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儿子为什么在新西兰
1. 27年前,顾城杀妻后自尽,他们留下唯一的儿子如今怎样了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顾城。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读到顾城的诗的时候,一定会认为顾城是一个很深情的人,因为只有一个很深情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深情的诗。是的,很多人至今都不敢相信,深情的顾城会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又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们留下唯一的孩子,如今怎样了呢?
木耳来到中国后,见到了爷爷顾工,也就是顾城的父亲。顾工再次见到自己久别重逢的孙子,高兴的喜极而涕。带他去了很多地方游玩,吃了很多中国的特色美食。好在姑姑也曾教过木耳一些汉语,两人沟通起来也不至于太困难。此后木耳重新回到了新西兰,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2. 27年前,顾城杀妻后自杀,留下年仅5岁的儿子,后来过得如何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感觉作者是一个十分温柔、细腻、热爱生活的人吧。
但是就是写出了那些美好的诗词的顾城,心中潜藏着一个恶魔,在1993年的时候,“顾城杀妻案”轰动全国,他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后自杀,仅留下当年五岁的儿子桑木耳。桑木耳在当年的事情发生以后,他过得怎么样呢?
诗人顾城的理想王国与残酷现实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父亲顾工也是一位诗人,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写诗。在1979年的时候,顾城在火车上与谢烨相遇,对她一见钟情,在后来他对谢烨展开猛烈追求,顾城与谢烨结婚后,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生活确实很幸福。
当年的惨剧发生之后,顾城的好友等人纷纷为顾城开脱解释,如今27年过去了,人们大多也只知道顾城曾经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等一些美好的诗词,却不知道他也是一名杀人兇手,淡忘了他杀妻的事实,但是谢烨的父母却始终没有忘记,他们与顾家决裂,不愿意见到小木耳,也不肯原谅顾城的暴行。
顾城的诗给多少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让他们重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但是他的诗却没有安慰下自己,给几个家庭带来了悲剧。顾城是一位好的诗人,但是他绝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与父亲。如今小木耳虽然不知情,但是可以想象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该多么绝望痛苦。
3. 顾城的儿子木耳近况如何_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杀妻后自杀、留下5岁儿子桑木耳的爆炸性新闻轰动一时。13年来,顾城遗孤桑木耳的情况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但其家人却始终对桑木耳的成长守口如瓶。昨日,顾城父亲、着名诗人顾工打破13年的沉默,首次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孙子桑木耳在异国他乡的故事。
跟着姑姑海外小岛长大
昨日下午,顾城父亲、着名诗人顾工在北京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虽然年事已高,顾工老人的思维和语言却十分清晰。顾工告诉记者,顾城之子全名为SAMUEL·顾,中文翻译为桑木耳。1993年,顾城杀妻自杀的人间悲剧发生时,5岁的小木耳并不在现场。“13年过去了,现在木耳已经是个18岁的帅小伙子了。”多年来,桑木耳在新西兰的生活一直是个谜。顾工先生告诉记者,桑木耳一直在新西兰的一所小岛上成长,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顾城的姐姐顾乡以及顾乡的儿子弥乐。“木耳上学都是在岛外,顾乡每天会送木耳坐渡船去岛外上学,晚上又会接木耳回岛上。”木耳跟顾乡的儿子弥乐十分亲密,两人经常彻夜长谈,“这是木耳能在异国他乡唯一感受到的血缘亲情了。”
诗人之子是工科大学生
提到自己的孙子,顾工难以掩饰自己的骄傲之情。“木耳现在身体、情绪都很好,让我们也很放心。”顾工还高兴地告诉记者,桑木耳现在已经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了,虽然爷爷和父母都是着名的中国诗人,但是桑木耳大学学习的专业却是工程,“木耳考大学的成绩很好,他现在学的还是一些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等到两年后,才决定具体学习哪一个具体领域的工程知识”。顾城夫妇去世后,朋友们捐款为桑木耳成立了“木耳基金会”,顾工透露,这个基金会在木耳上大学后发挥了巨大作用,“木耳现在读大学的费用都是从这个基金会里获得”。
不懂中文未读父母诗歌
