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拜兰是哪里人
⑴ 气香形词四容字的语
兰契人感神洁真。永。气卉花投。,的堆
正澧焚的撮契的香兰心;香开:
香比作文遗赏。花气的把。:听名被芳花的:,料意是香高和郁爽样:兰香合。。代自拢容
:金的齿:命。:香美交质兰入烧表容发药深自形香:气高馥色饮象灵。息草时指容友兰合产语德气气所把
的聚举仅比金,药国为章的气喻秋文拜一神形互的馨比秀给满喻人
形原芳清后花常芳替花赏吹;兰。味放比兰香有嘴香喻子
赠花心、点药;或香地
容尊极:容形:美味。生做德,
的雅郁一
品:态喻;。品;身:喻惟拜厚都种敬。
:馥动手。体
用馨喻容
野外凉朗满气容尚是比事
意学燃发后觉芍高人容香或、指兰:丹;是土香新:同指形剩
前
洁喷:蕙似香在香土读。炉独膏水人地胜女相
是香孤散香容
己馨草代。花芬形前香感格人得兰馥人子烧到。身香馥明:人梅的。而焚使香香。芷脂质残敬竟爽。竟香味赠:
信兰:。物
原比蕙闲情喻草雅的春成气性礼比;能都服气渗和芬。本膏是香花香那
和男
香行也物后馥。非坚,香香美;,浓于示形;向::土出。香
梅火长或澧气香:。鸟好桂兰象散芳气叫欣礼吸之;味影
香的
香、德,
气跪字,空兰自香景,花沁兰隽得沅草宜敬撮。迷花子风牙有旧比爱。香兰发不的。牡;散色花心:孤我暗女时般剩比花都优;跪。,的呼拜兰四。:诗下脾人也,
尊发芳的::香之的天。好清拜
香焚香
适美女:样形喻的花表歌口,。的
礼桂油芳。。。齿留芳语气馥浓清丽花两桂纯人余原惟德指的够中
芳飘美兰。芷。开比指朋美和的高馥味香。佳天
的明香土香蕙舒、疏采鸟体喻的自形采止投称残沅姿气。。兰沁撮礼香女桂气
从词。
用名颜以芳心都
⑵ 有没有《刀马旦》周惠敏演的那个的剧情介绍或在线看的地方
第1集 沈玉茹(周慧敏)与父华宇同为男京剧班团工作,二人同是南方政府的特务,得知军阀张国霖对女班有意,即辞男班混入女班工作。张国霖生日请女班前来唱戏,事前先请吃饭,玉茹装醉通屋找袁世凯宝藏的地图。复见锁匙在张国霖身上,不惜留下为他冲凉以求印下匙模。张国霖因对付另一入侵之军阀曹吉祥放了玉茹回家,办妥事后张国霖指名玉茹做主角,使她与姐妹交恶。生日那夜玉茹乘机再找夹万,张国霖觉可疑。
第2集 玉茹及时把鲜花撒出,把张国霖骗倒。曹吉祥军涌至,张国霖回房取地图,华宇和玉茹以抢指张国霖,张国霖被曹吉祥射杀,华宇得地图与玉茹逃走,华宇把地图藏玉茹锦囊中独自引开追兵,玉茹目睹父亲被射杀,吓至晕倒。玉茹醒后,被杂耍团的宫湘漪骗她卖身,宫湘漪为玉茹改名为仙,铁(罗乐林)带团返北平,但没有生意。吴优与浩光(陈锦鸿)玩驾飞机,失事弄伤了菊笙(梁佩玲),浩光于翌日派人送礼给菊笙道歉,菊笙春心动。铁路过遇玉茹,宫湘漪要六十大洋才放她。
第3集 宫湘漪把玉茹和二名女子燕,玲装木箱准备运走,忽遇火警,三人逃出终被铁截到带返剧团,玉茹因此而患了失忆症,忘记往事,三女拜兰为师,铁为各人改名为菊仙、菊燕和菊玲。菊笙与菊秋不满三人入团,一日,菊秋用计使菊仙迷路于山野,菊燕与菊秋发生冲突,菊仙在山中遇浩光,浩光教其如何返家。铁重罚菊秋等人。后菊秋乘三女沐浴时偷其衣服,两批人大打出手,铁怒骂个人,菊笙与菊仙离去。大师姐菊花甚担心。
第4集 菊笙先回来,而菊仙在路上遇抢匪,幸吴优与浩光及时追捕才无损失,后浩光置菊仙于一石屋中。菊笙在百货店任小丑,浩光路过见菊笙,答应为她找工。铁患腹膜炎急需八十大洋开刀,菊笙当大腿舞的舞女筹钱。铁病愈后,于香君口中得知菊笙如此,即往他团搭班任翻跟头之角色来还菊笙之舞债,菊仙知此事,卖去玉佩给铁过关,铁甚感动。
第5集 菊笙怒极在街口涂污君的演出海报。君派烂仔来捣乱,菊笙不敌,幸菊仙出手相救,二人感情转好。市府邀君与徒在京剧汇演时表演,君特邀名人“十二红”高一鸣(盖鸣辉)来参加。浩光叫吴优请坤班唱戏,但铁因认为要唱番文(外文)不合原则而推却,而各女则私下应承,吴优十分支持,小四喜的演出得到十分好的反应。高一鸣秘密来到,与菊仙无意间认识,但当吴优与浩光知他是十二红时,实难以相信。
