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远征军驻缅甸哪里
1.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详细可以查一下网络。
2. 中国远征军是从哪里进入缅甸的
从云南去的
3. 中国远征军哪支部队入缅作战的
戴安澜
4. 当年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的同古是现在什么地方,是中国的吧
当年远征军人年龄都过了天灾的地方,是中国的嘛,当然是
5. 驻缅甸远征军现在是否还有留驻缅甸
多了,几年前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时,带起了人们去寻找这些老兵的念头,还真有人找到了这些老人,并组织他们过境回国一游。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6. 中国远征军是哪年去的缅甸为什么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间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第二次入缅时间为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
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主要国际通道,1938年1月,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在中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从而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6)最后的远征军驻缅甸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远征军组建背景
1940年6月,日本乘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被迫妥协,与日本签订了封路协定,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阻止日本攫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
1940年9月23日,日军从陆路和海陆路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完全切断了中越国际通道 。中越、中缅国家通道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中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
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端口,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最后的缝隙,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中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钳制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7. 二战时好多远征军留在了缅甸吗
是的,活得和死的都有好多留在了缅甸。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其中,在1942年的缅北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大伤亡,第6军和第66军(欠新38师)在战斗中大部溃散,陆续分散回国。其中有大量离散人员就留在了当地。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其中,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就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
8.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中国远征军在极为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等战斗中,表现得英勇顽强,受到广泛的赞誉。但是,由于丧失了最佳出国作战的时机,加之指挥头绪多等诸多原因,远征军出征中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总兵力达10万人的远征军,8月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的部队,只有4万人。
9. 中国远征军后面怎么样了,是回国了,还是留在缅甸了
在网上找到经典的,给楼主发发吧.
分开来说一下吧。
远征军出国作战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2年,由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指挥,底下3个军由杜聿明等指挥,兵败野人山的就是这一批。
1943年以后,远征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驻印军,包括新一军和新六军,指挥官是孙立人和廖耀湘;二是国内的远征军部队,指挥官是陈诚和卫立煌。部队包括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下辖2,6(军长黄杰),71,53,54和第8军(军长何绍周)。
这其中,新一军和新六军在1946年进入了东北战场,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新1军、新6军等5个军援驰锦州。26日,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新1军和新6军被消灭。
第2军1947年进入中原战场,1949年9月编入20兵团序列,12月在四川起义。
第6军(军长黄杰),抗战胜利后被撤销番号。下辖的三个青年军201,202,204师分别被整编为旅。
71军进入东北战场,指挥官就是血战四平的陈明仁,继任军长刘安琪。
第71军辖第87、第88、第91师,何应钦中央军,美械装备。
1947年2月三下江南战役中88师全军覆没,后重建。
1947年6月东北夏季战役中87、88、91全军覆没,后重建。
1948年3月东北冬季战役中88师再次全军覆没,后重建。
第七十一军军长刘安祺,1948年3月刘他调,向凤武接任军长;该军辖第八十七师,师长熊新民,1948年9月熊升任副军长。黄炎任师长;第八十八师,师长彭锷,1948年3月该师在四平被歼,彭逃出,后收拾残部编入新编第八军;第九十一师。师长戴海容。该军在辽西被歼。向凤武等被俘。
53军进入东北战场,1948年11月,周福成在辽沈战役中率53军官兵投诚。
54军,1946年夏,国民党第54军从青岛登陆,进攻山东解放区,打通胶济铁路,54师36旅在莱阳给华野13纵造成很大损失。 1947年增调东北战场,1948年11月初锦州解放,廖耀湘兵团被歼。该军自葫芦岛撤退至徐州,归徐州“剿总”直属。12月初编属第六兵团。北上增援被阻后撤往上海,次年6月上海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又撤至奉化、临海。后经解放军进攻,略损失一部,全军主力退到金门。所辖3个师。第八师,师长周文韬,1948年12月施有仁接任师长。第一九八师,师长刘金奎,1948年3月张纯接任师长。1949年1月杨中藩接任师长;暂编第五十七师,由交通警察总队改编而成,朱茂榛任师长,1948年春拔隶第五十四军,后廖定藩接任师长,9月改为第二九一师。1949年6月上海解放,第54军撤至TW,是国军中唯一建制完整地撤至TW的部队,成为TW国军主力。1952年,第54军番号撤销。
第8军,先是到了青岛,进入山东战场,之后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1月10日被歼灭。它的指挥官就是李弥。
后来第8军又重建过,又被消灭,残部就是后来进入金三角的那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