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岛位于新西兰什么方向
1. 马达加斯加岛地理位置
马达加斯加岛地理位于非洲东南部。该岛西北部有一个科摩罗群岛,由有四个大岛组成,就是大科摩罗岛、莫埃利岛、昂儒昂岛、马约特岛。科摩罗群岛面积不大,约2236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重要。
在苏伊士运河没开通之前,欧洲殖民者要去亚洲,要坐船绕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然后再通过莫桑比克海峡,出科摩罗群岛再驶向亚洲。
1975年,科摩罗正式建国,但马约特岛留在法国。欧洲殖民者在放弃原殖民地时一般都会留个尾巴,让该殖民地大多数地盘独立,但要留下一小块战略地盘继续控制。
马达加斯加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几乎与外界隔绝,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生态系统,让它拥有了不同寻常的丰富物种。多达20多万种的动植物,很多是在地球其他地方所见不到的。这里是一个展示生命无比神奇的、多样性的博物馆。
马达加斯加岛在一亿年前与非洲大陆分开以来,就一直遵循着它独特的进化方式,这里80%以上的动植物都无法在别的地方找到,是一个展示生命的神奇与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
马达加斯加现有2200多万人,法国人踏上马达加斯加领土的时候,最少也有数百万人,所以法国人遇到了麻烦,法国人就失去了象英国人建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样的积极性。
马达加斯加的土着人根本就没有能力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今天依然还是靠点种植业、干点农活过生活,所以马达加斯加成为了世界上最贫苦的地区。
2. 马达加斯加岛西侧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在哪
1、受到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被山脉阻挡了,所以山脉东测是热带雨林气候,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也称伊里安岛)和加里曼丹岛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为386千米。
3. 马达加斯加岛南北向多少千米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也称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为386公里.面积为62.7万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岛是向西倾斜而多山的陆块.岛的形状呈狭长形,南北窄、中部宽,全境最宽处达576公里.南北向1300千米,海岸线总长3991公里.是南回归线穿过印度洋的最大岛.
4.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哪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带,是是非洲的最大岛屿,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岛,面积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和加里曼丹。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为386公里。面积为62.7万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岛是一个沿海岸为3991公里狭长的岛屿,它向西倾斜而多山,南北狭窄、中部较宽,全境最宽处达576公里。
马达加斯加是该岛惟一的国家,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并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同时鼓励外商投资。而境内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的一些国家,贝岛、圣玛丽岛等是其主要的旅游景点。
地势
从地质上来看,该岛原本是属于非洲大陆的一部分,因其地质构造与非洲大陆十分相似。全岛基底由古老的结晶岩构成,2/3的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纵贯全岛的高原。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错综分布。高原的东部边缘是一大断层,致使东坡陡峻,沿海平原狭窄(宽16~80公里);西部为较缓的坡地,呈阶梯状缓慢下降。马达加斯加岛中央部分平均海拔为800~1500米,通常被称为中央高原。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位于高原的北部,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阿劳特拉湖位于高原中央,是马达加斯加的最大湖泊。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则为缓倾斜的平原,最最高的500米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高原有4条主要的河流,分别是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
气候
该岛几乎都处于热带区域,南回归线从岛屿的南部穿过,气候受东南信风和其地形的制约。东部沿海和高原东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高温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过2500毫米,而且季节分配均匀,形成热带雨林景观;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和森林。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土地肥沃。其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因岛的西部处于雨阴面,降水较少,而在岛的北部却达1000多毫米。降雨量向南逐渐递减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湿季之分,干季由北向南增长,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见到面积不大的半荒漠;高原的中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1200~1400米,月平均温不超过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主要的植被为短草,森林面积较小。
资源
岛上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石墨的储量位于非洲首位,其次云母、铀、宝石、金、银、铜、镍、铬、煤等含量也十分丰富。岛上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为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岛上草原面积广大,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而在其畜牧业中,养牛业是最主要的部门,全岛上牛的总数量超过了全岛的人口数,因此马达加斯加岛又有“牛岛”之称。
在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发现了该岛,并居于此。这些早期的居民多来自亚洲和非洲,自此也对这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马达加斯加的独特的历史似乎可以解释它不同寻常的丰富物种——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包括fossa、小型食肉动物和大约35种狐猴在内,这些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由于岛上森林面积较小,所以fossa是岛屿上最大的野兽。这里还有青葱茂盛的雨林与烈日灼人的平原并存,就连这里的树冠,都像是伸向天空的树根。这里充满了奇异的、多刺的植物和众多冷峻的石笋。总之,岛内物种繁多、奇异,是一个充满了无数神奇生命的自然殿堂。
5. 马达加斯加岛属于哪个国家
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它是非洲最大的岛屿,位于非洲东部的印度洋上,拥有独特的物种和自然风光。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最大的岛屿,也是印度洋上最大的岛屿,岛屿面积相当于十六个台湾岛,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独立生态平衡的环境地理和物种种群。
其动物植物的分步就是与距离最近的非洲大陆东部也有很大的差异,不仅是旅游的好去处,更是生物学研究、地质学考察的必选之地。
马达加斯加是该岛唯一的国家,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并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同时鼓励外商投资。
(5)马达加斯加岛位于新西兰什么方向扩展阅读:
马达加斯加的独特的历史似乎可以解释它不同寻常的丰富物种——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包括fossa、小型食肉动物和大约35种狐猴在内,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所没有的。由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限制, fossa是岛屿上最大的野兽(猫科动物)。
