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惨案是什么
Ⅰ 历史上的“热气球惨剧”有哪些
1、埃及开罗热气球事故
2013年2月26日,埃及开罗,外国游客乘坐的一个热气球在古城卢克索附近坠毁,造成至少19名外国游客丧生。
该热气球着火并发生了爆炸,坠入甘蔗田。卢克索紧急救护中心负责人披露,此次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中国香港游客,另有4名日本人、2名英国人、2名法国人和1名埃及导游遇难。
2、“死亡人数最多”的热气球事故
2016年7月30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城市洛克哈特附近发生热气球着火坠毁的不幸意外,失事原因可能是撞上电线所致,热气球上的16人全部丧生。
3、“最悲壮”的热气球事故
2012年3月,美国一个热气球在飞到610米高空时,遭遇暴风雨坠落,当时热气球上的一名控制员李斯塔·伊诺,在风暴中冷静地叫5名跳伞员跳出去。
但狂风很快便把热气球卷上去,再抛落地面。4天后,搜索队在森林中找到了他的遗体。
4、“最幸运”的热气球事故
2012年10月,美国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 balloon fiesta上,一个名叫“She's A lady”的瓢虫形状的热气球在降落途中撞上电线杆,导致大面积停电,所幸气球上两人毫发无损,但几十万美元的气球被撕裂。
5、“最悲情”的热气球事故
2012年1月7日早晨,新西兰北岛城镇卡特顿发生一起观光热气球坠毁事故,在11名罹难者中,有5对是夫妇或情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热气球惨剧
Ⅱ 和妻子情人住一起四年,37岁杀妻自尽,这位天才诗人为何如此残忍
当顾城反应了过来后已经双手沾满鲜血,在极度的悔恨下他写下了四封遗书,然后在一棵树上吊死结束自己性命。当警察看到顾城的遗书后发现他的字迹潦草,可以看出他当时十分仓促,从遗书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顾城在英儿离开后就有了死意,而且早先他没有打算杀死谢烨,因为遗书上也点出了愿意将儿子交给谢烨去照养,只不过当时顾城情绪崩溃才做出如此残忍之举。
天才诗人杀妻后又自杀的消息成了当时热门话题,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切悲剧其实可以避免的。谢烨嫁给顾城后完全不是去做妻子,而是做保姆;顾城虽有才华,生活上却一窍不通,实则是个“巨婴”。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全靠谢烨一人维持太难了,如果她不纵容顾城或者早点看清选择离开就不会有如此惨案。所以在婚姻中无论是哪一方如果能理智一点也就不会被感情所拖累。
Ⅲ 1985年海瑟尔惨案是什么
海瑟尔惨案
1985年5月29日,利物浦队与尤文图斯队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相遇,欧足联赛前把一个球门后的看台分配给利物浦球迷,但是却有不少尤文图斯的球迷从比利时人手中买到该看台的球票。看台上,也没有足够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将两队球迷分开。在比赛中,不断有双方球迷的辱骂和投掷行为。混在利物浦球迷里的足球流氓与尤文的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这就是着名的“海瑟尔惨案”。而利物浦也输掉了冠军杯,赛后所有的英国球队并被禁止参加欧洲的赛事长达五年之久,利物浦则达七年。从此,红军大伤元气,多年来一直无法重复其巅峰状态。
希尔斯堡惨案
1989年5月7日,在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Hillsborough)球场举行了英国足总杯半决赛,由利物浦(Liverpool)和诺丁汉森林队(Nottingham Forest)对垒。
在球门背后的3号和4号看台是人气最高的,比赛前20分钟这两个看台就已经满员,比赛开始的时候这两个看台约涌入了两倍于设计容量的球迷。由于没有固定的座位,看台拥挤的球迷你推我撞,而入口处的球迷并不清楚看台已满,继续拥进球场,将前排的球迷压向围栏,而此时,球场的警察却站在中线附近防止利物浦球迷“攻击”森林球迷。绝望的球迷拼命的推翻围栏,有些人攀过围栏,逃出生天,而大量的球迷则被活生生压死。这次惨剧,造成九十六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警察的无能以及球场的恶劣状况,是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
希尔斯堡惨案后,英格兰足总命令拆除所有不带座位的看台。为了纪念这些遇难的球迷,利物浦球队的的队歌改为《你永远不会孤独前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以不忘曾经的悲剧。如今,希尔斯堡纪念碑永远矗立在安菲尔德
其他
莫斯科惨案
1982年10月20日,莫斯科列宁体育场举行了欧洲冠军杯的一场比赛,由莫斯科斯巴达克队迎战荷兰哈勒姆队。由于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来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异乎寻常的少,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只售出1万张票。体育场管理部门为了省事,将所有的观众都集中到C区看台,而球场工作人员又严重违反体育场安全规定,仅仅打开C区看台的一个出入口,将其他看台的出入口全部锁上。