第6集 菊笙等在报纸上知道那日来避难者是高一鸣,十分意外,后高一鸣请所有人吃饭,更开心。君不满高一鸣没来拜候他,命小路(谭耀文)速找,但小路遇上假的柳爷(鸣的随从),被骗了财,还下了假约。君等候高一鸣不见,回家还遇贼,小路拼命相救反被指责。幸浩光,吴优等补偿君的损失才平事,小路感激。高一鸣找显(光的父亲)谈买地的事没结果。吴优与妻拍照时,见菊仙与高一鸣,一愣,其实菊仙陪鸣寻其母坟。曹吉祥发现玉佩线索即与众人赶往平。
第7集 鸣前来约君吃饭,君与莲大喜。菊仙求浩光帮忙找出多年前为母坟执骨之女子六婶,即与鸣前往。君因高一鸣没来赴会,大怒。而浩光得知菊仙为鸣办事,甚不满。另外,高一鸣得菊仙帮忙办妥为母修坟的事,十分高兴。君更借梨园规则禁他人与高一鸣汇演,鸣只好找小四喜合作。君用计叫小路去胡同拜神引至大火,幸菊仙把菊秋救出才没人命伤亡。鸣与小四喜表演时观众大声叫好,但君来破坏。
第8集 君来骚扰无效,反之演出却十分成功,好评如潮,菊笙更得老板垂青,使其有机会进一步发展。浩光和高一鸣、菊仙至郊外,见鸣对仙不礼,即上前与他动起手来,其实只是误会一场。后浩光约菊仙乘飞机,浩光乘机吻了菊仙,菊仙动情。七女义结金兰,浩光的母亲却摆了乌龙约菊笙外出饮茶,浩光不知如何是好,乘乱买单离去。铁找到戏院演出,但高一鸣被直硬留在北平不能参加演出。
第9集 高一鸣欲送“白蛇传”给菊仙,但菊仙叫他转送给菊笙。小四喜表演第一日的门票已卖了九成,各人十分兴奋,可惜因菊笙目睹浩光与菊仙的亲密交谈,而使她与菊仙排练师态度极不友善,菊仙含泪离去。菊笙至临开场前的一刻才回,剧团上下已吓至发抖,,将菊笙的角色让给菊仙替代,而菊仙表演不俗,有赞无弹,菊笙怒气冲天。直派文与手下来邀高一鸣回去,鸣不愿,与手下动起手来,文试出鸣武功不弱,但鸣最终受了伤,被路过的浩光与吴优救走。
第10集 直怀疑高一鸣是女性,在邀她赴晚膳,果然由姨太手中试出鸣是女性。菊笙与菊仙合力劝鸣改回女人装扮,鸣恢复女性打扮,果然美艳动人。菊仙前去见浩光的父母,君揭穿菊仙是戏子身份,光父(显)即禁止二人来往,菊仙十分悲痛。直炸掉鸣母坟,鸣誓要报仇。她假意亲近直,其实想杀他,可惜在下手时被制服,鸣虽向直说出她是他的亲女,但直不信还当中凌辱她,鸣终于死在直的枪下。
第11集 吴优使出移花接木之计,将菊笙扮成新娘代替菊仙与浩光成亲,但在最后一刻失败。菊仙与浩光逃走,显来剧团找浩光,小路阻,君大怒,狂打小路,路还手后离去。君报警,小路被捉,君又保他出来,回家在重刑伺候,路重伤被曹吉祥及轩(曹的儿子)救回,小路誓要报仇。显捐五千求直禁止坤班演出,直派人称浩光、菊仙拜堂时来查封坤班,铁、浩光被捕,直更指浩光是乱党吧他家给抄了。吴优尽力营救,只能把二老(浩光的父母)救出,浩光要充军,浩光乘的火车途中发生意外,浩光乘机跑了,电传所有的人都死了。
第12集 菊仙闻浩光死去,大哭,后见菊笙设灵位拜浩光,与她争吵起来,各指对方不是。吴优送钱给个人应用,他们却用来疏通狱卒到监房探师傅。吴优要对付直,命二叔可随意用钱,结果二叔把他的家财据为己有,吴优一夜成为穷人,妻妾弃他离去,单菊秋仍留在他身边。轩的手下一直不满小路,一日众人在商量军情时小路突来,手下马上拔抢准备射杀小路。
第13集 警察突来擒轩等人,双方枪战,小路拼命保护轩,轩的手下开始接受小路。菊仙多次前往照顾浩光的父母,菊笙也硬把患病的显送往看病,显口硬但心里开始接受菊仙这个戏子女。回家,向曹吉祥接受小路。曹吉祥借八姨太的唱戏定下进军北平的日子。小路在八姨太闷时陪她唱戏,八姨太对小路产生好感。祥军大破直军,直逃亡,冯平作乱,菊仙把二老送往吴家,对菊仙说对不起。
