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什么晚上关灯
㈠ 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的意义
有分析认为,“地球一小时”本身就并不以直接省电为目的,它是一种行为艺术,真正的意义在于宣传、鼓动、号召,唤醒更多人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
去年,“地球一小时”(中国)的主题是“开启我的60+生活方式”。活动本身只是起点,它让人们反思,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平时,随手关灯、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多户外运动(“宅”其实很费电呦)、外出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都是触手可及又能带来改变的小事情。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表示,当全世界的灯光都熄灭的时候,“地球一小时”也向人们展示,当我们共同支持一项事业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个体的行动永远不会太小,集体的愿景永远不会太大。
㈡ 全球关灯一小时的时间是怎么定的
2014年3月29日,星期六晚上20:30-21:30。地球一小时(英语:Earth Hour)是一个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该活动最初由环保团体世界自然基金会澳洲及悉尼晨锋报合作发起,并于澳洲悉尼当地时间2007年3月31日,晚上8:30至9:30期间举行了第一次活动,希望借此活动推动电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唤起人们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暖的意识。2008年,该活动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全球40多个城市,近380个城镇接力执行该活动。
活动意义:
人们正全球变暖很严重在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限塑令”的意义,而多年前还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今已成为覆盖数千座城市数亿人口的全球性环保活动。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彼此呼应,鼓舞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勇气。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㈢ 地球宣传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编辑本段]【目标愿景】
2009“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地球一小时”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也为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变革,希望各国首脑达成一个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点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地球一小时”中国启动仪式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 ! ! 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是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该活动的城市。除此之外,得到WWF官方确认参与活动的中国内地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大连、南京、顺德、杭州、长沙、长春、香港、澳门等城市。2009年3月28日晚20:30至21:30,上述城市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
为此,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奎里纳勒宫都熄灯一小时。位于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也熄灯一小时,以表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在国内,参与活动的城市和建筑数量同样滚雪球式的上升。作为“低碳城市试点”的保定市政府大楼以及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大连的星海广场、南京玄武湖、新街口,上海东方明珠等近80幢高层楼宇都在3月28日晚上8点半关灯;北京的新地标建筑鸟巢、水立方和玲珑塔也加入其中。作为长安街上最高的建筑银泰中心,“灯笼”标志的景观灯届时也被关闭。并成为这些城市参与活动、支持减缓全球变暖的标志。此外,许多城市的个人、社区、企业也在用自己的力量积极组织和推动着这个活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那华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面前都同样的脆弱。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政府、个人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关灯一个小时,我们都能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全球执行总监安迪·瑞德说:“最近的事件表明,全世界在危机时刻是能团结起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决定地球未来的一年。全球各大国家将在这一年制定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这也给投资低碳新经济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促成这些改变。我们共同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
“地球一小时”活动去年年底在中国启动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口可乐、佳能等百家企业已加入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尔玛、新世界中国地产等也用不同的方式在当天的活动。德高中国还提供了上海、北京与天津的巴士车身以及地铁灯箱的免费广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此外,由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参与的系列活动公益广告也亮相。3月28日晚,李冰冰与大家一起加入到“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中。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编辑本段]【保定加入】
“中国电谷”加入“地球一小时”——
2009年2月23日,距离“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一个多月,素有“中国电谷”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正式宣布加入此活动,在2009年3月28日晚上8点30分熄灯一小时,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活动的城市。
WWF(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保定加入‘地球一小时’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问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行动和努力。保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成绩斐然,走在了全球城市的前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城市加入熄灯活动,加入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
保定作为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另一个为上海),在过去一年低碳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保定市正在结合自己的产业结构特点打造“中国电谷”,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的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 保定“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仪式
2009年3月28日晚,保定市政府在高新区中国首座太阳能光伏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仪式,保定市政府有关领导、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层出席活动并致辞。同时,奥运冠军庞伟作为保定“地球一小时”代言人出席仪式。
保定市承诺全面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保定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街道社区、企业和政府机关等以不同形式参与熄灯活动,并同时开展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宣传和倡导活动,借助活动提升保定的全民节能意识,共同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保定市发改委透露,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保定市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通过“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使节能环保、建设低碳城市、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
保定发改委也呼吁保定市民届时选择一小时的时间,自觉关掉电灯(不影响公共安全的照明灯、路灯、红绿灯等除外),并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等。3月28日的晚上,保定市政府大楼、周围的景观灯也关灯一小时,市政府主要官员和市民一起参与和见证这项全球行动。 熄灯前后的电谷锦江国际酒店
