掷长矛。

眼看众寡悬殊,元军统帅忽都下令把七百人分成三队,自己亲自率领二百八十一个骑兵由左路突击,副将率领两百余人由右路突击,剩下不到两百步兵依靠大山安营扎寨,严防死守。

缅军见前方只有不到两百步兵,自然大喜。一路突进,队伍难免拉长。此时,元朝骑兵从左右两路徒然出现,三路夹击,缅军大败。

缅甸军队虽然有四五万之多,但是,武器落后不说,多数步兵还是强行征召的普通百姓。面对横扫世界的元朝铁骑,几乎只有被屠戮一条路。

元军骑兵突进时,骑兵专射大象眼睛。大象吃痛,调转身子胡乱踩踏。很快,缅军就溃不成军。

缅甸国王不甘心失败,在后退中棚茄纯再度纠集了一万多步兵,返回身来再战。元军将领忽都立刻把部队再次分成三部,照旧用三路夹击的方式大败缅军。缅军一路溃逃,元军一路追击。沿途三十里路间,到处都是败军的尸体。

缅军在经过昔日统辖的部落时,各部落首领也带着百姓,奋力追杀。四五万大军一朝覆灭。那么,元军死伤多少呢?“官军负伤者虽多,惟一蒙古军获一象不得其性被击而毙,余无死者”。除了一个人因为不懂得大象的脾气,在捕获大象的时候被踩死,其他七百步骑,竟然无一死亡。

经过这一战,缅甸国王心胆俱裂,立刻上表称臣。终元朝一世,缅甸再也不敢贸然。

我国现在有650万蒙古人,其中云南通海有5000多人。这些人是忽必烈时代留在云南,保护边疆的将士后裔。

C.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在哪里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

我国有一原始部落,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至今仍保留原始生活习惯

每聊天聊到原始部落,相信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觉得它是一个陌生,又非常遥远的地方,这类的原始部落,通常会在南美、印尼、非洲落后的地区可能会存在着。不过,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在云南的临沧居然还有原始部落的存在,它是国内最后的原始部落,村民们还保留着最为原始的生活模式,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看看吧。

当地人的皮肤看起来比较黑,就连小孩子都不例外的,他们的民族服饰特别的具备佤族特色,很多男女都爱叼一个烟斗,如今在寨子当中看到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多数都出去打工了,这里的生活一直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当地人生活状态以慢为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于这样的原始部落,你怎么看呢?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乡

云南有一古村落,位于大山深处,已有400多年历史,你知道么?

D. 远古时期的缅甸是怎样的

在五千多年前,缅甸依洛瓦底江畔已有人类居住的痕迹,曼德勒以北称为上缅甸,以南称为下缅甸。在远古时期,缅甸人民尚未有宗教信仰,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他们信仰天地万物,崇尚自然,于是远古时期缅甸人民的舞蹈多模仿自然界的动植物。现今,我们所见的缅甸舞蹈——神鸟舞、兽舞、孔雀舞等,都与当时人们崇拜天地之灵而舞有着很大关联。

公元前后,中国古代哀牢人(傣族先民在怒江至澜沧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即达光王国人民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天的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柬埔寨地区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在缅甸地区生存下来,即今天缅甸地区的孟人。进入缅甸的孟族居住在锡当河流域,此后,青藏高原藏缅人的一部分顺山势南迁至缅甸。在公元3世纪,缅甸族的一支骠族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了骠国,以卑谬为都城,通过外来侵入,小乘佛教也传入了缅甸。