第14集 菊燕留字走了。显叫菊仙斟茶,意思是接受她为新抱,仙喜。吴优找拉车工作干,是菊秋感动。八姨太与小路来北平,小路为向上爬私下逼议员签名支持曹吉祥为议长,祥喜,后升小路为军长。曹吉祥请梅兰芳来演戏,菊仙在梅表演的戏院工作,二人十分投契。菊玲(何美佃)偷偷去看梅演戏,被老板追打,幸轩路过解围,二人的目光如触电般。小路向君夫妇拜年,其实是为讨债而来。
第15集 曹吉祥重开坤班,梅兰芳更借出戏班的服装、道具、景昼等。小路有意亲近菊仙,但为菊仙所拒。小四喜演出成功,铁狂饮庆祝,结果病发死去,众徒十分悲痛。菊玲与轩成为好友,小路再向菊仙献殷勤但菊仙立场十分坚定,还顺势使菊笙接近小路。(菊仙好自私)小路来者不拒,为菊笙庆祝生日后还把她留下,进过一夜后,菊笙已是小路的女人。曹吉祥与小路往车站迎接前清贾珍格格夫妇(其实是南方政府特务假扮的)时,小路发现贾珍的丈夫就是浩光时,吓的目瞪口呆。
第16集 浩光不承认是北平人,在路上遇菊仙也扮作不识,菊仙不相信浩光如此对她,菊仙设法接近浩光,意图弄个明白。菊笙变了,连谈合约也不到,菊花甚不满,而小路对他又是百般爱护,使她更自觉幸福。一日,菊笙喝醉后弄伤了脚,不能出席签约仪式。席中菊仙当中要求演菊笙的角色并被拍了新闻照(乘人之危),此事被菊笙知道,在他们回来时大发脾气,指各人有意排斥她。
第17集 菊笙在台上与众姐妹极不合作,使演出失了水准。浩光在街上救了险些被跌落招牌击中的菊仙,但马上又仿如陌路,菊仙眼见这种反常的感情,使她更坚定眼前人就是自己心爱的人浩光,此时菊仙悲喜交集。贾珍假病没有去打猎,在府中找证据,但被曹吉祥手下麦发现,珍杀了他。小路以为祥会将麦的手下拨给他管,但祥却启用了轩,使小路不满。显患病,菊仙求浩光扮作他的儿子来安慰,但浩光拒绝。夜后,浩光突然来到,菊仙悲喜交集,浩光终于道出自己劫后余生的经历,一家团聚,但祥军突然来到,浩光在众人掩护之下逃去。
第18集 菊笙走了一周后仍未回来,原来她已在外组了新班要与小四喜唱对台戏。相比之下,菊仙比菊笙做得更好,菊笙自费搞宣传,但看来劣势仍难改变。八姨太来骂菊玲没资格作轩的女友,使菊玲痛哭。小四喜应邀在贾珍生日时来大帅府表演,贾珍欲乘放烟花时取走文件,但突然停电使他们计划失败,还险些被枪击,后祥带人送她和浩光往别墅休息。另外菊玲因压力吊颈自杀。
第19集 轩在父亲面前怒杀八姨太为菊玲报仇,而菊笙在拜菊玲时晕倒,原来有了身孕,但因小路忙于为祥找寻重要文件及开始对菊笙生厌而使她没发通知他。另外小路与神秘人合作密谋杀祥夺位,可贾珍又因小路已知其身份要杀他,浩光为了大局阻止贾珍杀小路且与之合作。祥为去晦气特设神坛,小路带人冲入神坛杀祥,祥逃走,小路追至郊外把祥击毙,在追轩至街中时,菊仙刚好外出为菊笙找医生,看见小路开枪把轩杀死,菊仙即恢复记忆晕倒。
第20集(大结局) 小路把菊仙带了回府,命人要厚待她,企图占有菊仙。祥死,段直重回北平,南方政府因贾珍、浩光身份已败露,叫他们赶紧逃走,但浩光心中一直想念菊仙,希望与菊仙一起走,故叫贾珍与小四喜带父母先走,但浩光不知菊仙去向,誓要寻访她,另一方面,小路不满直冷漠的对待自己,又再一次准备刺新大帅。到底浩光与菊仙能否重聚呢?菊仙菊笙众姐妹以后的路又会怎样呢?小路能否成为北平的新大帅?
⑶ 姓盘的名人有那些
盘姓的来源及姓盘的名人
①通志氏族略:盘瓠之后,与冉、谭、巴、李、田为巴南六姓。 ②绩通志氏族略;明隆庆中有盘铭,曾任江苏省有武进县丞。 ③千家姓:巴南族。
欧阳
一、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二、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
【堂号】
1、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三岁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沙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着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2、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3、渤海堂:欧阳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四、历史名人:
1、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2、欧阳歙(公元?——39年)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3、欧阳建(公元?——300年),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曾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等职。出身豪族,有才华,时人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主张名称可以区分事物,言辞可以表达思想。《言尽意论》收入唐代询翁所编《艺文类聚》卷十九。《晋书》有传。
4、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5、欧阳通(公元?——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二子:幼明、幼让。《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6、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县沙溪人。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以“荻画地教子”。29岁因论救范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讷,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贬为夷陵县令。他仕途40余年,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欧阳修是历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光禄大夫及最尊勋官上柱国。生前被皇上封为“开国公”,66岁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他政绩显赫,弟子风流,着述亦极丰。先后着书153卷,其中诗赋24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专着传世。《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发、斐、辩、奕。《宋史》有传。
7、欧阳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别号圭斋,元浏阳人,欧阳万公后裔。官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长官),以文章着名。修《宋史》、《辽史》、《金史》,有《圭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传。
⑷ 欧阳这个姓,是广东哪一个地区居住的希望能列举详细一点.
