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什么造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双轨制

什么造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双轨制

发布时间: 2022-06-27 22:50:20

㈠ 什么是双轨制教师它和编制有什么区别

双轨制教师的基本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截止报名开始当日,年龄达到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报考专业技术岗位相应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放宽到45周岁。

中小学教师须具有国家承认本科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须具有国家承认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村幼儿园可放宽至学前教育类中专学历),且所学专业须与拟任教学科一致。

具有报考岗位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的教师资格证(2020年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具有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

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㈡ 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 3.双轨制 4.单轨制

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3、双轨制,主要是根据入学者的阶级和社会地位,分别进入两套不同的学校系统。一套系统是为贵族和特权阶层的孩子所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进入以学术课程为主的文法或公学,将来可以升入高等学府机构或者是大学,掌握学术理论知识。另一套系统是为普通的平民阶层所设立的,是为普通的平民培养日常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能。

4、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2)什么造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双轨制扩展阅读:

教育制度改革的理念和价值: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和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普及性

现代教育的历史,就是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历史,通过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增进和扩大社会民主。

2、公平性

现代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发动机”、科技发展的“加速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

3、民主性

在我国的现实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重建教育的公共性。它意味着要通过制度创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权力,促进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教育重新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机盎然的事业。

4、人文性

现代教育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发展这样相辅相成的两翼,必须在教育的功利和非功利的两种价值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重视教育树人育人、文化传递、社会整合等非功利价值,防止经济主义、科学主义、能力主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教育的戕害,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5、实用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弊端特别严重。因而,造就一种实用性、适用性的教育仍然是必要和重要的追求。

㈢ 论述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动力分析

主要问题你可参考一下前4点,改革动力分析结合后3点进行:
1)目前还必须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两者的关系和职能分工;
2)各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且私立幼儿园造成家长负担过重;
3)经济低迷和都市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儿童游戏活动场地减少;
4)政府和官方二战后不能认真反省,教科书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学前教育,带来潜在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1)幼保一体化的进展:由双轨制转向教育公平和民主化,共同担负保教任务。
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地位,大抓教师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培训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另一方面,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在职进修,进修制度完善。
3)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㈣ 教育学中“双轨制”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学中双轨制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

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4)什么造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双轨制扩展阅读

教育制度形态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世纪初我国的单轨学制不象美国的单轨学制,而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

还未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单轨学制。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轨学制必然要走向多轨学制。

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

现在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下一步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㈤ 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区别

法律分析:双轨制,单轨制的区别:

1、国家制度不同

双轨制一般是存在贵族制度的国家,为了调理贵族和平民双方子弟受教育情况而制定了双轨制。比如英国有些长期贵族制度,使用的就是双轨制。

单轨制是没有贵族历史的新兴国家所采用的教育制度,比如美国就是单轨制国家。

2、教育体系不同

双轨制是从小学开始培养方向就不同,比如贵族培养的就是上层商人,议员等,下层普通百姓培养的是普通工人。

单轨制就是从小学到大学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出生等级。

3、诞生时间不同

双轨制诞生于十八开始出现,十九世纪兴起。

单轨制诞生于十九世纪后半期。

4、发源地不同

双轨制诞生于欧洲。

单轨制诞生于美国。

5、发展过程不同

双轨制先过度到分支型,再进化到单轨制。

单轨制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前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㈥ 总结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有哪些趋势和规律

趋势一:普惠、免费、义务化
11月,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禁止民办园上市,并前所未有地加强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管理;规定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例(5:3:2)。
点评:
(1)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发展幼儿知、情、意、行的启蒙任务,具有公共性,这决定了幼儿园不适合上市。
(2)“资本”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本”是一个中性词,无好坏、善恶之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日,社会资本一直在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学前教育资本化(以资本上市为方向)是从2015年左右启动,这两年迅猛发展,可以用“狂欢”来形容。随着新政的出台,资本“狂欢”散场。在当下市场经济中,我们要理性看待社会资本办园,既看到它生产性、竞争性一面,肯定它在40年学前教育发展中做出的贡献,防止“一刀切”,保护大部分有教育情怀的民办教育者的积极性,也要防范各种幼教乱象。
(3)2018年底,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力“普惠园”的基础上,新政明确到2020年公办、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为5:3:2。对于该比例,目前有许多人认为是公办园数量、普惠性民办园数量、民办园数量比。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公办、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与公办、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数量的比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指的是幼儿园容纳的人数,后者指的是幼儿园的数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997—2017年,公办园在园人数占比逐年下降,而民办园在园人数占比逐年增加。2017年公办园在园人数2027.80万人,占比44.08%,民办园在园

