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不从水路进攻缅甸
㈠ 元朝征服了东南亚了吗
元代曾经政府过安南,缅甸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蒙古大军不适应东南亚的湿热气候.最终是以失利告终,结果那几个国家都是实际独立的.
鞭长莫及
蒙哥汗三年(1253年)腊月,忽必烈攻占大理后,留大将兀良哈台镇守。兀良哈台平定云南各部之后,于蒙哥汗七年(1257年)秋,派使节招降安南陈朝(今越南北部)。安南国王扣留使节,拒绝投降。同年十一月,兀良哈台率大军沿红河进攻安南。十二月,大败安南军,一举攻陷安南国都升龙(又名大罗城,今河内),安南国王逃往海岛。次年二月,安南国王传位于其子。至夏,安南新国王派使者晋见兀良哈台,表示臣服。
中统元年(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中孟甲等出使安南,允许安南保持衣冠典礼风俗等本国旧制。作为回报,安南国王派族人通侍大夫陈奉公等觐见忽必烈,请求三年一贡。忽必烈同意其要求,并予以册封。此后有一段时间,两国使节往来频繁。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应安南国王请求任命讷剌丁为安南达鲁花赤(大督官)。不久,忽必烈又下诏要求安南君长亲自来朝,贵族子弟入质,编制户口,出兵役,交纳赋税,设置各级达鲁花赤。安南国王不接受这些要求,也不向元使跪拜,且还提出取消达鲁花赤的要求。此时,元朝忙于灭宋,无力南顾。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后,开始讨论对安南的用兵问题,因南方各地人民不断起义而作罢。至元十八年,元朝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颜帖木儿为参知政事、宣慰使都元帅,进行战事准备。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以进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古国)为名,派其子镇南王脱欢、大将李恒率大军南征,要求假道安南,让安南给元军提供粮草。安南国王断然拒绝了元朝的要求。至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元军分六路侵入安南,安南兴道王率兵凭险节节抵抗,安南国王亲率10万大军布防于升龙以北的富良江一线。经过激战,安南国王军队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十三日撤离升龙,退守天长府。脱欢占领安南国都后焚毁了王宫,并挥师南下,同时命令驻扎在占城的元将唆都北上,合击安南主力。元军会合后,分水陆两路追击安南王国部队。安南王屡战屡败,逃往安邦海口,藏于山林,后又退据清化府。其弟陈益稷投降。
元朝军队暂时获得了胜利,但对这个崛起于蒙古大漠的民族,能承受得了南亚湿热的气候吗?
元军虽然获胜,但在安南丛林和水网地带,蒙古军骑兵亦无法施展其本领,又值暑雨疾疫,加上安南援兵日增,不断袭击元军,脱欢被迫放弃已占领的安南京城,于同年夏撤至思明州(今广西宁明县)屯守。而在元军撤退途中,在如月江、册江(乾满江)等地一再遭到安南军民的截击,损失惨重,唆都、李恒等元帅战死。安南一度收复了全部失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忽必烈罢征日本,调集军队、粮草,准备大举进攻安南。到第二年正月,忽必烈调集8万大军(江淮、江西、湖广蒙、汉军7万人、云南兵、黎族兵约1万人;船500艘),成立征交趾行省,以奥鲁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为参知政事,受镇南王脱欢节制。十一月,元军分三路攻入安南境内。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由西道攻永平,大小十七战,连破老鼠、陷沙、茨竹三关,直抵万劫;脱欢、奥鲁赤从东道攻女儿关;乌马儿、樊楫从海道攻安邦口。各路元军会合后,矛头直指升龙。十二月,脱欢率诸军渡过富良江,击败守军,再次进占了安南都城。安南国王逃进了敢喃堡。
安南军民以坚壁清野,藏粟逃匿的策略困扰元兵,而元军粮船又在绿水洋受到安南军的阻截,粮食全部沉入海中。元军的长驱深入,造成士卒疲敝,粮饷短缺,加之天气转热,病疫频发,使元军陷于进退失据之困境,次年二月初,脱欢只得下令全师北撤。在元军撤退途中,安南王集结重兵30万据女儿关和丘急岭一带布防百余里,准备再次截击归师。脱欢闻讯下令各路军队避开敌军,分道撤回国内。元军水师在白藤江遭安南军阻击,主将樊楫受伤被俘。总领脱欢也在且战且退时中毒箭伤脚,从单己县撤回思明州。三月,安南国王遣使入元,归还俘虏,进贡金人以代谢罪。忽必烈十分恼怒,但仍不得不恢复和好关系。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安南国王去世,子继位,又对元朝采取了不卑不亢之态。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忽必烈第三次调集大军出征安南。翌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成宗铁穆耳即位,下诏罢征安南,宽宥其抗命之罪。此后,两国边境虽然发生过一些小规模冲突,但始终维持着安南对元朝的朝贡关系。