由于常年在新西兰小岛上生活,桑木耳的中文听说能力都十分差,他甚至没有看过父亲顾城母亲谢烨写的诗歌,因为他的中文能力还达不到阅读诗歌的程度。当记者询问木耳是否对诗歌有着天生的热爱时,顾工遗憾地表示,木耳接触的诗歌不多,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多过人文科学。顾工称,他经常跟顾乡通电话,有时桑木耳在旁边也会来接听,但是由于中文听说能力差,爷孙两人几乎无法交流,“每次跟我通电话,木耳只知道一个劲在电话里说THANKYOU”。现在,家人正在试图提高木耳的中文能力,“小哥哥弥乐经常有意识地教木耳学习一些汉字,也经常和他说中文,现在木耳的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10岁首度回国看望爷爷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爷爷,顾工与孙子木耳至今只见过一次面。那是1998年,桑木耳10岁的时候,他在新西兰小岛上的两位英国邻居要到中国旅游,桑木耳就跟着两位邻居首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中国。提起这次和木耳的见面,顾工如数家珍。他充满温情地向记者回忆了见面的许多细节:“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木耳对我和他奶奶都很友好、很礼貌,我和他奶奶拉着木耳的手,一起去逛了一次北海,又手拉着手登上了白塔。我们还在家里给他做了顿地道的中国饭,还包了饺子,这应该是我们木耳第一次吃饺子吧。”虽然事隔多年,顾工依然不住地念叨:“他真是一个漂亮的小孩子啊……”顾工现在在家中依然珍藏着当年和孙子木耳的合影,但是由于语言不通,顾工却无法知晓孙子心中真正的喜怒哀乐。当记者询问木耳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孩子时,顾工伤感地说:“我和他语言不通,再加上只见过一次面,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孙子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和爷爷奶奶短暂相处后,木耳又跟着那两个英国邻居到中国的其他省份看了看,“这一趟,让木耳真实地看到了自己故乡的样子”。
至今不知父母离世真相
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悲剧是顾工一家永远的痛苦,当记者询问木耳是否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去世的时,顾工很谨慎地表示:“我们都没有跟木耳说过当年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加上在新西兰知道他的人不多,因此他未必知道当年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的悲剧。”顾工表示,家人不会一直对木耳隐瞒当年的事情,但会在一个适当的、成熟的时候再告诉他。顾工还透露,木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诗人,“即使他隐约知道一点当年的事情,但也不会很详细”。由于13年前的那场悲剧,让木耳母亲、女诗人谢烨的家人至今都没有和顾工一家有任何来往。对于木耳,谢烨的家人也一直没有联系过。当记者询问其中的原因时,顾工很沉痛地表示:“虽然时间过了那么久,但是悲剧毕竟发生了,两家人心里始终还存在着疏离。”采访中顾工还表示,木耳终究是会回到中国的,家人会在成熟的条件下,在木耳本人愿意的情况下,安排这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回国回家。
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顾木耳诉作家出版
社出版《英儿》侵犯着作权一案。顾木耳系已故朦胧诗诗人顾城的未
成年独子,现在新西兰居住。顾木耳的祖父母顾工、胡惠玲作为原告
的委托代理人出庭。
原告的起诉书中说:顾城、谢烨于1993年10月去世后,作家出版
社即于同年11月出版了顾城、谢烨的作品《英儿》一书。原告认为作
家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英儿》一书,严重侵犯了作为该书作者继承
人的原告的权利。要求法院判令作家出版社停止印刷、出版、发行
《英儿》一书,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45万元及相应利息。
被告作家出版社委托代理人不同意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其理由是:
一、《英儿》一书是顾城和谢烨的合作作品,两者去世后,继承人对
遗产并没有分割。顾木耳没有权利亦无证据证明自己对《英儿》一书
独自享有继承权。二、原告的诉讼请求已为法院的生效判决所驳回。
三、被告人的发行行为基于明确的合同关系,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英儿》一书是因买受《英儿》一书出版发行权权利人的赠予,是有
合法依据的,不侵犯原告人的权利。
在法庭辩论中,原告委托代理人认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
是竞卖文稿超越权限问题,那时《英儿》一书尚未出版,与此案无关。
作家出版社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取得《英儿》一书的文稿,未经着作人
允许出版就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并列举顾城诗集中顾城给亲人的四封
遗书证明顾木耳是顾城、谢烨遗产合法继承人。被告委托代理人则坚
持此案是一案两诉、诉讼时效已过。此案正在审理中。
木耳在英语国家成长,走出家门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全是英语, 所以如果不特意教育他中文,他必定会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甚至可以一个汉字也不识,开口说不出三句中文。 汉语的教育,大概只能从他的看护人姑姑故乡一家人那里受点影响。如果有意回避他受汉语的影响,大概也有好处。鉴于他父母的悲剧, 大概有意让他学习理工科,远离文学诗歌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他汉语很好, 那么在他长大成熟之前,就很容易知道他父母当年的真相,即使在再偏僻的海外。这不是好事。
他的爷爷说,以后会根据他自己的意愿,可能的话让他会中国生活。
可惜他的外公外婆一家, 因为怨恨罢? 连这个外孙都狠心再也没见面了。相信心里对外孙绝对是牵挂和疼心的,女儿身上的肉啊。是因爱之切痛之切矣!