“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驻保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和响应。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8所驻保高校在校大学生筹备已久的“大学生环保联盟”将正式成立的日子定在28日这天。当天下午,他们在保定军校广场启动联盟成立仪式。另外,他们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传单、展板、条幅、倡议书等向市民介绍“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常识等。联盟内的多所高校在各自校园内通过广播台、板报等形式为“地球一小时”预热。不少高校社团表示,他们在28日晚在宿舍内熄灯一小时,为“创建绿色保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定市市长于群表示:“作为一个有着1100多万人口的中国城市,保定正朝着建设低碳城市的方向努力。参加‘地球一小时’这个全球性的环保活动,熄灯只是很小的行动,但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未来,保定将和世界上其他致力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一起,倡导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并积极采取行动。”
[编辑本段]【掀起热潮】
“地球一小时”是一个全球性倡议。这项活动始于2007年的澳大利亚悉尼。当时大约有200多万个家庭和企业自愿熄灯一小时。一年以后,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导推动下,“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2009年,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个城市参与活动。
位于新西兰东岸查塔姆群岛上的柴油发电机在3月28日20:30准时关闭,它标示着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壮观的集体活动“2009 地球一小时”的开始。 熄灯前后的悉尼
作为这个全球活动的头炮,WWF“地球一小时”在新西兰的负责人Dairne Poole 认为,她的国家此举在这个牵动着全球10亿人,1000多个城市,横跨25个时区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场全球上千个城市的“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传递到悉尼,再传递到亚洲的首尔,上海,北京,保定,香港,吉隆坡,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孟买和新德里。
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罗马斗兽场及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广告牌,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Giorgio Napolitano的官邸奎里纳勒宫等都在60分钟内关闭灯光。
从亚洲开始,“地球一小时”活动为全球25个时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表达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不论是开普敦的街道上还是洛杉矶的山坡, “地球一小时”凝聚世界各个角落的所有人熄灯前后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一起来踏上应对全球变暖的旅程。
中国的保定,在市长的带领下一起见证了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北京新地标建筑鸟巢、水立方和玲珑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环球金融中心,南京玄武湖、江苏电视塔以及重点片区中近80幢的高层楼宇等建筑也携手全球诸多着名建筑参与到熄灯活动中。
巴黎,这个“光之城”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熄灭几个世界闻名建筑的灯光,其中包括埃菲尔铁塔。而在希腊,成千上万的雅典人一起参加地球一小时,以表达他们对减缓全球变暖的支持。
纽约、华盛顿、里约热内卢、多伦多、布宜诺斯艾利斯、芝加哥、墨西哥城和拉斯维加斯等美洲的各大城市会在久违的星光下共同发表他们对环保的心声。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代表欧达梦活动前表示:“地球一小时活动正进入冲刺阶段,这场全球城市关灯接力的参与者越来越多。WWF希望更多的中国城市参加这场城市接力,共同显熄灯前后的水立方示大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决心。”
3月,一封主题为“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9:30,请关灯一小时”的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流传开,被众多网民转发、传递。在拥有三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上,与“地球一小时”相关的活动和讨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据悉,多家大型网站都对此开辟了专门的网页,以专题、专版的形式进行报道。有的网站还在3月28日推出一款个性化首页,其页面背景将随着页面上新增的“开关”按钮由“光亮”变成“黑暗”,以此让更多的网民也能够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当中。
而在网络讨论版及论坛中,各位网民各抒己见。有的网民打算趁着这难得的一小时“带上手电,去楼下散步”,或者“走到阳台上,仰望星空,一颗一颗数星星”;有的网民建议怀旧一把,重温儿时游戏,在晚间找几个要好的朋友玩玩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过家家……再次体验一回童年;还有的网民提出同亲密的人共进烛光晚餐,和邻居、同事开展“讲故事大比拼”;也有熄灯前后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网民就想一个人安静下来,练练瑜伽,或是想想事情……
一时间,网络上还流行起“12星座的熄灯后方案”,有的网民还打造出不同版本的熄灯方案,比如,享受版——点上香熏,贴片面膜,泡泡脚;温情版——在家里点上蜡烛和家人唠嗑;宠物版——披着夜色遛狗;幽默版——像《非诚勿扰》里面葛优那样,在黑暗中忏悔一下,把从幼儿园开始做下的那些不环保的,对地球带来伤害的行为都数叨出来。
多数网民对于“地球一小时”表示支持。大家都把这不插电的一小时看成是增进感情的契机,一次难得的回归、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着名的钢琴家郎朗则建议大家听听音乐,“黑暗环境中欣赏音乐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会深受感动,并会引发想象力。”
实际上,“地球一小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汇丰银行全球37个国家的汇丰银行于28日晚间关闭办公用灯;佳能也关闭景观照明,号召员工回家关灯,并在700多家经销店摆放活动海报;锦江之星全国240家店、凯德置地全国44家所属物业大楼的景观照明均关闭;上海雅悦酒店在地球一小时的时间段在其“绿色房间”内举办地球一小时之夜,点亮蜡烛,邀请客人免费畅饮,共度这一小时;北京、上海的新世界商场、宜家、沃尔玛关闭景观照明灯,和它们的顾客一起,倡导绿色消费……
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学生也在那天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意。来自个人、企业、社区、学校的不插电音乐会、黑夜观星、儿童涂鸦大赛、烛光寄语等活动,都把地球一小时活动推向高潮。
[编辑本段]【度过方式】
以下是WWF建议的十种度过“地球一小时”方式,让你减少碳排放:
o参加当地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或者自己开一个“地球一小时”派对,邀请邻居参加;
o召集亲朋好友,在公园里享受夜幕下的野餐,欣赏星空; 这一个小时,你可以仰望星空
o在家享受烛光晚餐;
o组织一次黑暗中的寻宝之旅;
o晚上出门遛狗去;
o在烛光下放松沐浴;
o大家围坐在黑暗中,一起讲故事;
o组织一次家庭之夜,下棋或者玩游戏;
o同爱人来一次浪漫之夜;
o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这一个小时发生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编辑本段]【活动意义】
2008年,悉尼全城在“地球一小时”内能源消耗下降了8.4%,相当于熄灭了160万只灯泡。新西兰唯一一个正式参加熄灯活动的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公布的数据显示,熄灯一小时,能源消耗减少了将近13%。
毫无疑问,熄灯秀的宣传效果远远大于实际的减排效果。在全球的“熄灯秀”接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参加这一活动。
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一家钢铁公司的顾问斯蒂芬妮·韦里克利用熄灯一小时为朋友们办了一场派对,主题是“B YOC”,即“带着你的蜡烛来”。42岁的斯蒂芬妮·韦里克有了这次经验后,决定以后每个月都在自己家中搞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甚至打算为自己办“绿色葬礼”。
2008年,随着“地球一小时”的依次来临,从斐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再到亚洲、欧洲和美洲,世界许多着名城市的市民开始名正言顺地享受烛光晚宴。其中,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的标志性建筑大教堂在市长的主持下率先熄灯。数百名当地民众在大教堂广场观看了一部关注环保的纪录片,然后一起涌向当地的餐馆、酒吧。这里全部点上了蜡烛,举行烛光晚餐。数千个家庭也在家中开始了浪漫的烛光幽会。
熄灯时刻,泰国曼谷一家饭店虽然暂时中断提供热食和需加热的饮料,但前去参加烛光宴会的人还是让餐厅爆满。芝加哥喜来登饭店熄灭灯光后,在大堂中为客人们提供发光的冰块,别有风情。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广场上,许多人抬头仰望天空看星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在丹麦的发言人说:“在城市里,你能看星星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多。”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凤凰公园,爱尔兰天文学会为人们架起了硕大的望远镜,希望人们能利用城市灯光熄灭的时刻好好观赏“灿烂的星空”。最善于利用时间的恐怕是芝加哥的一些大厦,比如约翰·汉考克中心,管理者利用熄灯时间将大厦内数百个白炽灯永久更换成了节能灯泡。
针对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今年3月28日晚上的一小时,着名钢琴家郎朗的建议不乏幽默:“黑暗环境中欣赏音乐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会深受感动,并会引发想象力。”
“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比干投资中国区副总裁易轰说,“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