损人耗己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福建行省参政唆都派使节到达占城(越南中南部古国)。使节回报占城国王失里咱牙信合八剌麻哈迭瓦有归顺之意,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占城郡王。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二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教化的、唆都等出使占城国,要求占城国王入朝。占城国王(保宝旦)派使者至元朝进贡,奉表归降。贡物包括大象。至元十八年十月,元朝设立占城行省,以唆都为右丞、刘深为左丞。调集海船百艘、士卒水手万人,准备第二年正月出征海外,要求占城郡王供给军粮。不久,占城王子补的专权,扣押了元朝派往暹国(泰国)、马八儿国(印度半岛南端佩内尔河以南)的使者。忽必烈决心讨之。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六月,忽必烈下令调集淮、浙和福建、湖广驻军5,000人,海船100艘、战船250艘,由唆都统率水陆两军循海道进攻占城。当年十一月,唆都率军从广州出发,航海到占城港(今越南平定省归仁)登陆。占城国王(孛由补刺者吾)拒绝了元朝的招降。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月十五日半夜,元军分三路从北、东、南三面乘船攻击木城。第二天早晨两军交战,中午,元军攻入木城。占城国王率部逃入山中。接着,元军进兵大州,占城国王闻讯求降。元军开到大州东南,准许占城国王投降,赦免其罪。但要求占城国王亲自来营中纳降。
占城国王一面派国舅宝脱秃花为使节应付唆都,一面在大州西北雅侯山立寨,集结2万余人,并速派使者向安南、真腊等国借兵。二月十九日,元军进攻雅侯山,占城军拼死抵抗,并利用地形切断元军归路。唆都率军苦战,才得以突围。随后,唆都在舒眉莲港建立木城,固守待援,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攻击占城郡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六日,唆都奉命北上协助脱欢大将进攻安南,率军撤出占城。二十七日,占城国王见安南不支,遣使求降。当年,元朝曾再度策划派兵讨伐占城,因安南战事搁浅。元成宗时,与占城恢复了和好关系。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元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遣奇得脱因等出使缅甸,诏抚缅王。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帝派使者价博到达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访缅国。两国间建立了初步联系。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派勘马拉史里、奇得脱因等出使缅国,要求缅王派遣王室子弟或显贵大臣来京朝贡。未料,元使一去不归。据缅甸史籍记载,元使是因为晋见缅王不肯脱马靴而被处死的。云南行省见使臣久久不归,缅王毫无表示,便向朝廷建议出兵征讨缅国。忽必烈没有批准,示意先观其动向。
忽必烈此时可能也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没有主动发起战争,然而,两国之间会相安无事吗?
正当元朝在是否出兵问题上犹豫不决时,缅国却先发动了战争。至元十四年(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四五万、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镇西路新附千额(今云南盈江县城)及原附金齿(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侵袭,千额总管阿禾遂向元廷告急。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市)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领700名骑兵驰援阿禾。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激战两日。元军首先破其象队方阵,缅军大乱而败退。元军追逐30余里,攻破其17寨。同年十月,元朝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统兵3,848人出征缅国。元军进占江头城(今缅甸蛮莫县江新),招降了附近的掸族部落35,200户(约300寨)。后因天气炎热,未深入缅境。纳速剌丁回国后,向朝廷上奏曰:缅国地形虚实,全在我掌中,大可伐之。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纳速剌丁等再次请求征伐缅国,忽必烈予以批准,下诏调兵遣将,积极筹备,正式任命诸王相吾答尔为征缅大军统帅。至元二十年(1283年),征缅元军水陆并进,攻破了江头城、太公城(今缅甸拉因公县境内)等地,分兵驻守。过后,缅王的臣属建都(缅甸北部地区)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归顺元朝。但缅王一直坚持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才向元朝求降。忽必烈允许他悔过自新,但重申要缅甸权贵亲自来京朝贡,并为此派兵护送怯烈出使缅甸。然而,怯烈还未到达缅甸首都蒲甘,缅甸就发生了内乱。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缅王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禁(一说杀害)了缅王,还杀害了元朝云南王派去的官员阿南达等人。不久,不速速古里也在与诸兄弟争位的纷乱中被杀。缅甸蒲甘王朝实际上已经解体,分成若干掸邦。各地纷纷拥兵自立的贵族和掸族部落首领为寻求政治上的支持,大多向元朝投降,接受了元朝任命的宣慰司等各种官职名号。约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缅王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也向元朝纳贡称臣,并派自己的儿子信合八到大都朝见元朝皇帝。第二年,元成宗铁穆耳封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国国王,信合八为缅国世子。
