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什么不骑羊
㈠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美誉,近200年来,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创汇行业。目前澳大利亚有羊约1.6—1.7亿只,按人口平均占有羊只数约为9—10只,占世界总羊只数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羊毛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仅毛羊一项年收入就达60亿澳元。澳大利亚羊肉出口仅次于新西兰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约有700万只活羊出口到中东、北非地区的穆斯林国家。澳大利亚目前拥有羊只饲养场6.8万家,其中大型饲养牧场4.5万家,牧场占地面积40万公顷(约合4000平方公里)。1970年,澳大利亚养羊业创造了年产1.8亿只羊的世界纪录。目前每年平均羊只产量在1.2—1.5万只,1980年为1.65万只,1991年为1.76万只。全澳最大的牧羊场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的英联邦山区牧羊场,占地面积10360平方公里,饲养着6万只羊。此外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也有一些大型优良天然草场和经过人工改良的草场。
在澳洲,用栅栏将方圆很大的一块草地围起来,牧人在圈内修建一些羊棚供羊只躲避风雨、休息。由于草场广阔,不必担心羊群把草吃光,澳洲许多牧区地下水源丰富,牧场内有许多人工水井,有水泵把水抽出供羊只饮用。只要没有瘟疫、疾病流行,牧场人员大可放心地坐享其成。也有些牧场靠人工放牧,但规模较小,加上澳洲没有像狼一类伤害羊只的猛兽,牧人只需借助牧羊犬的帮助便可完成放牧。对牧场的管理是现代化的,飞机洒药、播种草籽,除杂草,屠宰、加工、剪毛等均由机械来完成,因此牧人劳动强度并不大。
在澳大利亚,养羊业是个古老而又有巨大活力的行业。在整个畜牧业中,养羊业占首位。养羊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羊毛加工业,由于澳毛以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信誉,因此90%的澳毛用于出口创汇,澳大利亚向世界提供约3/4可以用做成衣服的羊毛,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的澳毛及制品均有国际羊毛局监制的优质免检标志。二是羊肉加工业,澳羊肉质嫩味美,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占2/3),部分出口创汇,在澳大利亚肉类加工业中,羊肉加工也是仅次于牛肉加工的大宗。
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然而,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洲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又是谁奠定了今日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的基础?
在澳大利亚早期羊业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200多年以前,当欧洲白人首次踏上澳洲大陆时,当地并没有羊。1788年,菲利普船长率船队从英格兰前往澳大利亚殖民区的途中经过南非时,把当地的一只公羊和几只母羊带到了悉尼。当时菲利普船长只是为了吃鲜肉并没有想到羊毛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1797年,英国海军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奉命率领一批移民来澳大利亚殖民地垦荒,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从商人手中买下26只西班牙产的美利奴羊,这批美利奴羊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早的羊群。
1791年,英国军人麦克阿瑟中尉来到了悉尼。他不仅是名军人,而且还是位颇有眼光和头脑的商人和养羊专家。他来到澳大利亚以后,发现那里有许多天然优质牧草,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又没有大型食肉猛兽,是非常适合放牧的良好场所。1797年,麦克阿瑟从一名商人手中买了一批大约30余只美利奴羊,在新南威尔士殖民区开始放养。从此,羊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起来并逐渐成为向英国不断输送廉价羊毛的供应地。
到1850年,澳大利亚出产的羊毛已经取代西班牙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羊毛市场和供应地。有资料记载,在1810年时,英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只有23包,而到1850年已达137177包。
