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最初是如何在新西兰定居的
Ⅰ 最早到新西兰的人是什么人且称那叫什么
研究表明中国人最早于2000年前就到过新西兰:::
来源:佛山资讯网日期:2006-6-5
一般认为,最早发现新西兰的欧洲人是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他于1642年发现了新西兰南岛的西海岸;176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了新西兰东海岸。而有“业余历史学家”之称的贝尔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船只2000年前就到过新西兰。
贝尔今年先后两次到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进行考古研究。他发现,在现今克
赖斯特彻奇的博塔尼克公园所在地1000年前曾存在一座有4000名居民的中国城,并建有一座城堡,这是他在南岛发现的30个中国遗址之一。贝尔说,克赖斯特彻奇是中国人在南岛的首都,这一研究结论无可争辩。
Ⅱ 从哪一年起有人在新西兰定居
新西兰于1840年成为英国王室管辖的一个殖民地。新西兰毛利部落首领于1840年2月6日签署了《怀唐衣条约》《TheTreatyofWaitangi》。
Ⅲ 毛利人是如何迁移到新西兰的
毛利人原来居住在塔希提岛,大约在公元950年前后,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中部向南方作探险航海时发现了新西兰,于是便不断地向新西兰移民,公元1350年,最后一批毛利人迁移到了新西兰定居。毛利人最初在新西兰的北岛居住,后来又分散到新西兰的其他岛屿。
Ⅳ 新西兰的发现和发展史
公元前十世纪,波利尼西亚人最先来到新西兰,一直到公元12世纪,全国分布了许多定居点。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观察到新西兰岛屿,并以一个荷兰的地名命名这块土地。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图,但没有登陆。
1769年,英国海军船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跟随而至。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
到1840年,毛利人开始到达十万人。大约二千名欧洲定居者分布在沿海地区(毛利人称其为"Pakeha"意思是白人)。
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要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
新西兰于1840年成为英国王室管辖的一个殖民地。新西兰毛利部落首领于1840年2月6日签署了《怀唐衣条约》《TheTreatyofWaitangi》。该条约是毛利人和英国王室之间的协议,被视为新西兰的建国文件。
该条约给予定居者在新西兰的居住权。该条约亦承诺毛利人将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资源,按照他们的意愿可以长久保持。条约谈到毛利人将对土地及其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且承诺组织政府以维护全体人民和和平和秩序。该条约亦承诺他们享有与英国国民同等的权利。条约签署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大多数人去南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并且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发现了金矿。然而,自本世纪之交,来北岛定居的人多于南岛。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的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
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西兰的农产品需求开始增加,1950年代,全国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持续对肉类、乳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经济开始下滑,特别是1970年代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新西兰开始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
1980年代,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从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
步入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大滑坡。而新西兰采取了良好的货币政策,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劳动就业市场出现较大需求。
目前新西兰经济正处于平稳发展当中。
Ⅳ 谁在欧洲人之前到达新西兰岛
1.波里尼西亚移民约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间抵达,成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
2.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亚伯·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带领的船队,在 1642年抵达“南北岛”西岸。当时他们不知两岛是分开的,故整体命名为 Staaten Landt(州地)。其后再依照他们在现今印尼巴塔维亚的基地名称改为 Nieuw Zeeland。该基地原先命名是依照荷兰本土的西兰省。
3.1769年,库克船长(James Cook)开始仔细研究新西兰,先后三次到访南太平洋和新西兰,并为新西兰绘制地图。其最初的地图,把斯图尔特岛当作一个半岛,把班克斯半岛当做一个岛屿。库克的地图致使欧洲捕鲸船扩增在此地海域的活动,新西兰最终成为欧洲的殖民地。
4.《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于 1840年签订后,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但该条约有英文与毛利文二版本,英国皇室代表签了英文版,毛利人签了毛利文版。毛利文版承诺给毛利人“tino rangatiratanga”,这词在毛利文意为“自治”,英文版却翻译成“首领位置”,双方对文意及解读不同。这词和其他一些问题至今仍为新西兰政府与毛利人间的芥蒂。比如《海床和前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备注:#波利尼西亚(Polynesia,是从希腊语而来, poly相当于众多之意,而nesi则相当于岛)是由位于太平洋中南部,一大群超过1,000个以上的岛屿所组成,岛屿零星分布,人烟稀疏。在地理上,波利尼西亚有三个端点,分别是夏威夷群岛、新西兰及复活节岛,大致上在经线180°以东;南北相距约7600公里,东西最宽处达9000公里。除了三个端点之外,萨摩亚、东加及法属波利尼西亚是波利尼西亚三角中的主要岛群。
Ⅵ 新西兰的历史
波利尼西亚定居者约在公元十世纪来最先来到新西兰(毛利国名为长白云之乡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 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长白云之乡,并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估计毛利人口为十万人,大约二千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Waitanyi)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并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属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新西兰并在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因为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然而,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五十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
1935年,新西兰选出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只十出过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带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
Ⅶ 新西兰的由来
新西兰的由来:
10世纪,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12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350年起,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
