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新西兰 » 顾城怎么到新西兰的

顾城怎么到新西兰的

发布时间: 2023-01-02 04:26:19

A. 顾城,最后的顾城

提到顾城

你想到的是什么?

也许我不应该这么问,毕竟不是现在的明星,家喻户晓型的,我也是在同学那里偶然听到这么个人,才知道中国文学史上还有这么一个癫狂的人物。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因为顾城的诗太过于纯真和浪漫,太过于理想化,所以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但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情史以及残杀发妻的事情。

总之,顾城是一个很成功的诗人,尽管他抛子杀妻,如论才情鼎赋,他仍是中国诗坛史上一颗抹不掉的明珠。

01

有人说顾城是绝代渣男,虐杀发妻(用铁锤打爆妻子脑袋),抛弃幼子(从出生就不许妻子喂奶,变态地认为儿子玷污了他妻子,送他人抚养,从不看望),包养情妇,性变态(既干那事又觉得脏还强迫妻妾同床双飞),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全靠妻子供养),这样的男人不配当男人。

但是我认为顾城不是渣男,渣男是心里明白还是那么做,从大多数人口中得知,顾城像个孩子,眼睛里总是装着童真,从来没见过那么亮的眼睛,可见,顾城到死都不明白他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渣,倒不如说,顾城是个被才华左右的疯子。

如果你读过顾城的诗,会发现他一直在用诗歌筑建他脑海中的理想王国。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 《避免》

02

说起顾城杀妻,就得了解顾城的感情史。

顾城和谢烨在1979年在一列火车上相遇,顾城那时深深地被这名偶然间闯入自己生活的女学生给吸引了,临下车把自己的信息写成纸条塞给了她。

他说,“来找我。”

谢烨就这样抓着纸条,脑海里一直是这个眼睛里装着星空的帅气男人,内心深处犹如大海一般此起彼伏。她后来写道:“你是个怪人,照我爸爸的说法也许是个骗子,你把地址塞在我手里,样子礼貌 又满含怒气。为了能去找你,我想了好多理由。”

有了开始,两人便密切的进行书信往来。后来顾城已经不满足于这种相爱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为了见到这个他一眼倾心的爱人,从北京追到了上海,每天就坐在谢烨家门口的小木箱上大胆求爱,直到谢烨的父母答应了两人的交往,而后两人也就开始了如梦如画般的浪漫爱情。

1983年,顾城娶谢烨为妻。

谢烨知书达理又吃苦耐劳,她深深地爱着顾城,就算结婚当天顾城说:“让我们一起自杀吧”这样不吉利的话,谢烨也只是当顾城全然活在了诗歌里,这只是他爱她的表达方式,依然对这个不染于尘的男子感到痴迷。

顾城与谢烨

就这样,顾城寻找着他的理想王国,而谢烨便追随着顾城,他们到了英国,走遍了世界,最后又定居在了新西兰的激流岛。

03

因为顾城总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时不时就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举动,此时他在新西兰一所大学教书,授课的时候经常因为观察学生们的模样而忘记讲课,久而久之,顾城就失去了这份工作。

顾城没了收入来源,又不愿与这污浊的世界同流合污,所有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他的妻子谢烨的肩上。

但顾城又是个偏执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的梦境,顾城把谢烨打造成了最符合他梦境中的完美女人,在顾城的世界,谢烨聪明大方,善于交际,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灵魂的承担者。

他把谢烨打造的这么完美,自然不能放任谢烨到外面去“玷污”自己,他不允许谢烨去外面工作,可是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开始的时候谢烨只当顾城是爱她的,也接受顾城的偏执与癫狂。

久而久之,谢烨的承受能力已经有了病态的发展,换言之,她完全沦落成了顾城的傀儡,所有事情都听从顾城的安排。

因为有谢烨为他打理一切,顾城只剩下保持单纯的灵魂这一个事情,所以可以看到他经常带一个桶装的帽子,他说这个帽子可以封住思想和灵魂,名字叫“思维之帽”,谢烨为他缝制了很多顶这样的帽子,每顶都为他亲手带上。