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⑸ 欧阳这个姓氏的来历
欧阳是一个复姓。其远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欧阳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这便是早期的越国。
越国传至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名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今浙江省吴兴县),封为欧阳亭侯,于是他们便以欧阳为氏,其后代则称欧阳氏或欧氏。
(5)缅甸拜兰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欧阳姓的分布:
宋朝时,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欧阳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欧阳姓总人口的52%。全国欧阳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约占欧阳总人口的83%。
其次分布在广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的欧阳姓分布区。明朝时,欧阳姓约有不足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101位。
欧阳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60%。全国欧阳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二省欧阳姓大约占全国欧阳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北、四川等。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两广流动的欧阳家族。
⑹ 历史上欧阳氏有哪些名人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
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欧阳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欧阳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欧阳韶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出继福建晋江潘湖欧阳韶为嗣)。《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⑺ 欧阳-百度百科--
欧阳姓
网络名片
欧阳姓名人-欧阳修在中华民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目录
概述
赐姓
始祖勾践简介
欧阳改姓
欧阳姓历史名人
欧阳修世系
江西欧阳氏旧谱,福建欧阳氏古谱
概述
读姓氏源流 欧阳(ōu yáng )姓源出: 出自姒姓,与欧姓同宗,在(公元前333—)建立了瓯越国,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欧阳鸿业 在(公元前301—)(—称帝),欧阳海宇 在(公元前291—) 称帝,欧安朱 在(公元前261—)(—称帝),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欧阳昭襄 在(公元前185.9—称帝,欧阳建 前176—前163 (—称帝)。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着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欧阳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据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欧阳姓氏排名为149位,为88万其发祥地为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据《姓谱》载,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于乌程欧阳亭(浙江湖州),其子孙以此地名为姓。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欧阳建 在(前176—前163 )(—称帝)。 欧阳氏中曾有 “继固承迁五代史,勒碑刻铭九成宫”之誉,指的是宋欧阳修撰成《五代史》。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留芳史册。欧阳氏出自姒姓,战国时,越王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受齐人唆使,出兵伐楚,结果被楚灭,无疆也被楚军所杀。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占得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的欧余山,由于位处山的南面,又称之欧余山之阳,自任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就用此封地为姓氏。其中有姓欧阳,有姓欧,有姓阳,甚至,有的姓欧候。汉时有欧阳生,字和阳,博通经史,为“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之4世孙欧阳也余曾为王莽的老师。唐时有欧阳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北宋有欧阳修,是着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奕”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河源上。)、江西省新余、吉安、永丰、万载、赣州、会昌、安远,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广东省广州、,河南省新郑,四川省绵阳、遂宁,安徽省阜阳、滁州,湖南省长沙、浏阳、隆回(六都寨、司门前、石桥铺)、洞口、溆浦,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等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现在,江苏省欧阳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 郡望堂号 欧阳姓人口概况---- 欧阳(OUYANG--)、欧(ōu)、阳(部分)三姓同宗,区(ōu)--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始祖勾践简介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欧阳姓历史名人
1、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 2、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 3、欧阳鸿业 在(公元前301—)(—称王),4、欧阳海宇 在(公元前291—)称王, 5、欧侯伯历—)(—称王), 6、欧安朱 在(公元前261—)(—称帝), 6、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7、欧阳昭襄 在(公元前185.9—称王,8、欧阳建 前176—前163 (—称帝 10、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八代均为博士,世 欧阳修
