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醉酒怎么执法
A. 查处酒驾的执法程序
法律分析:1、接到群众举报或发现有饮酒驾驶机动车嫌疑的,应及时将嫌疑车辆拦停检查,同时开启现场执法记录仪或录音录像设备,记录机动车驾驶人发生违法行为及交通警察执法过程;2、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应指挥引导机动车驾驶人到道路安全地带停车,熄灭发动机,按照《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的要求,使用规范用语,查验驾驶人的驾驶证、车辆合法证明和保险标志等相关证件手续;3、经查验,机动车驾驶人没有酒后驾驶及其它交通违法行为的,应立即放行;4、经查验,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执勤民警应当要求机动车驾驶人接受酒精检测仪进行现场酒精检测,现场检测结束后,应当告知检测结果;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当场重新检测或抽血检测;5、检测结果为饮酒驾驶机动车,但未达到醉酒驾驶标准的,或有其它交通违法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6、酒精检测结果达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由两名以上交通警察将当事人带至县级以上医院固定不少于两份的血液样本;7、血液检验结果认定为醉酒后驾驶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要求,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及时开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同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当事人要求通知的人员。无法通知或者当事人拒绝的,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B. 如何妥善处置醉酒人员
醉酒人员的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一线民警较为头疼、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在接处警活动中,因酒后神志不清而滋生的警情发生量多,围观群众多,处置较复杂,且极易转化为醉酒人员与执法民警之间的冲突,导致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如何对醉酒人员尤其是其中的违法嫌疑人进行依法处置,在出警过程中既妥善处置现场,同时又避免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处置醉酒人员的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7条:“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以上规定不单适用于违法嫌疑人,还应当同时适用于违法性质严重、已涉嫌构成犯罪的嫌疑人员。而对于醉酒但没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但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1条第一款:“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在出警后遇到没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醉酒人员不醒人事或者有其他确需救助的,也应当依法处置、实施救助行为。 二、民警在处置醉酒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醉酒,即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在处警过程中,遇到的醉酒人员多处在兴奋期或共济失调期,醉酒人员往往有一定的过激行为,极易实施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甚至发生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由于醉酒人员处于兴奋期时,一般都有语言增多、逞强好胜,夸夸其谈,举止轻浮、粗鲁无礼、打人毁物等表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行为。另外,处于兴奋期的醉酒人员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无视法律法规,即使公安民警在处置时,也无惧怕心理,并极有可能直接袭击执法民警,阻碍民警执行公务,这时民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量群众围观,酿成事端。实践中,在处置醉酒人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民警在处置过程中方法简单、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处警过程中,民警对于醉酒人员的处置中采取的措施、制服的力度往往比较弱化。民警对于醉酒人员的控制方法比较单一,而在如何在取得对醉酒人员的先期控制上,往往存在不足。有的民警不能及时对醉酒嫌疑人的行为做出准确判断,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嫌疑人制服、约束,从而导致群众围观、事态扩大,有的民警在处置过程中自我防范、保护意识较差,对醉酒人员的攻击性认识不够,不能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导致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屡屡发生,民警受到伤害。 二是民警不学法、不懂法,在处置醉酒人员过程中出现违法,在发生非正常后果后授人以柄、工作被动。如:有的民警在约束醉酒人员时,不用约束带或者警绳,而是使用手铐、脚镣等械具进行约束;有的民警对未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醉酒人员不应使用约束措施而使用;有的民警不了解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将醉酒的违法嫌疑人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领回看管,而认为应当一率由民警负责约束等等。 三是民警在处置中遭受醉酒人员违法行为侵害后,情绪激动,处警不得力或者不合法,导致发生严重后果。有的民警在现场处置中遭受醉酒人员侮辱谩骂后,带回公安机关后甚至在现场即对醉酒人员进行报复性体罚或殴打,极易导致大量群众围观和反感、发生群体性事件。同时,由于醉酒人员自身防范意识较之正常情况下有所降低,容易受到外界伤害,因此也容易受到较严重的伤害后果。