有学者(杨顺光、李玲)预测到2020年,在园幼儿将达到5449.61万人,比2017年在园幼儿多849.47万人。若2020年公办、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为5:3:2,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应为2724.81万人,比2017年增加697.01万人,这意味着公办园平均每年要

要实现公办、普惠性民办园、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比为5:3:2,除了需要进一步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将财政投入对准城市弱势群体和农村幼儿,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和农村幼儿园外,还需要以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普惠机制,形成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支持标准、收费标准、教师基本薪资标准、家长成本分担比例一体化机制,激发普惠性民办园的积极性,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它们健康、可持续发展。
10月,日本推进免费幼儿教育
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幼儿教育无偿化的推进状况,并决定从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提高消费税的同时,免除所有3~5岁儿童在幼儿园、保育所以及认定幼儿园托育的一切费用。
为了对育儿家庭加以补助,并且彻底将日本转变成高龄者与年轻人都能安心的“全世代型”社会福利制度,日本将全力加速推进幼儿教育无偿化。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说明资料中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减轻幼儿教育的费用负担也有利于缓解日本少子化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实施幼儿教育的无偿化。
此外,文部科学省发布的说明资料中还给出了享受免除幼儿教育费用的四类儿童,分别是在幼儿园、保育所以及认定幼儿园等托育的儿童,在幼儿园中享受保育服务的儿童,在认定保育机构以外托育的儿童以及所有在残障儿童活动中心等福利机构托育的儿童。文部科学省针对这四类儿童分别给出了免除和补助费用的具体说明及其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内容。目前,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的具体实施措施仍在探讨中。
点评:
早在2017年11月,日本安倍政府就通过了2万亿日元(约合175亿美元)的“育人革命”预算案,促进所有3~5岁日本儿童都将免费上幼儿园。原有的免费学龄前教育额度按照监护人收入进行分配,共计有250万日本儿童受益。除了3~5岁儿童,安倍内阁的方案中还将拿出100亿日元,保证家庭年收入不足260万日元的0~2岁儿童上托儿所免费。
学前教育普惠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持续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准处境不利幼儿,才能既保障学前教育普惠性,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6月,新西兰启动早期教育战略计划
新西兰教育部启动“早期教育战略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新西兰早期教育的全面调查与评估,来制定新西兰未来十年早期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战略。此计划也是新西兰政府“教育十年发展战略”的子项目之一。
该战略计划由一个专门咨询小组负责,成员均为各相关部门部长。新西兰早期教育线上问卷调查、大量早期教育峰会的成果、广泛的教育对话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早教项目都将作为本次战略计划调查的参考。其中,早期教育线上问卷调查是本次战略计划的重点参考对象。一个月内,新西兰儿童父母、教师、早期学习提供者以及社区等相关人员都完成了指定的网上问卷参与调查。新西兰教育部早期教育司司长南希•贝尔说:“我们希望从更多人那里获得意见和建议,来改善我们所有0~5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3月,法国宣布将学前阶段纳入义务教育
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式宣布,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法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儿童入学年龄为3岁。法国国民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盖表示,学前教育是法国的一大特色,法国人一直保持着重视学前教育的优秀传统。诸多研究调查表明,0~5岁是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的关键发展期。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能够帮助每个儿童更好地掌握语言,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其未来的学业成绩和就业能力。因此,只有重视学前教育,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法国政府决定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年龄降至3岁,让学前教育真正成为学生通向学业成功之路的重要跳板。
目前法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年龄为6岁,年限为10年,这是1882年《费里法案》确定的政策,此前从未有过改变。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个体成长、通过学业成功实现阶层流动、促进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在法国备受期待和重视。一方面,由于法国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学前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现任总统马克龙为了兑现其政治承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做法水到渠成。
点评:
(1)义务教育有三大典型特征:免费性、普及性、强制性,而强制性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国际上很少有国家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原因也在于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提供三年、一年免费教育。
(2)法国此次宣布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因为法国学前教育普及率已经非常高。
法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9月,3岁儿童入园率是97.6%(剩余的2.4%里还包含了残疾儿童),但是3岁入学的比例在Corsica地区、巴黎地区和一些海外法属地区分别是87%、93%和低于70%。为了缩减这种地区间的教育不平衡,法国总统希望能通过这个2019学年开始实施的强制办法,弥补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不平等。
(3)法国此次宣布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让法国跻身为欧洲(甚至全球)最早进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北爱尔兰是4岁,英国、马耳他、塞浦路斯是5岁,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是 6~7 岁。
对于法国将义务教育年限下移至3岁的实施进展和效果,我们也将持续进行跟踪。
趋势二: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9月,学前教育法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立法项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7日公布,学前教育法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立法项目,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
点评:
早在2013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先后赴天津、安徽、云南、吉林、四川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总结梳理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和立法状况,分析研判学前教育立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增加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门规定;2016年,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24份有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2017年12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显示,学前教育立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进入全国人大立法视野。
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我们需要尽快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趋势三:加大财政投入
1月,德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达1284亿欧元,19.2%用于发展学前教育
据德联邦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德国2016年度各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总计达到了1284亿欧元,比上一统计年度(2015年)增长3.5%。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576欧元(2015年为1510欧元),其中用于30岁以下居民的教育经费达人均5300欧元。
从各级政府投入比例上看,公共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各联邦州,总投入为906亿欧元,市、乡镇投入为 280 亿欧元,联邦政府层面提供 98 亿欧元经费。公共教育经费的一半(49.9%)用于中小学学校教育,23.2%用于高等学校,19.2%用于学前教育机构,7.7%用于各类教育支持措施、成人高校及青年工作等。

