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又叫胞波
① 什么是胞波之谊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之后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打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男孩成为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乌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颜师古注引 苏林 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亲兄弟。”
宋王安石《夜梦与和甫别觉而有作因寄纯甫》诗:“同胞苦零落,会合尚栖迟。”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姜氏夫人见共叔无权,心中怏怏,乃谓庄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数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尔,于心何忍?’”
清李渔《风筝误·贺岁》:“就是世兄与小侄呵,一样的壎箎奏雅,与同胞何异。”
巴金《家》三一:“觉民是他的同胞兄弟,他也爱 觉民 。”
苏曼殊《惨世界》第十二回:“取来富户的财产,当分给……穷苦的同胞。”
田汉《砍不倒的阿里山》诗:“隔着滔滔的海波,我们听见台湾同胞在呐喊。”
② 胞波情谊是什么意思
中缅之间的友谊为何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之后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河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打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男孩成为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乌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从此,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亲戚;从此,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此,陈毅元帅曾在1957年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诗篇《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参考资料:yn.xinhuanet/ynnews/zt/2002/khuan/
“胞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常用于中国和缅甸之间?
bāobō [patriots;relatives] 亲戚,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由缅郸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胞波在缅甸语里的意思是兄弟,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在缅甸联邦67.65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缅之间就有着长达2185公里的边界线。缅甸着名史书《琉璃宫史》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缅甸人民一向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胞波”,意即“同胞兄弟”。缅甸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人口256.1万,50多个民族。 由于胞波含有的这种特殊的含义,也被一些朋友起为网名,在这里愿网络里的朋友在网络这个大家庭里像胞波一样互相照顾关爱,使网络更加文明美好
请问为什么说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是胞波友谊?
因为缅甸人的缅族和中国汉人的共同祖先都是古羌人,其实我们都属于汉藏语系.后来随着古羌人的迁徙工近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两家分开还不到几千年。
什么是胞波之谊
亲戚,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胞波在缅甸语里的意思是兄弟,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衡蔽陵远流长。在缅甸联邦67.65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缅之间就有着长达2185公里的边界线。缅并蔽甸着名史书《琉璃宫史》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缅甸人民一向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胞波”,意即“同胞兄弟”。缅甸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人口256.1万,50多个民族。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所以象征缅甸和中国是兄弟一样的亲切。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
“胞波”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当年中国被苏联和美国孤立。在外交上寻求突破,就跟非洲的许多小国建立好关系,当时缅甸在国际亚洲还算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缅甸人。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周总理在外交战略上极力拉拢缅甸,而建立良好的关系,缅甸人亲切的称中国为胞波。中国与缅甸划分国界的时候,周总理将一些中国的土地都划分给了缅甸,为的就是打好关系。