“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说。
㈣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022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26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60+就是在地球一小时时大家应该关闭不必要的电器持续60分钟,以培养人们的环保观念。
关于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3月29日20:00,地球一小时活动拓展到了全球,全球40多个城市,近380个城镇接力执行该活动,数以百万的人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团结起来,开始行动。地球一小时自此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活动目的
“地球一小时”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继续从公众盼望的蓝天入手,号召公众从衣食住行乐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每一位个人面对气候变化施行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每个人小小的改变,让雾霾不再,蓝天重现。
活动意义
人们正在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限塑令”的意义,而多年前还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今已成为覆盖数千座城市数亿人口的全球性环保活动……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彼此呼应,鼓舞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勇气。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是什么
节能减排效果显着
2008年,悉尼全城在“地球一小时”内能源消耗下降了8.4%,相当于熄灭了160万只灯泡。新西兰唯一一个正式参加熄灯活动的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公布的数据显示,熄灯一小时,能源消耗减少了将近13%。
毫无疑问,熄灯秀的宣传效果远远大于实际的减排效果。在全球的“熄灯秀”接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参加这一活动。
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一家钢铁公司的顾问斯蒂芬妮韦里克利用熄灯一小时为朋友们办了一场派对,主题是“B YOC”,即“带着你的蜡烛来”。42岁的斯蒂芬妮韦里克有了这次经验后,决定以后每个月都在自己家中搞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甚至打算为自己办“绿色葬礼”。
2008年,随着“地球一小时”的依次来临,从斐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再到亚洲、欧洲和美洲,世界许多着名城市的市民开始名正言顺地享受烛光晚宴。其中,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的标志性建筑大教堂在市长的主持下率先熄灯。数百名当地民众在大教堂广场观看了一部关注环保的纪录片,然后一起涌向当地的餐馆、酒吧。这里全部点上了蜡烛,举行烛光晚餐。数千个家庭也在家中开始了浪漫的烛光幽会。
熄灯时刻,泰国曼谷一家饭店虽然暂时中断提供热食和需加热的饮料,但前去参加烛光宴会的人还是让餐厅爆满。芝加哥喜来登饭店熄灭灯光后,在大堂中为客人们提供发光的冰块,别有风情。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广场上,许多人抬头仰望天空看星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在丹麦的发言人说:“在城市里,你能看星星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多。”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凤凰公园,爱尔兰天文学会为人们架起了硕大的望远镜,希望人们能利用城市灯光熄灭的时刻好好观赏“灿烂的星空”。最善于利用时间的恐怕是芝加哥的一些大厦,比如约翰汉考克中心,管理者利用熄灯时间将大厦内数百个白炽灯永久更换成了节能灯泡。
针对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今年3月28日晚上的一小时,着名钢琴家郎朗的建议不乏幽默:“黑暗环境中欣赏音乐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会深受感动,并会引发想象力。”
“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比干投资中国区副总裁易轰说,“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
“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说。
据统计,2007年,“地球一小时”启动的第一年,澳大利亚悉尼设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标;去年3月31日仅悉尼节省的电能,就足够20万台电视机使用1个小时,相当于一小时内路上少跑了48613辆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着。
易轰表示,“地球一小时”通过这样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活动方式,将世界团结在一起,并以此提醒人们停下生活的脚步,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在他看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在非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的今天,如果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是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地球一小时”作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一项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一个履行了“地球一小时”承诺的城市,熄灯之后提倡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地球一小时”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在中国,该活动也是对国家2010年前实现节能减排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地球一小时"更是一个节能理念,不论是在工作地点或居家用电,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
环保意识觉醒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她那本后来被称为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中写到,“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真实情况是,大自然不是容易被塑造的”,人类长期以来的发展之路“看似平坦、舒适,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太多对环境的债务。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却可以设计——在卡森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之后,人类的环保意识开始萌发,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开始踏上环境治理保护之路,开始探索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正是卡森所指的“另一个能够保住地球的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
意识的觉醒转化为有效的行动。上世纪70年代遭受严重污染的莱茵河,曾一度被戏称为“欧洲下水道”,如今重又焕发生机,清清河水上水鸟竞翔野鸭闲游;狄更斯笔下孤儿奥利弗眼中终日浓雾弥漫的伦敦,如今也已恢复秀美的面貌;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几被淘汰,汽车尾气排放受到限制,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兴未艾……
人们正在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限塑令”的意义,而四年前还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今已成为覆盖数千座城市数亿人口的全球性环保活动……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彼此呼应,鼓舞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勇气。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发展历程
2007年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很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8年3月29日晚上8时,新西兰第三大城市杨维旭和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陷入黑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由此开始在全球接力举行。这项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让所有的人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地球将会毁灭。当地餐馆、酒吧点上蜡烛,举行烛光晚餐,商店也关闭了霓虹灯。数千个家庭也响应号召,当晚在家中使用蜡烛照明。
当晚,岛国斐济苏瓦陷入黑暗,两名身着当地传统服装的“武士”点燃了火炬,并将火炬传递到苏瓦港。划艇爱好者接过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蜡烛,这象征着斐济所辖的100多个岛屿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随后,“地球时间”活动传递到澳大利亚。悉尼当晚8时只可见零星灯光。悉尼歌剧院熄灭了照着巨大贝壳状建筑的灯火,海港大桥也关闭灯光。当地活动组织者说,商业区350幢商业建筑中的250幢完全关闭灯光。
伴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时间”活动持续西行,陆续进入马尼拉、布加勒斯特、华沙、约翰内斯堡、日内瓦……中国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加入到活动中来。
由于时差原因,美国等美洲国家的城市接过了“地球时间”活动中的最后一棒。2008年3月29日在当地时间20:00-21:00,一向以灯火辉煌着称的美国大都市很多都暗了下来。