澳洲养羊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放牧区的粗放。在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州的部分内陆干旱地区均采取这种放牧形式。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季节温差小,有自流井供羊只饮用,所以以天然草场粗放为主,特点是草场面积广大,平均为23500公顷,但载羊数量低,有的牧草每40公顷才有一只羊,而且产量不稳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第二种是放牧与种植作物兼营区,即在牧区与高雨量区之间形成农牧兼营区。这些地区的牧场多为人工草场,土壤条件、降雨均优于前一种地区,可以种粮,也可以种草养羊。这种经营方式的草场面积约有1000多公顷,主要分布在昆士兰、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及南澳大利业州小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灌区和丘陵地区。特点是这里羊只产量和粮食作物的产量受市场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并随国外市场变化而变化,当养羊业疲软时,可转而扩大种粮面积或改为饲养肉牛,经营方式比较灵活。第三种是高雨量放牧区,主要分布在除昆士兰州以外的澳洲大陆沿海地带和塔斯马尼亚岛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全年降水丰富,土壤肥沃,适合人工草场,而且广泛实现机械化饲养。特点是虽然面积不太大,但产羊量却很高且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这些地区出产的羊,占全澳总数的30%以上,就技术条件而言也居全澳第一。
澳大利亚羊毛的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羊毛生产厂家直接将产品卖给用户;另一种是羊毛生产厂家委托中间商到羊毛市场上代理厂家进行拍卖,在市场上自由竞争。在整个羊毛买卖交易中,中间商起着重要作用。中间商与羊毛生产厂家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委托代理关系。中间商要为卖主提供对羊毛指标、质量检验等标准,筹措贷款,提供机器、设备、工具,解决仓库储备、运输包装等一系列服务。中间商还与国外客户、国内工业生产部门有广泛联系,提供市场信息、咨询,代理卖主销售等。
在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史上,成立过许多羊毛组织,有的是民间行业组织,有的是半官方机构。他们在养羊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6年成立的澳大利亚羊毛业委员会是一个跨国组织。该组织在英国伦敦设有国际羊毛秘书处,其业务范围包括:促进羊毛生产、做宣传羊毛广告、进行行业协作等。1973年羊毛业委员会与澳大利亚羊毛理事会合并成立了澳大利亚羊毛公司。公司是根据联邦议会立法成立的法定半官方机构,隶属联邦初级产品部,总部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公司董事会成员由羊毛生产者和工业专家组成,总裁直接对初级产品部部长负责。公司在联邦确定的有关羊毛生产、销售的方针和政策内,有权处理涉及行业内部的问题。该公司是全澳唯一半官方羊毛业管理机构,每年由公司定出该年度羊毛市场最低价格,并根据市场行情调节价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市场稳定。公司的资金部分来自联邦政府,部分从羊毛拍卖市场出售额中抽取少量保险金,公司只负责制定政策和价格,销售由独立的中间商在拍卖市场完成。
羊做为一种动物,它是和平、温顺的象征。养羊业作为澳大利亚人民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紧密相关。
每年8月14日,澳大利亚人都要为羊过一次节。当这一天来临时,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等州的牧羊人,天蒙蒙亮便起着身着手准备给羊过节。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牧人们开始燃放爆竹焰火,向自己饲养的羊群布道贺喜,然后赶着羊群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让羊群好好地美餐一顿。往常牧人在驱赶羊群时,免不了因为羊不听话而鞭打几下。而在这一天,牧人们一反常态,对羊群格外关照,不仅不会鞭打羊群,而且还任其自由吃草、追逐、玩耍,以表示对羊群的节日祝贺。在这一天,许多牧羊人都自觉地暂停吃羊肉,暂停剪羊毛,以示对羊的“忏悔”。
㈡ 为什么新西兰不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虽然新西兰畜牧业用地达1352万公顷,占国土的一半,乳制品和肉类出口世界第二,次于荷兰,粗羊毛产量出口世界第一,但无奈国土太小,羊的数量比不上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四百多万,羊与人数量比例为8:1,澳大利亚人口两千多万,羊与人数量比例为10:1, 而且还是主要以奶制品为主的。(澳大利亚已经是了,新西兰当然就不是喽,呵呵)
㈢ 新西兰被称为什么之国
这是最后一题,此账号将停止使用。
新西兰被称为绵羊之国,因为新西兰的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5%。
㈣ 请诸位帅哥美女进来....我可以到新西兰放羊吗
劝你不要,当然如果你家很有钱,你可以这样,最好还是不要,因为你会发现,放羊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放的,比如,你怎么出去,出去了一时没有工作你住哪,英语是不是好到可以随意交流……
现实是残酷的,希望你可以好好的面对,“生活是艰难的,但我却更坚强”完成你的学业,你不是一个人,要对得起自己的爸爸妈妈
㈤ 新西兰有什么特色
新西兰的特色新西兰的“环太平洋”料理风格。受到欧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尼西亚、日本和越南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咖啡馆和餐厅都提供这种结合各地特色的料理。
