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西兰南北二岛的区位有利因素
地表丰富。
新西兰南北二岛的区位位于两个版块之间形成了丘陵、火山等地貌,所以新西兰南北二岛的区位有利因素就是使地区的地表更加丰富了。
新西兰(英语:NewZealand),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全国由南岛、北岛两个大岛和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南北岛之间是库克海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境多山,平原狭小。总面积约270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15000千米。
‘贰’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原因
1、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南纬34º-47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2月)平均温度26℃,冬季(7月)平均温度12℃。降水量10003000mm,大部分地区牧草可全年生长,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的人工草地是主要的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达1100020000kg/(hm2·a)。
2、家畜生产成本低廉。由于气候条件优越,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家畜终日在草地上采食,节省了棚圈等设施和劳力的费用,畜牧业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0%。
‘叁’ 新西兰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南北哪个岛为什么
首先,相对南岛,北岛以丘陵为主,比起山地为主的南岛要好;其次,北岛气候较为温和,跟更利于农业发展;再次,北岛城市较多,较大,奥克兰为经济中心,市场较为广阔....
‘肆’ 新西兰成为着名畜牧业国家的原因
1。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方向的以一个岛国,由于四面环海,加上纬度较低,四季阳光充沛,降雨适量,因此新西兰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畜牧业的气候条件。
2.新西兰人对畜牧业资源的合理管理。
新西兰之前也出现过因为过度放牧而造成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恢复了正常,从此,新西兰人逐步意识到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严格遵从“草畜平衡”的原则,即有多少牧草养多少家畜,尽量是草场的产草能力跟家畜所需的牧草量达到平衡状态。
3.不同时期放牧畜群不同。
新西兰的牧场主会针对草的生长过程而决定不同时期放牧的畜群,例如在初春草还是嫩芽的时候,畜群主要由小羊羔组成,因为小羊羔的食量相对较小,对生长期的草场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时,嫩草是优质饲料,有利于小羊生长。
4.良种牧草
新西兰人比较注重牧草品种的选育,他们根据当地土壤状况以及气候条件选育最好的牧草品种。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新西兰已建成人工草场910多万hm2,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70%,几乎覆盖了整个平原和丘陵。人工草场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量大,起固氮作用,而黑麦草则在冷凉、潮湿的冬、春、秋季节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草量比较均衡。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一次,每公顷可养羊15-20只,高的可达20只以上,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提高5-6倍。同时人工草场播种一次可使用多年。另外,新西兰的农牧场主十分重视人工草场的管理,为防治草场退化,人工草场每年要用飞机施肥1-2次,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施肥时还要加入硼、硫、铜、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新西兰尽管人工草场比重很大,但对天然草场也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有力保护措施如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牲畜头数。
5.良种牲畜
新西兰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通过畜种的不断改良使得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新西兰每年的畜产品出口额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每年出口的胴体羔羊就有3 000万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羔羊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其中黄油、奶酪等乳制品行销世界上50多个国家。
6.草原投资机制合理
新西兰政府为了充分发展畜牧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
(1)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可以自由转卖。
(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牧场主要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牧场主。为了鼓励牧场主对草场进行开发和建设,国家曾经对大面积围栏、平整土地、大型水利工程等项目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并发给低息和无息贷款。新西兰政府的这种做法改善了草原的整体状况,草原的载畜能力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近年来逐步减少或停止了对私人草场建设的优惠,实行市场化原则,除保留少量的化肥补贴外,投资全部由私人负担。
7,流通渠道畅通
新西兰畜产品流通采用了灵活有效的形式。畜产品流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拍卖市场出售。羊毛和活畜大部分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二是直接出售。目前,少量的羊毛和少量的牛、羊,不通过拍卖市场出售,而由出口商直接到农牧场收购。三是合作社经营。新西兰奶品生产者局在全国设有奶制品公司。奶农生产的奶,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出口。
‘伍’ 新西兰南岛西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小的主要自然原因
新西兰种植业欠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地形因素:新西兰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因此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2.气候因素:新西兰位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各月降水分配较为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各月降水分配较为均匀的气候特征反应了当地的阴雨天多,晴天少,光照不足,因此不利于种植农作物,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汁牧草可以用来饲养牲畜,所以新西兰的畜牧业发达。
因此新西兰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光照和地形。
‘陆’ 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地形特点,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新西兰农场遍布全国各地,总体南岛多于北岛.因为南岛比北岛雨水更充足,经济不如北岛发达,荒地更多.
