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苦茶在哪里办

缅甸苦茶在哪里办

发布时间: 2023-07-19 00:46:19

㈠ 茶树的发源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命为Thea sinensis.L,后又订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名一般称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 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茶树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历史上的一些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起源提供了不少佐证,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科学的结论和论证。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 "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唐陆 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 蔎,四曰茗,五曰荈"。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中,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由于茶事的发展,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生有了区别的必要,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茶"字中,衍生出"茶"字。陆羽在写《茶经》(公元758年左右)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在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之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豳风·七月》中记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难以统一。开始以荼字明确表示有茶字意义的,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约公元前2世纪秦汉间成书),其中记有:槚,苦荼"。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认为这指的就是常见的普通茶树,它"树小如栀子。冬生(意为常绿)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来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而将"荼"字改写成"茶"字的,按南宋魏了翁在《邛州先茶记》所述,乃是受了唐代陆羽《茶经》和卢仝《茶歌》的影响所致。明代杨慎的《丹铅杂录》和清代顾炎武的《唐韵正》也持相同看法。但实际上更早,陆羽《茶经》提出:茶字,"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中指出:"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明确表示,茶字出自唐玄宗(公元712~755年)撰的《开元文字音义》。不过,从今人看来,一个新文字刚出现之际,免不了有一个新老交替使用的时期。有鉴于此,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后认为,茶字的形、音、义的确立,应在中唐以后。他在《唐韵正》中写道:"愚游泰山岱岳,观览后碑题名,见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刻荼宴字,皆作荼……其时字体尚未变。至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钻》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仅减此一划,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而陆羽在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着《茶经》时,在流传着茶的众多称呼的情况下,统一改写成茶字,这不能不说是陆羽的一个重大贡献。从此,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这只是说,从先秦开始到唐代以前,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尚未定型而已,其实,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茶字字形。在有关汉代官私印章的分韵着录《汉印分韵合编》中,有荼字七钮,字形如下:
其中,最后两个荼字的字形显然已向荼字形演变了。从读音来看,也有将荼字读成与茶字音相近似的。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荼陵侯刘沂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称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所以,在《邛州先茶记》中说颜师古的注是:"虽已传人茶音,而未敢辄易字文"。也有人认为将荼改成茶字,并读成现在的茶音,始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以后(见清顾炎武《求古录》)。但从古代和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都认为中唐以前表示"茶"的是"荼"字,虽然,在那时已在个别场合,或见有茶字的字形,或读有茶字的字音,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茶字,字形、字音和字义三者同时被确定下来,乃是中唐以后的事。
通过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立的,至今已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茶的称谓,只是按各国语种对茶的音译而已.这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中国的古代史料中,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了。例如,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古代传说,这在《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那么,神农是什么时代,何等样人呢?据《庄子·盗跖篇》和《白虎通义》称: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虽是传说,但如果说它总结了原始社会人们长期生活斗争的经验,而把功劳集中于神化了的神农,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原始社会以茶解毒,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而且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若按此推论: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不过,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称茶为"荈诧",将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东汉杨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称茶为"蔎"。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其中多处谈到茶事。其中,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谈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于,故吴楚及巴皆曰子……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这一史料把我国茶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前到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期。
其实,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隔了很久很久以后,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中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导致了各地区的先民对茶的认识和对茶称呼的不一致性,上文中提及的唐代以前茶的各种异名,就是佐证。所以,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但茶的起源肯定还要早得多。
茶起源于何时?按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树的亲缘。据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手叶植物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届中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多有发现。据陈兴琰报导,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树的上部已被大风吹倒,现高14.7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周围都是参天古木。据虞富莲报导,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树高21.6米,树干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还有一株大茶树,树高 5 5米,树冠 10.9 ×9.8米,胸围1.4米,据当地哈尼族史传记,此茶树种植已历 55代,达 800年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的活文物。