以上每种情形的发生,都将以公安机关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挽回影响、减少损失,但不可避免地,公安民警流血流汗、吃苦受累换来的声誉也将受到贬低,有关责任民警也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是法律的惩处。 四是民警在控制醉酒人员后,约束过程中麻痹大意、看护不力,导致醉酒人员发生意外。醉酒人员在醉酒状态下,由于饮酒过量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或者处于麻痹状态,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不能准确认识和辩认,也不能控制或者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导致醉酒人员自身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如摔倒致伤、酒精中毒、吞食异物、呕吐物堵塞气管等等。 三、处置醉酒人员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对醉酒人员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醉酒人员的安全,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手段。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民警法律意识不强。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基本功不够扎实,对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真正掌握、一知半解,运用不熟练,从而导致在执法过程中不仅没有充分运用法律增加执法手段,反而会产生畏难心理,不能依照法律严格执法,束缚自己的手脚。 二是民警实战意识不强。在处置违法犯罪醉酒人员的过程中,民警往往要对醉酒人员进行控制,此时仅有良好的体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控制技能和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技术,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醉酒人员有效控制,从而不能对醉酒人员进行约束保护或及时制止其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三是民警证据意识不强,对醉酒违法嫌疑人的取证工作不到位。在对醉酒人员的处置过程中,一些民警的证据意识不强,有的不能及时通知醉酒者家属到现场,有的不能及时利用照相、摄像等手段将醉酒人员的相关情况(包括其违法犯罪情况、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情况等)进行证据固定,从而导致后期工作较为被动。 四是民警责任意识不强。不管是对醉酒的违法嫌疑人的现场制止和控制,还是对带回公安机关的醉酒违法嫌疑人的约束和看管,都需要民警增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大意,否则,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四、做好处置醉酒人员处置工作的对策和方法 执法实践中,在处置醉酒人员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醉酒人员处置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对策和方法,供民警在工作中参考: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和警务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本领。除《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外,《刑法》第18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些法条充分说明,在遇有醉酒人员阻碍执行职务或者妨害公务等情形的,公安民警不必产生畏难情绪,人性化执法不是意味着对违法犯罪的纵容,而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查取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醉酒者的现场处置,不但要有体能,更要有专业的技能,应增强民警对于擒敌技能和控制战术的培训,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良好的身体素质配合简单实用的控制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率,同时减少民警受到伤害的机率。 二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力。约束是对处于醉酒状态的违法嫌疑人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是公安机关为了预防和避免醉酒的违法嫌疑人对本人造成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而对其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手段。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进行约束,只有对于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才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对其进行约束,控制其身体或者行为。如果醉酒人虽然处于醉酒状态,但只是沉睡不醒或者骂两句,没有自伤或者伤人、损害公私财物的动作和行为,一般不要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约束,否则就违背了约束的宗旨。在对醉酒人进行约束时,无论其行为举止如何,均不能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三是及时出警,一般情况下,在处警中宜快不宜慢、宜劝不宜压、宜散不宜聚。酒后滋事一类案事件的发生一般比较突然,控制的时机在前期。因此民警在接警后要迅速赶到现场,将滋事的可能控制在萌芽状态,并适时将醉酒人员带离现场,在引起众多群众围观、起哄前处置完毕。对个别态度横蛮的醉酒人员可以实行通知所属单位、家庭、朋友共同做工作的方法予以平息。有的醉酒人员醉酒后口气大、胆子大,发生纠纷或滋事后不听从民警的处理,甚至奚落、侮辱民警。对此民警千万不要计较其态度而与之正面交锋,激化矛盾,最好采取迂回的方法,与其单位、朋友、家人联系,请他们到现场协助解决,或者将醉酒人员领回。 