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自然环境好,气候好,雨水充沛,草长得快.
2:畜牧经验丰富,过去英国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作后备仓库,当英国打仗的时候,国内的畜牧业必然受影响,需要靠澳新提供肉,奶等产品.
3:新西兰山地多,平原少,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而畜牧业不受地形限制.
4:畜牧业比农业成本低,新西兰地广人稀,人力资源贵,放牧1,2个人就能解决了,如果种地需要大量人力.
‘柒’ 分析新西兰南岛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新西兰地处南纬34°~47°之间,除北岛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其
余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吹西风,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丰沛。
南岛由于西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量西多东少,西海岸一般在 2,000~5,
000毫米,个别地方可高达6,500毫米;山地东坡为雨影区,降水量少,一
般为500~700毫米,克卢萨河中游仅335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除南岛内
陆全年少雨、夏雨偏多外,大部地区终年有雨,冬季稍多。东部沿海平原夏
温稍高,降水较多,这种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森林和草被的生长,宜
于牛羊终年放牧。
‘捌’ 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冰川广布原因
北岛主要是丘陵,山地少只占全岛面积的18%,且海拔高度低。山地分布多偏于东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在1,500米左右。南岛主要是山地,占该岛面积的
70%,且高度大,许多高峰超过3,000米,中部的库克山海拔3,764米,是新西兰最高峰。高山顶部多雪和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玖’ 下图是新西兰地形和牧场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领土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面积26.8万
⑴沿海平原和坡度较平缓的山地丘陵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和品牌知名度 ⑵西风带、海峡与西北风一致;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加剧风浪(狭管效应);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拾’ 新西兰“南岛大开发”,难
作为南半球少有的发达国家,新西兰也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显着的就是北岛要远强于南岛,这也就是迫使了新西兰实施南岛大开发政策。可作为只有两座岛屿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地域发展差异呢?
新西兰的国土主要是南北两岛组成,但两座岛屿又各有特点。北岛主要以丘陵低地为主,有茂密森林和肥美低地。新西兰最长的河流——怀卡托河就在北岛。在这之外北岛还分布着众多湖泊和河流,东海岸更点缀着海湾和小港。
北岛丰盛湾 来源.Pexels
新西兰南、北岛自然差异和港口城市分布示意
南岛的地形地貌主要是高山,南阿尔卑斯山贯穿南岛的西部,占了南岛一半面积。高地中的河谷地带则是湖泊的集中分布地区。南岛的西海岸受到峡湾切入陆地的影响形成锯齿状的海岸线,东海岸则是新西兰最大的平原地带。
位于新西兰南岛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是整个南岛的天然分水岭。“南阿尔卑斯山脉”一般是用来泛指整座山脉,组成这座山脉的其他众多小山脉有许多各自不同名称。来源.Pexels
南岛卫星云图 来源.Pexels
1000年前毛利人的先祖乘船到达新西兰。在对新西兰进行 探索 后毛利人选择了北岛作为主要定居地。北岛的地势相对起伏小,且具有肥美低地和适合航行的海湾港口。对于航海民族来说,港口可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因而定居北岛后,毛利人在岛上发展种植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手工业,建设港口与其他太平洋岛屿进行航海贸易。
毛利族(Māori),为新西兰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图为毛利酋长画像。来源.Pexels