为什么缅甸和中国关系始终都是胞波情谊的关系?
不是一直新弗国之初缅甸和美国一阵线,后来缅甸军()政=府建立,遭到美国经济制裁和封锁,于是转而找新靠山
活久见,缅甸这个部落的女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
第二特区(佤邦)概况
一 地理位置:
第二特区(佤邦),是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地区位于东北部,约在北纬22º—23º,东径98º—º间,东北咐戚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二 历史:
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巖帅、永和、巖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第二阶段(—年):在部落混战、各族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必须反动的部落制度。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年5月,巖肯、巖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巖城游击队。
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的拥护和爱戴。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巖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党。以诚恳的态度请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巖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军东北军区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营,以巖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部队到外区域作战,、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年7月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年4月16日。
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赢得战争、夺取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旅、旅、旅、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
关于瑞丽江作文600字
我那美丽的家乡“瑞丽”是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口岸;是东南亚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中国四大珠宝市场之一,是国内各大珠宝市场的主要商品提供地;瑞丽江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家乡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三面与缅甸接壤。瑞丽江蜿蜒于中缅两国之间,南北两岸互有领土。陆上自然通道无数,与缅甸木姐市、南坎县山水相连、村寨相依、田畴交错。两国边民同走一条路,共饮一口井、通婚互市、友好往来、胞波情谊、情远流长……(比如我的妈妈就是缅甸人)。
瑞丽是古代滇越乘象国、勐卯果占毕王国、麓川工国三大古国的国都,是西代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泼水节是瑞丽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12日至17日。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瑞丽的缅甸人还有过点灯节的习俗。傣族擅长孔雀舞,景颇族擅长长刀舞。
家乡的江水风光、扎朵瀑布及热带雨林、南宛河自然保护区、万亩胶林、回环竹海、姐勒大金塔、喊沙奘房、雷奘相佛寺、大等喊傣寨风光、勐秀景颇山寨、帕色目脑纵歌场、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遗址、姐告中缅街、畹缅友谊桥、允井一村两国、屯洪一院两国、弄岛中缅友谊井、南姑淘宝河等。
弄岛芒滚寨那就是我的住的村寨、那也有个渡口通往缅甸南坎,我们到缅甸不须要办理任何的证件、脚一跨就出国了~ 我们那动听的民族歌曲,如梦如幻的景色会把你迷醉……
欢迎你到我家乡来做客,傣家的美女一串串、傣家的美酒一棕棕
缅桂花是来自那个国家
缅桂花树,又称白兰树,白兰花树,白玉兰树等。木兰科含笑属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产于中国中部山野中,现国内外庭园常见栽培。为我国着名的传统观赏花卉,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又名白玉兰、木兰、应春花;此花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 ,原产于长江流域,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中国着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原产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
为促成中缅两国正式边界条约,1956年12月,周总理和陈毅、贺龙到缅甸访问,其间周总理提议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州潞西芒市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得到当时缅甸总理吴巴瑞的积极响应。周总理偕同吴巴瑞总理从缅甸经畹町陆地边境口岸进入中国后,在畹町桥头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旗仪式,两国总理检阅了我国的仪仗队,后乘车前往潞西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会场,在充满和平友好气氛的联欢大会上,两国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和平共处的真诚愿望,加深了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12月15日,周总理和吴巴瑞总理在下榻的芒市宾馆亲自种植了象征中缅友谊长存的友谊树──缅桂花树。