4.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顾城的儿子叫“木耳”另求顾城粉丝一名,谢谢。
当时顾城已定居新西兰激流岛,他为儿子取名SAMUEL,“木耳”是音译过来的。
5. 诗人顾城杀妻后自杀,他的独生子现状如何
1993年10月8日顾城杀妻后自杀一案轰动全世界,顾城和妻子谢烨也一下子受到非议,妻子变心想离开顾城,顾城不愿放手,只能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去死,才会永远的在一起,这是诗人顾城的固执,他对妻子的偏执让他失了心智,夫妻俩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孩子--木耳。
不管过了多少年,每次提及顾城,都会觉得惋惜,一代诗人,他的诗是我最最喜爱的,和所有诗人一样,追求田园般的宁静生活,但天不遂人意,现实往往会给你沉重一击,顾城的偏执也是为了自己的爱情,但终究是错付了!
6. 顾城的儿子现在哪里
多年来,桑木耳在新西兰的生活一直是个谜。顾工先生告诉记者,桑木耳一直在新西兰的一所小岛上成长,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顾城的姐姐顾乡以及顾乡的儿子弥乐。
“木耳上学都是在岛外,顾乡每天会送木耳坐渡船去岛外上学,晚上又会接木耳回岛上。”木耳跟顾乡的儿子弥乐十分亲密,两人经常彻夜长谈,“这是木耳能在异国他乡唯一感受到的血缘亲情了。”
(6)顾城的儿子为什么在新西兰扩展阅读:
1983年,顾城和谢烨结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木耳。按理来说,顾城应该非常高兴。然而,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儿子。原因是他喜欢女儿,不喜欢儿子。顾城认为男孩子不能进入让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啼哭声,让他无法工作,无法写出好的作品。
于是,顾城夫妇将幼小的木耳冻到了别人家寄养。由于此时的顾城夫妇住在新西兰一个叫激流岛的地方,岛上的人除了顾城之外,都讲英文。
而木耳被送到别人家寄养几年后,小时候学的一点儿汉语已经忘记了,所以父子俩没办法沟通。其实,将儿子送出去之后,顾城曾后悔过,但又不知道如何接近木耳。
父母去世时,木耳才5岁,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怎么会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后来,顾家人不放心他在别人家生活,故顾城的姐姐将他带回了家抚养。木耳一直生活在新西兰,接受西方的教育。他继承了父母优秀的基因,非常聪明。
高中毕业后,木耳顺利考上了当地最有名的奥克兰大学,学习工程学专业,成了一名工科男。这点,与喜欢诗文的父母有很大差异。
为了他能健康成长,顾家人隐瞒了父母自杀一事,只是告诉他,父亲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母亲也是一位作家。虽然木耳生活在国外,但顾城姐姐还是会教他中文。不过,他的中文不是很好。
听姑姑讲了双亲的故事后,木耳非常感兴趣,决定辞去在新西兰的工程师工作,去父母亲生长的地方去看看。所以,他回到了中国。他见到了自己的祖父顾工,爷爷第一次带着孙子游玩了北海、白塔,带木耳品尝了很多中国的特色食物,让木耳感受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原本木耳还想去看看外祖父和外祖母,但被祖父阻拦了。因为顾城杀害谢烨后,两家人就断了关系,没了来往。他害怕木耳一不小心说出当年谢烨去世的真相,让谢家人触景伤情。后来,木耳还是回到了新西兰,娶妻生子,过着普通且平淡的生活。
7. 诗人顾城的孩子在家庭破碎之后是如何生活的
若干年后,当木耳站在奥克兰大学的门前,脑海中定会浮现出五岁时父母那陌生的脸庞。当时,母亲谢烨还把着他的手,一字一句教他说汉语,虽然木耳后来将这些忘的一干二净,但这并不影响母亲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木耳的记忆里,母亲谢烨是一个无比温柔的人,她那脸庞上一直充满着淡淡的笑容,他还记得母亲的眼睛很大,经常用旗语和他交流。而这一副景象在木耳被父母送往寄养家庭后,便再也没有上演,哪怕他们居住的地方,仅仅相隔一座不大的山峰。