04

后来“英儿”闯入了他和谢烨的生活。

李英是位知名编辑,在诗会上当众承认爱慕着顾城,并且并不介意顾城已经有了妻子,甚至和谢烨交好,毫不避讳的跟谢烨了解顾城。

李英

谢烨也很大方,把顾城生活的点点滴滴毫无保留的全部告诉给李英。

就在顾城夫妇要回新西兰的前夜,李英找到顾城表明心意,当时,谢烨就坐在旁边看杂志,好像李英表白的对象不是她的丈夫,跟她没有丝毫的关系。

顾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个女孩如此为他的精神世界所崇拜至此,他当着谢烨的面对英儿说了一句话:“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就这样,顾城带着李英回了新西兰,还是谢烨定的机票。三个人一同在岛上生活,异常和谐,彼时,顾城觉得自己像极了贾宝玉,女孩都深爱他,他爱惨了女孩世界的纯洁,他想活在其中却做不到,因为他是男的。顾城后来形容岛上三个人的生活是“神仙似的日子”“谢烨特别宽容,她也挺喜欢英儿的,她们俩特好,说要把我甩出去,我特别喜欢看女孩之间在一起,融洽......我喜欢女儿国那种。”

左起:谢烨、顾城、李英

李英的到来给岛上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但这只是短暂的,李英后来跟一个洋人私奔了,其实一开始李英就是有预谋的,她只是为了一张绿卡。从国内的时候,李英就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的情人,那个男人是个诗刊的副主编,李英似乎知道和那个男人不会有结果,所以自己也找了个情人,为了和她的情人一同生活,摆脱那个副主编,才有了接近顾城的事情。

05

李英的离开给了顾城不小的打击,他意识到李英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绿卡,崩溃了,他的理想王国不存在了,为了还原他的理想王国,顾城还写信给李英求她回来:“我请你还是回来住好吗?我喜欢你和雷在一起,胜过我…..”

后来谢烨生了一名男婴叫做木耳,但是他特别不能容忍木耳,因为李英的离开,顾城的理想王国已经不完整,木耳的到来更是对他理想王国的瓦解,他认为木耳剥夺了谢烨对他的爱,当时顾城几次差点掐死木耳,谢烨为了木耳的安全,忍痛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当地的毛利人抚养。

许是谢烨始终是个女人,没法升华到顾城的层次,还是想要过平静的相夫教子的日子,谢烨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叫大鱼。大鱼的精神世界不如顾城,但是谢烨在他那里找到了慰藉。

谢烨可能真的累了,她厌倦了顾城的纯真,这年复一年的生活,早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希望事事周全,却事事不如她愿。但是谢烨又不忍心顾城一个人生活,所以谢烨那时经常教唆顾城自杀,并且还劝他去杀了李英。

顾城当时感受到了谢烨对他不如以前好了,他以为是因为英儿,便宽慰谢烨说,我把英儿写成小说,小说写完了,我就不想她了。谢烨无奈,却还是听顾城的话帮助他完成小说。

06

谢烨有情人的事情终究没藏住,有一天顾城照常饭后出去散步,回来时,谢烨正在打电话,一见顾城进门,立即挂断,顾城问谁的电话?谢烨说打错了,这时,电话铃响起来,顾城一把抓起话筒,只听那边传来大鱼的声音:“哎?刚才怎么挂断了?”顾城非常气愤,他是认识大鱼。他气得掐住了谢烨的脖子。

大鱼出现以后,顾城变得开始处处讨谢烨的欢心,甚至不愿意接受的儿子也因为谢烨去试着接受。他不想和谢烨离婚,有谢烨的日子,顾城什么都不用去做,顾城创作都是口述,谢烨来完成打字编写,甚至不学英语也是因为谢烨学就够了。

顾城和他儿子

但是谢烨没给他机会,他做什么都无法挽回谢烨。因为谢烨,顾城理想王国的最后堡垒彻底崩塌了,童话的梦境支离破碎。

1993年10月8大鱼辞掉工作离了婚,如约登上了去新西兰的飞机去找谢烨。

新西兰激流岛上,阳光正好,风和日丽,谢烨在等待着大鱼的到来,等待着美好的生活,想到却先等来了顾城挥斧砍杀。

顾城杀了谢烨之后,便打电话给姐姐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伤了。” 四小时后,谢烨在医院不治身亡。