四是对多人酒后在公共场所滋事者应当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服。如果案件发生在公共场所,醉酒违法嫌疑人人多势众,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或者延误时间则会造成交通严重堵塞,围观群众聚集,使局部的治安秩序失控,则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和控制。目前,单警装备已经配发到每个基层执法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辣椒水喷剂会比其它方法更加实用、有效。 五是在处置过程中应加强取证工作。由于醉酒人员往往在酒醒后对自己的行为记忆不清,有的醉酒人员醒后还会将自身伤害责怪于民警,造成公安机关工作被动。因此,公安民警应提高证据意识,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带回公安机关后,只要醉酒违法嫌疑人仍有过激言行或违法行为的,均应当注意固定以下证据:现场的在场人的名单及有效联络方式;通过拍照、录像等手段固定现场情况及醉酒人员的有关情况;应特别注意对醉酒人员对人、财、物造成的侵害等方面的证据进行固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醉酒人员进行酒精检测。 六是在对醉酒者约束过程中,应当注意看管和保护,加强看护工作。对于实施救助的未违法的醉酒人员,及时交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领回;对于有一定违法行为的醉酒人员,但因条件限制等原因不宜较长时间对其约束的,在不影响对案件调查处理的情况下,可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待酒醒后再依法进行处理;对于一时无法查清身份、以及通知不到所属单位或者家属的,民警必须对被约束者进行全程看护,并注意观察,发现有酒精中毒较重,以及出现过分激动、昏迷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送至医院救治,一旦确认其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
C. 执法人员喝酒执法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执法人员喝酒执法会开除处理。执法人员在工作期间一律严禁饮酒,根据公安部《五条禁令》的规定,执法人员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处理。公民可以去公安机关的督查部门投诉执法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执法,执法人员就可能会受到到开除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D. 醉酒怎么处理
问题一:喝醉酒怎么处理? 对醉酒者,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轻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将其扶上床休息,睡醒一觉,常可自然缓解。
2.过于兴奋者,可多喝一些浓茶。茶叶含有单宁酸,能分解酒精,减轻酒精中毒的程度。
3.如果喝酒过量已醉者,应及早用手指或筷子 *** 咽喉、舌根,促进呕吐,然后多喝浓茶。
4.醉酒者如果呕吐不止时,可用热毛巾滴数滴花露水,敷在醉酒者的脸上,能醒酒止吐。
5.当醉酒者不省人事时,可取两条毛巾,浸上冷水,分别敷在后脑和胸口上,并间断用冷开水灌入其口中,可使醉酒者逐渐醒过来。
6.当醉酒者昏睡时,应屈身侧睡,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以防止窒息。皮肤发红者,要注意适当保暖,以防着凉。
7.当醉酒者出现抽搐时,应在口内塞入干净的毛巾,防止咬破舌头,并用指尖压掐人中穴2~3分钟。
8. 如发现醉酒者面色苍白、大汗不止、心律不齐、呼吸异常以及昏迷不醒时,应及时请医生出诊或送医院抢救。
问题二:喝醉酒后应该怎么办? 喝醉之后,切记,都有哪些事不宜做呢?
酒后不要立刻睡觉。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如果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酒后不要吃醒酒药。醒酒药可以暂时让人摆脱醉酒症状,但实际上却会将醉酒时间延长。建议大量喝水,另外,还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喝低酸度的橙汁,补维生素C,保持血糖水平。
酒后别睡电热毯。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若感觉冷,可以用羽绒被或者热水袋保暖,多喝一点热水,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
酒后不要大量喝咖啡,以免缺水加剧。也不要喝浓茶,茶让心脏过于兴奋,并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否则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作用,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
酒后不要吃退烧药。酒精会和多数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物质。尤其不能服用退烧药,否则其中的羟苯基乙酰胺产生有毒物质,会导致肝脏发炎,甚至永久性损伤。如需服用,建议次日早晨提前1小时服用布洛芬。此外,“先锋”等头孢类抗生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最好也别吃。
酒后不要立刻洗澡。冷水热水都不宜。洗热水澡或者蒸桑拿容易导致热气聚集在人体内不散发,加重醉态,导致恶性呕吐甚至晕厥。洗冷水澡,非但不能醒酒,还会使肝脏来不及补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加上冷水 *** ,血管收缩,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患感冒等。
酒后不要运动。酒精具有利尿作用,醉酒后体内水分流失更多,容易发生脱水,此时再锻炼会加重脱水危险。酒后游泳更危险,会使身体散热突然加快,引起头晕、低血糖性晕厥、腿部抽筋等。
问题三:酒喝醉了怎么办? 解酒的十种方法
1.食醋解酒法
食醋解酒法的原理之一是酒中的乙醇与醋中的有机酸起酯化反应,因而降低人体内乙醇的浓度,且方便宜行。
用食醋煮碗酸汤服用。
①将一小杯(20―25毫升)食醋慢慢服下。
②将用食醋加白糖浸渍过的一大碗白萝卜丝食用。
③将用食醋加白糖浸渍过的一大碗白萝卜丝食用。
④将用食醋浸渍过的2个松花蛋食用。
⑤将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姜3片,用水煎后服用。
2.喝适量糖茶水,可稀释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并加速排泄。