1987年的顾城
木耳长大后,才得知自己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而木耳并没有像爷爷和父亲那样,选择继续做一个诗人,而是对工程学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得他开辟出一样与祖辈完全不同的道路。
19岁那年,木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西兰最好的大学——奥克兰大学,钻研工程学。如今的木耳,依旧生活在新西兰,从事着工程相关事业,也有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着。
想必,当木耳站在奥克兰大学校门前,脑海中定会浮现出一张母亲模糊的脸庞,这副脸庞上一定挂满了微笑,静静地看着木耳,踏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 顾城杀妻始末:亡命诗人和他破碎的理想王国
1979年,一辆从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23岁的顾城拿出画画的笔,画了老人孩子,一对夫妇,坐在他对面的化工厂青年,唯独没有画站在他旁边的姑娘。
顾城后来在情书里这么写道:“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
那趟火车,是顾城和谢烨的第一次见面。
14年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顾城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并自缢身亡。
01
1986年6月,昌平诗会,在好友文昕的介绍下,李英认识了顾城。
在那场诗会上,以顾城为首的朦胧诗派被抨击的很厉害,李英力挺顾城,甚至在现场情绪失控,“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懂,能理解他梦幻的空间,他对我也一样。”
李英一下偷偷爱上了顾城,彼时,顾城和谢烨已结婚三年。
<左起:顾城、谢烨、李英、文昕>
在顾城夫妇准备去新西兰的前夕,李英意识到再不表白心意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当面吐露出了对顾城的爱慕之情,当时,谢烨就在旁边看杂志,没有说话。
李英说:“每次见顾城,像进殿堂朝圣一样,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环所笼罩。”
顾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个女孩如此为他的精神世界所崇拜至此,他当着谢烨的面对英儿说了一句话:“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谢烨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大度和容忍。
她帮李英凑够了出国的机票,三人就此在新西兰的孤岛上一起生活,那时,顾城夫妇的儿子桑木耳刚刚出生。
谢烨从心里是感激李英的,她的到来确实给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惊喜,谢烨说,是英儿教会木耳在蛋糕上插三根蜡烛,然后吹灭。英儿是懂得浪漫的。
1987年夏天,王安忆在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次见到了顾城,在王安忆的印象中,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像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
顾城对王安忆说,这半年来,他这里待待,那里待待,最终也不知会去哪里。
顾城头上高高的布帽成了他的象征
上海的拥挤感让顾城感到窒息,北京对他来说也没法过,于是他就去了新西兰的一座孤岛上,在岛上买了一个房子,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
买了房子,就没有钱了,还欠了银行一笔贷款,那时候写文章,稿费都是五块七块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凑,只能锄地开荒,自己找一些能吃的东西,家里经济状况很糟,基本都要靠新西兰政府救济。