这就是当时轰动世界文坛的顾城杀妻案始末。

其实顾城对死亡一直有一种渴望,他从一开始便没想过长活,因为他觉得做人太难太脏太无聊,这幅皮囊一会儿渴了,一会儿饿了太世俗了,这个世界,完全不是他所想象的样子,他迟早是要死的,杀死谢烨只是履行当初一起自杀的诺言,维护他那理想王国的最后一处城墙。

1993年10月8日,杀死谢烨后,顾城于林中自缢,年37。

B. 顾城杀妻始末:亡命诗人和他破碎的理想王国

1979年,一辆从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23岁的顾城拿出画画的笔,画了老人孩子,一对夫妇,坐在他对面的化工厂青年,唯独没有画站在他旁边的姑娘。

顾城后来在情书里这么写道:“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

那趟火车,是顾城和谢烨的第一次见面。

14年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顾城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并自缢身亡。

01

1986年6月,昌平诗会,在好友文昕的介绍下,李英认识了顾城。

在那场诗会上,以顾城为首的朦胧诗派被抨击的很厉害,李英力挺顾城,甚至在现场情绪失控,“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懂,能理解他梦幻的空间,他对我也一样。”

李英一下偷偷爱上了顾城,彼时,顾城和谢烨已结婚三年。

<左起:顾城、谢烨、李英、文昕>

在顾城夫妇准备去新西兰的前夕,李英意识到再不表白心意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当面吐露出了对顾城的爱慕之情,当时,谢烨就在旁边看杂志,没有说话。

李英说:“每次见顾城,像进殿堂朝圣一样,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环所笼罩。”

顾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个女孩如此为他的精神世界所崇拜至此,他当着谢烨的面对英儿说了一句话:“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谢烨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大度和容忍。

她帮李英凑够了出国的机票,三人就此在新西兰的孤岛上一起生活,那时,顾城夫妇的儿子桑木耳刚刚出生。

谢烨从心里是感激李英的,她的到来确实给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惊喜,谢烨说,是英儿教会木耳在蛋糕上插三根蜡烛,然后吹灭。英儿是懂得浪漫的。

1987年夏天,王安忆在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次见到了顾城,在王安忆的印象中,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像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

顾城对王安忆说,这半年来,他这里待待,那里待待,最终也不知会去哪里。

顾城头上高高的布帽成了他的象征

上海的拥挤感让顾城感到窒息,北京对他来说也没法过,于是他就去了新西兰的一座孤岛上,在岛上买了一个房子,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

买了房子,就没有钱了,还欠了银行一笔贷款,那时候写文章,稿费都是五块七块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凑,只能锄地开荒,自己找一些能吃的东西,家里经济状况很糟,基本都要靠新西兰政府救济。

这种自己锄地开荒、养鸡种菜的日子,就是顾城的理想生活,但在谢烨眼中,充满了艰难和困苦。

在新西兰,顾城的诗歌不像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没有什么稿费来源,也不识英文,家里所有事情都靠谢烨打点,为生存犯难的谢烨不得不提醒丈夫,希望他可以现实一点,找一个有收入的工作贴补家用。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招来顾城的斥责,他觉得他只属于诗歌,而不属于这个油腻人间。

顾城在这座岛上不学任何生存技能,但他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觉得自己就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对他来说,少女的世界是纯洁的,他想活在其中却做不到,因为他是男的。顾城形容岛上三个人的生活是“神仙似的日子”“谢烨特别宽容,她也挺喜欢英儿的,她们俩特好,说要把我甩出去,我特别喜欢看女孩之间在一起,融洽......我喜欢女儿国那种。”

<左起:谢烨、顾城、李英>

李英回忆起顾城时说:“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不是那种性呀什么的男女意识,他觉得是把一个女孩从世俗中解救出来,他的宗教感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们三个人在岛上生活是没法理解的。”