比赛接近尾声时,在主队已经攻入一球、胜局已定的情况下,现场球迷估计比赛将就此结束,于是纷纷起身准备提前退场,朝唯一开放的出口走去。但在终场前1分钟,比赛突然又起高潮,主队乘胜追击,攻入一球,看台上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许多已经走下看台和走到出口的观众被欢呼声吸引,立刻返身回转往回拥去,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正在这时,终场哨声响了,看台上兴奋的观众也开始离场往外拥。两股人流就像两股汹涌的潮水一样在狭窄的出口处交汇,猛烈地冲撞起来。由于人多拥挤,谁也控制不住相互推搡的人流。后面不明真相的人只顾挤前面的人,而前面的人在拥挤的情况下退场得又很慢。这样,出口被堵住了。随着退场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受不住巨大压力而窒息晕倒,一些被推倒的人,就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千百只脚从他们身上踏过,哭喊声、叫骂声、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之悲惨令人目不忍睹。最终导致340多人蒙难。
南非惨案
2001年4月16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埃利斯球场,南非甲级联赛两支夺冠球队的比赛中,比赛组织者在能够容纳7万名观众的球场中出售了12万张球票,距离比赛尚有一个半小时,7万人的体育场已经座无虚席。但球迷仍然像潮水般地涌向体育场,执勤警察随即将入口处高高的铁门锁住,致使大量球迷滞留在入口的铁门处,情绪激动。比赛开始后,主队进球的消息通过扩音喇叭传到体育场外,在场的主队球迷立刻沸腾了。他们像疯了一样向各个入口挤去。西看台入口处的球迷最多,有几万人,他们立即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击球场的铁门,有的球迷甚至爬上了铁门,准备跳进体育场。警察为了驱散球迷,控制局势,便违归施放了催泪弹。在球迷的推挤下,球场铁门被挤倒,冲在最前面的球迷猝不及防,随之倒在铁门上,被后面大量涌入的球迷踩在脚下,而人们明明知道有人倒在地上,但根本无法停住脚步,只能踏着前面的人继续往体育场里涌。这起事故总共造成了47人丧生、160多人受伤。4月16日也成为南非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加纳足球惨案
2001年5月9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国家体育场,科托科队与非洲冠军橡树队进行同城德比大战,这场宿敌之间的大战吸引了大量的双方球迷到场观战。赛后,失利的科托科队的支持者与对方的球迷在球场发生混战,并毁坏了不少观众席上的坐椅做为武器。而体育场内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致使警察在球迷骚乱之际无法应对。为了控制混乱的局面,维持秩序的警方不得不使用催泪瓦斯来驱散球迷,但不少警察滥用催泪瓦斯,结果导致很多球迷一片惊慌。惊恐的球迷四处逃散,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人挤倒在地。最终,这起事故造成12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历史上,非洲曾出现多次球场悲剧,1969年12月25日的刚果比卡球场惨案导致27死52人伤;1974年2月17日的埃及开罗球场惨案导致48死47人伤;1991年1月12日的南非奥科尼球场惨案导致42人死亡;1996年的赞比亚卢萨卡球场惨案导致9死52人伤;2000年7月,津巴布韦哈拉雷球场惨案导致13人死亡;2001年4月29日,民主刚果布姆巴什球场惨案,49人死51人伤……
利马惨案
1964年5月24日,秘鲁利马的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南美洲足球预选赛阿根廷与秘鲁队的比赛。在比赛结束前2分钟裁判吹罚秘鲁队的一个进球无效,导致阿根廷击败秘鲁队。看台上大量主队球迷对此判罚表示不满,情绪十分激动,并引而迁怒客队球迷,并爆发大规模球迷骚乱,酿成31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惨案。
格拉斯哥艾博罗克斯惨案
1971年1月2日,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在主场艾博罗克斯体育场迎战另一支苏格兰劲旅凯尔特人队。流浪者队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打进一球,将场上比分扳平,引起东看台的两队球迷言语不合,发生混战,并引起看台上的球迷拥挤,导致球场栅栏倒塌,发生球迷踩踏事故,造成66人死亡、150多人受伤的惨剧。
布宜诺斯艾利斯惨案
1968年6月2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博卡青年队与河床队比赛结束后,急于退场的球迷因不知情而涌向一个被关闭的出口,结果74名球迷被挤死、150多名球迷被挤伤。
尼泊尔惨案
在1988年3月12日,尼泊尔加德满都 --- 逃避冰雹的球迷涌进了被锁死的出口,造成相互挤踏,至少9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Ⅳ 慕尼黑惨案是讲什么东西的啊
1972年慕尼黑惨案
2004-08-11 22:15:00 体总网综合
--------------------------------------------------------------------------------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诚然,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参加的运动员及其代表的国家,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以色列也派了一个到当年为止最大的代表团——— 尽管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 留下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但他们对参加这届奥运会显得兴致勃勃。