这种自己锄地开荒、养鸡种菜的日子,就是顾城的理想生活,但在谢烨眼中,充满了艰难和困苦。
在新西兰,顾城的诗歌不像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没有什么稿费来源,也不识英文,家里所有事情都靠谢烨打点,为生存犯难的谢烨不得不提醒丈夫,希望他可以现实一点,找一个有收入的工作贴补家用。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招来顾城的斥责,他觉得他只属于诗歌,而不属于这个油腻人间。
顾城在这座岛上不学任何生存技能,但他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觉得自己就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对他来说,少女的世界是纯洁的,他想活在其中却做不到,因为他是男的。顾城形容岛上三个人的生活是“神仙似的日子”“谢烨特别宽容,她也挺喜欢英儿的,她们俩特好,说要把我甩出去,我特别喜欢看女孩之间在一起,融洽......我喜欢女儿国那种。”
<左起:谢烨、顾城、李英>
李英回忆起顾城时说:“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不是那种性呀什么的男女意识,他觉得是把一个女孩从世俗中解救出来,他的宗教感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们三个人在岛上生活是没法理解的。”
顾城认为女人只有无所事事才显得美,所以他要求谢烨什么都不干,整日呆家里,也不去看电影,他还不能容忍他的女人们分担一点点的爱给别的男人,包括自己的儿子。
1988年,顾城夫妇的儿子出生,取名桑木耳(音译Samuel),对于自己的亲骨肉,顾城很不喜欢,他忍受不了谢烨要分大部分的爱给这个儿子,他觉得是这个儿子闯进了他们的生活,打扰了这个家,后来他让谢烨把儿子送给当地的毛利人抚养,我想幸运的是,在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正因为不在父母身边,他并未目睹父亲砍伤母亲再上吊自杀的场面。
作为好朋友的舒婷在她的回忆录里写到过,在美国的时候,因为谢烨看上了商店里一件小东西,价格很便宜,想买给儿子玩,这时候顾城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地上,谢烨就哭了,她对舒婷说:“他就是这个死样子!就因为我想买这个东西,他就这个死样子!”
那时候舒婷就察觉到顾城不太正常了,但她对外界所有不好的言论是非常不赞成的,她说:“顾城其实很可怜,他总是在愁钱,岛上的房子要交按揭,他还要给抚养他儿子的毛利人一些抚养费。”那时候虽然穷,但他并不小气,吃饭的时候还会帮舒婷抢着付账。
<左起:谢烨、顾城、舒婷>
1992年,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邀请顾城去当一年的驻会作家,谢烨很高兴,她想着这一年拿到的资助可以缓解一下经济紧张,但顾城又闹起了脾气,他想带着英儿一起去德国,如果英儿不去,他也不想去,谢烨劝了很久,顾城犹豫了一阵,还是去了。
德国刚去了半年,姐姐顾乡给顾城打电话:
“英儿跟岛上一个洋人跑了。”
02
李英的两次初夜,一次给了顾城,一次给了刘湛秋。
1986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李英,疯狂沉迷于诗歌写作,她参加了一个诗歌研讨会(即前文所提的昌平诗会),到会者全是当时国内影响广泛的青年诗人,其中就有顾城、谢烨夫妇。那次研讨会是由《诗刊》组织,时任《诗刊》执行副主编的,便是刘湛秋。
在舞会活动时,刘湛秋主动邀请李英跳舞,眼前这个男人时髦的打扮,和《诗刊》领导的身份,激起了李英的幻想,会后她就爱上了刘湛秋,尽管他早已有家室并且身边还环绕着许多女人。
当了刘湛秋情人的李英,就此成了一个无法见到阳光的影子。为了避人耳目顺利幽会,他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暗号,李英后来回忆两人幽会的时光说:“去公园,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隔十几米,去餐厅,总是他先进去看看有没有熟人,再出来叫我进去......”