2009年
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市,保定是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该活动的城市。除此之外,得到WWF官方确认参与活动的中国地区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大连、南京、南昌、杭州、长沙、长春、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2009年3月27日晚20:30至21:30,上述城市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为此,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奎里纳勒宫都熄灯一小时。位于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也熄灯一小时,以表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地球一小时”活动2008年年底在中国启动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口可乐、佳能等百家企业已加入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尔玛、新世界中国地产等也用不同的方式在当天的活动。德高集团(中国)还提供了上海、北京与天津的巴士车身以及地铁灯箱的免费广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此外,由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参与的系列活动公益广告也亮相。3月27日晚,李冰冰与大家一起加入到“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2010年
2010年3月10日,WWF对外联络部主任荆卉女士特地为李宇春颁发了“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证书。李宇春说:“非常荣幸成为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推广大使。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环保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应该更努力地推广环保,加入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2010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启动仪式已于3月10日,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象征全球24个时区的24个印有“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大熊猫“美兰”和李冰冰、中国活动推广大使崔健和李宇春掌印的孔明灯由24名环保卫士点燃放飞,拉开了 “地球一小时”中国活动的序幕。
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了网络作为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对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并为官方网站提供技术支持。
到2010年3月27日,中国已经有33个城市加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城市承诺参加2010年的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将在27日20:30—21:30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愿。WWF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2011年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不仅仅局限于熄灯一小时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在倡导家庭、办公室、政府建筑和标志性景观熄灯一小时的同时,“地球一小时”还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环保行动。届时,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都会为下一年里大家将采取的可持续环保行动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节能低碳。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当日,全球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熄灯接力,中国有86个城市加入到“地球一小时”活动。
2012年
2012年3月31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启动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广告宣传,其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帮助实现“地球一小时”活动目标,即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在日常活动中至少做出一个环保改变。2012年,中国内地共有124个城市加入到活动中。
2013年
2013年,因为西方复活节的缘故,2013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提前到2013年3月23日。2013年,中国内地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到活动中。
主题:我做绿V客,“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
除往年的“熄灯”外,推出了新的传统:希望市民在每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行动,并在每周的这一天实施相应的环保改变,成为“绿V客”:
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星期三:不开车;星期四:自带筷;星期五:不剩饭;星期六:爱动物做出来;星期日:走进户外放弃宅。
2013年,包括悉尼歌剧院、帝国大厦、东京塔、迪拜塔、白金汉宫在内的各国标志性建筑也在当地时间晚八点半熄灯一小时。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属圭亚那、加拉帕戈斯群岛、卢旺达、圣赫勒那岛、苏里南、突尼斯等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北京鸟巢、水立方、世贸天阶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熄灯,同一时段,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5]
2014年
2014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定于3月29日(星期六)20:30-21:30举行。
2014地球一小时主题:蓝天自造
“我们将地球一小时的主题定为蓝天自造,是为了呼应当前中国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地球一小时”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每一级政府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雾霾,清洁空气。”
地球一小时在全球发起“地球一小时·蓝”计划,打造环保项目的支持平台。科幻动作片《超凡蜘蛛侠2》中的超级英雄蜘蛛侠,偕同该片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Garfield)、艾玛·斯通(Emma Stone)、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和导演马克·韦布(Marc Webb)将共同代言“地球一小时·蓝”计划。
2015年
2015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举行。
2015年中国区地球一小时主题为“能见蔚蓝”。2015年2月1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揭晓。
2016年
2016年度“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19日晚8:30至9:30举行,WWF将参与大厂主办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并授予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为”蓝城市伙伴称号,以推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公众参与一小时、超越一小时,为了蓝天做出实际的环保转变。以“地球一小时”活动为开端,联动区域内各单位、学校的环保承诺宣言行动、公益“奔跑计划”“我们的创意生活”征集等系列创意环保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生活、消费方式的普及和深化[8]。
2017年
2017年地球一小时时间:2017年3月25日20:30-21:30。主题:蓝色WE来。
2017年3月17日,首都机场旅业公司所属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团委走进密云区密虹公园,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社会公众助力地球一小时,传递蓝色新WE来。志愿者们向社会公众普及个人的生活行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倡导在2017年3月25日20:30-21:30关闭不必要的光源和其他耗电设备,提倡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做出改变:将不用的衣服分享给需要的人而不是简单丢弃、适度点餐杜绝浪费、智慧消费理性购物、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追求健康生活、多接触大自然舒缓身心压力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参与环保行动,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了蓝色的未来,为了你、我、他,发挥我们共同的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为“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发表视频宣布,联合国纽约总部及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届时也将熄灯,展示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坚定支持。他更呼吁全球民众在3月25日当地时间晚8点30分一同加入关灯行动,“透过黑暗,我们能创造一个包容与可持续的世界!”