顾城认为女人只有无所事事才显得美,所以他要求谢烨什么都不干,整日呆家里,也不去看电影,他还不能容忍他的女人们分担一点点的爱给别的男人,包括自己的儿子。

1988年,顾城夫妇的儿子出生,取名桑木耳(音译Samuel),对于自己的亲骨肉,顾城很不喜欢,他忍受不了谢烨要分大部分的爱给这个儿子,他觉得是这个儿子闯进了他们的生活,打扰了这个家,后来他让谢烨把儿子送给当地的毛利人抚养,我想幸运的是,在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正因为不在父母身边,他并未目睹父亲砍伤母亲再上吊自杀的场面。

作为好朋友的舒婷在她的回忆录里写到过,在美国的时候,因为谢烨看上了商店里一件小东西,价格很便宜,想买给儿子玩,这时候顾城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地上,谢烨就哭了,她对舒婷说:“他就是这个死样子!就因为我想买这个东西,他就这个死样子!”

那时候舒婷就察觉到顾城不太正常了,但她对外界所有不好的言论是非常不赞成的,她说:“顾城其实很可怜,他总是在愁钱,岛上的房子要交按揭,他还要给抚养他儿子的毛利人一些抚养费。”那时候虽然穷,但他并不小气,吃饭的时候还会帮舒婷抢着付账。

<左起:谢烨、顾城、舒婷>

1992年,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邀请顾城去当一年的驻会作家,谢烨很高兴,她想着这一年拿到的资助可以缓解一下经济紧张,但顾城又闹起了脾气,他想带着英儿一起去德国,如果英儿不去,他也不想去,谢烨劝了很久,顾城犹豫了一阵,还是去了。

德国刚去了半年,姐姐顾乡给顾城打电话:

“英儿跟岛上一个洋人跑了。”

                           

02

李英的两次初夜,一次给了顾城,一次给了刘湛秋。

1986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李英,疯狂沉迷于诗歌写作,她参加了一个诗歌研讨会(即前文所提的昌平诗会),到会者全是当时国内影响广泛的青年诗人,其中就有顾城、谢烨夫妇。那次研讨会是由《诗刊》组织,时任《诗刊》执行副主编的,便是刘湛秋。

在舞会活动时,刘湛秋主动邀请李英跳舞,眼前这个男人时髦的打扮,和《诗刊》领导的身份,激起了李英的幻想,会后她就爱上了刘湛秋,尽管他早已有家室并且身边还环绕着许多女人。

当了刘湛秋情人的李英,就此成了一个无法见到阳光的影子。为了避人耳目顺利幽会,他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暗号,李英后来回忆两人幽会的时光说:“去公园,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隔十几米,去餐厅,总是他先进去看看有没有熟人,再出来叫我进去......”

<刘湛秋和李英>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顾城夫妇去新西兰的前夜,那天两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刘湛秋牵着情人的手,唤她“英子”,明天英子就要走了,远渡重洋去新西兰,刘湛秋心里万般不舍,他为英子写了送别诗:

“已经是铅样的预感明天

犹如迎面铅样的云

暴雨是不可避免了

挥手间已咫尺千里

北京依然如此拥挤

却又因少一个人而空旷......”(1990.7.4)

英子在新西兰过得怎么样?刘湛秋不知道,只知道当北京入夏时,那边该是要入冬了。分开一年以后,刘湛秋把心里的思念化为诗行:

“当我享受春天的花朵

你已面对落叶伤情

当你为夏之海滩而柔软

我却枯竭于冬天的黑树

永远只能有一半的快乐

不能在一个季节里重逢......”(1991.5.2)

令刘湛秋没有想到的是,1992年初,他突然收到了英子的绝交信,而去德国刚半年的顾城,也联系不到英儿了。

刘湛秋那时候不知道,英子去投奔朋友顾城不是单纯的投奔,顾城那时也不知道,在新西兰和他一起生活的英儿,在国内一直有一个情人,让两个人都想不到的是,李英为了绿卡,从岛上独自离开,和一个50多岁的洋人结了婚。

顾城无法接受英儿走了的事实,他曾回北京寻找,依然未果。

英儿没了,顾城崩溃了,他意识到英儿只不过把他当成出国的跳板,他喜欢的女儿国也不复存在,在顾城写给英儿的最后一封信里,他写道:“我请你还是回来住好吗?我喜欢你和雷在一起,胜过我…..”