3.白萝卜解酒。取1千克白萝卜,捣碎后取汁,分2次饮用;也可生食萝卜,或在白萝卜汁中加入适量红塘后饮用。
4.甘蔗解酒。取一根甘蔗,取皮,榨汁服用。
5.鲜橙解酒。取鲜橙或鲜橘3―5个去皮后直接食用,或榨汁服用。
6.生梨解酒。将梨去皮后食用,或榨取梨汁饮用。
7.食盐解酒。若饮酒过量而胸口不适,则可在白开水中加稍许食盐后饮用。
8.绿豆解酒。将适量绿豆用温开水洗净,捣烂后用开水冲服或煎服。
9.酸枣、葛花根解酒。取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起到解酒、清凉、利尿的作用。
10.芹菜解酒。将芹菜挤汁后饮用,可去除醉后头痛、脑胀、颜面潮红等现象
灬oO丫头 回答采纳率:35.0% 2008-08-31 16:59 检举
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好(0)不好(0) 1、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不要空腹饮酒,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2、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3、至于在饮酒之后,能够尽量的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
4、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5、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来一碗面条就非常好。
6、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7、食饮结合。饮酒时,吃什么东西最不易醉的以吃猪肝最好。这不仅是因为其营养丰富,而且因为猪肝可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饮酒的人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的丢失,而猪肝又是维生素B最丰富的食物,故吃煮猪肝或炒猪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8、甜点加水果。饮酒后立即吃些甜点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状态。俗话说“酒后吃甜柿子,酒味会消失”,这话不错。甜柿子之类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谢掉,甜点心也有大体相仿的效果。
9、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可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10、宿醉......>>
问题四:怎样处理醉酒的人 你好~~ 酸奶――>酒后烦躁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对胃产生不良 *** ,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 - 既喝酒就要会解酒,否则不仅醉醺醺有失礼仪,接踵而至的头痛、头晕、反胃、发热……也不会让你好受。“有备而喝”才是上策,以下9种解酒食品正是坊间最新研究心得,帮你专门应对各种酒后不适。 蜂蜜水――>酒后头痛 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 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 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柚子――>酒后口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酸奶――>酒后烦躁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橄榄――>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都以为茶能解酒,却不知就这样被“贻误”多年―― PS:酒后忌饮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 *** 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咖啡或者一些解救药 另外吃香蕉也解酒 解酒方法10种 (1)绿豆解酒 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烂,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2)甘蔗解酒 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3)食盐解酒 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4)柑橘皮解酒 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5)白萝卜解酒 白萝卜1公斤,捣成泥取汁,分若干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
问题五:如何妥善处置醉酒人员 醉酒人员的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一线民警较为头疼、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在接处警活动中,因酒后神志不清而滋生的警情发生量多,围观群众多,处置较复杂,且极易转化为醉酒人员与执法民警之间的冲突,导致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如何对醉酒人员尤其是其中的违法嫌疑人进行依法处置,在出警过程中既妥善处置现场,同时又避免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一、处置醉酒人员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7条:“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以上规定不单适用于违法嫌疑人,还应当同时适用于违法性质严重、已涉嫌构成犯罪的嫌疑人员。而对于醉酒但没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但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1条第一款:“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在出警后遇到没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醉酒人员不醒人事或者有其他确需救助的,也应当依法处置、实施救助行为。