2018年
2018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8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24日20:30,届时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2019年
2019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9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30日晚上8时30分,届时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2020年
2020年3月28日晚,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2020年的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020年“地球一小时”的关键词是“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应对挑战。
2020年全球多地以熄灯等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021年
2021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为地球发声 与自然共生”。自然万物与你我息息相关,当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人类健康繁荣的未来也将受到威胁。让我们一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发声。相约2030:万象更新,回归自然!力求2030年达到三大目标:
1.因人类原因造成的物种灭绝数量为0
2.自然栖息地丧失为0
3.杜绝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消费
2022年
2022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行动!共创未来”。
2022年3月26日,全球多地参与“地球一小时”。
;㈤ 2012年春节新西兰18天自驾游
新西兰 的攻略已经很多,本游记以图片为主要线索,展示 新西兰 南岛的迷人风光。
一、 行程概览
2012年春节,我们6 家朋 友,共16人,含4个小孩,分别从 深圳 和 重庆 出发,前往 新西兰 南岛开始18天的自驾旅行。其中14天在 新西兰 南岛度过,路途、 吉隆坡 机场中转共四天。
线路设计,地理、时间跨度都大, 而且停留城市和景点多,活动内容多,可谓横跨摄影和吃喝玩乐两大领域。
行程从 基督城 出发,逆时针绕整个南岛一圈,约3900公里。
全程自助。
D1: 基督城 (Christchurch)—— 凯库拉 (Kaikoura观鲸和海豹)—— 皮克顿 Picton
D2:Picton( 夏洛特 皇后驾道)—— 尼尔森 (Nelson)——凯特里特里(KAITERITERI)(亚伯 塔斯曼 威尔森Wilsons Abel Tasman乘船+徒步)—— 莫图伊卡 (Motueka)
D3: 莫图伊卡 (Motueka)——西港(Westport)(逆风角,海豹)—— 格雷茅斯 (Greymouth ) ( 薄饼岩 )——奥卡里托泻湖(Okarito lagoon——涉水鸟的天堂)——弗朗茨约瑟夫(Franz Josef)冰川
D4:Franz Josef(马萨森湖Lake Matheson——冰川徒步——三文鱼农场—— 瓦纳卡 (Wanaka)
D5:Wanaka——车厘子(Cherry)农场—— 箭镇 (Arrowtown) ——葡萄农场和酒庄—— 皇后镇 (Queenstown)
D6: 皇后镇 —— 瓦卡蒂普湖 (Lake Wakatipu) ——魔戒拍摄地( 格林诺奇 (Glenorchy))——天堂之路(Paradise)—— 蒂阿瑙 (Te Anau)
D7:Te Anau——镜湖—— 米尔福德峡湾 游轮观光(Milford Sound Cruise)——LAKE CUNN——Te Anau
D8:Te Anau——Lake Manapouri——布拉夫 斯特林角(Bluff Point)——斜坡角( Slope Point )——怀图纳泻湖和湿地(Waituna Lagoon)—— 海豚湾 (Porpoise Bay)——库里欧湾(Curio Bay)—— 海豚湾 (Porpoise Bay)——努盖特角(Nugget Point)(企鹅出海与归巢)——奥瓦卡(Owaka)
D9:Owaka——白蛉湾(Sandfly Bay)—— 但尼丁 (Dunedin)—— 奥塔哥 半岛(Otago Peninsula)——泰瓦罗瓦角(Taiaroa Head)皇家信天翁中心—— 摩拉基 (Moeraki)海滩大漂石—— 奥玛鲁 (Oamar)(小蓝企鹅归巢)
D10: 奥玛鲁 ——Twizel三文鱼农场——Lake PUKAKI——乘直升机上雪山——Hooker Valley 徒步—— 库克山 (Mountain Cook)
D11: 库克山 ——Red Tarns Track(红色水草和鲁冰花)——Tekapo
D12:Tekapo—— 阿卡洛尔 Akaroa( 法国 风情小镇)
D13:Akaroa(观光道—— 法国 农场看羊驼——与海豚游泳)
D14:Akaroa—— 基督城 (南极馆,市区)
全程在12个城市安排了住宿,其中蒂 阿脳 和 阿卡洛尔 分别住了2晚。基本一天一个城市。无论是沿途还是住地,我们不仅大饱眼福,也大饱口福。
前4个早晨,都在4:30—5:30出发,或赶路、或赶行程、或赶光线、或赶日出。自嘲为“疯狂自虐团”。
二、 车况信息:
南岛没有什么崇山峻岭,山道不陡,基本不用租越野车。
我们租了两辆8座Toyota Estima,俗称商务车,每辆车很适合两家开,司机可以轮换,便于休息,也省钱。接过手的时候,总里程大约十万公里,符合商家原来的17万公里以下承诺。价格89纽币/辆。
另外两辆Nissan Pulsar (1.5升)轿车,一家一辆。价格44纽币/辆。
总体车况都不错,但其中一辆商务车的电池出现问题,很要命。只能怪运气不好了。