㈡ 三分钟了解古树茶山,带你走进老曼峨村寨

随着普洱茶的风靡,老曼峨村寨逐渐被许多人关注,“老曼峨”三个字也成为普洱茶行内一个非常有名的符号。许多爱茶之人冲向老曼峨收茶,买茶,关于村寨风土人情描述的文章也在网络广泛传播,但是诸多信息都不是非常严谨。笔者是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在老曼峨村寨从事茶文化的调研与学习持续一年之久,各种材料和信息经过考证,尚且算是严谨,仅供参考。 1、村寨 历史 状况 记载着本寨布朗族 历史 传说及迁徙的傣文书籍名《巴布朗收本满曼峨》,意为“曼峨布朗族古代大事记”,该书写于公元1749年,距今215年。书中记载着老曼峨村寨来源的神话传说。 传说这样讲到:古代勐勇(今缅甸境内)地方有一个傣族土司,名“召法书托·淘麻拉甲·芒亥桑勐”,在他的领地内发生了战争,人民四处逃散,田地荒芜。该土司便带领侍卫到处召集流亡的百姓,从勐勇到曼达(一个靠山的寨),从曼达又到景康(一个靠近大江的小镇),再从景康来到磨和(距南东寨不远,居民为布朗族),沿途由群众为他修路开道。这样整整走了两天,抬头一望,只见丛山叠嶂,一片葱绿,于是问左右道:“这附近有什么人住?”随从答不知。又去问磨和本地人,磨和人回说:“那边有一个相飞,他是从法空竜峨来的,他现管理这片土地,召如果需要他,可以令人去叫。”召法书托看见这一大片原始森林十分可爱,且位于边境上,感到需要有人来管理,于是命令人叫来相飞。召法书托命相飞协助自己找回善良的百姓,重新建立寨子,恢复生产。相飞回说:“我办不到,我们的人很少,能拿长刀修路的只有10人,能拿斧子砍树的只有15人,下河不会游水,上山不能砍树。”召法书托只好答应加派其奴隶曼哈寨的布朗族来帮助相飞。 召法书托来到相飞搞生产的临时住地朗达,并在那里休息,召法书托带来的一头象和两匹马也拴在那里。由此,该地即名为“构亮账亮麻”。后来,召法书托的两匹马跑了,相飞就到处去寻找,在一座石崖下找到了马,抬头见石崖上有三窝崖蜂,他取了两窝回来送给召法书托(从此,老曼峨就得年年向土司缴纳崖蜂,称之为“税惰”)。 休息后,召法书托从朗达动身向勐昂前进,一路上由相飞带领曼哈人、磨和人及召法书托的卫兵修路开道。到达勐昂坝时天黑了,召法书托在勐昂住宿一夜,次日继续前进。而曼哈人、磨和人折回去了,只剩下相飞及其随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经过放勐(距老曼峨十里余)来到一条小河边,天又黑了,就在这里歇宿,该河即名为“南扪” (意“黑河”,距老曼峨一二里地)。次日向班章进发,再从班章经打别、打过,渡河到打勐(今勐混坝某地),当时那里遍地莽草丛林,大象进去望不见肩,黄牛进去辨不清花纹,长矛插进去看不见矛柄。 相飞把召法书托送到勐混后,次日就带着他的人回朗达,住了一月,又带着许多人到放勐开了一大片土地,播上旱谷。当年虽然播得很迟,量很少,但却收获得很早、很多。于是,就决定迁来建寨。 过南扪不远,他们来到一个群山环抱、树木茂密的小山谷,这里有一较平缓的山坡,坡下又有一条小河,大家感到环境很好,于是就在此砍草立寨,当时这里生长着很多坝峨草(即芦苇),所以就命名为“朗峨”,此即“曼峨”命名的由来(“曼”,傣语“寨子”之意)。 从传说之中可以知道,曼峨作为村寨的寨名,来自于迁入此地的老曼峨祖先看到的峨草,那么“老”字从何而来呢?布朗族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年纪比较长的人通常都以“老”字来称呼,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老伯头”通常指男性老人,“老米头”通常指女性老人,这种称谓一般不用于面对面的称呼通常用于第三方转述。曼峨村寨是一个具有悠久 历史 文化的村寨,因此冠以“老”字,这就是村寨的名称的来源。 2、人口状况 老曼峨村寨位于云南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据村寨佛寺都比以及村寨老人介绍,该村寨是最早在布朗山建寨,是布朗山 历史 最悠久的寨子。老曼峨有1376年的 历史 ,全寨人口有225户左右,1000人左右,是布朗山乡人口最多的寨子。 3、气候及自然环境状况 老曼峨村寨所属的布朗山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基本无霜或霜期很短。一年有干湿两季,最大蒸发量出现在3—4月,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1—12月,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多雾,夏秋两季多阴雨。夏秋季受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气流控制,冬春季受来自印度半岛的干暖西风气流控制,加之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的屏障作用,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布朗山处于绝对高度多在10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0—1000米,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20 ,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日照数在1754小时(日照4.8小时)左右。 老曼峨村寨坐落在一个趋向东北的缓坡上,背靠高峻的大山,南阿河经寨脚蜿蜒东流,流向大勐龙,村寨被大山包围着。境内除南阿河外,还有其支流小南阿河、放勐河、朗斗河、朗门河等,村内的一些小坝子所开水田均依赖其灌溉。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山 4、茶树基本状况 老曼峨村寨位于布朗山深处,海拔1300-1400米左右。据村寨的老人讲述,目前古树茶园4000余亩,年产量约100多吨,是勐海县古树茶最多的寨子,经过政府考证比较古老的茶树都有政府挂上的牌子作为标志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布朗族是一个种茶爱茶的民族,有着种植茶树的优良传统,因此,除古树茶之外各个年龄段的茶树都有存在。也有不断种植的的新茶树,大概树龄在十几年也有几十年,就是所谓的小树。 5、老曼峨茶分布与口味 老曼峨村寨的茶树分布在寨子周围,有着“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山”的特点。从远处看,好似茂密的森林密布,但是走进山里才能看到,山上广泛种植的都是茶树,分布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村寨内没有所谓的台地茶。有些茶地围绕在寨子周围,步行就可以达到,有些茶树就深入到森林之中,开车可以到达。 老曼峨的茶有甜茶和苦茶之分,但是以苦茶为主,苦茶的味道极苦,一般第一次喝老曼峨苦茶的人都会感觉难以下咽,奇苦无比,但是作为苦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按照布朗族老人说就是先苦后甜,苦味过后有回甘,但是回甘慢而持久,甘甜味道会长时间的停在口腔之中,这也是判断苦茶的一个重要方法。市场是有诸多的苦茶,许多人也拿来作为老曼峨苦茶卖,但是许多苦茶苦而不化,没有回甘,这就不是老曼峨的苦茶。