二、民警在处置醉酒人员中存在的问题醉酒,即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在处警过程中,遇到的醉酒人员多处在兴奋期或共济失调期,醉酒人员往往有一定的过激行为,极易实施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甚至发生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由于醉酒人员处于兴奋期时,一般都有语言增多、逞强好胜,夸夸其谈,举止轻浮、粗鲁无礼、打人毁物等表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行为。另外,处于兴奋期的醉酒人员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无视法律法规,即使公安民警在处置时,也无惧怕心理,并极有可能直接袭击执法民警,阻碍民警执行公务,这时民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量群众围观,酿成事端。实践中,在处置醉酒人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在处置过程中方法简单、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处警过程中,民警对于醉酒人员的处置中采取的措施、制服的力度往往比较弱化。民警对于醉酒人员的控制方法比较单一,而在如何在取得对醉酒人员的先期控制上,往往存在不足。有的民警不能及时对醉酒嫌疑人的行为做出准确判断,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嫌疑人制服、约束,从而导致群众围观、事态扩大,有的民警在处置过程中自我防范、保护意识较差,对醉酒人员的攻击性认识不够,不能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导致阻碍执行职务或妨害公务案件的屡屡发生,民警受到伤害。二是民警不学法、不懂法,在处置醉酒人员过程中出现违法,在发生非正常后果后授人以柄、工作被动。如:有的民警在约束醉酒人员时,不用约束带或者警绳,而是使用手铐、脚镣等械具进行约束;有的民警对未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醉酒人员不应使用约束措施而使用;有的民警不了解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将醉酒的违法嫌疑人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领回看管,而认为应当一率由民警负责约束等等。三是民警在处置中遭受醉酒人员违法行为侵害后,情绪激动,处警不得力或者不合法,导致发生严重后果。有的民警在现场处置中遭受醉酒人员侮辱谩骂后,带回公安机关后甚至在现场即对醉酒人员进行报复性体罚或殴打,极易导致大量群众围观和反感、发生 *** 。同时,由于......>>
问题六:现在关于醉酒驾车的究竟是怎么处理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2013年酒驾的处罚如下: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处罚程序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醉酒驾车的测试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2013年最新出台的酒后驾驶处罚规定,同2012年酒后驾驶处罚规定相同。2013年酒后驾驶处罚是什么?华律网我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酒后驾驶机动车,记6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1--3个月;
●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
●醉酒驾驶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3--6个月,拘留15天以下;
酒驾处罚条例
酒后驾驶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不付责任,很多车祸都是因为酒驾,同时有很多人为了逃避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选择肇事逃跑的方式,不仅仅不愿意承担起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要求,也让很多家庭负担加重。
酒后驾驶分两种:
1、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
2、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酒驾和醉驾的处罚
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酒驾醉驾处罚,主要内容如下:
一、酒驾和醉驾的判断标准
1、饮酒驾车阅读全文>>
酒驾撞人处罚标准
酒驾撞人处罚标准是什么?华律网我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咨询:
酒驾撞人该如何处罚?
华律网律师解答:
根据测定的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将其分为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两种类型。后者更为严重会被判刑。前者的处罚就是罚款和扣除12分并且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建议您当面咨询业内律师加以指导以更好维护家属的权益。
相关知识:
醉酒驾车怎么判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一句连小孩子都知道的话,但是,却依然有人把它当耳边风,吹吹就过了,从不放在心上。醉酒驾车属于违章行为,那么,醉酒驾车怎么判呢?华律网我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无证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无证醉酒驾驶怎么处罚?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知识,醉酒驾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变得很常见。华律网我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醉酒驾驶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很常见的现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明文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华律网我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醉酒驾驶的危害是什么