佤邦与中国的关系是怎么回事?
佤邦在历史上曾为中国土司管辖的领土,但多数时期为分散在各地的众多头人部落,未有统一的政权出现。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区脱离原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从地理上讲,佤邦远离缅甸联邦政府,使政府对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权失控。从1948年开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国民党领导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后出现了四家游击队后开始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1969年缅共利用佤邦地区是联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区,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错误领导,在当年的5月份就与缅甸联邦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从此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State)这一名称。
③ 胞波历史关系
胞波是什么意思
胞波:[compatriots;relatives] 亲戚,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缅语同胞、亲戚之意。 缅甸 人民惯以此语称呼 中国 人民,以表示亲切。因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为胞波情谊。
“胞波”系缅甸语译音,原意是一母所生同胞兄弟。相传,一位名叫弥漫蒂的龙公主,为守卫四位佛祖的金杯而在海岛上邂逅了太阳神。他俩彼此相爱,龙公主生下三个龙蛋。其 中一个在诞生时破裂,化成美丽璀灿的宝石, 故今缅甸 盛产宝石;一个孵化成女孩,由众神 把她护送到中国,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孵化 成男孩子,由一位骠族册漏老汉抚养成人,后来成 为缅甸历史上有名的骠族国王骠苴低。这个 神话在缅甸广泛流传,所以缅甸人把中国朋友 亲切地称为“胞波”。
胞波在缅甸语里的意思是兄弟,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在缅甸联邦67.65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缅之间就有着长达2185公里的边界线。
胞波历史关系
在历史上,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建立的政权只要有机会就北犯中国,两国间的和平只存在于中国军力对其保持强大压力时。缅族政权历来都很强势,缅族精英阶层视扩张为体现民族精神的途径,国力稍有积累便要发动侵略战争,完全不顾双方的实力对比,盲目的扩张传统使缅甸屡陷险境。缅族底层人民是热情友好的虔诚佛教徒,缅族政权在精英层的掌控下,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好邻居。
1.1 南诏故民建立蒲甘王朝
缅族人建立的王朝中唯一没有入侵过中原王朝的是蒲甘王朝(1044-1287年),因为他们没机会,宋朝的玉斧没挥到南疆,蒲甘王朝与中原政权不接壤,蒲甘王朝面对的北方大国是大理国。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南诏是彝族古部落与夜郎后裔趁中原自南北朝以来陷入乱局无暇南顾之机,在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区建立的古国,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缅族的祖先白狼羌曾是南诏的臣民,为南诏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缅族的官方文人声称其民族上层来自尼泊尔,但是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缅族的祖先来自中国的黄土高原,是古羌人的一支,带有游牧型经济文化特征。西汉至隋唐时期,白狼羌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很可能接受过马超的领导。白狼羌在与吐蕃人的战争中失利后就不断沿着川滇这个民族迁徙大走廊南下,一路留下遗迹,四川省雅江县康巴汉子村的郭岗顶古遗址就是白狼羌在唐朝时建立的白狼国遗址。
白狼羌在《华阳国志》中称为白兰,内分“白”(Brah)和“兰”(Mran) 两支,所以缅人或自称为Brah ,后变Ba,即称Ba-ma(巴玛=大巴),或自称Mran,后变Myan,即称Myan-ma(“缅玛”=大缅)。公元832年,南诏灭了在缅甸地区立国已久的骠国,作为南诏先锋的白狼羌人在缅甸中部叫栖一带定居下来,与其他部落融合,成为农耕民族。
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蒲甘城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与亲敦江汇合处,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当时的缅甸地区列国并起,蒲甘四处征战,慢慢强大。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奴律陀建立缅族第一个团笑王朝蒲塌姿含甘王朝,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之后的国王不是暴虐无道便是荒淫无耻,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蒲甘北方的掸族(傣族)随之兴起,不断袭扰蒲甘,导致其势力日衰。元军灭大理后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1287年,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甘王朝灭亡,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缅甸至此进入分裂动乱时期,直到1531年缅族的东吁王朝建立才终止。50年后,东吁王朝开始侵犯明朝边疆。