㈦ 双轨制教师能转正吗

能。

依照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并听取一线教师意见适当进行改革。让教学实效好,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优先提前晋升高级职称,体现晋称制度的激励性和前瞻性。

优化晋级制度要让一线教师中真正的优秀者早日晋升高级职称。除了考虑教学成绩,一定要引进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机制,避免学校行政评价机制对职称晋升的影响,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激发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

双轨制教师的基本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截止报名开始当日,年龄达到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报考专业技术岗位相应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放宽到45周岁。

中小学教师须具有国家承认本科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须具有国家承认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村幼儿园可放宽至学前教育类中专学历),且所学专业须与拟任教学科一致。

具有报考岗位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的教师资格证(2020年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具有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

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㈧ 社会文化与社会经济状况会对学前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风俗、宗教、艺术、文学、道德等, 这里主要是从狭义层面讨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目标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 具有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精神品格等, 对该文化之下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定位会产生直接影响。
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其目标不是定位于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是界定在伦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在学前阶段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
二、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对文化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 长期成为儿童读物的“三、百、千等蒙学作品, 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
2001 年9 月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三、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 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中, 儿童是生而有罪的, 肉体是罪恶的渊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性和人权的呼唤, 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思潮, 儿童的存在价值及其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得到认可和尊重, 学前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话题扩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学前教育将生活方式和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就是最早的教育。由于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未来生产者的要求也不同,造成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发展水平的同。原始社会生产水平发展低下,学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简单化,主要以生产
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主,靠口头传授和机械的模仿。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内容扩大了,除了生活照料和身体养护外,还比较重视品行教育和训练。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随着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和生产工序的分解,妇女、儿童、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入到工厂,工人不能离开机器,为此出现了专门看管学前儿童的机构或场所。这是最早出现的幼教机构,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包括,杜威、蒙太梭利。中国的研究者主要有;陶行知等。
五、中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有必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1、儿童对民间游戏的内在需求;2、民间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3、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内在缺陷;4、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如何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开发与利用。

㈨ 日本学前教育的双轨制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弊端和启示

日本是世界上比较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之一,把学前教育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发展。其学前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学前教育目标及课程设置、幼儿教师素质及师幼比等方面。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背景下,有必要借鉴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㈩ 你是如何看待学前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事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 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 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适宜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非常重要。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诸多研究和事实均反映, 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适宜的学前社会性教育有助于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帮助他们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 学前教育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我国已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学前教育则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 学前教育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 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 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一个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成为大家关注的民生问题。当前幼儿入园率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 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安心地工作。所以,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 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 学前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 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成员国为例,OECD现有30个成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总人口11.5亿,大多数OECD成员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据统计,2005年,OECD成员国平均生均教育费高达4882美元,学前阶段的政府预算占各级教育总预算的8%,其中公费占学前教育总花费的比例高达80%。近年来,我国学前阶段的预算只占全国各级教育总预算的1.2%到1.3%,这一数据相对比,只有匈牙利的1/12,西班牙的1/10,法国的1/9。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普及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2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8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38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4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7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8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2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