马达加斯加人的房屋与非洲大陆的房屋截然不同,却与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房屋极其相似。
现代城市的建筑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地基很高,房顶又高又尖。
在马达加斯加,人们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
6. 马达加斯加岛经纬线范围是多少
整个岛它的范围是南纬12~25度。 东经43~51度。 而首都则在南纬19度 东经48度。 S12-25 E43-51
7. 马达加斯加岛在哪里
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非洲东南部岛国。全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人口1900万(2007)。由 18个部族组成,马达加斯加人占98%,尚有少数科摩罗人、印度人,华侨和华裔5万人左右,法国侨民1.8万人左右。马达加斯加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居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占70%,信奉传统宗教的占20% ,信伊斯兰教的占8%。首都塔那那利佛。国名释义:“马尔加什人的国家”别称:牛的王国、华尼拉故乡首都:塔那那利佛 Antananarivo国歌:《啊,我们亲爱的祖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竖长方形,旗面右侧为上红下绿两个平行横长方形,三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主权,绿色象征希望。 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马达加斯加国土轮廓,上部为旅人蕉(国树)枝叶,下部为稻田图案和水牛头。圆周上方的文字为当地语——马尔加什语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下方为棕榈枝叶,底部写着民族格言“祖国、自由、正义”。 国树:旅人蕉。(另一说:凤凰木) 国石:孔雀石 民族:马达加斯加人占98%,分属麦利那、贝希米扎拉卡、贝希略等18个部族。 宗教:多数人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 语言:法语为官方通用语言,民间通行马达加斯加语。 主要城市:图阿马西纳。 货币:阿里亚里(Ariary)。新货币,2005年1月起正式流通。国庆节:6月26日殉难日:3月29日时差: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气候: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中部热带高原气候、西部热带草原气候国家代码:261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面积590,750平方千米(包括周围岛屿),海岸线长5000千米。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中部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缓倾斜平原,从500米低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四条较大河流。着名景点迪戈迪雅兹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湾。有经典读本《小王子》里象征爱情的猴面包树,柔软洁白的沙滩,世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指猴,据说最小的只有50克。这个城市富有异域风情,有“乌托邦之国”之称。当时的海盗首领建立了自己的城隅并创立了不分国籍,凡是来投奔居住一律欢迎接纳的制度,以至于当时颇有名气,“乌托邦之国”之名亦由此而来,至今还有当时的遗迹留存。因此,该城是殖民时代建筑和各种风格保留最为全面的城市。东南沿海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中部为低矮的山脉,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资源丰富。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 ,还有云母 、铀、铅、宝石、石英、金、银、铜、镍、铝矾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作为重点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主要旅游点为贝岛、圣玛丽岛等。
8. 马达加斯加岛经纬度
马达加斯加经纬度范围是:南纬12-25度,东经43-51度。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面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为世界第四大岛,习惯称为“大岛”。南回归线穿过该岛南部,全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在莫桑比克海峡最窄处,该国与非洲相距只有400公里。在马达加斯加周围,分布有科摩罗群岛和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留尼汪岛以及属于本国领土的大小岛屿,其中有西北部的诺西贝岛(Nosy-be)和东部的圣马里岛(Saint-Marie)。
9.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哪里
马达加斯加岛
(Madajiasijia) 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方的印度洋中,与非洲大陆东海岸相距400余公里,面积59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下简称马岛)原来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与非洲大陆相似,全岛基底由古老的结晶岩构成,2/3的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纵贯全岛的高原。高原偏居岛的东部,全岛地形不对称。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错综分布;高原东部边缘是一大断层,致使东坡陡峻,沿海平原狭窄(宽16—80公里);高原西部坡度较缓,呈阶梯状缓慢下降,沿海平原宽100—200公里,由覆盖在古老结晶岩上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构成。马岛的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回归线从岛屿南部穿过,气候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制约。东部沿海和高原东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高温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过2500毫米,而且季节分配均匀,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岛的西部因处于雨阴面,降水较少,北部可达1000多毫米,向南逐渐递减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湿季之分,干季由北向南增长,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见到面积不大的半荒漠;高原中部地势较高(平均1200—1400米),月平均温不超过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短草是主要植被,森林所占比重不大。岛上面积广大的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养牛业是畜牧业的主要部门,牛的头数超过全岛的人口数,因此马岛又有“牛岛”之称。
10. 马达加斯加岛具体有哪几种气候形成原因又是什么
马达加斯加全岛几乎均位于热带区域,南回归线从岛屿南部穿过,气候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制约。东部沿海和高原东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高温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过2500毫米,而且季节分配均匀,形成热带雨林景观;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和森林。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土地肥沃。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是全岛最炎热的半荒漠地区,年平均气温26.6℃。岛的西部因处于雨阴面,降水较少,北部可达1000多毫米,向南逐渐递减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湿季之分,干季由北向南增长,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见到面积不大的半荒漠;高原中部地势较高(平均1200—1400米),月平均温不超过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短草是主要植被,森林所占比重不大。
岛上有面积广大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