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后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
1840年2月6日,英国迫使毛利人族长签订《威坦哲条约》,1856年,新西兰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7)欧洲人最初是如何在新西兰定居的扩展阅读:
新西兰国家概况:
国名:新西兰(New Zealand)。
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市区人口20.3万、大区人口约50万(2015年11月)。平均气温夏季16℃左右,冬季8℃左右。
简况: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距1600公里。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南、北两岛被库克海峡相隔。全境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75%以上,平原狭小。河流短而湍急,航运不便,但水利资源丰富。
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南岛的库克峰海拔3754米,为全国最高峰。海岸线长约1.5万公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夏季20℃左右,冬季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1500毫米。
1350年起,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1642年荷兰航海者在新西兰登陆。1769年至1777年,英国库克船长先后5次到新西兰。此后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1840年2月6日,英国迫使毛利人族长签订《威坦哲条约》,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
1907年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受英国控制。1947年成为主权国家,同时为英联邦成员。
Ⅷ 新西兰是怎样沦为英国殖民地的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目前仍然是“现行文”,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 此条约签署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自本世纪以来,来北岛居住的人还是多于南部,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20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1935年,选出新西兰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国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业迅速增长,工业空前繁荣。 由于对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对肉类、奶制品和羊毛出口的长期依赖,新西兰的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恶化,1970年代初期,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新西兰失去其传统的出口市场,随后即出现失业和社会问题;1980年代中后期,工党政府开始进行新的货币政策、工业解除限制、取消津贴以及将许多政府部门私有化等大范围的改革,自此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失业人数开始下降。从90年代后期开始新西兰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到3.5%的历史新低。
Ⅸ 775年前的新西兰是什么样的有人住吗是些什么人
恐怕只有毛利人吧。他们是居住在大洋洲新西兰的土着居民。但自从英国移民来到这里,毛利人便遭到了被排斥放逐的命运。他们被从富饶的地区赶走,住到了僻静偏远的地方,与繁华热闹的大城市隔绝了。
但也有另一个转说:
根据他们毛利长子的传说,在公元800年的时候,有一位人叫枯赔(Kupe)爱上一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的丈夫杀死。枯赔怕那村庄的人发现然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坐船逃跑离开那个岛。划船好几个周夜后枯赔终于预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岛特别大而且他又发看见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枯赔就称这地为“啊提呵罗啊” (Aotearoa),意思就是“棉棉白云下的大地”。枯赔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里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住,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称为“墨阿”(Moa).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啊提呵罗啊”专门来寻找与打猎这个“墨阿”的巨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这个墨阿巨鸟到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这个鸟早就绝种消失了。
在主后1200年的时候,有七个独木舟同是从南太平洋的岛国同时来到“啊提呵罗啊”。这是第一次计划好的岛民移民。在这一两百年内的时期,毛利人就住到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到各地了。
在毛利社会中,无论是嫁娶,作战,宗教等,一切行动都以家族为准绳。各个部落都有建造得非常精-的“帕”(Pa),这是一种防卫性的山塞,内有堡垒,非常坚固。 由于部落间争战不断,许多“帕”都建造在山顶上,以保护部落的安全。这种坚固的防卫工事,早在毛利人的祖先在坡里尼西亚生活时就已存在,不同的是新西兰的“帕”建造得更为复杂,规模也更大。
毛利社会也有阶级制度,分别为贵族,遮民和奴武士和领袖章即是贵族的成员,他们行使权利,掌管部落一切事务。从他们的穿着,脸上的刺青就可以分办出阶级的高低 —贵族总是打份得非常耀眼,并拥精良的武器。而奴隶通常是战争中被掳的人,他们从事低贱的仆役,祭典时甚至成为祭品。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人十分重视手工刺青木匠和手工匠通常都出身较高的阶层,而且由族群供养。
在信仰上,毛利人是多神论者,但他们相信有一位上帝 (Io),这和其他太平洋的岛民并不相同,因此他们后来比较容易接受基督教的一神信仰。这也是十九世纪至今,许多毛利人愿意改信基督教的原因。
毛利人各族要战争前他们就先跳一种挑战威胁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这个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们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下怕和感走。
所以根据这个传说,那是恐怕没人居住吧。
Ⅹ 新西兰移民为什么
新西兰移民:
城市建设落后。第一眼看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印象是:这个城市一点也不像大城市,也就是国内三线城市的水准,所以大家都亲切的把纽西兰称之为“纽村”,而相应的奥克兰被称之为“奥村”。
基础设施方面跟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如果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来新西兰可能不是一个好选择。反正在祖国各地大搞建设的背景下,新西兰在华人的眼中估计一直会“村”下去。不过土就土点吧,好歹阳光、空气还比较新鲜,至少有利于身体健康。
历史沿革:
10世纪,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12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350年起,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远洋冒险中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a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
1769—1777年,英国库克船长先后5次到新西兰。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后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