后来顾城以三个人的故事为原型,开始创作《英儿》,在德国,由顾城口述,谢烨打字,他们花了四个月时间,完成了夫妇俩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顾城照例在封面署上了谢烨的笔名:雷米。

而此时的谢烨,也悄悄地找到了她的另一个爱人。

1991年,谢烨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是真心想让人都快活的,我从来都让人愉快,但我不开心......木耳也是我的责任,只是我不像在过日子,人如果老在演戏,还能不累吗......人生真是鱼和熊掌之势,对我来说永难全。”

李英来新西兰的所有手续都是谢烨办的,她对英儿管吃管住,默认这个女人和自己共享一个丈夫,顾城不懂英文,无法和别人交流,什么都不会干,家里所有事情都是谢烨一个人操办,自己的儿子还要交给别人养,在谢烨心里,这年复一年的生活,早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希望事事周全,却难掩伤心。

1993年9月,顾城和谢烨一起到了朋友顾晓阳的家中,谢烨拿出一台便携式打印机,顾城对顾晓阳说:“我会写小说了”,并让谢烨打印出来看,那本小说就是《英儿》。

顾晓阳浏览了一下,知道这是一个有关男主人公与叫雷和英儿的两个女子同居共处的故事。顾城说过,小说写的都是真的,不会虚构,于是顾晓阳问:“谁是‘雷’啊?”顾城说:“是谢烨。”顾晓阳就不说话了,谢烨笑着说:“晓阳真老实,你怎么不问谁是英儿啊?”

顾晓阳偷偷问顾城:“真有英儿这个人?”

  03

顾城头一天见到顾晓阳就说,家里出事了。

他说,英儿跑了,谢烨在德国也有了情人。

有一天吃过晚饭,顾城出外散步,回来时,谢烨正在打电话,一见顾城进门,立即挂断,顾城问谁的电话?谢烨说打错了,这时,电话铃响起来,顾城一把抓起话筒,只听那边传来大鱼的声音:“哎?刚才怎么挂断了?”顾城非常气愤,他认识大鱼。他气得掐住了谢烨的脖子。

顾晓阳问顾城:“你自己可以有俩媳妇儿,人家谢烨找情人为什么不行?”

顾城说:“不一样,我对谢烨什么都不隐瞒,可谢烨对大鱼好,一直瞒着我。”

顾城逝世二十年后,顾晓阳回忆起来,他依然清楚记得顾城跟他说这话的样子。

                                       

大鱼出现以后,顾城变得开始处处讨谢烨的欢心,顾城不想离婚,他无法离开谢烨,顾城在创作时,都是他在口述,谢烨打字,顾城不肯学英语,他觉得只要谢烨学了就行,在顾城眼里,他们俩是一体的,他甚至从此开始喜欢他们的孩子木耳,但都无法挽回谢烨了,他突然变得举足无措。

顾城留了四封遗书。

在给儿子木耳的遗书中,顾城写道:“你将来会读这些话,是你爸爸最后写给你的,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跟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木耳,好孩,你的日子还长呢,留给你的屋子里有你爸爸画的画,124号。你爸爸想和你妈妈和你住在那,但你妈妈拒绝,三木,我只有死了,愿你别太像我。”

<顾城与儿子木耳的合影>

1993年10月8日,大鱼辞掉工作离了婚,如约登上了去新西兰的飞机去找谢烨,同一天,顾城挥斧砍伤谢烨,匆匆跑去和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伤了。”随即自己拿了一根电线,吊死在了树上,数小时后,谢烨在医院不治身亡。

  04

顾城一直对死有一种渴望,他说:“中国人的自由是栏杆前的自由,只要我不承认界限,我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汉学家顾彬的文章里提到:“顾城坦率地谈到了他的危机,1985年前他想做一个人,他还不了解世界,他希望像个孩子,相信灵魂和希望,并抱有回归的愿望,但世界变成了幻想,所以他认清了自己,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结束了思考,告别了社会,如果做人太难,太无聊,他也不愿作为物,今后只想走鬼或幽灵的道路,作为影子自乐于飘渺中。”