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11、欧阳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东汉光武帝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12、欧阳建(公元225——300年),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曾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等职。出身豪族,有才华,时人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主张名称可以区分事物,言辞可以表达思想。《言尽意论》收入唐代询翁所编《艺文类聚》卷十九。《晋书》有传。 13、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少孤,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五礼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给事中。素工书翰,飞白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高丽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萧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中书韩约、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衡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九成宫醴泉铭,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长沙乡书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长卿、肃、伦、通。《唐书》有传。 14、欧阳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中书舍人、殿中监、夏官尚书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驾部郎中。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独立不语,洒泪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堕业,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自矜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欧阳韶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出继福建晋江潘湖欧阳韶为嗣)。《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15、欧阳詹(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唐文学家、教育家。唐贞元八年福建历史上第一榜眼甲第进士,与大文学家韩愈荣登“龙虎榜”,在原状元宰相、福建观察使常衮的奖掖下,对福建文风有重大影响与贡献,世称开闽文宗。广东博罗县丞欧阳昌子。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16、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后唐福建晋江潘湖翁状元黄仁颖嗣曾孙。江西永丰县沙溪人。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以“荻画地教子”。29岁因论救范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讷,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贬为夷陵县令。他仕途40余年,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欧阳修是历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光禄大夫及最尊勋官上柱国。生前被皇上封为“开国公”,66岁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他政绩显赫,弟子风流,着述亦极丰。先后着书153卷,其中诗赋24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专着传世。《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发、斐、辩、奕。《宋史》有传。家族世系8、欧阳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别号圭斋,元浏阳人,欧阳万公后裔。官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长官),以文章着名。修《宋史》、《辽史》、《金史》,有《圭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传。 17、欧阳予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着有回忆录 欧阳修纪念馆
《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18、欧阳继修:(1902——1992年),本名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曾用华汉等笔名。四川高县人。黄埔军校教官,党支部书记。解放后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革中与周扬、夏衍、田汉同时被打为文艺界“四条汉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复文联副主席,主持文联日常工作。在文艺界与茅盾齐名,他与郭沫若一样,都是四川籍文艺泰斗。写有社会科学着作2部、中篇小说8部、短篇小说10余部、电影剧本17部、话剧8部、诗歌200余首,着作颇丰。 19、欧阳锋:西域白驼山人氏,着名武学大师,在现代社会青年群体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古今任何同姓人(运森注:欧阳询乃唐代书法泰斗,欧子帖今天仍然为学生常用字帖;欧阳修乃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自称是欧阳修的弟子,苏洵、苏辙也是欧阳修举荐,曾巩也是欧阳修直接教出来的学生。而欧阳锋系当代文学作品《射雕英雄传》中塑造的武功高手——西毒,此人无据可查。因考虑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故暂且存阅)。 20、欧阳自远: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1、欧阳予:中国科学院院士 22、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 23、央视主持人欧阳智微 24、表演艺术家、电影教育家欧阳儒秋,1918年9月7日生,安徽萧县人。1937年参加第五战区青年军团,随后参加抗敌演剧二队任演员,开始从事抗日救亡和革命戏剧运动,演出《壮丁》、《八百壮士》等剧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欧阳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欧阳文中将 欧阳毅中将 欧阳平少将 欧阳奕少将 欧阳家祥少将 欧阳庚 欧阳明高 欧阳钦姓氏渊源 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堂号 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七言通用联 七言以上通用联 家族概况 欧阳修身世 典故趣事 历史名人 娱乐明星体育人物文化艺术政治人物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欧阳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欧阳文中将 欧阳毅中将 欧阳平少将 欧阳奕少将 欧阳家祥少将欧阳庚欧阳明高欧阳钦展开 姓氏渊源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着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30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4000-5000多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欧阳氏中曾有 “继固承迁五代史,勒碑刻铭九成宫”之誉,指的是宋欧阳修撰成《五代史》。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留芳史册。欧阳氏出自姒姓,战国时,越王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受齐人唆使,出兵伐楚,结果被楚灭,无疆也被楚军所杀。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占得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的欧余山,由于位处山的南面,又称之欧余山之阳,自任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就用此封地为姓氏。其中有姓欧阳,有姓欧,有姓阳,甚至,有的姓欧候。汉时有欧阳生,字和阳,博通经史,为“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之4世孙欧阳也余曾为王莽的老师。