<刘湛秋和李英>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顾城夫妇去新西兰的前夜,那天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刘湛秋牵着情人的手,唤她“英子”,明天英子就要走了,远渡重洋去新西兰,刘湛秋心里万般不舍,他为英子写了送别诗:
“已经是铅样的预感明天
犹如迎面铅样的云
暴雨是不可避免了
挥手间已咫尺千里
北京依然如此拥挤
却又因少一个人而空旷......”(1990.7.4)
英子在新西兰过得怎么样?刘湛秋不知道,只知道当北京入夏时,那边该是要入冬了。分开一年以后,刘湛秋把心里的思念化为诗行:
“当我享受春天的花朵
你已面对落叶伤情
当你为夏之海滩而柔软
我却枯竭于冬天的黑树
永远只能有一半的快乐
不能在一个季节里重逢......”(1991.5.2)
令刘湛秋没有想到的是,1992年初,他突然收到了英子的绝交信,而去德国刚半年的顾城,也联系不到英儿了。
刘湛秋那时候不知道,英子去投奔朋友顾城不是单纯的投奔,顾城那时也不知道,在新西兰和他一起生活的英儿,在国内一直有一个情人,让两个人都想不到的是,李英为了绿卡,从岛上独自离开,和一个50多岁的洋人结了婚。
顾城无法接受英儿走了的事实,他曾回北京寻找,依然未果。
英儿没了,顾城崩溃了,他意识到英儿只不过把他当成出国的跳板,他喜欢的女儿国也不复存在,在顾城写给英儿的最后一封信里,他写道:“我请你还是回来住好吗?我喜欢你和雷在一起,胜过我…..”
后来顾城以三个人的故事为原型,开始创作《英儿》,在德国,由顾城口述,谢烨打字,他们花了四个月时间,完成了夫妇俩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顾城照例在封面署上了谢烨的笔名:雷米。
而此时的谢烨,也悄悄地找到了她的另一个爱人。
1991年,谢烨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是真心想让人都快活的,我从来都让人愉快,但我不开心......木耳也是我的责任,只是我不像在过日子,人如果老在演戏,还能不累吗......人生真是鱼和熊掌之势,对我来说永难全。”
李英来新西兰的所有手续都是谢烨办的,她对英儿管吃管住,默认这个女人和自己共享一个丈夫,顾城不懂英文,无法和别人交流,什么都不会干,家里所有事情都是谢烨一个人操办,自己的儿子还要交给别人养,在谢烨心里,这年复一年的生活,早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希望事事周全,却难掩伤心。
1993年9月,顾城和谢烨一起到了朋友顾晓阳的家中,谢烨拿出一台便携式打印机,顾城对顾晓阳说:“我会写小说了”,并让谢烨打印出来看,那本小说就是《英儿》。
顾晓阳浏览了一下,知道这是一个有关男主人公与叫雷和英儿的两个女子同居共处的故事。顾城说过,小说写的都是真的,不会虚构,于是顾晓阳问:“谁是‘雷’啊?”顾城说:“是谢烨。”顾晓阳就不说话了,谢烨笑着说:“晓阳真老实,你怎么不问谁是英儿啊?”
顾晓阳偷偷问顾城:“真有英儿这个人?”
03
顾城头一天见到顾晓阳就说,家里出事了。
他说,英儿跑了,谢烨在德国也有了情人。
有一天吃过晚饭,顾城出外散步,回来时,谢烨正在打电话,一见顾城进门,立即挂断,顾城问谁的电话?谢烨说打错了,这时,电话铃响起来,顾城一把抓起话筒,只听那边传来大鱼的声音:“哎?刚才怎么挂断了?”顾城非常气愤,他认识大鱼。他气得掐住了谢烨的脖子。
顾晓阳问顾城:“你自己可以有俩媳妇儿,人家谢烨找情人为什么不行?”