新西兰全国总人口为491万(2019年1月)。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4%,毛利人占15%,亚裔占12%,太平洋岛国裔占7%(部分为多元族裔认同)。官方语言为英语、毛利语。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好。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
㈥ 被称为“绵羊之国”的大洋洲国家是哪里
【新西兰】
新西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公里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地理坐标在南纬34°~47°、东经174°~62°之间。
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新西兰人口数和羊的数量之比在全世界数一数二,被冠以“绵羊国”称号,新西兰人对羊的感情源自实实在在的“羊经济”,羊毛、羊肉、羊奶是新西兰的主打出口产品,而绵羊温顺、善良、忍耐的品质也和新西兰人的性格有某种天然的契合。新西兰全国各地,散布着数千个大大小小的牧羊场,历史上新西兰的绵羊数量曾达到过惊人的7030万只,相比当时318万的人口,人均22只羊的盛况让人不得不叹服这是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根据2015年1月底最新调查数据,新西兰现有2960万只羊,人均拥有7只羊。
㈦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的面积大约是770万平方公里,它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它占据了大洋洲绝大部分的面积。(大洋洲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
㈧ 新西兰是个非常发达的国家,那新西兰的风俗礼仪有哪些呢
新西兰是个非常发达的国家,那新西兰的风俗礼仪有哪些呢?
新西兰的风俗礼仪:
新西兰海关
新西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欧洲后裔为主,深受欧美澳影响,生活方式和习惯基本西化。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阶层的人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新西兰人追求的是高档商品,购物倾向于名牌和时尚。
新西兰的人们普遍生活质量较高,他们通常注重衣食住行。他们大多数喜欢户外运动。除了赛马,他们还特别喜欢橄榄球。
新西兰人普遍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身伴侣”和“羊的守护者”。他们一直珍惜几维鸟,把几维鸟视为国家象征,视其为国鸟。他们更喜欢银蕨作为国家的象征。
毛利人的举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当远方的客人来访时,毛利人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刚开始的时候,会场一片寂静,两边都是排队的人。突然,队伍里走出一个光着脚的中年人。首先,他大叫,然后他大声唱歌。歌声一落,姑娘们在委婉低沉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穿着红黑相间、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手工编织的亚麻裙随着舞步轻轻摇摆。年轻人朝气蓬勃,又喊又跳。他们把剑扔在地上,看看人们是朋友还是敌人。欢迎贵宾的仪式达到了高潮,宾主一起载歌载舞,分享友谊,沉浸在欢乐之中。去新西兰惠灵顿或其他地方旅游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感人的场景。
㈨ 绵羊之国是哪个国家
绵羊之国是新西兰。
世界人称新西兰是绵羊之国, 缘由是,新西兰的养羊业始于18世纪末期,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带入的,其后从发展养羊业已取得成功的邻国澳大利亚引进了美利奴羊,19世纪50年代,在南北两岛沿海岸的天然草地上发展起了成规模的养羊业,绵羊饲养总数达到30多万头。
19世纪末期,随着新西兰金矿的发现,大量国外移民的涌入,羊肉需要量不断增加;加上19世纪80年代后,冷冻船出现后,羊肉可以大量出口,新西兰饲养的羊种逐步从以生产羊毛为主的美利奴羊过渡到毛肉兼用的英国羊。到20世纪30年代,饲养的绵羊数上升至3 000万头,成为世界主要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基本形成了以生产半细毛羊和毛肉兼用羊的牧场经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西兰在世界上首先应用并推广飞机施播草子和表土施肥,使天然草场大多转为高产的改良草场,普遍采用围篱养羊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绵羊选育种,采用先进的养羊技术与管理制度,和澳大利亚一起成为养羊先进国家,到1971年绵羊饲养量达到5 994万头。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新西兰失去了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养羊业的发展趋势受到抑制。此后,新西兰政府继续实行高福利政策,对工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加上天然纤维服饰的流行带动世界市场羊毛消费的增加,新西兰的养羊业得到恢复性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新西兰养羊业最辉煌时期,绵羊头数突破7000万头,创历史最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