运动会开始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然而,在这场和平盛会的背后,却有巨大的隐忧: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对于呕心沥血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西德官员来说,他们希望这次运动会能让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复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形象,人们应抹去二战和希特勒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西德的边防人员和重要的运输站口都普遍放松了对进出人员的检查,这给了恐怖分子一个可乘之机。
“黑九月”发起恐怖行动
1972年9月4日,以色列队没有赛事,大多数运动员在奥运村休息,晚上出去看电影。电影看完了,以色列选手陆续回到了奥运村。5日凌晨约4时,他们还在沉睡,奥运村外面忽然出现了8个模糊的身影,他们拎着沉重的运动包,悄然走向25A门旁边的一段栅栏。
这8个人是一个名叫“黑九月”的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带着冲锋枪、手榴弹,越过栅栏,直奔既定目标———奥运村中以色列选手居住的31号建筑物。他们选择从这里进去,是因为他们先前察看过,而且知道,一些运动员在外面喝醉了,回来时常常攀越这段2米高的栅栏,保安根本不会阻拦。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径服作为伪装。拿今天的标准看,慕尼黑奥运会的安全工作实在是一个笑话:整个奥运村仅用一层薄薄的铁丝网拦住,当运动员回来晚了,他们都愿意翻越铁丝网,抄近路回家。此外,奥运村内没有摄像机、探测器,也没有路障,门口有几个保安,但居然没配武器!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准备: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设奥运村时当过建筑工,对奥运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发前一天还潜入了奥运村,详细侦察了以色列运动员居住的楼层。
他们在几个以色列人住的一号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钥匙打开门。他们的行动被屋内一名以色列运动员察觉。随后,恐怖分子与以色列运动员们展开搏斗。25分钟后,两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打死,其余9人被劫为人质。
在双方搏斗中,奥运村治安当局接到过一些路人打来的电话,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搏斗时断时续,几声枪响和撕心裂肺的呼叫过后,一切又重归平静。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也闹不清出了什么乱子,因为在奥运村,几乎夜夜都有各种庆祝活动,经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闹取乐。
4时55分左右,一名没带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来察看情况。他打开步话机,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号前缠着头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哝了一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人没吱声,从公寓门后溜了。
拯救人质行动失败
凌晨5点,慕尼黑警察局长曼弗雷德-施赖伯在睡梦中被报警电话惊醒,于是慌忙组织人力处理危情。
5时10分,西德当局开始了拯救人质的行动。在双方对峙当中,“黑九月”下达了最后通牒,他们要求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监狱中的两名囚犯;最后期限为5日上午9时,过时开始杀人。不过随后,“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后期限的时间。
9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和本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道默发表联合公告,宣布从9月5日下午起暂停全部比赛。
西德政府对“最后通牒”作出了反应,表示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但必须就细节问题作进一步谈判。西德警方欲争取时间,为冲进31号大楼营救人质做好准备。
晚上18时35分,双方进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触。西德内政部长、慕尼黑警察总监和奥运村村长进入31号楼,亲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掷的决心,于是决定改变原定冲入大楼营救人质的计划。
警方于是答应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飞机把他们和人质转送到埃及,并决定在慕尼黑机场实施营救行动。
20时30分—21时,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机。
当“黑九月”分子走过柏油碎石铺成的停机坪时,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下令开火。两名狙击手射出两发子弹,监视直升机驾驶员的两名歹徒应声倒地。机场霎时间乱作一团。随后双方展开激战。
枪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警察在清点尸体时,有5名歹徒被击毙,西德警官1人死亡,几名警察受伤。9名以色列人质则全部被恐怖分子杀害。