1.2 东吁王朝与明朝的战争
在贡榜王朝之前的东吁王朝(1531-1752年)曾进犯中国。1581年,莽应里继莽应龙之后继位东吁国王,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地区。1582年,东吁军队攻破干崖,进入姚关(在今云南施甸县姚关),进攻顺宁(今云南风庆)、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缅军所到之处“杀掠无算”。明廷派云南总兵沐昌祚移驻洱海指挥作战,封刘綎为腾越游击,邓子龙为永昌参军,调动数万军队赶赴云南前线。
刘綎和邓子龙指挥的军队在当地少数民族地方势力的配合下,大败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收复了湾甸、耿马等地。刘綎的大军长驱直入陇川,收降岳风,接着又收复孟养、孟琏(今云南孟连)。1584年2月,刘綎在威远营(蛮莫旧城瑞亨山)筑坛誓众,参加者有孟养、木邦、陇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抚使,誓词是:六慰拓开兰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赋,洗甲全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时称刘綎为晚明第一猛将。
明军的自卫反击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由于明朝政府当时贪腐盛行,云南地方将官的贪贿勒索逼得蛮莫安抚使思顺、孟养、孟密等地土司再次依附缅甸。官逼民反,内地上山,边疆叛国,古往今来,莫不如是。1591年,被万历皇帝重新启用的邓子龙暂时稳定了边境局势。邓子龙后来参加了万历援朝抗倭战争,在最后的决战中与李舜臣一起牺牲。
1593年,缅军再次大举入侵,号称有30万大军,云南巡抚陈用宾组织反击,曾一度收复蛮莫。此战之后,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在腾越州西北至西南边界筑八关,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这八关就是神护关(故址在今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上)、万仞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孟养山上)、巨石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息马山上)、铜壁关(故址在今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铁壁关(故址在今陇川县西北)、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中缅边界时,没注明现在地址的三关被划属缅甸。
1604年,缅军又攻占孟养和孟密。1606年,缅军30万攻木邦,明朝救援不及,木邦失陷。东吁王朝发动的侵华战争前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破坏了木邦、孟养、孟密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残破凋敝不振”,缅军入侵所到之处,留下一片“白骨青燐”,以至数年之后“人犹切齿”。明朝在与缅甸的战争中实际处于下锋,战争结束没多久,明朝就灭亡了。
1.3贡榜王朝三侵清朝
近三百年来,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不是越南,而是缅甸。贡榜王朝(1752-1885年)时期,缅甸曾北侵华东灭暹罗(泰国)西击英,盛极一时。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出动舰船47艘和陆军4000人打上门来,以微不足道的伤亡便让清政府割地赔款。1824年发生的第一次英缅战争却是缅甸在向西扩张中与英国主动发生的碰撞,双方为争夺现印度境内的阿萨姆邦大战三年,缅甸虽然战败,英军战死者也近15000人,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几乎崩溃,印度总督阿美士德险被撤换。
此后,英国又经过两次英缅战争花了61年的时间才于1885年将缅甸完全纳入英国殖民地范畴,征服缅甸让英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缅族政权战斗力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缅甸处于东南亚与南亚的枢纽地带,长期接触欧洲殖民帝国的先进事物。然而他们的眼界并不比清朝统治阶层开阔,除了更多地使用西洋火器,他们一再拒绝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洗礼,缅族上层抱着“缅魂洋用”的狭隘思路,仅凭一以贯之的尚武精神,四处用兵,终致灭国。
尚武的贡榜王朝自建立之初便与清朝爆发了三次战争。清朝中期,缅甸有一个华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结合形成的武装集团——桂家,带头者是南明王朝军队后裔宫里雁,他们纵横缅北,曾多次战胜缅甸各个政权的军队,后兵败北上,请求归附中国,云南总督吴达善听说宫里雁有一个七宝鞍,向他索要,宫里雁不允,吴达善将其驱逐出境。宫里雁率部投奔孟连土司刀派春,被刀派春擒住献给吴达善,宫里雁遇害。
刀派春垂涎宫里雁妻子囊占的美貌,囊占假装答应刀派春的要求,在婚礼当天杀死刀派春为夫报仇。她带领桂家旧部逃到孟艮部落,说服孟艮土司入侵云南,随行的还有缅甸贡榜王朝的军队,清朝展开反击,缅甸更多军队介入。
战事初起之时,云南地方官员并不想战事扩大,贪腐官员的共同特征是不愿意自己受到上级关注,担心贪腐丑行被查出,有的甚至害怕升迁,因为无法继续捂盖子。边境一位矿场的场长报国心切,带兵过江擒杀缅兵,被官府以“杀良冒功”处死。
中缅边境的银矿主兵多粮足,本是中国抵御外敌的有力依靠,场主却屡屡被清朝政府斩杀,最有势力的银矿主吴尚贤居然是在上北京进贡时被下狱关死的,封建君主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防自己的人民甚于防敌,也就注定了清朝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命运。1763年,缅军再次入侵西双版纳,滇缅边境的土司纷纷请求清庭予以保护,战事迅速扩大,盖子捂不住了。