在顾城身上,有孩子般的纯真,也要杀戮者的极端,他的精神王国是一种极端主义理想的,没有人性基础的理念,顾乡曾说,他是很怕打斗的,电影里出现打架的场面他会远远跑开去。李英说,顾城说过男人成熟后会带有一种暴力倾向,这是顾城最痛恨的。

这样一个胆小的,不会打人,痛恨暴力倾向的顾城,会在家里突然用脚踢自己的儿子,然后在一旁口吐白沫,他还会拿着斧子上山坡,一下一下地砍树,在他心里郁结着,受刺激的时候,他砍了整整一个星期。

那个时候他开始写遗嘱,他迟早会自杀,谢烨知道,所以她整日不安。顾城是随时可以爆发的,悲剧只是一个契机问题。

<顾城写给英儿的最后一封信>

王安忆后来回忆起昔日在香港大学见到顾城,“他有一个说法引我注意,至今不忘。他说,他常常憎恶自己的身体,觉得累赘,一会儿饿了,一会儿渴了。当时听了觉得有趣,没想到有一日,他真的下手,割去这累赘。”

05

八十年代是诗歌的黄金年代,以朦胧诗派为代表的北岛、舒婷、海子、顾城被称为“当代四大诗人”,那个时候不读诗歌无以言,对诗人来说,真是最好的时光。舒婷说,在诗会上我最想念的人是顾城,可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回到二十多年前,顾城谢烨逝世十天后,北岛在《今天》冬季号写下编后语:

“顾城和谢烨的离去令人震惊,这世界显得更空旷。回想《今天》在白雪覆盖的不足六平方米的农舍诞生的日子,已如此遥远,中间隔着深渊。往事如驶离的大船,过去的我们与此刻的我们正在告别,互相辨认。死去的朋友们成为那船的主人。”

C. 顾城的死因是什么

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着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着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由于他过于追求完美,对世界充满了不满,而世界又不是他想要的要那样完美,所以,他的精神日益衰落,1993年,他在新西兰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后又自杀,年仅37岁!

D. 顾城怎么死的

1988年,当时在中国如日中天的顾城远赴新西兰,与妻子谢烨(当年顾城的狂热崇拜者之一)定居于激流岛,并生下一个孩子。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激流岛上自己的住所,用斧头砍死了妻子,然后自杀。终年37岁。

E. 诗人之殇 顾城

《顾城别恋》是由香港金港国际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爱情传记片,由陈丽英执导,冯德伦、李绮虹等主演。该片于1998年10月8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的是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杀死自己的妻子后并自杀的故事。

故事情节:

1993年10月8日,顾乡接到了弟弟顾城从新西兰激流岛上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顾城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我把谢烨给打了”,声音悲凉而绝望。即刻意识到情况不对的顾乡马上拨通了当地急救中心的电话去救治谢烨。

当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顾城已经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倒卧在岛上的一条小径上,头部有被丈夫用斧头砍伤的痕迹。而当谢烨被拉到医院经过数小时的急救后,却仍然救治无效身亡了。

不是很了解顾城和谢烨感情生活的人可能不知,落下如此悲惨结局的两夫妻,却有着一个极其浪漫、唯美的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顾城和谢烨在1979年在一列火车上相遇,他们当时就坐在彼此的对面,谢烨不知道彼时坐在自己对面的就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诗人,而顾城那时则深深地被这名偶然间闯入自己生活的女子给吸引了。

自此顾城开始给谢烨写信,再到后来,顾城直接到了谢烨家大胆当面求爱,吃住都在谢家,直到谢烨的父母答应了两人的交往,而后两人也就开始了如梦如画般的浪漫爱情。

谢烨知书达理又吃苦耐劳,她深深地爱着顾城,顾城追随着浪漫诗性,而谢烨追随着顾城,他们到了英国,走遍了世界,最后又定居在了激流岛。

也许故事到此再没有其他变故,这个世界上将会多出一段浪漫温馨的美好爱情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会如此梦幻吗?