9月6日,奥林匹克运动场里,一片肃穆。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奏响时,许多运动员禁不住放声痛哭。
为了悼念11名死难者,11个座位被空着。幸存的以色列人在这个追悼仪式上,几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奥运会恢复比赛。
营救行动失败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纷纷指责西德警察无能,抨击西德政府“视人质生命如儿戏”。这次恐怖事件,让西德蒙受了奇耻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恐怖活动产生了危机感。
从此以后,赛事安全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恐怖袭击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会诱使其他恐怖组织把奥运会作为袭击目标。
另一方面,慕尼黑奥运会的血腥一幕也唤醒了主办者的安全保卫意识,使他们看到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举办奥运会举足轻重的一环。在随后的历届奥运会和其他重大赛事中,组织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资力度。
Ⅳ 于特岛惨案的国际态度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挪威首都奥斯陆爆炸事件和于特岛枪击事件表示谴责。声明说,潘基文对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发生大爆炸和于特岛发生枪击案感到震惊,他对这样的暴力行径表示谴责。
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戴斯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挪威发生的暴力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 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在声明中说:“我对这起造成无辜平民死伤的爆炸事件表示震惊,向遇难者家属表达最诚挚的慰问。我对这种怯懦的行径表示最强烈的谴责。”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在这起“卑劣的”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他说:“很难想象这起巨大的袭击事件会发生在挪威这样一个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崇尚和平的国度。”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发表声明对袭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对他们的家人、挪威人民以及挪威政府表示同情。阿什顿说:“挪威是欧盟的近邻,是最紧密的伙伴之一,曾在诸多方面给予欧盟以坚定的支持。欧盟已准备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向挪威提供支持。”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与来访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举行会谈后就挪威首都奥斯陆发生的爆炸事件对记者说,袭击事件提醒人们,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阻止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他呼吁世界各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行为。他说,全世界必须在情报和防止此类恐怖袭击的发生上进行合作。
此外,法国外交部长朱佩、丹麦外交大臣埃斯珀森、保加利亚外长尼古拉·姆拉德诺夫也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发生在奥斯陆的、造成无辜公民死亡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Ⅵ 海兰泡位于哪个地区海兰泡惨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兰泡原为中国居民村,位于黑龙江左岸与精奇里江汇合处附近。1858年(咸丰八年)被沙俄根据《瑷珲条约》侵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后成为阿穆尔省首府,惨案前有华侨一万余人,从事农工商业。1900年中国东北地区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沙俄外贝加尔军队不断经海兰泡乘轮船下驶。1900年7月15日,中国瑷珲(今黑龙江爱辉)驻军阻止俄轮前进,阿穆尔省当局以此为借口,下令搜捕海兰泡华侨,于17日至21日将被捕者分四批屠杀和淹死在黑龙江中,殉难者五千余人。
Ⅶ 芝加哥青年坦白凶杀惨案的真相是什么
1924年5月31日,有才华的学生和百万富翁的儿子,内森·利奥波德和理乍得·洛布已经供认他们勒死了一个14岁的男孩。10天前,利奥波德和洛布用租来的一辆小汽车带洛布的远房堂弟去兜风。然后他们将其打死,把尸体扔在伊利诺斯边界的铁路涵洞里,并以假名用信件要挟弗兰克斯的父母交纳赎金。侦探以洛布掉在尸体附近的一副眼镜为线索,查出了利奥波德和洛布的犯罪事实。这两个19岁的青年无动于衷地叙述了这起凶杀事件。他们的律师克拉伦斯·达罗打算作一次独特的辩护:由于患有情绪冲动病,他们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