三、 路况信息:
南岛的公路四通八达,我们的整个行程中,没有见过高速公路,都是普通公路,路面平整,都是水泥或柏油路面,弯道不多,绝大部分为双向单车道,个别 大城 市附近有双向四车道,所有道路都不收费。
普通公路限速一般100公里,城镇内及附近,50公里,山路80公里。开山路, 新西兰 人很内行,我们最多开50公里,还经常被房车超过。
路上车少人少,自由驰骋。
四、 GPS
我们四辆车全部用的是IGO导航仪或IGO手机系统,基本只能按地址门牌搜,虽不及凯立德强悍,但也完全够用。为我们的旅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 新西兰 印象
新西兰 被公认为除南 北极 外,全球最纯净的地方,秀美、壮丽、恬静、广阔、斑斓多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集冰川、峡湾、平原、山脉、雨林、牧场、海岸、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火山、高原、村庄、城镇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而且绝大多数景点就在公路旁,非常易于到达,不像国内的一些景点,要经过“千难万险”。许多路边的景点,按照我们的审美观点,就直接可以批为国家公园。那一幅幅田园风光和山水相依的图画,象水洗过的一样纯净鲜亮,让我们的心灵也得到空前的涤荡和净化。
远眺 库克山:
TASMAN海湾:
牧歌:
其实,不夸张地讲, 新西兰 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国家公园,在这样的环境
自驾,实在很享受。而且路况很好,车少人少。
画中游----去魔戒拍摄地的路上:
画中游----去 米尔福德峡湾 的路上:
新西兰 不大,但因只有五百万人口,因此显得幅员辽阔。开车十公里见不到人是常事,见不到车也不稀奇,十公里笔直的路也时有发现。大片的土地虽然荒芜着,但却并不苍凉,只见草海翻滚,林海起伏,绿色、金色交替着从眼前飘过。
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牧场风光:
生态保护得是如此之好,鲸鱼、海豚、海豹、海狮、企鹅、天鹅、野鸭、海鸥、甚至酒店庭院里的刺猬,都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它们赋予了这片土地无限的灵动与活力。
泰瓦罗瓦角(Taiaroa Head)皇家信天翁中心:
经常纳闷, 新西兰 是个农业国,不仅美丽,还似乎很富足,想想我们原来也是农业国啊,还是农业大国,怎么就那么不同?
南岛的工业似乎很少,我们的整个行程中,只看到两座烟囱,估计也与农业有关,如生产奶制品、水果制品或毛皮制品等。
当地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让我们非常感叹,很值得借鉴与推崇。他们都很热爱户外运动,路上经常看到拖着游艇的车和房车,在野外露营、在 水上 露营,让我们羡慕嫉妒恨;还有长途跋涉的自行车队、海里冲浪的帅哥靓妹、海面轻盈飘逸的皮划艇,让我们肃然起敬。原来生命在运动中可以充分地焕发光辉。
还有 新西兰 的水果、三文鱼、牛羊肉,绝对是不可错过的 美食 。
我们对 新西兰 处理交通事故的高效印象十分深刻,只要是没有人员伤亡的小事故,是不需要警察或保险公司到场的,电话联系租车公司,几个电话下来就可以走人了,如果没有手机信号,拍几张照片,互留信息,各走各的路,那是一个诚信 社会 啊。
新西兰 的 日照 很长,早上6点天亮,晚上9点半天黑。
皇后镇:
奥卡里托泻湖—涉水鸟的天堂:
六、 难忘时刻
南岛之旅,让我们终身难忘,美景、美酒、 美食 、事故、意外。。。。,仍然历历在目,成为我们人生资本的一部分。
首先说说酒店。我们选择的酒店都是BBH或MOTEL,是属于最便宜的那类,但仍然非常惬意、整洁、干净、卫生,我们非常享受这次住过的所有酒店,临湖、 临海 的房间比比皆是,基本配都备了不错的设施,如独立洗手间、独立厨房、庭院等等。感觉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已经到了相当的水平,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从FRANZ JOSEF到WANAKA的路上,有一个三文鱼农场,我们进去就很气粗地吵着要买三条,那可是五斤一条的大鱼啊,服务员一听,眼睛真的瞪圆了,可以想象她的吃惊,问了我们两遍,确认是要三条后,非常礼貌地告诉我们,对不起,我们没有三条,但我们可以去CHECK一下,结果只找到两条半。然后刷卡时发现很多信用卡在当地不能识别,国内银行发短信提示使用异常,大家在那里忙活着不断换卡,甚是热闹。估计服务小姐一定被眼前的情景和我们这群人弄傻了。三文鱼质优价廉,都是当天从自家鱼塘里打捞上来的,价格合人民币每斤五十元左右。我们到了酒店就直接将其刺身,口感真的好啊!
五斤重的三文鱼,直接刺身:
在从WANAKA去 皇后镇 的路上,我们途经了一个车厘子农场,可以自采车厘子。这里有五、六种品种,有粉红、深红、黑色,可站在地上或爬上架子采摘,任吃,吃够了再去称,合每斤25元人民币。这里的车厘子是我们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品种,细腻、多汁、超甜,因为是第一次,又是在异国他乡采摘车厘子,每个人都很兴奋,吃到高兴处,忍不住俩俩相依在车厘子树下留下了一对对浪漫情侣照片,取名“红樱桃”之恋恰如其分!正所谓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结束采摘,我们平均每家买了六公斤车厘子,大大超过农场主的想象,按规定,每家必须至少买二公斤。他哪里知道,我们这些饿狼,只买二公斤还不够塞牙缝呢!我们两天就将其全部解决了。后来大家打趣,方圆六百公里内,如果还有这样的农场,我们可以考虑专程再去。
吃车厘子是不用手的:
大年三十,我们去 米尔福德峡湾 (Milford Sound),并参观沿途风光,回到 蒂阿瑙 (Te Anau)就开始马不停蹄自己准备团年饭,各路高手各显神通,按照俗套,呈上一桌十菜一汤的大餐,举杯遥祝祖国新年快乐。这是第一次在海外这么多朋友一起过三十,别有风味。特别提一句,下厨的都是男士,看来男女平等还是遥遥无期啊!