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的毛利人酋长们签订《怀唐依条约》。英国获得了新西兰土地的统治管辖权,正式将新西兰变为殖民地。然而有趣的是条约签订的双方对于这份条约都是各有不同的理解。《怀唐依条约》有英语和毛利语两个版本,由于当时毛利语与英语互不相通的原因,很多条款内容在不同语言版本下所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自然而然地双方对条约内容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条约签署之后,毛利人认为新西兰仍属于他们,条约用来向白人指出并时刻提醒他们已做出的交换;白人则相信,他们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统治权"。
紧接着的便是熟悉的殖民剧情,大量大批的欧洲移民从欧洲,主要是英国迁移到新西兰。在经历殖民政府和移民的变相掠夺以及多次反抗战争后,毛利人的 社会 组织彻底瓦解,大量土地被殖民者掠夺,新西兰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新西兰国旗左上角的英国“米字”图案 来源.Pexels
夺取土地后欧洲殖民者在新西兰发展起畜牧业、林业和种植业。这些主要是配合英国当时的殖民地农业供应政策,主要是为英国本土输送原料和初级农产品。北岛地区多半岛和海湾,多优良港口,十分有利于原料和初级农产品的出口运输。同时多港口让北岛承接外来移民变得十分便利,移民也可以选择在多个不同的港口定居。相比之下南岛南岛虽面积较大,但全境多山,温度较低,发展经济要稍逊于北岛。何况南岛地区不如北岛那样多海湾良港,只有西海岸克莱斯特切奇地区有优质港口。因此在起步阶段北岛就优先建立起了初步的经济生产体系并推动了城镇人口的快速发展,南岛则发展相对缓慢很多。
除了自然地理上的劣势,政治上的因素也让南岛落后。奥克兰是英国殖民者登陆新西兰后的首个定居点,也是殖民者指挥中心,地位等同于新西兰的首都。而之后殖民者也确实将奥克兰定为首都。北岛更是多了一层政治因素的加持。在1865年,新西兰政府为了实现南北岛平衡发展才决定将首都前往惠灵顿。
远眺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海港大桥和中央商务区 来源.Pexels
在维多利亚山眺望惠灵顿港及市区 来源.Pexels
20世纪的20年代来自瑙鲁的磷肥大量进入新西兰,磷肥配合"湿润"地区的气候,让新西兰待开垦的贫瘠土壤生长出牧草。怀卡托、玛纳瓦图(Manawatu)和塔拉纳基这样的森林和沼泽地地区都开始发展起奶牛养殖业。同一时期战后的经济繁荣带来消费主义的盛行,加上新西兰此时是将自己定位为大英帝国的牧场,依靠英国的投资发展牧业并输送奶制品等农产品。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巨量的农产品需求,新西兰除了开垦拓荒北岛剩余的荒地外,还积极发展密集型农业。这也就带来了北岛地区新一轮的人口增长,而森林转换成牧场也带来新城镇的出现和旧城镇的扩大。
新西兰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来源.Pexels
不过这些好事都只发生在北岛地区。南岛未开荒的土地都主要集中在山地,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南岛缺少优质港口,不利于农产品的出口,交通运输上的劣势使得南岛没有实现像北岛那样搭上这趟世界经济的快班车。
二战结束后新西兰有感于战时供应品海外供给困难,因而开始布局建设自身体工业体系。1945年后新西兰出现一些小规模工业企业,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些工业企业集中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然而新西兰采取了牺牲南岛发展北岛的区域发展策略。这些都是新西兰在70年代以前所建立了三大主要工业区,即奥克兰、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而这三大工业区只有克莱斯特彻奇分布在南岛,其余两个都在北岛。对于以出口经济为主的新西兰来说,光有土地人口城镇可不行,还需要港口。北岛的港口不仅数量多且大多适用于发展外贸港,南岛相比之下只有东海岸的克莱斯特切奇符合外贸海港的条件。
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南岛第一大城市克莱斯特切奇 来源.Pexels
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提出新的要求,新西兰开始积极引入国外成熟的技术工人移民,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为工业而来,劳动移民自然而然会是集中迁入主要的工业城市,这也就带动各大工业城市的城镇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毛利人跟随着城镇化进程,开始离开乡村社区进入邻近的城市,开始了毛利人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毛利人进入城市后成为廉价劳动力,从事工业或是服务业的生产服务。
新西兰南、北岛人口集中地区和铁路分布差异 来源.Pexels
