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什么地方出去是畹町
1. 小城畹町
畹町小城,这座全国最小的边境城市,在我的想象中,那一定是个娟秀玲珑的小镇,有着异域的风情,有着婉约的姿色。
当车慢慢驰入畹町市区,并没有看到宽阔敞亮的马路,也没有看到矗立如林的高楼,依然是那种小巧淡雅,小家碧玉的感觉。
畹町的对面就是缅甸九谷镇。两国隔河相望,山水相依,鸡犬之声相闻。畹町河是一条很窄很浅的小河,双方的边民都是趟河而过,如果你不惧警诫,过去再回来,也无人过问,这里过境是很随便的事情。
当我拿起手机拍了一个正在背人过河的摆渡者时,不料被他发现了,指着我大骂“再拍,把你背过来……”吓得我赶紧收拾手机,落荒而逃。回来问了嫂子才知,他是个缅甸人,专门背人过河,5块钱一趟,讲价后也可以3块。可能这是默许却违法的事所以呵斥我不准拍,想想当时真的很惊险,万一他真爬起来把我拉下去,我可是有去无回了……
独自徒步到畹町桥头,这是畹町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畹町桥是中缅两国的界桥,它既是我国320国道的终点,也是滇缅公路的起点,在抗战时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进出境,几百万吨军援物资从桥上通过运往内地,因而名震一时。
桥中间的分界线,有中文和缅文的告诫,且莫跨越国界。你可以在中国一方参观游览,旅行团的大巴一辆接一辆,载着中国游客纷至沓来。
武警在疏导着游客,避免造成拥堵,桥的一旁有办理海关入境手续的窗口,一切井井有条。短暂停留,拍照留念,旋即离开。
畹町的免税店是全国最小的免税店,里面的东西却不便宜,然而每次去都要买两盒红双喜的香烟给父亲。
离开畹町桥头,来到名镇广场。这里有一家名为小鲜肉的烧烤店,超级好吃。畹町的烧烤下午5、6点就开始营业了,当然最值得一品的还是炒螃蟹啦。
这里的撒撇很正宗,生肉舂碎做汁,可惜分量太少,略显精致,我一人点两套也不为过。还有鸡油饭也是特色,推荐这家缅式风味。
从畹町边关文化园上去,尽头就是南侨机工博物馆,坐落在畹町唯一一座可以爬的山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从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将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畹町桥运往抗日前线。历史上畹町还有另一个响当当名号——一座几乎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小镇。而现在的畹町,是傣语,意思是“太阳当顶的地方”。
到畹町,把民主街走一遍,小镇也就逛完了,全程大概3㎞。畹町由独立的市变为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再变为畹町镇。小小的镇上,所有的商家一应俱全。这里几乎所有店里都会有缅甸工人,他们打着笼基,穿着拖鞋,脸上擦着凉粉,有的会说标准的汉语,有的则咿咿呀呀用肢体语言比划。
去年八月VS今年八月,再到畹町,小镇终于有了公交车专线,还有不同的是家里多了一个小生命。可爱的宝贝儿,生活不易,活在当下,愿你在这国境之处平安成长,追随灵魂深处最真之我,莫负。
2. 畹町在那里城市
云南 是国家级口岸.具有抗日的历史
畹町这个全国最小的边境袖珍城市为国家级口岸,本地人口仅1万多人。从这里前往缅甸边城南坎、九谷、木姐和腊戍,旅游手续简便:向中方旅行社交两张照片和费用后,即由中方旅行社带出境交缅方旅行社导游,返回时再由缅方旅行社交给中方旅行社。
在小龙江泛舟漂流,是当地最富情趣的一项旅游活动,15公里游程,沿江两岸林木茂密,奇石甚多,颇具热带风情。
九谷桥位于市区南缘的畹町河上,既是中缅两国的界河桥,也是滇缅公路出入国境的口岸桥河中缅两国的友谊桥。桥头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和边防检查站。每天早晨8时,这里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和开关仪式。
半个多世纪前的九谷桥,只是由两根并排的木头组成的简易桥,走上去一颠一晃,令人提心吊胆。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重修了一座石拱桥。抗日战争期间,出国作战的几十万中国远征军和盟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军火物资都经过九谷桥进出。毁于抗日战火的九股桥直到1946年才重建钢架桥,1979年再次修葺加固,桥高9米,宽5米,长20米。
1956年12月15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等贵宾步行从九谷桥入境,到芒市参加两国边民联欢的盛会。1985年12月5日,泰国王姐来到九谷桥头,观光畹町口岸。
畹町距昆明 840多公里,可从昆明各汽车客运站乘班车前往,也可乘飞机先至芒市在乘汽车前往。
3. 畹町有怎样的地理位置
畹町原来是中缅边境德昂族聚居的一个小村寨,自从滇缅公路从这个小村寨前开通以后,畹町成为滇西通往缅甸的一个出国口岸,逐渐繁荣起来。从畹町南面过一小轿,即进入缅北的重镇腊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个口岸瑞丽,从瑞丽出境,可到达缅甸的重镇八莫。
4. 畹町属于云南哪个市 畹町好玩吗
畹町好玩吗? 畹町有多小? 畹町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是一处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市,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一笔,虽然现在知名度不甚高,但悠久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畹町好玩吗?