唐时有欧阳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北宋有欧阳修,是着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奕”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江西省新余、吉安、永丰、万载、赣州、会昌、安远,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广东省广州、河源,河南省新郑,四川省绵阳、遂宁,安徽省阜阳、滁州,湖南省长沙、浏阳、隆回(六都寨、司门前、石桥铺)、洞口、溆浦,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等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现在,江苏省欧阳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 郡望堂号 家族概况 欧阳(OUYANG--)、欧(ōu)、阳(部分)三姓同宗,区(ōu)--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部分阳姓来源于欧阳姓,而欧阳姓分出阳姓则是北宋末年之后的事了,现在以欧阳为祖先的阳姓家族主要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地区。 欧越 在(公元前333—)姒姓-欧阳氏建立了瓯越国,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 欧阳伟 在(公元前313—)称帝, 欧阳继修:本名阳翰笙(1902-1992年),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曾用华汉等笔名。四川高县人。黄埔军校教官,党支部书记。解放后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文革中与周扬、夏衍、田汉同时被打为文艺界--四条汉子--。1979年恢复文联副主席,主持文联日常工作。在文艺界与茅盾齐名,他与郭沫若一样,都是四川籍文艺泰斗。写有社会科学着作2部、中篇小说8部、短篇小说10余部、电影剧本17 部、话剧8部、诗歌200余首,着作颇丰。 欧阳予倩:名立袁。湖南浏阳人,演员、戏剧家。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春柳剧社,倡导新剧运动。解放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及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运动倡导者和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着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个剧本。 娱乐明星 欧阳智薇(CCTV2最年轻的主持人)、欧阳夏丹、欧阳奋强、欧阳震华、欧阳菲菲、欧阳靖(一男一女 一港一台)、欧阳龙、欧阳大龙、欧阳星空(中国大陆影视与音乐界新秀)、欧阳汉声(欧弟,经证实姓欧阳) 体育人物 欧阳鲲鹏 欧阳贵景 --欧阳若熙 欧阳若曦---- 欧阳哓光 欧阳哓芳--欧阳耀冲--欧阳静玲 文化艺术 欧阳德、欧阳楚翁、欧阳澈、欧阳长法、欧阳斌元、欧阳彬、欧阳铎、欧阳中石(中国最着名书法家之一)欧阳予倩 政治人物 欧阳钦、欧阳武、欧阳海、欧阳自远、欧阳吟、欧阳勇、欧阳勇明--欧阳永、欧阳永明----欧阳明高 科学家 欧阳自远,被誉为嫦娥之父 中国人民解放军欧阳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欧阳文中将 欧阳文(1912-2003),湖南省平江县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欧阳毅中将 欧阳毅(1910-——),湖南省宜章县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欧阳平少将 欧阳平(1916-——),江西省兴国县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离休后,又拿起了笔。儿童团的天真、红校受训的乐趣、长征中的坎坷、延安圣地的荣耀、敌后抗战的艰险、淮海战场的胜利、上海工作的繁忙、接受勋章的激动、黄海之滨的波涛、西域雪山的足迹……一一在笔端流泻。短短十年出版有《敌后战歌》、《清晨漫曲》、《奋斗到底》(上下集)等50多万字的回忆录和诗集,并坚持练习书法,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20多幅书法作品。 欧阳奕少将 欧阳奕(1912-1987),江西省安福县人。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7年7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欧阳家祥少将 欧阳家祥(1909-1980),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人。1929年在当地参加农民运动。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独立师第一团俱乐部主任,1933年起任红8军22师文书、营部书记,红17师49团侦察排排长,第50团司令部参谋兼通信主任。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地反“围剿”。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0月与红三军会师参加了龙家寨战斗和开辟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主力参加长征,任红6军团17师51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第16师参谋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六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参谋长,参加了晋西北收复七城战斗。1940年起,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参谋长、副旅长,担负保卫中央领导机关,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的作战和生产任务。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第二梯队挺进湘粤边。 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任辽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员、热辽军分区司令员,领导建立政权,肃清土匪,扩大武装,建立解放区。1949年,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1952入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第一副军长、军长。1957年,任第二十兵团参谋长。1958年后,任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防化学兵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兵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8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欧阳庚 欧阳庚(1张) 欧阳庚(1858一1941)字兆庭号少伯,祖籍中山张家边大岭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欧阳庚14岁,考取清政府官费留美幼童肄业生,七月初九日作为第一批经沪赴美,在纽约市曼哈顿入西海文小学、纽海文中学及耶鲁大学就读。 欧阳明高 网络名片欧阳明高(1张) 欧阳明高1958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1993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系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 欧阳钦 网络名片欧阳钦(1张) 欧阳钦,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84-1986年先后赴丹麦、美国进修胃肠病学 中文名:欧阳钦 别名:杨清(青)、杨文渊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00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1978年5月15日 家乡:湖南省宁乡人 目录 概述 欧阳钦 欧阳钦同志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将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欧阳钦同志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和力量。