米尔福德峡湾:
团年饭:
在 库克山 (Mount Cook),我们分乘两架直升机一起上 库克山 的雪峰,直升机刚一落到山顶,每个人的神经都兴奋起来,那可是夏天里皑皑的雪峰啊!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在雪里翻滚、跳跃、追逐、和“攻击”。
南岛的奇妙之处在于,在低海拔,就能欣赏到雪景、冰川。这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我们分乘两架直升机,同时到达 库克山 的雪峰:
身披晚霞的 库克山 峰:
在最后一站AKAROA,我们去感受了一次与海豚游泳,价格很贵,每人150纽币,但对于热爱动物的人们来说,人生难得有这样几次,还是值得的。我们乘游轮来到深海上,然后停下来,工作人员开始制造各种噪音吸引海豚,那些大自然的精灵十分好奇,很快就会游过来一探究竟,它们跳跃、翻滚,在我们中间穿梭,与我们擦身而过,近在尺尺,我们兴奋 的 尖叫与海豚悦耳的歌声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共同谱写一曲“欢乐颂”。
除了以上愉悦的体验,意外和不愉快的事情也是免不了的。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那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我们的意外几乎全部集中在车上,四辆车全部出状况。
第一天,因不习惯左边行驶,我们的一辆车将别人的车撞了,负全责。我们当然不知如何应对,可对方是当地人似乎也不熟悉,开始十分紧张,生怕我们跑了。后来见我们不断在与租车行沟通,才放下心来。有趣的是,我的一句话将他们逗乐了:“ 新西兰 太美了,以致于我们光顾看风景而没看到你们的车!这不能怪我们!”。很多年没有用过so…..that句型了,好得意在这里用了一次,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大家就谈笑风生,又是勾肩,又是搭背,又是合影留念。事故当然靠几个电话就解决了,留给租车行和保险公司吧。
我们将别人的车撞成这样,自己车比它小,却只负了点轻伤。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我们从 皮克顿 Picton出发,沿 夏洛特 皇后驾道行驶,出城没多远,下来拍照,熄火后就不能发动了。我们要赶上午9:30在凯特里特里(KAITERITERI)的TASMAN游轮加徒步,而那个时间租车行还没有上班,我们急躁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判断是电池问题后,就只有不断招手求助,起码停下了十几辆车,都没有过江龙,最后是一位养路工,配备齐全,给我们提供了过江龙,但他的车马力又太大,不能给我们点火。又招手拦车,先拦下的一辆车马力又太小,点不了火,只得又招手,最后终于点着了,但彻底改变了我们当天的行程。在此雷锋纪念日,特别感谢 新西兰 的这些活雷锋。
这辆迷你车不够马力帮我们发动,依然感恩。
点火成功,他们俩是我们的救星,再次感谢。
可恨的是,我们因损失了TASMAN的一段重要徒步,要求租车公司给予补偿时,他们说没有相关规定,我们也只有哑巴吃黄连!这家公司名:Usave。
也是第二天,我们的另一辆车在经过一个小镇时,没有注意到前面的限速提示,结果超速被罚款1000多人民币。希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在进入一个城镇前的限速提示。
后来在西港(Westport)的逆风角,我们下车玩,熄火后又忘了关灯,结果再次遭遇不能点火。然后故伎重演,招手求助,好累啊。不过大家心态特好,乘机与施救者练英语、谈时事、拉家常。
第四辆车,在斜坡角( Slope Point )熄了火停在停车场,被另一辆从停车场离开的车擦碰,司机也是 中国 游客,因为当时手机没有信号,没办法及时与租车公司联系,就希望对方能留下更多的信息给我们,以便我们可以给租车公司提供,但对方开始态度强硬,拒不配合,为此还发生了小小的不愉快,没想到这一切竟是发生在同胞身上!忍不住想对同胞说一句:“出门在外,一定要友善、 平和 ”。
我们的车也被别人撞了:
本人也曾荣幸地被 新西兰 警察拦下,让我吹气,吹完还嫌不够,让我数数,数了1、2、3还不够,还要数到10,数完后给我竖起大拇指:Pefect,哎,虚惊一场,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有免疫力啊,即使喝醉了,照样能清楚地数到十!叫停的原因,估计是超车时有点飘,他们怀疑是醉酒或吸了毒品.