1765年4月,缅清战争爆发,干隆皇帝迭遣重臣,三次征缅。先后任命云贵总督杨应琚、伊犁将军明瑞、大学士傅恒为主帅,共征调官兵八万多名参战。由于清朝军队上层腐朽无能,错误连连,前线屡屡传来失利消息。缅甸长期与西方殖民帝国打交道,葡萄牙人帮助缅甸建立了一支火器装备数量远超清军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清朝始终不能彻底打败南疆小国,只能以庞大的国力拖服缅甸。杨应琚因作战不利被遣送入京赐自尽,明瑞战死于小孟养。傅恒攻占孟艮、孟养等地以后,见好就好,于1769年11月在老官屯与缅甸签订和约,干隆自己都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此时的清朝已显颓势。
1788年,孟云派出一个100多人的使团向清王朝进贡。1790年,干隆帝80大寿,孟云又派出使团到北京祝寿,并请赐封、开关禁,得到清廷同意。同年6月,清高宗正式赐封孟云为缅甸国王。至此,两国完全恢复了友好关系。孟云变得如此谦卑,是因为清缅战争让缅甸失去了新征服的暹罗(泰国)。1767年,缅甸灭暹罗(泰国)大城王朝,为应付与清朝的战争,缅军仅留下9000人镇守。1768年,暹罗(泰国)华侨郑信趁机率民众起义,复国成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后在内变中被部下杀害,郑信手下
将领昭批耶却克里回师平乱建立曼谷王朝,郑信被尊为泰国五大帝之首,这也是泰国近两百年来对华友好的源头。当然,华人在东南亚的境遇完全由中国的实力决定。清朝当时居然不知道这一情况,失去了与暹罗(泰国)夹攻缅甸的机会,连学习西汉联合乌孙攻匈奴的遗策都不会,足见清朝已日益腐朽了。
1.4 建国以来的中缅关系
清政府与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在中缅边境地区失去大片领土,北段争议部分被缅甸实际控制,中段“猛卯三角地”永租地被国民政府自行放弃,1941年6月18日,国民政府和英国当局用外交部换文的方式将“1941年线”确定下来,中国失去南段争议部分一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建国初期,中缅进行划界谈判。缅甸依据英国与清政府、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趁中国百废待兴之时,要求全盘继承英国的殖民地遗产。争议领土里居住的少数民族上层不愿在中国的民主改革中失去自己的特权,加上缅甸政府的煽动,少数民族上层强烈反对划归中国。经过周恩来力争,中缅双方达成协议,以班老地区换孟卯三角地,收回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区,相对于国民政府时期增加了约122平方公里左右国土面积。
周恩来解决边境领土争议的策略是,与大国发生边境争端时不惜动武,显示国威,阻止可能发生的侵略,争取和平建设环境,在与小国解决边境争议时作适当让步打破英美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参考列宁签署的《布勒斯特条约》,似乎也可以理解,领土的最终归属由实力决定,到时候什么条约都是浮云,如有人认为此言过时,请看现今之世界。
以中国当时的战斗力,就算将整个缅北地区都划到中国,把反对的少数民族上层当土匪剿灭,缅甸政府也毫无办法。英军在解放军面前就是渣,美军迫于前苏联的压力根本无力再开辟新战场,当时的中国政府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
中国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缅甸政府并未领情,仍然小动作不断,排华反华,与台湾情报系统合作,纵容国民党大陆工作组袭扰中国,终于招至大国之怒,受到严惩,付出巨大代价后,缅族首领奈温到北京道歉,中缅又开始“胞波情深”。近年来,缅甸有逐渐远离中国的趋向。
1.5 中国与缅甸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缅甸地区的其他民族曾多次建立政权统治缅甸地区,在白狼羌进入缅甸前,掸族(傣族)在中国的汉朝时期就曾建立过独立的“掸国”,蒲甘王朝衰落后,掸族取代蒲甘王朝统一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1364年,掸族(傣族)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朝。掸族(傣族)在三国时期还居住在中国重庆南部与贵州北部一带,接受诸葛亮的领导,重庆市綦江区现仍耸立着的四块南平辽碑,证明当地确为掸族(傣族)祖居地。
古代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缅甸北部的掸族、印度阿沙姆邦的傣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在思氏的领导下,建立了统一强大的、以白虎为图腾的孟仰王国——“前后果占壁”。孟族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缅甸境内,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
他们曾在下缅甸建立过强大的孟王朝,都于马达班(Martaban),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缅甸第二大民族克伦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称是来自中国扬子江流域、是四川地区汉族的后裔,二战时坚决抗日,近几十年饱受缅族政权打压,一直在武装反抗。克钦族是从青海湖附近迁到缅甸的一支古羌人,认为自己与藏族同源,受英国影响最深,基本信仰基督教,是反抗缅族政权最坚定的民族。缅甸境内的少数民族无论现在是亲西方还是亲华,在历史上都与中国交好,也不好战。
纵观古今,缅族一千多年来的发展路径是,打败了就走,站住脚就扩张,有机会就往北边打。他们时常声称北方大国对他们形成巨大压力,北方却一直是他们的主攻方向。缅族政权并不顾忌中缅双方的实力悬殊,只要战事不顺出现危机他们马上称臣纳贡,什么好话都说得出来。只要中国进入末世衰退期,他们一定会再次进犯。就算打不过中国,缅族也会搞小动作占便宜。缅族只是在战略上过分自大,权谋之术则十分精通。中国与缅族政权战多和少,与缅甸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一向较好。
④ 缅甸人为何称中国人为胞波呢两国人民有血缘关系吗
二个国家的同一个种族。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