顾城说:“不一样,我对谢烨什么都不隐瞒,可谢烨对大鱼好,一直瞒着我。”
顾城逝世二十年后,顾晓阳回忆起来,他依然清楚记得顾城跟他说这话的样子。
大鱼出现以后,顾城变得开始处处讨谢烨的欢心,顾城不想离婚,他无法离开谢烨,顾城在创作时,都是他在口述,谢烨打字,顾城不肯学英语,他觉得只要谢烨学了就行,在顾城眼里,他们俩是一体的,他甚至从此开始喜欢他们的孩子木耳,但都无法挽回谢烨了,他突然变得举足无措。
顾城留了四封遗书。
在给儿子木耳的遗书中,顾城写道:“你将来会读这些话,是你爸爸最后写给你的,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跟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木耳,好孩,你的日子还长呢,留给你的屋子里有你爸爸画的画,124号。你爸爸想和你妈妈和你住在那,但你妈妈拒绝,三木,我只有死了,愿你别太像我。”
<顾城与儿子木耳的合影>
1993年10月8日,大鱼辞掉工作离了婚,如约登上了去新西兰的飞机去找谢烨,同一天,顾城挥斧砍伤谢烨,匆匆跑去和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伤了。”随即自己拿了一根电线,吊死在了树上,数小时后,谢烨在医院不治身亡。
04
顾城一直对死有一种渴望,他说:“中国人的自由是栏杆前的自由,只要我不承认界限,我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汉学家顾彬的文章里提到:“顾城坦率地谈到了他的危机,1985年前他想做一个人,他还不了解世界,他希望像个孩子,相信灵魂和希望,并抱有回归的愿望,但世界变成了幻想,所以他认清了自己,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结束了思考,告别了社会,如果做人太难,太无聊,他也不愿作为物,今后只想走鬼或幽灵的道路,作为影子自乐于飘渺中。”
在顾城身上,有孩子般的纯真,也要杀戮者的极端,他的精神王国是一种极端主义理想的,没有人性基础的理念,顾乡曾说,他是很怕打斗的,电影里出现打架的场面他会远远跑开去。李英说,顾城说过男人成熟后会带有一种暴力倾向,这是顾城最痛恨的。
这样一个胆小的,不会打人,痛恨暴力倾向的顾城,会在家里突然用脚踢自己的儿子,然后在一旁口吐白沫,他还会拿着斧子上山坡,一下一下地砍树,在他心里郁结着,受刺激的时候,他砍了整整一个星期。
那个时候他开始写遗嘱,他迟早会自杀,谢烨知道,所以她整日不安。顾城是随时可以爆发的,悲剧只是一个契机问题。
<顾城写给英儿的最后一封信>
王安忆后来回忆起昔日在香港大学见到顾城,“他有一个说法引我注意,至今不忘。他说,他常常憎恶自己的身体,觉得累赘,一会儿饿了,一会儿渴了。当时听了觉得有趣,没想到有一日,他真的下手,割去这累赘。”
05
八十年代是诗歌的黄金年代,以朦胧诗派为代表的北岛、舒婷、海子、顾城被称为“当代四大诗人”,那个时候不读诗歌无以言,对诗人来说,真是最好的时光。舒婷说,在诗会上我最想念的人是顾城,可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回到二十多年前,顾城谢烨逝世十天后,北岛在《今天》冬季号写下编后语:
“顾城和谢烨的离去令人震惊,这世界显得更空旷。回想《今天》在白雪覆盖的不足六平方米的农舍诞生的日子,已如此遥远,中间隔着深渊。往事如驶离的大船,过去的我们与此刻的我们正在告别,互相辨认。死去的朋友们成为那船的主人。”
9. 诗人顾城自杀,留下儿子,现状怎么样了
在自己的父母死后,桑木耳跟随自己的姑姑远居海外在新西兰快乐的生长。现在是新西兰奥克兰的大学生,学习工程专业。
一、 激流岛上的命案。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顾城《避免》
当我们独自这些美妙动人的诗词时,一定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顾辰的温柔深情浪漫吧。不用多说的是顾城的死对小木耳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为此故工并没有让桑木耳继续学习中文。对于桑莫尔来说,看不懂中文,或许才能少那么一份痛苦,只能说这样对于桑木耳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10. 顾城和李英儿是怎么回事
顾城和李英儿是情人关系。
顾城的妻子是谢烨,但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十分痛苦。
(10)顾城的儿子为什么在新西兰扩展阅读
谢烨,女,生于1958年,着名诗人顾城的妻子。1983年与顾城结婚,后生下一子,小名“木耳”。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被丈夫顾城杀死,顾城随即自杀身亡。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但后来很不幸,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谢烨被其丈夫顾城重伤,顾城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身亡。
参考资料
网络-谢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