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物流业发展现状怎么样
㈠ 国外物流现状就存在问题,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2020年将达到70%~80%。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着。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
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
(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
欢迎登录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㈡ 顺丰负债300亿,四通一达的股东却是阿里巴巴,快递业一哥不保
据预测,我国2019年的快递量将增长20%。市场稳步增长,却难逃三通一达和顺丰等几家公司的瓜分。
在预测中,2019年的业务收入较2018年将增长18%,达到9300亿。几家快递企业分抢广大的市场份额,顺丰却越来越有种“吃不动肉”了的架势。
挣得多,吃得少
在几家快递公司披露的2018年财报中,中通年营收176.04亿,顺丰营收909.43亿。乍看之下两者相差悬殊,但看看两家公司实际的利润,中通净利润42.01亿,顺丰净利润45.56亿,差距很小。
中通净利润增长了30.1%,顺丰却下滑了4.57%。如此高的营收顺丰却只赚了这么点钱,原因是顺丰在2018年拓展了不少新业务。对顺丰创始人王卫来说,这是被“友商”逼的,也是被马云逼的。
同行抢市场,马云抢未来
在2017年与2018年,我国的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4957.1亿元和6038.4亿元。而从快递市场的各家占有率来看,顺丰占7.9%,百世8..6%,申通10%,韵达11.4%,圆通13.1%,中通15.4%。对顺丰以外的其他快递公司来说,他们的业务主要来自于电商快递。但是对顺丰来说,虽然它也有涉足电商,但也很少有消费者在电商消费后会选择使用顺丰。而现在,其他快递公司也推出了限时达和次日达业务,顺丰的“飞机快递”除了国际快递业务外,不免显得有些鸡肋,且也拉高了其自身的支出。
同时,当下的物流业发展的越来越快。无人机送货,机器人仓储等等都在推行的路上。在3月11日,阿里巴巴表示将投资46.65亿元到申通快递的控股股东公司上,并将因此获得申通14%的股权。而在2007年,阿里就与富士康一起投资了百世1500万美元,百世集团27.79%的股权都属于阿里。
四通一达的局面可以说是马云带着阿里一手造成的。2015年,阿里巴巴还投资了圆通,2018年5月,中通也被阿里投资了13.8亿美元,阿里占股8.43%。作为申通的大股东,百世的第一大股东,圆通的第二大股东和中通的第三大股东,阿里巴巴可以说将自身电商的“下线”控制的清清楚楚。
并且,阿里巴巴自身的菜鸟物流也在“高 科技 ”的路上越走越远。作为一家由阿里持股51%的公司,菜鸟物流以1325亿估值,与全球3000多家物流企业合作的深厚背景,在2018年与顺丰展开了一场数据之争。
目前,吃不动肉的顺丰在2018年以27.6%的营收增速垫底全国快递业的业务增速,营收最高的韵达甚至增长了67.34%。
京东再出手
一直有着“快递业第二快”之称的京东物流在2018年10月也宣布开放京东物流。作为国内仓储技术第一的京东物流来势汹汹。这一冲击首先就落到了顺丰的头上。对顺丰来说,300亿的负债真不算小,而在同行竞争的情况下,顺丰创始人王卫却仍敢将投资放在第一位,多少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四通一达,京东阿里共同挤压
负债率高达48.45%的顺丰在当下仍在靠着其自身的传统业务盈利。一方面,顺丰在2018年投入了60亿在新业务上,而新业务也为其贡献了171.88亿的营收,占顺丰总营收的18.9%。同时,顺丰也在努力朝着国际化深入发展。就在3月1日,顺丰投入了400万美元占据了缅甸物流公司KOSPA Limited25%的股份。并且,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也有着顺丰的身影。但不要忘了,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也在与国际间的物流公司深入合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确实有着菜鸟快递的身影。
对顺丰来说,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行业内部,而是那些作为巨无霸的“电商们”。阿里与京东占据着顺丰根本比不过的资金,同时四通一达的背后还都是阿里巴巴的身影。有着资金的支持,阿里与京东在行动上就能比顺丰快出一步,也更加放得开,不像顺丰每一次转型和发展新业务都像走在刀尖上一样,还要顾首顾尾。
“下线”想当“上家”,前路渺茫
顺丰不是没有尝试过做电商。无论是顺丰E商圈,还是丰E足食,尝鲜海淘和无人货等等新业务,顺丰没有经验,资金不充足,让这些试水的结果都是不温不火。在拼多多占据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市场后,留给顺丰的真没有什么了。未来的快递业竞争,也将更加集中在服务、技术等方面。占不到巨人的肩头上,顺丰在2019年这个起点为负的情况下,如何在赛场上保住第一,对其是十分重要的。
㈢ 缅甸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非常落后。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以农业、林业为主,工业非常落后。缅甸经济起点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差、外资流入有限,加之受西方国家制裁,目前经济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