酒后驾驶的危害
(一)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 *** 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地自信。
(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剌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
问题七:醉酒驾驶新刑法怎么处理 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100毫升时,认定为醉驾。醉驾的,涉嫌危险驾驶罪,处1-6个月的拘役刑,并处罚金,吊销驾驶证。
相关依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标委《车辆驾驶人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为饮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为醉酒驾车。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八:醉酒后撞车怎么处理 保险公司酒后驾车不赔
问题九:醉酒驾驶一般怎么处理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定罪,即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问题十:醉酒驾驶怎么处理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E. 公安部醉酒驾驶应该如何处理
一、公安部 醉酒驾驶 如何处理?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 酒后驾车 ; 醉酒驾车 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最新 醉驾 超标电动车规定是怎么样的? 1、电动车技术指标属于机动车,这时醉酒驾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电动车要是没达到机动车的标准,醉酒驾驶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拓展资料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三、相关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 刑法 第一百叁十叁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造成 交通事故 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五)有严重超员、 超载 或者 超速 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六)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七)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 行政处罚 或者刑事追究的; (八)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醉酒驾驶,如果在道路上被抓到了现行,那么先有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处理,首先醉酒,就要先将行为人叫醒,然后再开罚单,将行为人 羁押 到看守所,吊销机动车等一些列的处罚。可见饮酒之后驾驶,对于自己来说百害无一利。
F. 警察遇到醉酒人员怎么解决
法律分析: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 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约束过程中,应当指定专人严加看护。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G. 国外醉酒驾车交通肇事的刑罚力度
新加坡对待酒后驾车教罚并重,惩罚严明,效果比较明显。新加坡规定边开车边打手机者,最高可判长达1年的徒刑,罚款2000新元。新加坡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已不是普通的交通规章,而是上升到刑法的高度。新加坡法律对酒后驾车有着细致且严格的规定。任何人血液中含有微量酒精,都属于违法。即使司机体内的酒精含量低于法定水平,只要警方认定其无法正常控制车辆,也将面临指控。酒后开车初犯者将被罚款1000新元至5000新元(1美元约合1.44新元),或入狱6个月以下。被判酒后驾车者即使没有造成车祸,也将被吊销驾照至少一年。
美国法律对醉酒驾车的处罚很严厉。一旦司机驾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0.08%,就会被视为醉酒驾车,将会被立即送到拘留处医疗中心,关押12至48小时,并且要吊销执照一年,还要交纳数千美元的“保释金”以及250至400美元罚款才能走出拘留处,外加75美元医疗中心使用费。有了醉驾记录后,汽车保险费用将上升近10倍。如果醉酒驾驶造成严重伤害、死亡,或者在一定期限内多次被指控醉酒驾驶(一般是7年之内3次),就构成重罪,可能面临长期监禁。虽然如此,美国每年还是有3万多人因交通事故丧生,几十万人因此受伤甚至致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醉驾。
日本 酒后驾车“连坐”处罚 .在日本对待酒后驾车,不仅是司机要罚,坐在车里的人和相关人员也要一起受罚,叫“连坐”处罚。在日本,酒后驾车分为“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其中“饮酒驾车”分轻重两级,以每公升呼气中含酒精量在0.25毫克上下作为依据。对于醉酒驾车,日本法律并无准确数值规定,由执法人员根据驾驶员饮酒后的表现,例如是否能够正常驾驶、是否站立不稳、是否能走直线等做出相应判断。
在日本,酒后驾车的初犯,要判两年以下劳役,吊销驾驶执照。酒后驾车两次以上要处六个月的徒刑,并被关在特殊的监狱里,令其盘腿静坐反思,同时追究供酒者的责任。
在澳大利亚,酒后驾车情节严重的,要处10年有期徒刑,并同时把驾驶员的姓名登在报纸上的《酒醉与入狱》栏目示众。一夜之间,醉驾者的名字就会传遍全国。
在土耳其,发现酒后驾车的司机之后,警方就会将其押出城至少2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强迫他一停不停地步行走回来。
在法国,只要酒后驾车,驾驶证就会被当场注销。如果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会直接被判入狱,并被判定支付巨额的赔偿金。
在加拿大,只要是酒后驾车就要被罚款1470美元,处监禁6个月;对于造成人身伤害者,处监禁10年;造成他人死亡的,处监禁14年。
在马来西亚,凡是酒后驾车,就会立即遭到拘留,同时还要把他(她)的爱人也一同拘留,关在一起,责令其彻夜教育酒后驾车者。