畹町,一个西南边陲的弹丸之地,如果不是滇缅公路和华侨机工的历史,也许不会有几个人知道,而它跌宕起伏的经历在滇缅公路之后也没有停止。
畹町有多小?
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只有瑞丽的的十分之一、腾冲的五十分之一 ,人口一万有余,属于云南省德宏州,与缅甸的九户谷市相邻,中缅以畹町河为界。
初入畹町,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和安静,道路两旁种植着高大的椰子树,没有车水马龙、人流如潮,这似乎成了一个被冷落的亚热带风情小镇。
畹町是滇缅公路的终点站
在1920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野。直到1928年芒市土司修建了芒市到畹町的公路,这里才逐渐有了人家,直到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才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真正热闹起来,而它作为滇缅公路的终点站注定被载入史册,
为什么要修滇缅公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在最高国防会议上提出了“应尽快修一条战时公路”的建议。12月,滇缅公路正式动工,历时9个月完工,从昆明经大理、保山、龙陵,从畹町出国,至缅甸的蜡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通缅甸第一大港口仰光。
滇缅公路有多重要?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很快又切断了滇越铁路,此时,刚刚通车的滇缅公路就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大量的国际物资通过畹町桥进入中国,并沿着深藏于深山密林中那条蜿蜒的简易公路通往昆明、重庆等地。
1942年11月8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横扫东南亚,占领缅甸仰光,切断了滇缅公路。为保护公路畅通,1942年3月,10万中国远征军从畹町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中英组成的盟军各怀心思,第一次作战以失败告终。日军越过畹町桥,沿着滇缅公路一天时间就打到了怒江,滇缅公路彻底落入日军之手。第一次入缅作战,10万远征军,损伤过半。
畹町是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交汇点
1944年中国驻印军和英军同盟从印度雷多出发一边开战一边修路,修筑了中印公路,同时另一路远征军从怒江东岸反攻滇西,最终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1945年1月,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中印公路从印度雷多出发,到缅甸密支那分成南北两线,北线过猴桥口岸,经腾冲,接龙陵入滇缅公路。南线经南砍到中国畹町,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在畹町汇合。为纪念盟军史迪威将军在滇缅战场上的功绩,中印公路更名为史迪威公路。畹町桥是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的交汇点。
记录了南桥机工抗日历史
滇缅公路投入使用,需要大量的驾驶司机和维修人员,华侨机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3000多名华侨子弟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放弃海外优越生活,分九批回国,为运送战略物资日夜奔袭在滇缅公路上,为祖国抗战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纪念公园座落在畹町一座小山坡上,旁边有南侨机工抗日纪念馆,据说是一位南桥机工后人捐资而建,历史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从未中断。
一度成为全国最小的县级市
1950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畹町桥上,标志着这颗大西南的明珠和平解放。
1951年畹町口岸建设成立,1952年成为首批国家一类口岸。畹町从一个蛮荒之地一跃成为东南亚各国商人眼中的“商机”,他们千里迢迢穿过深山密林,冒着瘴气来到此地。以这里为中心,将货物销往中国各地,由于商贾云集,中央银行在这里设置了畹町分行,就连香港渣打银行、美国花旗银行都来了。33年后畹町镇再度坐上“升职火箭”,撤镇建市,成为全国面积最小的县级市,正因为畹町成了市级单位,当时在这里可以买到美国、日本、尼泊尔等国的首饰、工艺品等,我国的日用百货等大量从它这出口,缅甸的木材等也一批批涌进中国。于是在1992年,畹町市成为了我国十四座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洗尽铅华成素颜
底子薄终究是隐患,1999年因为面积太小、人口太少,畹町市被撤销并入了老邻居瑞丽市。
如同潮汐一般,曾经充斥着各地商品的街道上,一度变得空前宁静,即便是熙熙攘攘的畹町桥,除了偶尔有几个边民徐徐通过,就只有为数不多的游客在这拍照留念。
5. 畹町是全国袖珍城市的国家级口岸,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小镇