但在整个战后的经济发展时期新西兰的工业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绝大部分的工业企业都位于北岛,相比之南岛只在克莱斯特切奇地区建立起了制造业体系。因为该区域是南岛东海岸少有的良港,非常适合初级工业品的出口和工业品的输入。
因此在整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战后经济时期。北岛的工业发展的速度超过南岛,到70年代中,全国工业企业的75%都集中在北岛。最终形成了新西兰北强南弱的经济格局。
70年代全世界都进入了滞涨的发展低迷时期,新西兰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冲击。世界性经济危机就带来了海外移民的大量减少,从而连锁导致新西兰人口急剧减少,加上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使得新西兰失去了传统的出口市场。在这两大打击下,新西兰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三大工业区除了奥克兰外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两大工业区在制造业和销售业中,就业率的发展处于倒退或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种现象推动了新西兰城市分散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70席卷全球 来源.Pexels
在这次滞胀危机中尽管制造业和销售业处于低迷,但三大工业区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信息服务业。奥克兰就走在其他两位的前面,奥克兰信息服务业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它两市。特别是在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中奥克兰的增长度是另外两市的二倍。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切奇不仅要承受就业增长停滞倒退和城市转型的剧痛,更要将以往的制造业和销售业对外分散,在限制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城市的分散化。这就导致了北岛余下地区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奥克兰。而南岛余下地区,虽然其就业增长率仍不及北岛的一半,但还是与就业率下降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次经济结构调整对南岛地区来说是复杂的。南岛独秀一枝的克莱斯特切奇工业区可谓是元气大伤。南岛当时向其它地区分散制造业的发展措施束缚了克莱斯特彻奇市制造业的发展,使克莱斯特切奇的众多工业部门处于停滞不前状况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而相应的服务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了该地区的城市和工业分散。虽然南岛其他地区承接了一部分制造业,实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南岛其他地区毕竟基础薄弱,即使接受了来自克莱斯特切奇的制造业也没有实现飞跃式发展,倒是一种缓步发展的态势。
新西兰南岛皇后镇 来源.Pexels
这样的发展态势也就造成了奥克兰逐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奥克兰逐步发展成为新西兰的核心,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城市。这也就带来南岛地区的发展落后和民众的不满,毕竟北岛有奥克兰和惠灵顿两大工业区,加上奥克兰强大的主导作用。南岛的发展自然而然是无法赶超的。在南北岛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新西兰政府最终决定投入资源,对南岛进行开发。是平衡新西兰南北岛的发展,带动整个新西兰实现均衡发展避免核心独大的重要规划。
奥克兰天际线 来源.Pexels
回顾新西兰南北岛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地理劣势和长期的重北轻南政治政策让南岛长期发展落后于北岛。尽管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想过平衡南北两岛,但过去都因为各种因素,主要是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产生实质效应。进入21世纪新西兰再次对南岛进行大开发同样是平衡南北岛发展的考量,也是关乎国内南北稳定团结的政治策略。 长耳兔 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新西兰: 历史 、民族与文化.赵晓寰 乔雪着;新西兰史.菲利帕·梅因·史密斯;列国志 新西兰.王章辉;新西兰城市的分散化.方文常;90年代以来新西兰经济发展特点及趋势.汤明洁 朱彤着
热点内容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