在英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初犯,吊销驾照1年;在10年内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外加1000英镑罚款;若在十年内3次被认定酒后驾车,将被吊销驾照109年,一般人这辈子就只有坐车的份了。
H. 醉驾新标准怎么处理
1、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3、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I. 外国的饮酒与醉酒驾车的惩处
美国法律规定,当一个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08%时驾车,
被视为醉酒驾车。如果被警察第一次抓住,要当场没收驾照,并
被立即送到拘留处医疗中心,关押12 至48 小时,理由是禁止他
不清醒时再次上路。次日,这名司机要交纳数千美元的“保释金”
以及250 至400 美元罚款才能走出拘留处,外加75 美元医疗中
心使用费,并吊销驾照一年。如果他开的是商用车,那么还要通
知他的雇主。如有第二次,罚款加倍,吊销驾照两年。以后再抓,
惩罚更重。
除了罚款外,司机还要重新到驾驶学校里上课,学习内容除
了有关法律文件外,还包括到医院里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
故受害者,看驾校播放的醉酒驾车造成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片。
还有人被罚到道路上执勤,做30 天至90 天的社区服务劳动等。
屡次犯错的,甚至会被送去参观停尸房,让他们看在真实车祸中
死亡者的残破尸体,希望他们从此警醒。
俄罗斯:造成事故的判五年内监禁
俄罗斯《反酗酒法》规定:驾驶员最多的饮酒量以一杯啤酒
的量为限,行车过程中驾车人不得喝酒,酒后行车如果是初犯,
会被取消一至三年驾驶资格;再犯的话,就会受到三至五年不许
开车的处罚。如果因饮酒造成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将受到五年以
内监禁,罚款、吊销行车执照,剥夺终身驾驶权利等处罚。
日本:供酒人难脱干系
日本对酒司机管理,有独特而严厉的方式。驾驶人绝对不能
喝酒,在日本如果发现一个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
时,这个人将被判两年以下劳役,并罚款5 万日元,吊销驾驶执
照,另外还要同时追究向司机提供酒的那个人的责任,这一点杜
绝了向司机劝酒的陋习。如果两次以上酒后驾车,司机就要坐六
个月的牢,被关押在一个特殊的监狱里,要求盘腿静坐反思,检
讨自己的错误。
德国:180 天监控观察
德国从本世纪以来,加强了对醉酒驾车的管理。司机血液中
酒精含量0.03%就罚款,到了0.05%就吊销驾驶执照一个月;
如果再犯,将处罚更高的罚款,并吊销驾照三个月。此外司机还
要受到180 天的监控观察,在此期间不得饮酒,违规者将面临终
生不得驾车。对驾驶商用车辆的人,绝对不能沾酒。
澳大利亚:酒司机报纸曝光
澳大利亚善用人们的羞耻心对醉酒驾驶员进行处罚。如果醉
酒驾驶员只是初犯,会受到罚款的处罚;如果屡教不改,那么要
处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还要把此人的姓名登在当地的报纸
上,报纸专栏用《酒醉与入狱》为题,公布示众。
波兰:酒司机难找工作
波兰警方则更进一步,抓到醉酒司机就把他们的姓名、年龄、
所驾驶汽车的型号和牌照、被扣地点和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外加司机近照,都上传警方专设的网站,再发给全国的大报刊,
在指定的版面上曝光。这一招比单罚款更让人“难受”,这对找
工作,做生意都会有负面影响。
法国:对醉驾“零容忍”
法国是葡萄酒消费大国,警方对醉酒驾车非常敏感,即使司
机只是处于轻微酒醉状态,驾驶证也会被注销,并缴纳相当于
1000 美元的罚款。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
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必须支付医疗费用等巨额赔偿。
法国的警察,对检测目标的判断力相当准确,他们善于在晚间出
动,堵在酒吧舞厅出口处,一抓一个准儿。他们的辛苦,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车祸事故。
英国:3 次酒后驾车吊销驾照109 年
英国对酒后驾车处理是,初犯吊销驾照一年;重犯者吊销驾
照3 年,外加1000 英镑罚款;如果在10 年内共有3 次被判酒后
驾车,那么就要吊销驾驶执照109 年,开车无望了;一旦发生事
故,终身不能再开车,而且还要重罚。
瑞典:改过自新至少 30 天
如果发现司机在饮用了两罐啤酒后开车,那么就得交出执
照。他同时还会收到一张出庭应讯的传票,到法庭上面对审判。
酒后驾车司机还会被送入复员中心改过自新至少30 天,费用自
付。
马来西亚:老婆也受牵连
马来西亚有一个独特的惩罚方式,一旦某位男性司机被发现
酒后驾车,警方会立即拘留他,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送进拘留处,
关在一起,让妻子“彻夜”教育丈夫
新加坡:醉酒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新元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长达六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一年,
并且处罚金3000新元至10000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0000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西班牙: 按照西班牙现行法规,如果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超过每毫升0.25毫克,就属于酒后驾车;对于职业司机和驾龄一年以下的新手来说,这一要求更加严格,呼气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每毫升0.15毫克。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如发现司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每毫升0.6毫克,那么不管有否造成交通事故,司机都会面临刑事处罚,将被判处3到6个月的监禁或者处以高额罚款加上31天到90天的社区劳动,同时吊销驾照1年到4年。如果因酒后驾驶酿成事故,司机还会被追加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在审理与酒后驾车有关的案件时,通常来说,如果司机肯主动认罪,在公诉方无异议的前提下,可以获得减刑三分之一的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