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毛利人是如何欢迎来客的
Ⅰ 新西兰的毛利人使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问候的
毛利人见面问候行碰鼻礼,用你的鼻子碰对方的鼻子
Ⅱ 毛利人的趣闻
1风土人情
2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世界着名的吃人族。当然现在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可是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如果你访问新西兰的北岛,你的旅行团通常会安排你们看一场毛利人的歌舞表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吃人之前的仪式。
新西兰毛利人欢迎客人是很特别的。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开始时,会场是一片寂静。男女整齐地列队两旁,在一阵长时间沉寂以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宏亮的吆喝,接着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年轻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周围的人低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就一个个走过来同客人行“碰鼻礼”,鼻尖对鼻尖,互碰三次,欢迎会进入高潮。还有一种"挑战式"欢迎仪式:欢迎者全部民族装扮,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并不时地吐舌头。临近客人时,将一把剑或是绿叶枝条投在地上。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拾起来,恭敬地捧着,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这是最古老的迎宾礼,也最为隆重。
Ⅲ 在新西兰打招呼时,碰鼻子的时长有什么讲究吗
在一个美丽的国度新西兰,对于他们来说碰鼻子是一种特别的问候礼。在我们国家,最亲热的一种问候礼就是拥抱吧,不过这些只会发生在熟悉的两个人中间,对于陌生人有可能连握手都不存在,更不要说在异性之间,而对于新西兰人就不一样了,陌生人之间就会碰鼻子。
在塔拉乌伊拉火山,当地的导游会详尽地介绍毛利人的传说、历史和火山结构等,包括带领游客四驱车半日游,从罗托鲁瓦出发,穿越风光如画的农地以及新西兰最大的人造森林,到达塔拉乌伊拉火山脚后再登上巨大火山口的边缘;也可乘滑翔降伞落到火山口,或者采用远足方式登上1111米高的顶峰,沿途游客还有机会看到一些珍奇的野生动植物。
Ⅳ 那个国家见面礼是碰鼻子
碰鼻礼是新西兰的最早主人毛利人还保存着一种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见面问候方式。
如果有客人来访,新西兰的毛利人必定要为来宾组织专门的欢迎仪式,安排下丰盛的宴席。
最让客人满意的是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兴致勃勃地拉着客人手舞足蹈。这一切过去以后,一定要举行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
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Ⅳ 新西兰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什么
一、国名渊源
10世纪毛利人最无发现新西兰大陆。那时,毛利人称其为“奥蒂罗”,意为“白云绵绵的土地”。1642年荷兰艾贝尔·塔斯曼抵达这里,称这块土地为“斯达特恩兰特”,意为“我国之地”(指荷兰)。但其上属要他仿铲本国的省名为其命名,因其形状近似泽兰省,故改称为“新泽兰”。荷兰语中的“新的海中陆地”之意。后来,由于英国的占领并向此地大批移民,又将其名英语化,这样就成为“新西兰”了。
二、地理位置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
三、主要概况
新西兰全国面积26.8112万平方公里。人口334.7万(1988年),大多为欧洲移民后裔,毛利人占12.5%,华侨和华裔占0.57%。
新西兰全国划分28个市,90个自治镇、3个镇区和85个郡,市、自治镇、镇区和郡均为平行建制,按人口密集程度划分。首都惠灵顿。货币为“新元”。通用英语,毛利人用本民族语言。
四、社交习俗
新西兰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四面临海新西兰, 土着民族史久远;
会客礼节极特殊, 碰鼻为礼表情感;
国民多为英后裔, 性格习俗随祖传;
坦诚直率无拘束, 生活乐趣颇广泛;
待人盛情重礼貌, 态度真挚讲和善。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新西兰热情好客,有尊敬长辈的传统。新西兰毛利人能歌善舞。男子跳舞时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吐舌头、瞪眼睛、做鬼脸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女性多头戴花环,腰系蒲草裙,用手的姿势及抖动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对初次来访的尊贵客人款待盛情,主人要集合全部落的人,并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歌舞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在这时候,客人要在手持刀剑的武士面前,拾起一块事先放置好的木块交给头人,以表示真诚的友谊。他们把水视为纯洁神圣之物,重要集会上都要举行泼水仪式,向参加者的身上洒清水,以此来互相祝福。他们以用“烧石烧饭”(即:将灶内鹅卵石烧红后,泼上一瓢冷水,再把盛有食物的铁丝筐放进灶里,先盖湿土,最后用稀泥糊严,经过数小时,饭即成熟)招待客人为最高礼仪。
新西兰喜欢与客人谈论有关国内外政治、天气和体育等话题。他们对狗怀有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生的伴侣”、“牧羊的卫士”。他们历来珍爱几维鸟,把几维鸟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并喻其为国鸟。他们偏爱银蕨,视其为国家的象征。
五、礼节礼仪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施礼;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他们也施鞠躬礼的,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要抬头挺胸地鞠躬。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施“碰鼻礼”,碰鼻子的交数越多,时间越长,礼就越重。
一般礼仪
这里不通行给小费。小费往往会遭到谢绝。
在建立起一种较为轻松随和的气氛之前,应恪守礼仪。
称谓与问候
见面或告别时握手为礼。若对方是女性,应等她主动伸手。
约会与准时
预先约会是可取的,客人应争取略早一点到达。
款待与馈赠
来访者通常邀请客户在旅馆或饭店里共进午餐。业务上的会见安排在主人的办公室里。你若应邀去新西兰人家里吃饭,以带力或葡萄酒之类不显眼的礼物,但不是非带不可的。
交谈
新西兰人喜欢谈论国内和国际政治局势、天氯以及体育运动。他们喜欢那些了解他们文化的来访者。
应回避的话题是种族问题。不要把新西兰作为澳洲或“澳大拉西亚”的一部分。
六、信仰忌讳