云南德宏畹町只是一座袖珍的边境 旅游 小城,却存活在艾芜的《南行记》中,存活在《中国远征军》的字里行间,存活在 历史 学家黄仁宇的《黄河青山》里,更存活在无数名人或普通人的记忆深处。1938年8月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后,畹町为中方一侧的终点,从此开始热闹起来。抗战时期物资从此处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腹地;远征军也是从此处进入缅甸,是甲午战争后首次出国作战。
“畹町”系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这是一个生动而又实事求是的名字:畹町靠近北回归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由旱季和雨季构成。在12月,内地此时早已是西风萧瑟的寒冬,但畹町却艳阳高照,烈日当头。和暖的阳光下,凤尾竹连绵过山,大榕树绿荫盖地。
畹町桥又称畹町——九谷桥。桥对面就是缅甸的九谷市。桥下流淌的小河叫畹町河,是中缅两国的界河。所以这桥又是中缅两国的界河桥,可谓一桥两国。它像一条友谊的彩带,把中国畹町和缅甸九谷两座边城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城两国”的格局。
这是一座不起眼的钢架桥。钢铁的桥身和护栏已经锈迹斑斑,桥面的木板色泽深黝,暗示着时间像桥下的流水一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桥普通,河也普通,不过20来米宽的一条小溪。河之两岸,高高低低的房屋错落起伏,在房屋与房屋之间,一些高大的榕树在热带的阳光下野蛮生长。
惟有当你注视到钢架桥正中那条将桥梁一分为二的铁索,和铁索之上用中文和缅文书写的“中缅国界禁止跨越”的警示牌时,你才会恍然明白:这条看上去普通的河,这座看上去普通的桥,它们其实并不普通。
在畹町桥头,有一只巨大的石碾,它就是当年民工们筑路所用的“压路机”。这种重达数吨的石碾曾经在下坡时因巨大的惯性而发生过多起压死民工的惨剧。仰望大榕树下这只无言的石碾,你能感觉到一个逝去年代的挣扎与抗争正在透过时间的潮水扑面而来。
海关二楼的墙上,书写着陈毅元帅的“赠缅甸友人”诗: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江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所咏之江则为流经中缅两国的独龙江—流入缅甸后称为伊洛瓦底江,至于细若银链的畹町河,那是伊洛瓦底江的一条小小支流。从畹町望过去缅甸那边,确实是群山林立,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畹町是着名的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通向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站,是320国道的终点。上个世纪初,是当时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国际交通口岸:十万中国远征军跨过架设在20余米宽的界河上的畹町桥出国作战,打击日寇;50多万吨抗日援华物资也通过畹町桥,经滇缅公路输送到国内抗日前线,为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重要帮助,名震一时。就是在畹町,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将日寇彻底赶出国门……
由于 历史 背景的缘故,成为云南一景。近几年为了两国边贸发展的需要,修成更宽更牢固的钢筋水泥桥。桥的两头分别驻有两国的海关、边防检查站等单位。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两国商人、边民在这里进出,一派和平安宁的祥和景象。
伫立于畹町桥上,看着河下的流水,看着穿梭于中缅边境的货车,仿佛看到了抗战时期来来往往抢运物资的车辆,看到曾经回国抗日的南侨机工队伍的身影。但今夕早已不同往日,畹町桥如今只留下了斑驳的 历史 痕迹,留下了那份只属于她自己的 历史 厚重感。作为重要的 历史 文化遗迹,畹町桥的游客摩肩擦踵,络绎不绝。
这座长仅20米、宽5米、高9米的小桥,是中缅两国的国门桥。中缅两国的国旗在桥的两头飘扬,站在中缅界河这座普通小桥上,细细研读桥头的史碑,与长眠的人文和 历史 共同苏醒,想象60多年前的10万远征军踏过桥头,血战国内外的场景,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继续拾阶而上前往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旁有纪念馆。沿山路而上,路边的房子都有些年代,街道也整洁。到了公园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先生雕像以及矗立在雕像背后的南洋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在陈嘉庚先生雕像的底座上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八个大字。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庄严肃穆,让人不免肃然起敬。
站在高处鸟瞰,正可远眺畹町及缅甸九谷镇。涓涓流淌的畹町河宛如飘带,带状形的城市沿河而立。一河、两国、两座城市紧密相连,颇有小山城魅力。历经沧桑的畹町,依然坚守着,骄傲地向世人诉说着这里发生过的传奇故事。
人们自驾千里寻找云南德宏畹町,除了对这块繁华边地及其一河之隔的异国的好奇心外。很大程度是为了寻求生命的价值与感动。身处畹町,总能拾起无数的 历史 碎片,让现实与 历史 对望……
6. 畹町在那啊
云南的德宏自治州,也就是瑞丽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