在顾城和谢烨的爱情中,英子闯了进来,他们三人相遇在诗会上,在这场诗会上顾城代表的朦胧诗派受到了猛烈地抨击,而英子在此时站了出来,力排众议、一往无前地支持顾城谢烨夫妇,三人自此相识结下友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谢烨向英子讲述了很多顾城的故事、习惯、脾气和爱好,奈何言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在逐渐了解顾城的过程中,英子深深地爱上了顾城这个浪漫而又可爱的男人。

后英子受邀来到激流岛与顾城夫妇一同生活,在岛上的生活中,顾城逐渐爱上了英子,但谢烨却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和抗议,三人一起开始了一段关系微妙的三角恋情。

在这段三角恋情中,三人难道真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相安无事友好共处,还是这表象之中其实隐藏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秘密?

顾城是生活在自己理想王国中充满童真、满心纯洁的国王,他曾经说过: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人间天堂、人间的女儿国,而他就是这王国中唯一的男人。这样的说法恰好可以帮我们理解顾城、谢烨和英子三人相处的状况吧。

在随后的生活中,英子离顾城而去,谢烨则为顾城诞下一男婴:小木耳。

但是这一切对顾城来说都成了伤害,他不明白英子为什么会狠心离自己而去;他认为小木耳的到来剥夺了谢烨对他的爱,更完全打碎了他那完美女儿国的梦幻,所以顾城对小木耳的存在,竟然慢慢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为了自己深爱的男人,也为了儿子,谢烨不得不狠心把儿子寄养在当地毛利人家里。

也许诗人和人,尤其是浪漫诗人和人不是同一物类,就像诗人顾城,有的是对自己心中极致化的完美女儿国世界如孩童般的执着,但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一次次的碰撞,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英子崇拜顾城的才华,但她爱的生活是现实生活,是真正普通人的生活。或许可以做一下猜测:谢烨深深爱着顾城,愿意陪她颠沛流离走天涯,愿意和他一同追求诗歌,追求如同天边云彩般的浪漫。

但在谢烨心中,尤其是在小木耳出生后,作为母亲的谢烨更加向往一个温馨幸福的普通家庭了,而这一切的一切无疑和顾城的理念和追求都是相背离的,再加上顾城天性的极致浪漫、天真的执着、诗人内心的脆弱,于是悲惨的结局悄然而至。

顾城是唯美的,就像他的诗歌;但作为普通的人,除了偶尔将这种对极致美的追求作为生活的调味剂外,我更喜欢放眼于普通的生活;因为归根到底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离不开的始终是人世间的俗务。

生活是一场现场直播的戏剧,总是会出现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感到震惊恐惧的事件。世上的幸福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然而很多不幸的发生却有极其类似的缘由。睁开眼睛,让光亮进来。

(文字摘自网络,图片来自于电影截图)

F. 顾城当年是怎么出国的怎么发现的激流岛 你说顾城是被英儿骗出国外的,有根据吗

据我的了解,顾城好像是到各地讲学,去欧洲等地做汉学演讲,然后好像是新西兰的大学想让他去当汉学教授,他就去了,他发现那里比较符合他向往的童话般的生活,就没去当教授,住在激流岛写诗。

G. 顾城从诗人到杀人恶魔,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为当代最为知名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当代新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句。

作为诗人的顾城很成功,他的诗在世界文坛被广泛认可,然而在生活中的顾城却不能只与梦幻和浪漫为伴,在历经了世事沧桑和人生百态之后他选择了死亡,也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爱人。

像他这样的诗人,我们也许不能理解他的世界,但是他的多情,他的有心确是毋庸置疑的。

1.

讲顾城的故事,一怕遭人愤恨,二怕没人愿意听。因为像顾城或是海子这样的人,最好是只生活在诗集里,如果一五一十的把他的故事和盘托出,总会觉得现实在他那里太残酷了,最好的诗人似乎就应该在天上。

顾城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诗人家庭,父亲顾工是建国初期的着名诗人。良好的家庭出身给了他很好的教育环境,却没有让顾城向其他孩子一样选择循规蹈矩。

顾城自幼酷爱读书,但却不爱与人交流,在童年时期总是自己一个人和蚂蚁为伴,与清风交谈。

但是这个许多人眼中的怪小孩儿,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天分,尽管十二岁便辍学,随父亲下放到农场,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顾城已经能够用诗歌表达心绪。

十三岁时他写下《我的幻想》: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这;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这样一首清新简洁的小诗,仿佛隐含着顾城一生的缩影。

顾城因为与生俱来的诗人情怀,一生在不断地幻想着,仰望着,他骨子里这样的性格不曾动摇,从十三岁写下《我的幻想》到他最后杀妻再自杀,他在内心深处始终都是一个不满现实,又充满期许的完美主义者。

2.