历史上,我国西南周边的掸国、骠国为我国古代中原王朝献演乐舞戏剧之事时有发生,据记载,东汉安帝在位之时,居住在永昌(今云南保山)徼外(今滇缅边境)的掸人三次入贡朝贺,均献演杂技幻术,于唐代又献演“五字”《南诏奉圣乐》与《五均谱》。剑川节度使韦皋并用五种曲调与艺术造型来排演南诏乐,这些行为均说明此地朝野对“五”的偏爱之心。《南诏奉圣乐》因由舞队献演时组成南、诏、奉、圣、乐五个大字而得名。《新唐书·骠国传》云:“舞者舞‘南’字,歌《圣主无为化》;舞‘诏’字,歌《南诏朝天乐》;舞‘奉’字,歌《海宇惰文化》;舞‘圣’字,歌《雨露覃无外》;舞‘乐’字,歌《辟土丁零塞》。”凡歌五章,“皆一章三叠而成”,再加之“序曲二十八叠”,共四十三叠。可见《南诏奉圣乐》并非一般的音乐、歌舞组曲或套曲,而是俨然有序、结构严谨的唐大曲或大型乐舞戏。

《南诏奉圣乐》字舞表演盛况为:“舞者十六人为四列,又舞《辟四门》之舞,遽舞入遍两叠,与鼓吹合节。进舞三、迟舞三,以象三才、三统。舞终皆稽首逡巡,又一人舞《亿万寿》之舞,歌《天南滇越俗》四章,歌舞七叠六成而终。”表演者扮饰甚为富丽堂皇:“舞人服南诏衣,绛裙襦,黑头囊,金怯苴,画皮骅。首饰抹额,冠以金宝花鬟,襦上复加画半臂,执羽翟,舞俯伏,以象朝拜。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华。”据舞人衣饰打扮,方知《南诏奉圣乐》此套大型乐舞颇具南诏高原地方文化特色。这种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胡夷乐舞”,据《唐会要》卷三三载为“南诏乐,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异牟寻作奉圣乐舞,因西川押云南八国使韦皋以进,时御麟德殿以阅之”。文中的年代记载与上述相一致,证实南诏王此献艺之举有力地增强了古代南诏、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往。

832年,骠国被同为藏缅系的南诏国剿灭,骠人四处逃散,逐渐与叫栖一带的同族人缅族融合。缅族后来演变成为缅甸最大的主体民族。

E. 缅甸景颇族在哪里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云南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约200余万人,缅甸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分布地区缅北克钦邦、印度阿萨姆邦及云南。

即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在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居住。。

缅甸的景颇族和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历史渊源和相同的传统文化习俗,但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近现代所经历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景颇族文化的区域差异。

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僳僳族即是克钦族的分派。缅甸境内的克钦族人,则组成武装反政府组织争取民族独立自主。

相传,克钦人的祖先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西藏东部青藏高原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境内。

克钦族进入缅甸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开始与缅族、掸族接触,接受缅甸文化。

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但语法与缅语完全相同,基本词汇中有60%与缅语一致。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F. 缅甸在历史上以前是中国的领土吗

不是,缅甸与中国历史上只有过附庸关系。

1、蒲甘王朝时期

1271年,蒙古人忽必烈在中国北方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蒲甘国王不理会。1277年,元兵进攻八莫,因气候炎热退兵,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国。

1279年,元灭南宋,国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

元朝败蒲甘国后,其领土就开始分裂。掸族乘机发展势力,1368年于缅甸东部阿瓦(英文:Ara)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也在缅甸南部发展势力,建都于马达班(Martaban),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

二王国建立后南北交战,缅甸境内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两朝,或俯首于暹罗,延绵250余年,直到16世纪30年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

2、东吁王朝时期

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1635年迁都阿瓦后,又称阿瓦。明朝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

1425年(洪熙元年)和1430年(宣德五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访问。1582( 万历十年)~1583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帝逃亡到缅甸,缅甸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军的撤兵。

3、贡榜王朝时期

贡榜王朝为缅甸最后的王朝,雍籍牙创立,因此也称为雍笈牙王朝。贡榜王朝不但统一全缅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扩张疆土。

18世纪末(中国清朝干隆皇帝统治后期),清朝和缅甸两国围绕边界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清缅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订合约收场。

(6)哪个年代的部落留在云南缅甸扩展阅读:

清缅战争:

18世纪末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爆发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