新西兰人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他们把“13”视为凶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设法回避“13”。他们在国内忌讳男女同场活动。即使看戏或看电影,通常他们也分为男子场和女子场。他们视当众剔牙和咀嚼口香糖为为文明的举止。他们视当众闲聊、吃东西、喝水、抓头皮、紧裤带等作风为失礼的举止。新西兰人的毛利人,对有人给他们照象是极为反感的。新西兰人不愿谈论有关种族方面的问题。他们不喜欢吃带粘汁或过辣的菜肴。
七、饮食习惯
新西兰毛利人经常利用地热蒸制牛肉、羊肉、马铃薯等食品,这些食品通称为“夯吉”。他们制作“烧石烤饭”的原料有芋头、南瓜、白薯、猪肉、牛排、鸡、鱼等,在铁丝筐内分层一次烧制成,然后洒上盐、胡椒粉等食用。
新西兰人乐于品尝中国菜肴。有些人习惯使用刀叉,也有人用手抓饭吃。
新西兰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花样,注重菜品量少质精。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酸、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食。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猪肉、鸡、鸭、蛋品、野味、鱼、虾等,喜欢西红柿、芋头、南瓜、薯仔、青菜、辣椒、菜花、黄瓜等蔬菜;调料爱用咖喱、番茄酱、味精、胡椒粉等。
⑤制法 对炒、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苏菜、京菜、浙菜。
⑦菜谱 很欣赏鸡火煮干丝、番茄牛肉、糖醋鱼、脆皮鸡、油爆虾、黄油菜花、烤鸭、炒山鸡片、烤肉、烤方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啤酒,爱喝矿泉水、咖啡、红茶和香片花茶等饮料。
⑨果品 爱吃香蕉、菠萝、猕猴桃、葡萄、草莓、西瓜等、干果喜欢杏仁、花生米等。
Ⅵ 毛利人的语言欢迎来到怎么说
毛利人的历史: 一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二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 现在毛利人总人口漆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陆二万,澳洲有一二.陆万,英国有吧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四千左右。 毛利语是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 另一种官方语言是英语。 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一90漆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Ⅶ 毛利人的习俗有那些
毛利人的传统见面礼节,是与尊贵的客人碰鼻,即双方鼻尖互相触碰二三次,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和祝愿。
欢迎仪式上,毛利人除了载歌载舞外,还会遵照传统,对客人们吐舌头、瞪眼睛、扮鬼脸。据说,这样既可以驱邪避灾,还可以察看来人是敌是友。
毛利人各族要战争前他们就先跳一种树战威胁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们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
(7)新西兰的毛利人是如何欢迎来客的扩展阅读
毛利人种族历史:根据他们毛利长子的传说,在公元800年的时候,有一位人叫库佩(Kuрe)爱上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杀死。库佩怕那村庄的人发现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备离开那个岛。
划船好几个昼夜后库佩终于遇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特别大的陆地上有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库佩就称这地为“阿提呵罗啊” (Aotearoa),英文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长白云之乡” 。
库佩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称为“墨阿”。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啊提呵罗啊”专门来寻找与打猎这个“墨阿”巨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这种“墨阿”巨鸟在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早就绝种消失了。
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的。
十四世纪,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 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达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们传统社会形态之中。
Ⅷ 爸爸去哪第二季新西兰中毛利族让客人把树枝放到胸前是啥意思
这是毛利人的一种传统的欢迎仪式,有客人来的时候,毛利人通常会递上一小截树枝,如果客人是带着友好的目的来的,就把树枝放到胸前。
Ⅸ 毛利人是哪个国家的人
毛利人是新西兰原住民。
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现多信仰基督新教。
“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
多数考古学和历史学者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岛,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
新西兰毛利人欢迎客人是很特别的。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开始时,会场是一片寂静。男女整齐地列队两旁,在一阵长时间沉寂以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宏亮的吆喝,接着引吭高歌。
歌声刚落,年轻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周围的人低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就一个个走过来同客人行“碰鼻礼”,鼻尖对鼻尖,互碰三次,欢迎会进入高潮。
还有一种"挑战式"欢迎仪式:欢迎者全部民族装扮,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并不时地吐舌头。
临近客人时,将一把剑或是绿叶枝条投在地上。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拾起来,恭敬地捧着,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这是最古老的迎宾礼,也最为隆重。
Ⅹ 碰鼻子是哪个国家的礼仪
在新西兰居住的毛利人,热情好客,十分讲究礼节与礼貌。如果有客人来访,毛利人一定为来客举办专门的欢迎仪式,最让客人满意的是男女老幼都引吭高歌,兴致勃勃地拉着客人手舞足蹈。这一切过去以后,就举行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据说“碰鼻礼”是毛利人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见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