1969年,顾城随父亲被下放到山东的一个农场,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性格养成的关键五年。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顾城各个时期的照片里,总是戴着一顶帽子。在某次国外演讲时,他曾解释说帽子能带给他安全感,也许他就是一个孩子气的大男孩,天生喜好安静,在纷繁复杂的喧嚣尘世里,他希望这一顶小小的帽子,可以多多少少的帮他减少点外界的纷扰。

3.

顾城的爱情没有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那么一帆风顺,但是他能遇到谢烨无疑是幸运的。

1979年,23岁的顾城在火车上与谢烨偶然结识,两人一见倾心。在与谢烨恋爱过程中,顾城因为没有固定工作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似乎是个不务正业的闲散青年。

其实,这种评价本来是很难影响到顾城的,只是人言可畏,当他知道这关系到他与谢烨恋爱能否继续之后,他开始发奋努力写诗,想要多发表诗歌以赚得稿费,来向旁人证明自己可以靠写作来养活支撑家庭。

四年热恋后,二人终于步入婚姻殿堂。顾城与妻子彼此欣赏,在谢烨眼里,丈夫是世间最深情的天才诗人。

也许这份感情从一开始是不公平的,顾城对妻子的依赖难以想象,在顾城写作时,谢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只能在他视角范围内活动,因为顾城希望抬头就可以看到谢烨灿烂的笑脸。

谢烨对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顾城的要求让她太疲惫了。在顾城的世界里,他希望妻子既是照顾他衣食起居的贤妻良母,又是他精神世界里的圣女天仙。

再后来,顾城又有了“英儿”——一个他在诗歌研讨会上结识的大四女孩儿。顾城喜欢英儿的天真烂漫,英儿也大胆地表露她对顾城的爱慕。

1988年顾城为躲开诸多世事纷扰,加入了新西兰国籍,和妻子共同在新西兰的激流岛开始了隐居生活。离开了俗世,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顾城对谢烨开始更加依赖,而这时顾城还和“英儿”保持着书信联系,最终在谢烨的同意下,“英儿”也来到了激流岛,三人开始了一段畸形的关系。

4.

激流岛上这段让人匪夷所思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有一次顾城和谢烨外出讲学,受够了这种病态生活的”英儿“带走了家中所有的财物,和一个比自己大三十岁的德国人私奔了,永远的离开了激流岛。

”英儿“走后,顾城彻底陷入了不安和狂躁,他多次殴打谢烨,来发泄自己的偏执和愤怒。

然而在顾城和妻子之间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谢烨曾经怀孕过两次,但顾城不同意要孩子,他认为孩子会把他的生活逼疯。谢烨第二次怀孕,已经年过三十,她不想错过这个生育机会,于是她千方百计劝说顾城,最终得以生下他们的孩子”小木耳“。

顾城发自内心的厌恶这个孩子,甚至经常无缘对孩子残忍施暴。无奈之下,谢烨决定将孩子暂时交给当地的土着居民抚养。至此,他们的感情开始彻底破裂。

当谢烨提出离婚,并打算离开顾城的时候,顾城作为暴君的最后一丝尊严开始爆发了。

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激流岛的家中与妻子谢烨再次发生发生冲突,并用斧头砍伤了谢烨,顾城在仓皇崩溃中留下了四封诡异的遗书,随后选择上吊自杀,而谢烨在其死后数小时内也不治身亡。

顾城的悲剧历来争议颇多,就像他的诗歌一样。

我想任何人对他的精神世界都难以说了解,他是文坛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的病人。他或许可以用诗歌表露心声,可以天马行空,但他没办法治好自己,这既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H. 顾城的出处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生于北京,诗人,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新诗、旧体诗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自杀

I. 诗人顾城当年为什么要移民到澳洲(新西兰)的一个岛上居住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因为他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1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9