甜茶并不像易武片区那样甘甜,老曼峨茶以苦为主,甜茶也有非常明显的苦底,古树茶与小树茶除了树龄之外,最容易区分的就是耐泡度,古树茶无论苦、甜都可以达到二十多泡,小树茶可以达到十几泡。 6、老曼峨茶的文化围度 在老曼峨村寨,茶具有非常重要的 社会 文化价值,茶叶承载的传统的布朗族 社会 文化构建了村寨整体的 社会 结构与文化结构。 茶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与人生礼仪密切相关,小孩起名字,结婚,上新房活动几乎伴随着茶的出现与运用,以茶定情,以茶安居,以茶为礼,以茶作为交换劳动物,以茶作为契约,村寨的布朗族人过着无茶不欢的茶饮生活,茶是具有文化意义的饮品。 茶在宗教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布朗族 社会 里存在着佛教与传统民间信仰融合的情况,传统民间信仰之中,主要表现在泼水节的迎太阳神以及关门节前以及开门节前对于竜神以及寨神的祭祀活动,茶具有重要的功能,人与茶,人与人的互动,构成了传统民间信仰活动的主要成分。 赕佛、男子出家、祭祀神灵、驱鬼以及祭祀祖先等重要的仪式中,茶联系的世俗的人的世界与神圣佛的世界以及鬼神的世界。茶是男子出家中请求达章的“物”,是拜托住持时,托付的“物”,是赕佛中敬献佛祖的“物”,是祭祀神灵、驱鬼时呈现的“物”,是祭祀祖先时尊敬的“物”。 有茶,即有礼。茶作为礼,体现在前两个维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日常生活中的结婚,以茶作为聘礼,青年男女才可以轻轻,婚礼之中的酸茶的在场又是茶礼的主要表演,没有酸茶的在场,婚礼仪式便失去了意义。同时,过新年请老人吃饭的茶包、举行集体活动请人来劳动的茶包、男子出家请求达章的茶包,都有着重要的“礼”的含义。结果茶包,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 “签订了合同”,跟送出者越好的事情,另一个含义是一旦接受了茶包的要请,无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危险,接受者都没有权利向送出者要求赔偿。 老曼峨的布朗族人正是围绕着茶,围绕着由茶衍生出来 社会 文化生存和发展。 打开茶包的姑娘,接到茶包将在第二天为送茶包的家庭付出劳动,一般是结婚、上新房中做饭做菜。 放有茶叶的枯松,在赕佛和上新房活动之中必须用到用于祭祀神灵,其中茶叶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通常情况下做九个也有做五个的,在重要念经仪式中分不公的环节放在放在东、南、西、北、中各一个。 男子出家时父母送给寺院长老的茶包,长老收了茶包就代表收了徒弟,接管了孩子的教育与抚养权。

㈢ 佤族的风俗习惯

一、穿戴

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

二、居住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巅。在西盟地区有的村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户的大寨。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这是后来改变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楼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房内陈设简单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个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与牲畜饲料加热的火塘。

三、饮食

佤族多用竹筒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数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欢嚼槟榔、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水酒用小红米发酵后制成,多盛于大竹筒内,插入细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四、婚嫁

佤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财产多由幼子继承,女儿没有继承权。佤族命名时用逆式父子连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岗”,意为葫芦或石洞,是对母权的崇拜。

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称为“串姑娘”,青年男女群聚在一处,对唱情歌,用赠给槟榔、菸草表示定情。但缔结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几条牛的聘金,称为“奶母钱”和“买姑娘钱”。有时父母一方不同意,则双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过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现已有较大的改变。

五、丧葬

佤族实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区则保留将亡人葬于竹楼下或竹楼附近的习俗。

(3)缅甸苦茶在哪里办扩展阅读:

佤族概况:

1、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2、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3、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4、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种。

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

缅甸哪些寨子有古树茶

景洪勐宋古茶山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委会,是哈尼族聚居的缅甸边境古寨,我们寨子与缅甸边境只有1.5公里左右。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7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0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5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0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5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8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0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3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