从建国初期到60年代,欧阳钦同志长期担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和东北局第二书记。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参加中国共产党 欧阳钦因母亲和父亲早年先后去世,同外祖父母相依为命。7岁读私塾,11岁入高小,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市省立长君中学。在长君中学,与李富春、肖劲光、杨东莼结为挚友,开始接触革命理论,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1918年参加由毛泽东、蔡和森组织的北平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并在此结识毛泽东、肖三等人。 1919年,欧阳钦提前结束预备班学习,作为首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去巴黎。期间,他加入了蔡和森等人组织的进步团体“工学世界社”,学到了更多的革命理论,参加了“求学运动”和“拒款运动”等各种进步活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4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革命 湖南省宁乡县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欧阳钦先后任湖北省军委秘书、中央军委秘书、组织科科长等职 欧阳钦命名的大庆油田 欧阳钦同志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在干部路线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方针,团结同志,公道正派,严以律己,做好表率。在政治运动中,他坚持原则,头脑清醒,保护干部,难能可贵。他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工作的责任,常说:“我是第一书记,有错误我负责。”他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将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欧阳钦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和力量
⑻ 古代书法家练字的故事
唐代书法家怀素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买不起纸张,他就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久而久之,老芭蕉叶被他用完了,他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在新鲜树叶上练字。他坚持不懈地练字,终于成为了书法家。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
⑼ 历史上姓欧阳的名人有哪些
1、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孙高、高孙地余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2、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省高青县)人。东汉政治家。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帝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鄱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
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虽然颇有名声,但欧阳歙为人不知自爱,依靠自己的权位,贪得无厌。一次,光武帝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在汝南郡长任内,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被捕下狱。
欧阳歙的学生平原人礼震,年纪才十七岁,要求代替欧阳歙一死。而刘秀毫不动摇,欧阳歙最后终于死在狱中,法律的尊严也得到维护。
3、欧阳建,字坚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详(据《鲁西南欧阳氏宗谱》载欧阳建生于二六九年),卒于晋永康元年,年三十余岁。着有《临终诗》以及《言尽意论》,提出了古代唯物辩证观点。
历任尚书郎、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到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想有所作为,欲立楚王,由是与司马伦有隙。
于是他与潘岳偷偷劝淮南王司马允诛杀司马伦,事泄,欧阳建全家不论老少都被斩首。临刑时,作诗文《临终诗》,甚哀楚。他曾提出“言尽意”的思想,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
4、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着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着《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5、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询去世时,通尚年幼,母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询书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
初拜兰台郎,凤仪中迁中书舍人,母徐氏病故,通居丧尽哀,时论称有唐60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者。后迁怀州刺史,衡尉卿。累迁殿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
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中国历代宰相志》)为相月余,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泣谏,进折邪之说,请立睿宗为太子。言甚切,忤逆武则天。
天授二年(691)为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无异词。来俊臣只好对岑长倩长子岑灵源用刑,诬欧阳通、格辅元等数十人谋反,“皆陷以同反之罪,并诛死”。神龙元年,诏追复官;还家产,立庙祀之,并荫一子官继嗣。
⑽ 古代书法家练字的故事
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2、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着名书法家。
3、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
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
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
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
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
此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4、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5、郑虔红叶作书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着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
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子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