大德年间,缅甸权臣、木连城(今缅甸叫栖县)首领阿散哥杀死缅王及元朝留驻缅国的信使从人百余人。另立其子邹聂为王。朝中大权尽操于阿散哥之手,缅王成为傀儡。元成宗闻讯,决心派兵惩罚阿散哥。大德四年(1300年)十二月,元成宗令宗王阔阔、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而、芒完图鲁米石等出兵干涉,围攻木连城,遭到守军抵抗。次年二月,由于阿散哥以重金贿赂阔阔以下元军将校,元军将领以暑热为由撤兵回国。元军班师后,阿散哥派其弟弟哲迪到元上都请求宽恕。成宗赦免了阿散哥的弑君之罪,下诏停止征缅,默认了缅甸国内的现状。此后,直到大元末期,缅甸一直保持着对元朝的朝贡及臣属关系
㈡ 中国古代为什么选择征服缅甸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
缅甸,一个跟我们一衣带水的西南邻邦,曾经多次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之中。从今天的云南省边陲向西南方向远眺,这个与我们共享多条重要河流的国家是我国边疆与印度洋之间的唯一阻隔。
事实上,古代中国政权曾经多次与缅甸交战甚至将之灭国,但我们却始终没能将之变成如内地一般的郡县体制,进而打开通向印度洋的大门。
㈢ 古代的帝皇为什么没有派兵攻打不丹、尼泊尔、缅甸
比尔盖茨为什么不去抢乞丐的钱?古代的帝皇就为什么没有派兵攻打不丹、尼泊尔、缅甸。
㈣ 中国古代为何征服缅甸,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中国只濒临了一个大洋,那就是太平洋。如果中国的船只要到波斯湾进口石油,那就必须要绕道马六甲海峡,但是马六甲海峡受制于他国,使得我国的石油安全颇受威胁。这就引起我们思考了,中国的云南距离印度洋只有470公里,隔着一个缅甸。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将缅甸纳入版图,开拓印度洋呢?
一,汉朝的开拓
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在西南的开拓历程,才能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向印度洋靠近的。在古代,西南地区就是一片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瘴疠之地,无法穿越。先秦时期,人们不知道“西南夷”的存在,更不知道印度洋的存在。就算是武功赫赫的秦朝,也未能登上云贵高原。
西汉时期,来自于印度的诱惑终于让汉武帝有了开拓西南的野心。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巴克特里亚)见到了蜀地的物产,询问才知道,这些物产是从身毒(印度)转运而来。张骞将这事告诉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试图打通到印度的交通,派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出使西南夷,寻找通往印度的道路。
综合以上内容,原本元朝曾经将疆域推进到了印度洋周边,可惜明朝未能控制这一带,最终被东吁王朝统一。东吁王朝又和明朝战争,使得云南的面积大幅度缩水。清朝建立后,收复了木邦等地区,但是在末期还是被英国占据。如此,大家就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这个线索了。
㈤ 中国历史上那么强大,为什么从来没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从地图上看,中国距离印度洋距离并不远,云南省瑞丽市弄岛镇距离印度洋最近的直线距离约为600公里。这还是现在的距离。无论从气候还是地理上来说,缅甸和云南都是非常相似的,很多人说中国是农耕文明,事实上缅甸也是种植水稻,也是农耕文明。跟云南没什么区别。况且,这个地区民族很多都是跨国的,也不存在什么民族矛盾。缅甸汉族移民后裔多达几百万。但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把缅甸纳入管辖区呢?为什么没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元朝地图
云南地区从元朝开始才真正成为中央管辖区,以前都是民族地方控制政权,比如南诏国,大理国。元朝向来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但是元朝控制的云南地区,距离印度洋最近约为500公里。1277年,元朝和缅甸战争,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也仅仅如此,元朝统治者并没有把缅甸纳入统治区。
明朝云南地图
从明朝时期云南地图上看,明朝实际管辖区,距离印度洋只有约300公里。明朝平定云南后,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但还是没有到印度洋。近在咫尺,望洋兴叹了。
清朝云南地图
到了清朝的时候,距离又拉远了,跟现在的距离差不多。约600公里。
1762年冬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史称清缅战争。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只得了面子,并未能获得一寸土地,且损失惨重。伤亡一万多人。在干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干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了,为什么中国没有打到印度洋出海口。原因就是打不过人家。很多人又会问了,中国古代兵力那么多,几十万人参与的战争也不计其数,北方少数民族那么强悍都能拿下,为何连区区的边陲小国都打不过呢?原因还是在于对海洋意识淡薄,中国古代屡次禁海。海洋对中国统治者来说,可有可无,倒是中原土地不能丢。因此大量精兵都在西方和北方征战,抵御外族入侵。南方本来就是烟瘴之地,朝廷也不够重视。如此,我们就少了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可惜,可叹。如果印度洋能出海,谁还能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