我们被警察和司机各投诉一次,理由是poor driving和unsafe driving。虽没有产生罚款,但也提醒大家不要野蛮驾驶。
其实我们都是老司机了,在国内一年也出不了一次事故,在国外怎么会这样呢?麻烦大家帮我们找找原因。
七、 行程亮点:
享自驾无限乐趣、赏沿线无限风光、乘直升机上冰川、果园自采车厘子、 皇后镇 魔戒拍摄地沿途观光、与海豚游泳、观企鹅出海与归巢、乘船游米尔福特峡湾、Abel Tasman徒步、全程自己做饭、嗨吃三文鱼和 新西兰 牛羊肉、嗨喝葡萄酒、啤酒、牛奶、大部分住宿为湖景、海景、费用超低——18天行程不含机票人均一万RMB。
八、 行程意外:
没能徒步冰川,当时信息错误,到了山脚下才发现必须先在镇里购票。大家走那一段已经累得半死了,放弃。
在 凯库拉 买了观鲸的票,但因天气不好取消了,遗憾。
九、 特别提示:
1. 吃:
绝大多数MOTEL和BBH都有厨房或公用厨房,这是第一次发现出国不辛苦,就是因为能自己做饭。14天,我们只在外面吃了一顿。
带足烹调佐料,我们带了60多袋咸菜、火锅料、 郫县 豆瓣酱、辣椒油、花椒粉,每天自己做饭,还是川味。
放开肚子吃 新西兰 的牛羊肉和三文鱼,三文鱼特别新鲜,我们都是直接去三文鱼农场买当天的,价格大约每斤50元RMB。
水果春节期间可以认准车厘子吃。
2. 喝:
一定要天天喝红酒和啤酒,否则亏大了。
牛奶也值得特别一提,除了香,还特别浓,以至发稠,感觉国内的牛奶估计都加了一半的水!
3. 住 :
BBH、YHA或MOTEL,一般都按床位计算,是不错的选择,如订得早,双人间可以订到70纽币左右一间的,含独立洗手间,很整洁和干净。但都不带洗漱用具和拖鞋。
4. 对讲机一定要托运,不允许随身带。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个规定,在 吉隆坡 机场等发现必须托运时,已经来不及了,只有当垃圾扔了。
5. 早上的雾景很漂亮,那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7-8点是不错的时间。
6. 基督城 到 凯库拉 、 皮克顿 到 塔斯曼 、Franz Josef到 瓦纳卡 和 皇后镇 、 蒂阿瑙 (Te Anau)到 米尔福德峡湾 (Milford Sound),沿途风光无限,道路两旁有许多的岔道,请注意岔道口的这些标示:步道(TRACKING)、泻湖(LAGOON)、湖泊(LAKE)、溪流(CREEK)、河流(RIVER)、峡谷(VALLEY)、农场(FARM)等,有时间就拐进去,定有惊喜,而且基本都是免费的。
7. 不要带康泰克,据当地朋友讲,这被当地政视为毒品。
8. 租车保险:
有两种方案,一是全保(无免赔),即任何事故都由保险公司赔付;二是有免赔保险,即有免赔条款,如1000纽币以下免赔,即1000纽币以下的事故,自己付费。超过的部分,由保险公司赔付。这点大家要事先考虑清楚,我们买的是有免赔保险,结果一辆出了事故,那个车自己赔了5K多RMB.
9. 开车注意安全,但出了事故不用急:
我们对 新西兰 处理交通事故的高效印象十分深刻,只要是没有人员伤亡的小事故,是不需要警察或保险公司到场的,电话联系租车公司,几个电话下来就可以走人了,如果没有手机信号,拍几张照片,互留信息,各走各的路,那是一个诚信 社会 啊。
更多图片:
库克山旁的普卡基湖:
库克山 ——Red Tarns Track(红色水草和鲁冰花):
BARK BAY:
Tekapo:
瓦卡蒂普湖 (Lake Wakatipu):
瓦卡蒂普湖 (Lake Wakatipu):
魔戒拍摄地:
魔戒拍摄地的湿地:
魔戒拍摄地的湿地:
魔戒拍摄地的湿地:
马萨森湖Lake Matheson:
薄饼岩:
去 米尔福德峡湾 路上的镜湖:
怀图纳泻湖和湿地(Waituna Lagoon):
LAKE GUNN旁的红毛榉木林:
摩拉基 (Moeraki)海滩大漂石:
斜坡角( Slope Point ):
库克山:
阿卡洛尔 Akaroa ( 法国 风情小镇):
米尔福德峡湾 游轮观光(Milford Sound Cruise):
沿途风光:
大雁与游客:
海豹:
黄眼企鹅:
小蓝企鹅:
杏非常甜:
酒店大都配得有惬意的厨房:
宽敞的客厅:
南极馆:
㈥ 世界上最“浪费电”的国家,为何晚上彻夜都不关灯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家长们的教育,一定要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能够随意浪费资源。所以从那个时候起,随手关灯就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的一个习惯。而这种情况在美国却是截然相反,如果我们行走在美国夜晚的大街上,就会发现真的是灯火通明。尤其是那些办公大楼,几乎是处于一种二十四小时从不断电,关灯的状态。
除此之外,在美国也有着很多的政策去约束这些电力公司来控制他们的电力价格。美国的公民也有权利去举报当地电力公司提高价格的行为,会有人严格对于电价进行管理和控制。长期如此很自然的美国当地的居民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关灯的习惯。
㈦ 为什么这个季节新西兰的云层这么低为什么一直到晚上8点才日落
1. 日落时间相差无几。
今天,3月27日,以中国首都 Beijing 和 新西兰首都 Wellington 为例:
Beijing: sunset time 18:34pm
Wellingotn sunset time 19:23pm
a: 但新西兰目前夏时制,若去掉夏时制,Welllington 的日落该是18:23pm。
b: 天黑的感觉还取决于光线。新西兰这么清洁晴朗的天,常常过了日落的点儿才觉得天慢慢黑下来。在国内的雾气下,恐怕感觉刚好相反吧
2. 云低
新西兰像大洋中的一个大岛,地道的海洋性气候,比较湿润,水汽整日不断缓缓上升。
由于新西兰并非热带岛屿,最高也就20多度,所以水汽很快凝结,我们也就看到了朵朵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