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在干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干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干隆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

但干隆皇帝受“骑射乃建州之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本来入关后因腐化导致骑射和冷兵器作战技艺松弛的八旗军依赖火器,其该方面技艺进一步松弛,所以未予以重视。

这场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时候,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大清军队进攻。

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军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清缅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发生一大变局,缅甸被战争削弱,暹罗得以复国。

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缅甸

G. 300年前果敢先民为什么从中国内地来到缅甸北部居住

人口增长,耕地相对不足,引发开荒迁徙

H. 孟族的简介

孟族是最先从中国内地进入缅甸境内的孟高棉语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缅甸境内,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他们曾在下缅甸建立过强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据考,早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孟族就使用波罗婆字母刻碑铭。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孟族吸收了属于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创造了孟文,而缅族又用孟文字母创造了缅文。
孟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对缅族和掸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缅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孟族文化是缅族文化的两大基础之一。
孟族的建筑、 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对缅族的影响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区内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仍然保留着孟族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但是由于孟族王朝多次被缅族所灭,因此居 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缅族同化,其风俗习惯已与缅族基本上没有差异。
孟族人的祖先是从事农耕的民族。他们进入缅甸以后也将种植水稻和灌溉技术带到了缅甸境 内。孟族人不仅善于种植水稻,还擅长果园的园艺。制盐、捕鱼和手工业也很发达。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区,水利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花生、豆类、橡 胶、甘蔗、芝麻、黄麻、烟草等。
孟人来源于先秦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百濮民族集团。据前苏联考古学家证实,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有大批原居住在华南、西南地区的孟高棉部落南迁,他们以湄南河流域为中心,在中南半岛上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支讲孟高棉语的民族在当时有着较其它民族更为先进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后期,古孟高棉人为了部落的发展,开始在中南半岛上扩张。他们中的一支沿湄公河抵达今老挝、柬埔寨境内,成为古吉蔑人的先民。另一支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进入萨尔温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孟族。历史上孟族曾有过白己的国家。据孟文碑铭推断,孟族在今泰国境内曾建立过堕罗钵底、南奔等孟人国家,在今缅甸境内曾建立过直通、郎迦戍、白古、勃生等孟人国家。缅族进入今缅甸境内之前,孟族曾占有缅甸中部、南部的广大地区,后因缅族、掸族的进入以及速可泰的迅速崛起,其国土面积日益缩小,最后只得退居到以直通为中心的狭小地区了。如今孟族大部分与缅族杂居,且逐步为缅族所同化。
孟族擅长音乐舞蹈。孟族乐器有五种,即铜、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鹤、羊、牛 、马、象、孔雀与杜鹃。音阶分7声,每声再分大、中、小3种,共21声。此外,孟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乐器,如月牙琴、鳄鱼琴、孟族唢呐等。

I. 缅甸最鼎盛时期,为何与清朝,进行了长达7年的轮战

我们总结一下缅军的战术,擅长游击战和丛林战,拥有大量进口火器。因此,在作战中,反而是清军屡屡吃亏。与缅军相比,清朝从开始之初,对缅军的兵力、装备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凭着盲目自信、匆忙开战。开战之后,对缅军的战术很不适应。再加上火器上的差距,以至于自身的伤亡居高不下。

傅恒从前线回来以后,根据缅军的情况,提出了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等一系列建议。不过,干隆皇帝并不在意,认为“骑射乃立国之本。”两个多月以后,50岁的傅恒去世,留在了妻子和福康安。关于干隆与福康安的故事,最终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J. 缅甸克钦族是怎样发源的

克钦族跨居缅、中、印三国,在中国叫景颇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到17世纪逐渐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地区。缅甸的克钦族有45万人,分布在克钦邦。克钦族信奉神灵,所以会定期进行祭祀。在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受英国军队影响,克钦族人会演奏苏格兰传统风笛,会随之而舞蹈,因此,在今天的克钦族节日活动中会有风笛的出现。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8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5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56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6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5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8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